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4)
- 2023(12475)
- 2022(10555)
- 2021(9605)
- 2020(8104)
- 2019(18333)
- 2018(18400)
- 2017(33875)
- 2016(18910)
- 2015(21706)
- 2014(21864)
- 2013(21408)
- 2012(20118)
- 2011(18499)
- 2010(18870)
- 2009(17864)
- 2008(17714)
- 2007(16279)
- 2006(14777)
- 2005(13659)
- 学科
- 济(88860)
- 经济(88747)
- 管理(64596)
- 业(51730)
- 企(44637)
- 企业(44637)
- 方法(27680)
- 地方(23587)
- 财(23040)
- 数学(22709)
- 数学方法(22474)
- 中国(20853)
- 农(20530)
- 制(20468)
- 学(19728)
- 业经(19508)
- 体(15298)
- 地方经济(14095)
- 务(14035)
- 银(14022)
- 银行(13993)
- 财务(13985)
- 财务管理(13946)
- 理论(13851)
- 农业(13511)
- 融(13420)
- 金融(13411)
- 环境(13402)
- 行(13286)
- 企业财务(13127)
- 机构
- 大学(274676)
- 学院(274574)
- 济(113393)
- 经济(110711)
- 管理(100033)
- 研究(98480)
- 理学(82923)
- 理学院(81797)
- 管理学(80411)
- 管理学院(79850)
- 中国(76579)
- 科学(59759)
- 京(59387)
- 财(57421)
- 所(50901)
- 江(47174)
- 研究所(45716)
- 农(45478)
- 中心(44849)
- 财经(43064)
- 经(38487)
- 业大(38479)
- 范(37578)
- 北京(37289)
- 师范(37189)
- 州(36238)
- 院(35548)
- 农业(35386)
- 经济学(35075)
- 省(34059)
- 基金
- 项目(173240)
- 科学(135415)
- 研究(128016)
- 基金(123702)
- 家(107883)
- 国家(106984)
- 科学基金(90648)
- 社会(80770)
- 社会科(76231)
- 社会科学(76210)
- 省(69481)
- 基金项目(65293)
- 教育(58663)
- 划(57480)
- 自然(57398)
- 自然科(55926)
- 自然科学(55907)
- 自然科学基金(54863)
- 编号(51633)
- 资助(49893)
- 成果(44327)
- 重点(39847)
- 课题(38022)
- 发(38021)
- 部(37752)
- 创(35243)
- 制(35055)
- 国家社会(33168)
- 创新(33163)
- 性(32579)
- 期刊
- 济(145359)
- 经济(145359)
- 研究(87550)
- 中国(63866)
- 财(48661)
- 学报(43981)
- 管理(42450)
- 农(42303)
- 科学(40403)
- 大学(33336)
- 教育(31423)
- 学学(31199)
- 融(28148)
- 金融(28148)
- 农业(27886)
- 技术(25219)
- 财经(22827)
- 经济研究(21897)
- 业经(20785)
- 经(19762)
- 问题(18163)
- 业(15917)
- 版(14131)
- 技术经济(14032)
- 现代(13224)
- 资源(13054)
- 世界(12843)
- 贸(12765)
- 图书(12757)
- 财会(12239)
共检索到445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林昌丈
通济堰灌区位于今浙江丽水市境内的碧湖盆地。由于灌溉用水分配、堰坝及其支渠维修、水利事务管理及运作等需要,灌区形成了系统的管理体制:(1)至迟至南宋初期,灌区依据户等高下和田亩多寡形成堰首—上田户—甲头—(?)头—叶穴头等以地主阶层为首的管理形态,其中赤历、堰簿的使用,可能借用了官府户籍赋役系统的某些渠道,但并未与赋役体系融汇,而保持相对独立的状态。(2)明代,灌区的管理体制表现为堰长—总正—公正制,其基础则是官府的里甲赋役系统。此种体制之形成,与地主、田户离土城居而导致灌区领导权的空缺密不可分。灌区管理体制受赋役体系影响的趋势明显加强。(3)清代以降,随着赋役制度的变革和"乡绅群体"的形成,灌...
