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27)
- 2023(15275)
- 2022(13167)
- 2021(12292)
- 2020(10181)
- 2019(23436)
- 2018(23460)
- 2017(43959)
- 2016(24511)
- 2015(27521)
- 2014(28019)
- 2013(27475)
- 2012(25494)
- 2011(23189)
- 2010(23316)
- 2009(21379)
- 2008(20729)
- 2007(18431)
- 2006(16465)
- 2005(14672)
- 学科
- 济(99878)
- 经济(99773)
- 管理(67028)
- 业(62229)
- 企(50383)
- 企业(50383)
- 方法(39988)
- 数学(33270)
- 数学方法(32848)
- 中国(29436)
- 农(28005)
- 地方(26857)
- 学(24365)
- 业经(23411)
- 财(21490)
- 农业(18934)
- 环境(18758)
- 制(18266)
- 理论(17772)
- 和(17072)
- 贸(16653)
- 贸易(16636)
- 银(16301)
- 银行(16247)
- 易(16031)
- 融(15759)
- 金融(15751)
- 行(15666)
- 技术(15599)
- 发(14882)
- 机构
- 学院(346106)
- 大学(344978)
- 管理(133521)
- 济(130334)
- 经济(127176)
- 研究(123999)
- 理学(113934)
- 理学院(112503)
- 管理学(110482)
- 管理学院(109859)
- 中国(91474)
- 科学(80667)
- 京(76608)
- 所(64264)
- 农(62277)
- 财(59497)
- 研究所(58709)
- 中心(55176)
- 业大(54334)
- 江(53171)
- 范(49834)
- 师范(49279)
- 北京(49219)
- 农业(48592)
- 财经(46609)
- 院(45853)
- 州(43416)
- 经(42189)
- 师范大学(39722)
- 技术(39637)
- 基金
- 项目(235589)
- 科学(182853)
- 研究(171666)
- 基金(165993)
- 家(146247)
- 国家(144964)
- 科学基金(122431)
- 社会(104474)
- 社会科(98723)
- 社会科学(98697)
- 省(94812)
- 基金项目(88623)
- 自然(80130)
- 划(79747)
- 教育(78300)
- 自然科(78123)
- 自然科学(78099)
- 自然科学基金(76628)
- 编号(70953)
- 资助(68635)
- 成果(58017)
- 发(54164)
- 重点(53266)
- 课题(50557)
- 部(50121)
- 创(48299)
- 创新(44976)
- 科研(44728)
- 计划(43519)
- 项目编号(42734)
- 期刊
- 济(152916)
- 经济(152916)
- 研究(102671)
- 中国(73514)
- 学报(58730)
- 农(56862)
- 科学(53701)
- 管理(49493)
- 教育(45257)
- 财(43108)
- 大学(43097)
- 学学(40334)
- 农业(39713)
- 技术(30939)
- 融(29909)
- 金融(29909)
- 业经(26989)
- 经济研究(23158)
- 财经(21460)
- 业(20862)
- 图书(19753)
- 问题(19642)
- 经(18285)
- 科技(18146)
- 资源(17486)
- 版(16419)
- 技术经济(16329)
- 理论(16199)
- 现代(15404)
- 商业(15374)
共检索到5244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文庆 沈涵 吉琛佳 刘宏博
本文在参考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体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专家法构筑了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潜力的评价体系,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该层次评价体系进行验证,明确了各层次指标的权重,构建开发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参考国家标准和部委标准建立总体评价等级。
关键词:
水利风景区 旅游开发潜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廉同辉 王金叶 程道品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准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确保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立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各要素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开发潜力评价得分,表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潜力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兆峰
在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与旅游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容量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文章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相关理论出发,探讨如何构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旨在对区域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区域旅游产业 发展潜力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晓梅 张鑫 高淑春
从养生资源、养生环境、旅游基础和社会支撑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45个评价指标的森林养生旅游评价体系,利用熵技术修正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养生环境权重最大;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安徽省5家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潜力最高,为最佳开发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较为合理。
关键词:
森林旅游 养生旅游 开发潜力 森林公园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晓梅 张鑫 高淑春
从养生资源、养生环境、旅游基础和社会支撑条件4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包含45个评价指标的森林养生旅游评价体系,利用熵技术修正确定指标权重,结果显示养生环境权重最大;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安徽省5家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潜力最高,为最佳开发区域。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较为合理。
关键词:
森林旅游 养生旅游 开发潜力 森林公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姜春前 何艺玲 韦新良
根据森林生态旅游效益的基本构成和特点,应用系统学的基本原理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效益评价的标准与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等4个方面的36个指标所构成,并对每个指标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方法。将所有指标分为三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效益值计算方法,为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森林生态旅游 效益 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卉洁 苗红 王云
