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06)
2023(2625)
2022(2280)
2021(2211)
2020(1875)
2019(4438)
2018(4493)
2017(8695)
2016(4779)
2015(5400)
2014(5231)
2013(5240)
2012(5112)
2011(4507)
2010(4223)
2009(3779)
2008(3504)
2007(2832)
2006(2498)
2005(1996)
作者
(12677)
(10808)
(10382)
(10018)
(6777)
(5333)
(4825)
(4246)
(4088)
(3903)
(3807)
(3480)
(3470)
(3287)
(3215)
(3146)
(3134)
(3130)
(2993)
(2972)
(2581)
(2567)
(2563)
(2563)
(2362)
(2358)
(2349)
(2273)
(2272)
(2127)
学科
(18763)
经济(18749)
地方(11228)
管理(9420)
(9311)
(9120)
农业(6644)
方法(5439)
(5063)
企业(5063)
数学(4959)
数学方法(4911)
地方经济(4816)
业经(4550)
中国(3988)
环境(3583)
(3298)
(3154)
(2986)
农业经济(2946)
土地(2784)
资源(2577)
(2353)
(2261)
贸易(2258)
技术(2236)
城市(2175)
(2082)
事业(2068)
工作(2045)
机构
学院(58246)
大学(56410)
管理(21991)
(20692)
经济(20002)
研究(19975)
理学(18864)
理学院(18562)
管理学(18212)
管理学院(18093)
中国(15113)
科学(13812)
(13399)
(12347)
业大(10993)
(10955)
中心(10703)
(10463)
农业(10254)
(10096)
师范(10053)
(9776)
研究所(8921)
(8690)
(8386)
师范大学(8160)
(7567)
农业大学(7187)
北京(7143)
经济管理(6643)
基金
项目(43153)
科学(33465)
研究(33118)
基金(29186)
(24875)
国家(24605)
科学基金(21267)
(20974)
社会(19646)
社会科(18353)
社会科学(18346)
基金项目(16992)
(15306)
编号(14633)
教育(14275)
自然(14011)
自然科(13549)
自然科学(13545)
自然科学基金(13253)
成果(11033)
资助(10639)
(10553)
课题(10173)
重点(9501)
(8782)
(8558)
发展(8502)
(8501)
(8357)
创新(8214)
期刊
(27059)
经济(27059)
研究(16455)
中国(14415)
(12821)
学报(8843)
农业(8799)
科学(8754)
教育(6820)
大学(6626)
(6614)
资源(6382)
学学(6059)
管理(5914)
业经(5531)
技术(5336)
(5128)
金融(5128)
(4768)
(4555)
图书(4011)
问题(3908)
(3451)
农村(3078)
(3078)
城市(2994)
科技(2968)
地理(2936)
书馆(2916)
图书馆(2916)
共检索到90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郝安宁  
泾县地处皖南山区的北部,平原丘陵区与山区的分界部位,是长江一级支流青弋江的上游区。全区总面积20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096平方公里,丘陵5467平方公里,平原面积4067平方公里,区内山多、地少、坡陡、沟壑纵横,河谷坡降大。人口密度高,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田红  谢五三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理论和台风灾害风险形成机制,利用1961—2009年安徽省台风降水和极大风速资料、社会经济资料、地理信息数据以及相关灾情等要素,借助GIS平台开展台风灾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台风灾害高风险区位于大别山区东部和南部、江淮之间东部局部和西南部、沿江丘陵一线;而低风险区位于淮北西北部、江南南部局部。利用历年台风灾情资料以及典型台风案例验证均表明,风险区划结果和实际灾情基本符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盛  范建忠  吴清丽  
为揭示旱涝灾害发生的特征及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陕西省1971—2010年期间的旱涝灾害和粮食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旱涝灾害的发生对当地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971年以来,旱涝灾害发生在时间上呈单峰变化,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发生最重,年平均灾害强度为25.7%;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也呈单峰变化规律,1991—2000年期间,旱涝灾害对陕西的粮食生产影响最重(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57.7万t),进入21世纪的10年间,陕西因旱涝灾害导致的粮食减产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粮食减产量达104.1万t)。20世纪90年代,旱涝灾害的发生强度及其对粮食产量的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鑫  成升魁  甄霖  杨莉  姜鲁光  
本文从水土资源作为自然灾害承险体的角度,探讨水土资源对旱涝灾害的承险脆弱性。研究构建了影响水土资源承险体的脆弱性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并结合通用脆弱性指数(PVI)对影响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的指标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表明,物理暴露量以受灾面积以及灾害的等级和发生的频率来表征,内在脆弱性以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来表征,区域应灾能力分为基础应灾能力和专项应灾能力,基础应灾能力以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两个指标表示,对旱灾的专项应灾能力以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机井数目、水田缺水率和旱地失灌率表示,涝灾以提防长度和水库库容量来度量。通过评价水土资源的承险脆弱性,可以为减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资源管理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胜  沈梅  石磊  
利用安徽省1978—2010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受灾类型及其受灾面积资料,分析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度及农业气象综合灾损模型,开展农业气象灾害年景评估。结果表明:安徽省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年际波动大;农业气象灾害空间分布特点为淮北地区最重,江淮之间南部和沿江地区次之,大别山区、皖南山区以及部分城市周边相对较轻。各类气象灾害对农业受灾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暴雨洪涝>旱灾>风雹灾>低温雨雪冰冻灾,其中暴雨洪涝和旱灾影响大,受灾程度重;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较轻年景出现频率为55%,其中灾害最轻年份为1981年,而较重年景占12%,灾害最重的年份为1991年。上述年景评估结果与安徽省农...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圆圆  赵金涛  王静爱  
