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33)
- 2023(14496)
- 2022(12601)
- 2021(11630)
- 2020(9800)
- 2019(22354)
- 2018(22222)
- 2017(42521)
- 2016(23434)
- 2015(26227)
- 2014(26224)
- 2013(25948)
- 2012(23905)
- 2011(21587)
- 2010(21487)
- 2009(19907)
- 2008(19418)
- 2007(17208)
- 2006(15186)
- 2005(13665)
- 学科
- 济(92704)
- 经济(92574)
- 管理(70953)
- 业(63474)
- 企(53723)
- 企业(53723)
- 方法(40154)
- 数学(34568)
- 数学方法(34174)
- 财(25068)
- 农(23771)
- 中国(23713)
- 学(21823)
- 地方(21214)
- 业经(20742)
- 制(20595)
- 环境(15834)
- 农业(15753)
- 贸(15589)
- 贸易(15582)
- 理论(15328)
- 务(15232)
- 和(15175)
- 财务(15160)
- 财务管理(15127)
- 易(15091)
- 技术(14774)
- 企业财务(14360)
- 体(14207)
- 银(14153)
- 机构
- 大学(335828)
- 学院(331743)
- 管理(129932)
- 济(128567)
- 经济(125565)
- 研究(115220)
- 理学(112199)
- 理学院(110885)
- 管理学(108925)
- 管理学院(108336)
- 中国(84886)
- 科学(73599)
- 京(72884)
- 财(60632)
- 所(58941)
- 农(56914)
- 研究所(53736)
- 业大(52151)
- 中心(51049)
- 江(49525)
- 财经(47881)
- 北京(46031)
- 农业(44901)
- 范(43966)
- 师范(43461)
- 经(43441)
- 院(42576)
- 州(39775)
- 经济学(38063)
- 财经大学(35687)
- 基金
- 项目(231141)
- 科学(181152)
- 基金(167287)
- 研究(166619)
- 家(147502)
- 国家(146336)
- 科学基金(124572)
- 社会(103738)
- 社会科(98195)
- 社会科学(98169)
- 省(90549)
- 基金项目(88894)
- 自然(82509)
- 自然科(80516)
- 自然科学(80493)
- 自然科学基金(79024)
- 划(77126)
- 教育(75990)
- 资助(68596)
- 编号(67391)
- 成果(54876)
- 重点(52459)
- 部(50595)
- 发(49415)
- 创(48060)
- 课题(47135)
- 创新(45036)
- 科研(44356)
- 制(43610)
- 教育部(42723)
- 期刊
- 济(144195)
- 经济(144195)
- 研究(98439)
- 中国(67211)
- 学报(56973)
- 科学(51766)
- 农(51241)
- 管理(48417)
- 财(46143)
- 大学(42444)
- 学学(39824)
- 教育(37755)
- 农业(35476)
- 技术(28115)
- 融(27055)
- 金融(27055)
- 财经(23293)
- 业经(22565)
- 经济研究(21891)
- 经(19803)
- 问题(18399)
- 业(18064)
- 图书(17673)
- 科技(17001)
- 理论(16208)
- 版(15982)
- 资源(15468)
- 技术经济(15439)
- 实践(14851)
- 践(14851)
共检索到491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永喜 陆文聪
当前我国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当地水利工程随之改变其原有功能和服务范围,在优化工程资源配置的同时也改变了区域间的利益关系。文章探讨了建立跨区水利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的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同时本文也依此而提出了量化的区域间协调与补偿计算公式。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投入和利用 区域协调与补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永喜
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跨区域公共工程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在重塑着区域间的利益关系与经济联系。通过探讨建立区域性公共工程区域协调机制的理论依据及其实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效率实现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在"区域投入与受益具有比例对称性"条件下建立区域协调与补偿机制既可以发挥工程本身的经济效率又能够平衡各方利益,使得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结论,并依此而提出区域间协调与补偿的量化标准。
关键词:
公共工程 协调 补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关键词:
区域协调 耕地保护 利益补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功能区跨区域补偿的加剧,以及生态补偿地域差异的出现,传统的生态补偿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主体功能区的利益诉求。主体功能区为了保障自身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保证持续有效的发展,并加强跨区域补偿协调机制的构建。重点选取了补偿协调的经济维度、政治维度、社会维度和文化维度进行剖析,通过比较分析得到补偿协调四个维度之间的差异,最后,基于生态文明视角提出跨区域生态补偿的协调路径,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协调。
关键词:
生态文明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陆文聪 马永喜
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分配利用的不均衡和不平等性所导致的水资源利用的地区性利益冲突与结构性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现。研究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问题,对实现水利工程的长期运行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和梳理水资源利用利益补偿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框架,并用实例来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水资源的公共物品属性、水资源的生态价值论和水资源利用的公平正义伦理观,从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方面来构建水资源协调利用的利益补偿机制在实践上具备可行性,能够有效地实现水资源与水利工程效益的合理配置、公平共享和可持...