关键词:
水利灌区 水利管理体制 通济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铨 王贞力
浙南欠发达山区拥有垄断性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但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业发展缓慢。以丽水市为例,分析了丽水市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认为旅游发展理念滞后、经济基础薄弱、交通区位条件落后、生态保护压力大、专业人才馈乏等因素直接影响了丽水市旅游总体发展水平,并从旅游产业定位、旅游产品开发、发展瓶颈破除、产业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保障等方面着眼,针对丽水市旅游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全面转型升级背景下丽水市旅游业可持绿快速发展的应对策略。以期为丽水市旅游业发展提供理论参照和现实指导,并为浙南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应国虎 吴建民
隐蔽性集团存在企业信用风险易传染、难处置等风险特征,一旦发生违约,对区域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将产生重要影响。由于信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金融机构与隐蔽性集团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难以实施有效风险管控,潜在信用风险较大。本文深入分析隐蔽性集团企业特征,选取丽水区域内几家典型的隐蔽性集团,进行案例分析和违约风险测算,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隐蔽性集团风险的建议。
关键词:
隐蔽性集团 信用管理 风险防范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应国虎
本文在萨缪尔森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引入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丽水市民间投资、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民间投资在短期内对产出的贡献比政府投资要低,但是从长期来看,民间投资的产出效应要比政府投资显著。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应当有效引导民间投资成长和发展以及实现政府投资转向。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叶伟媛
健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是有效实现农产品价值的保证。以丽水市为例,对浙西南山区的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从物流主体、物流平台、功能性物流业务和外部环境四个方面建设一个有效的农产品物流系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丁国琪
银行的经济资本是为抵御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需要的资本支持,是各项业务(资产)的风险所产生的资本需求。经济资本管理包括经济资本计量、经济资本分配、经济资本配置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管理等几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孔祖根 施茜 潘丽青
丽水市是浙江省的农业大市,全市176个乡(镇)、3453个行政村,农业人口210万,占总人口数的84.5%。金融支农既是重点更是难点。2003年以来,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丽水中支)相继出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朴钟德 高真伟 任玉振 赵明
针对灌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提出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理顺管理体制 ,深化水价和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 ,鼓励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发展灌区信息化系统等措施 ,使灌区发展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发挥灌区的综合效益
关键词:
灌区 水资源 管理体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孔祖根 叶银龙 潘丽青
如何解决种养殖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群体的大额融资需求,一直是困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点,也是农村金融改革领域亟需破解的重点。本文以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试点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担保体系,以有效解决农民大额融资需求的担保抵押问题,从而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进而为更好地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三农"需求大、融资难,城乡差距大、普惠难的"两大两难"问题提供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融资 农村金融改革 多层次 担保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银龙
作为全国首个经央行批准设立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浙江丽水持续推进金融惠农"丽水模式"的信贷支农、信用惠农、支付便农、创新利农四项工程,尤其是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并有效地将成果运用到农村信贷模式创新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三农"需求、大融资难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对农村信贷市场发展的不利影响,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丽水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进行分析,认为金融机构、村组织、农户三结合的具有互助性质的信用收集机制是破解金融机构与农户间信息不对称的一种有效安排。由此得出,在信息不对称约束弱化下充分运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开展"整村批发"信贷业务模式创新是农村金融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筱琴
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信贷业务的高风险和低收益难以契合金融机构的商业化经营要求,从而使信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之间难以实现有效对接,"贷款两难"成为当前信贷支农普遍存在的难题。本文以浙江丽水农村金融改革为例,基于声誉机制理论视角,对村级担保基金的运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建中
欠发达地区林权制度改革与抵押贷款对于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意义。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是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林区农民增收提供了资金支持。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采用实地调研数据研究认为,目前农户山林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生产性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丽水市稳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权抵押贷款,对其他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林权改革 抵押贷款 可持续发展 农民增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邓远建 马翼飞 梅怡明
浙江省丽水市是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近年来依托自身生态资源等优势,推动生态产业有机融合,取得了绿色发展成效,同时也面临现实困境。分析发现:丽水市通过开发绿色农产品和打造农产品品牌来发展生态农业,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基本点;严格工业企业项目准入和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来发展生态工业,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撑点;延长服务业内部产业链和发挥地方绿水青山优势,将其作为生态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长点,形成了具有丽水特色的生态经济体系。其主要经验是:通过广泛宣传和培育生态有价理念,促进生态要素化并自由流通,以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为着力点来延伸生态产业链,从而推进农村生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丽水样本"。
关键词:
生态产业 融合发展 山区 丽水市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明亮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增效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公共财政视角出发,着重探讨财政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方式和手段,寻找财政与金融的最佳结合点,并就如何通过建立财政金融联接机制来放大惠农政策效应和促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财政支持 路径选择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烨冰 李国志
丽水市是浙闽两省6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发展生态经济使丽水市农民快速致富,但农民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程度并不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的相关文献,借鉴国际经验,结合丽水市具体实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围绕政府主导、社区推动、农民参与的政—社—农"三联互动"治理模式构建以及农民参与的阶梯构想,为丽水市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