传统村落是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深度挖掘传统村落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的基础。针对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研究较为空白的现状,对不同特点的村落进行有选择性的重点开发。以西北地区31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选取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市场条件三方面的指标因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构建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模型,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分级,探索西北地区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的规律和原因。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传统村落五级潜力区分布在陕西大部,甘肃中部和南部,青海东部。(2)西北地区传统村落四级潜力区分布在陕西北部和南部,宁夏除中卫市外所有地区,新疆中部。(3)西北地区传统村落四级以上,即高级潜力区分布不均,传统村落没有得到有效开发。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建树 刘洋 张祖陆 李静 王学
鲁北滨海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依据。针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客源市场条件等4个方面建立一套包含42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多层次灰色评价系统,对该区19处代表性生态旅游资源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较为合理,可信度较高;针对研究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均集中在Ⅰ级-Ⅲ级、总体上资源开发空间大的特点及各地市间开发潜力的差异,提出了构建"一体两翼"的大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带的总体...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滨海湿地 开发潜力 策略 鲁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付向阳 黄涛珍
文章从影响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选取了30个具体评价指标,构建了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权重计算得出在评价指标中资源因素所占权重值最大,其次是经济支持因素。由此提出,草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制定科学的资源开发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其生态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强利益相关者管理,并严格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维余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术界及旅游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话题,科学地制定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述评了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评价研究的成果,构建了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罗艳玲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从资源现状分析入手,构建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评价体系,以区位商法、特尔菲法与加权求和的方法,对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潜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70~100分的一级开发区包括郑州、洛阳,46~69分的二级开发区包括焦作、新乡、济源、安阳、南阳、开封,30~45分的三级开发区包括驻马店、平顶山、三门峡、鹤壁、信阳,10~29分的四级开发区包括商丘、濮阳、漯河、许昌、周口。并分析河南省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对概念理解不够全面,缺少特色资源;旅游经济的带动性不足,旅游产业的外向度较低;资源开发不当,生态环境失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水平需要提升等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波 朱昌平
开展专业发展潜力评价是高校加强专业建设、实施专业布局调整优化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对用人单位、校友等行业组织或群体的调研分析,文章从行业需求的视角分别构建了高校已有专业、拟设专业的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高校拟设专业评审进行了案例应用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在评价高校专业发展潜力过程中,简单易行,客观合理,科学有效,为高校进行专业建设和布局调整优化提供了科学决策的理论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正峰 陈百明 郭战胜
研究目的:构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定量反映和衡量通过耕地整理挖掘耕地利用的潜力,为土地整理专项规划、耕地整理项目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研究结果:从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两方面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在界定指标内涵的基础上采用适宜的方法实现了指标的定量化。研究结论:耕地整理潜力可分为耕地整理的自然潜力和现实潜力。耕地整理自然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耕地整理扩展可利用空间、提高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与调整产权关系5方面选取评价指标。耕地整理现实潜力在评价时,主要从待整理土地所处的社会经济区位、待整理土地本身的基础设施状况和区域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等方面...
关键词:
耕地整理 指标体系 自然潜力 现实潜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潇 陆林 张海洲 徐雨晨 李冬花 张晓瑶 杨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想机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出发,借助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多维构建中国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系统阐释中国四大高原生态旅游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四大高原分维度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特征是制约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主要矛盾;(2)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较高,潜力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3)云贵高原软/硬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均为四大高原之首,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兼具软/硬生态旅游高潜力区域,青藏高原硬性生态旅游适宜区面积最为广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