关键词:
水资源 协调利用 利益补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晓青 洪尚群 段昌群 曾广权 夏丰 陈国谦 叶文虎
环境问题环境资源关系已成为重要的区际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极大的影响和抑制区域协调发展。本文首先探讨区际环境问题和环境关系的成因、类型、数量动态、时空演变格局;独创性的剖析区际环境关系、区际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深刻根源。深入研究区际生态补偿作用和影响,指明缺乏补偿是江河上游与下游地区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环境问题难以解决的重要原因。指出区际生态补偿体系应由政策法律制订机构、补偿计算机构、补偿征收管理机构等组成;同时着重研究计算策略思路、计算方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表达等区际生态补偿计算有关问题;分析建立区际生态补偿机制在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环境影响数量技术、...
关键词:
区域 生态补偿 环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利善 邵远亮 张开华
分析公益性水利工程的经济学特征 ,剖析公益性水利工程融资及补偿机制运行的现状与问题 :投入机制不完善 ;补偿渠道不畅通 ;营运管理机制不健全。为此提出完善公益性水利工程融资及补偿机制的思路 :实行部分公益性水利工程项目“资产证券化” ;完善公益性水利工程耗费补偿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瑞丰 王睿 刘庆 傅旭 刘璇
西北区域是我国弃风弃光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其系统内调峰能力不足是导致弃风弃光问题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在梳理西北区域调峰政策与补偿强度的基础上,结合各类调峰资源的经济补偿需求,分析西北区域调峰补偿强度与补偿需求的匹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提出西北各省区调峰补偿政策的改进建议,以期为后续西北区域调峰政策的调整提供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
弃风弃光 调峰政策 火电机组 灵活性改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丘君 刘容子 赵景柱 邓红兵
生态系统方法是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新理念,得到世界各海洋大国的普遍关注和认可。生态系统方法要求运用生态补偿机制。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是:①根据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及其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界定补偿主体和补偿对象;②补偿途径以财政转移支付和环境资源税费为主;③遵循理论计算值与现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补偿标准。围绕影响渤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是人类活动,提出了构建渤海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初步设想,主要包括:改革现有"排污收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增强制度的生态补偿效力,以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海;建立流域和海域之间的用水生态补偿机制,以增加入海淡水量;推广"退渔还湿"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资金投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温薇 田国双
进入21世纪以来,黑龙江省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国家天保一期、二期工程的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停止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出台,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跨区域生态补偿作为生态环境治理的有效手段,被逐渐关注。如何建立合理的生态功能区的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博弈视角研究黑龙江省跨区域生态补偿的现状和生态补偿的主客体,探求各级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关系,寻找跨区域生态补偿协调路径,以推动黑龙江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的更好开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生态功能区 跨区域 生态补偿 协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玉
我国生态补偿工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经过20多年努力,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总体而言,生态补偿制度尚不完善,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尚未形成。随着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跨区生态补偿近年日益得到重视,如,流域生态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赵志文 高志刚
通过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并使用该模型对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总量、各国货物转运量、产品结构以及乌鲁木齐与中亚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等变量,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区域物流量。建议在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物流协调基础上,构建中国-中亚物流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的组织机构,通过政府协调、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对策实现中国新疆与中亚各国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区域物流 协调机制 引力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章奇 殷醒民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转变过程中,中国在实现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也不断扩大,不仅影响了国家整体经济增长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基于多个省市2000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从资源、劳动、资本三个生产要素出发,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及其对策,并提出顺利实现区域经济的空间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的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差异化 协调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