雹灾风险区划是雹灾风险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制定区域性的雹灾防灾减灾对策具有指导意义。而雹灾风险评价是开展雹灾风险区划的前提和基础。以我国雹灾频发区——安徽省为例,选择其主要经济作物棉花为承灾体,基于区域灾害系统理论和棉花雹灾风险区划数据库,在"E-H-V-R"四维评价基础上,提出了多技术手段和多方法相结合的"3(E、H、V)+1(R)"维的雹灾风险区划方法,编制了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图,将其划分为淮北平原区、江淮平原丘陵区和皖南山区3个一级区,10个二级区和19个三级区,为安徽省棉花雹灾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其他区域和其他灾害风险区划研究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建武  
湖北省是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省份之一 ,其中旱涝灾害尤为严重 ,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首先研究了湖北省旱涝灾害的基本特征 ,认为按出现时段 ,洪涝可分为梅涝、盛夏涝、春涝和秋涝 ,干旱可分为伏秋干旱、春夏干旱、秋季干旱和冬季干旱 ,因而具有季节性 ;认为按灾害严重程度 ,干旱可分为鄂东北干旱严重区、鄂东中部伏秋旱严重区、鄂西北春夏旱严重区和鄂西南干旱不严重区 ,洪涝可分为鄂东中部和江汉平原梅涝区、鄂东北和鄂东南春梅涝严重区、鄂西南夏秋涝区和鄂西北和三峡河谷少涝区 ,因而具有区域性 ;此外 ,还具有延续性、阶段性、周期性和连发性等特征。分析了湖北省旱涝灾害形成的主要因素 ,认为旱涝灾害是在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浩  王凯  程向阳  刘佼  王晓东  
利用安徽省雷电灾害资料和闪电定位资料,对1998~2012年的雷电灾害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选取年平均雷灾次数N、年平均伤亡人数M和年平均经济损失E作为基本评价指标,利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安徽省7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区域雷电灾情进行评估,对雷电灾害强度空间分布做了等级划分。结果表明:2002~2009年为安徽省雷电灾害高发年份;全省雷电灾害主要集中发生在6、7、8月份;雷电灾害发生于城市(县城)的频次要多于乡村;乡村地区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人身伤亡,城市的雷电灾害损失类型主要为电子设备的物理损害和经济损失;民用、电力和通信为全省主要雷电灾害损失行业。综合灾情指数G分布反映了不同地区受雷电灾害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据八十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万6千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千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多万公顷;对大江大河进行了治理,减轻了灾害,保证了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巩固了黄河的堤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窦睿音  延军平  
依据关中平原1960—2010年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采用线性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及Z指数分析法,对关中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突变前后旱涝灾害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1年中,关中平原年平均气温升高,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暖干化趋势明显;关中平原地区约在1995年发生明显的气温突变;气温突变后,关中地区涝灾比例减少了3.6%,旱灾比例增加了23.8%,干旱趋势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耕今  
一、对旱涝灾害的初步分析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水利建设,为了减少旱涝灾害,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大规模兴修水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据80年代初不完全的纪录,累计修建大中小型水库8.6万多座,其中1亿方以上的326座,1000万方以上的2298座,其余均为小型,设计蓄水能量为4000多亿立米;建设万亩以上的灌区5000多处,机井220多万眼,有效灌溉面积44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方湖生  
本文通过建国后大量气象资料,对开封的旱涝灾害进行了历史统计分析,找出每十年中正常年仅为三年,一般四年到六年有一次大旱或大涝的规律。并对旱涝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成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减灾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艳飞  徐羽  徐刚  
为了解极端气候事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2000—2013年安徽省粮食作物单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拉格朗日插值方法估算气象灾害损失量;利用信息扩散理论评估了安徽省各地市粮食作物气象灾损风险。结果显示:1)气象灾害是安徽省粮食减产的主要因素,2003、2007、2012和2013年粮食作物气象灾损较为严重,年损失总量均在400万t以上;2)安徽省粮食作物气象灾害风险等级以低风险和小风险为主。低风险区主要位于安徽省中南部,小风险区域遍及中北部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可群  陈正洪  周金莲  刘敏  
利用湖北省71个气象台站1960-2007年地面观测资料以及旱涝受灾面积、成灾面积资料,在当地常用旱涝指标的基础上,提出全省性的旱涝指数,并采用最小二乘法对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变化特征以及旱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与旱涝气象灾害指数、水稻种植百分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8月是湖北省的主汛期,85%以上中涝、90%以上的大涝均发生在这一时期;干旱每月都有可能出现,但4-9月干旱对湖北省农业的影响最大;湖北省旱涝气象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近50年大涝出现的频率为3年一遇,大旱为4年一遇,旱涝指数随年际的变化加强或减弱的趋势并不明显。洪涝受灾面积、受灾率、成灾率以及干旱成灾率加重趋势较为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吉中会  李宁  吴吉东  刘雪琴  
选择湖南省14个地级市(州)1995—2009年4—9月降水量、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最高水位值以及对应年份的年末耕地面积、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人口密度、产值密度8类指标作为自变量,损失率为因变量,构建指标体系,利用分类与回归树模型逐级提取出了造成洪涝灾害损失的主要因子,依次为农作物受灾面积、受灾人口、7月降水量、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9月降水量以及人口密度。同时确定了影响阈值,当农作物受灾面积不超过56.8×103hm2,且受灾人口少于158.2万人时,预测损失级别为1,属于微灾;而农作物受灾面积超过81.1×103hm2,7月降水量少于343 mm,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大于94.5%时,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