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98)
- 2023(4320)
- 2022(3688)
- 2021(3718)
- 2020(3051)
- 2019(6862)
- 2018(6578)
- 2017(12567)
- 2016(7196)
- 2015(8040)
- 2014(8058)
- 2013(8070)
- 2012(7807)
- 2011(7237)
- 2010(7515)
- 2009(7208)
- 2008(7150)
- 2007(6838)
- 2006(6443)
- 2005(6023)
- 学科
- 济(30812)
- 经济(30670)
- 管理(17185)
- 业(16467)
- 企(14048)
- 企业(14048)
- 方法(11715)
- 学(10498)
- 农(10146)
- 中国(10058)
- 数学(8093)
- 数学方法(8009)
- 制(7743)
- 业经(7732)
- 理论(7706)
- 财(7043)
- 地方(6888)
- 和(6476)
- 农业(5936)
- 教育(5738)
- 银(5698)
- 银行(5690)
- 融(5688)
- 金融(5686)
- 行(5523)
- 体(4602)
- 社会(4500)
- 经济学(4283)
- 贸(4132)
- 贸易(4121)
- 机构
- 大学(105175)
- 学院(101749)
- 济(42488)
- 经济(41477)
- 研究(38395)
- 管理(36578)
- 中国(30510)
- 理学(29566)
- 理学院(29182)
- 管理学(28695)
- 管理学院(28480)
- 财(23157)
- 京(22212)
- 科学(21267)
- 所(19700)
- 中心(18285)
- 财经(17346)
- 江(17279)
- 研究所(17151)
- 农(16983)
- 范(15690)
- 师范(15576)
- 经(15568)
- 北京(14743)
- 省(14204)
- 州(14043)
- 经济学(13762)
- 南(13145)
- 农业(13089)
- 院(12920)
- 基金
- 项目(58766)
- 科学(46043)
- 研究(45328)
- 基金(42547)
- 家(36304)
- 国家(35942)
- 科学基金(30397)
- 社会(30294)
- 社会科(27290)
- 社会科学(27275)
- 省(22799)
- 教育(21624)
- 基金项目(21545)
- 编号(18727)
- 划(18556)
- 自然(18440)
- 自然科(18023)
- 自然科学(18018)
- 资助(17763)
- 成果(17730)
- 自然科学基金(17710)
- 部(13565)
- 课题(13459)
- 重点(13344)
- 性(12256)
- 发(12070)
- 教育部(12000)
- 国家社会(11742)
- 大学(11704)
- 人文(11327)
共检索到1796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靖野
作为犍为盐场"炭进盐出"的航运总口,五通堰不仅维系着岷江下游地区的食盐运销,其自身的产权和经营制度也历来是宗族、商帮及国家权力交织和博弈的节点。从方志、档案和田野材料来看,一方面,民初川盐取消官运无疑是五通堰的经营权由"五帮轮值"逐渐向"两帮轮值"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当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地方社会内生性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商、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成为了左右人群竞争中各方力量配置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水利社会 宗族 盐运 轮值 川南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靖野
作为犍为盐场"炭进盐出"的航运总口,五通堰不仅维系着岷江下游地区的食盐运销,其自身的产权和经营制度也历来是宗族、商帮及国家权力交织和博弈的节点。从方志、档案和田野材料来看,一方面,民初川盐取消官运无疑是五通堰的经营权由"五帮轮值"逐渐向"两帮轮值"演变的一个关键性制度因素;另一方面,当国家不再直接控制,地方社会内生性的权力结构尤其是商、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也就成为了左右人群竞争中各方力量配置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水利社会 宗族 盐运 轮值 川南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袁媛 曲铁华
本研究以地处江苏省中部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行政村——石村为田野地点,借鉴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综合采用口述史、教育叙事以及教育史研究中经典的文献研究法,深入而系统地研究建国后石村社会教育60年的嬗演历程。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相关研究,反思当今乡村教化的渴与求,并对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向进行一定的探索。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祺
探讨了明代云南边饷的供应与官豪的形成的关系,并论述了其社会影响。指出明朝依靠军屯、盐法开中等手段,已不足以维持云南边疆因战事不断而引起的粮饷等军需供给。在战争影响屯田制度走向瓦解的情况下,政府只能转向依赖屯区日益壮大的官豪集团提供粮饷等后勤保障,官豪集团成为了粮饷的主要提供者,并通过提供粮饷保持、扩大了自己的权势。这样,地方各族官豪在朝廷实质支持下最终发展成为掌控边疆地方政治、经济的主要力量。
关键词:
明代 云南 粮饷政策 官豪 社会变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盛海生
本文以皖南,特别是徽州外销茶叶为中心,考察了晚清(1840—1911年)外销茶税的征收过程。文章以学界有关中国古代茶税研究成果为基础,将研究重心由传统转为近代,由综合转向局部,聚焦近代社会转型视阈下皖南茶税征收的政策管控和利益博弈的动态演化,试图勾勒出近代皖南茶税征收管理的独特性,以深化对晚清社会变迁背景下清廷税收管理能力嬗变过程的理解。文章首先利用官员奏折、日记、徽州文书、地方志及家谱等资料,对咸同兵燹以来皖南外销茶税由课转捐、由户部负责转为“督臣派员抽收”的特殊格局予以整体梳理。同时以曾国藩改革皖南茶税征收模式为例,进一步分析了其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章程颁行、捐厘分征等举措,
关键词:
皖南茶 外销茶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陆益龙
本文在田野工作所获得的材料和体验基础上 ,探讨了现实生活中的乡土文化与农民的生育心态及行为特征之间的关系 ;分析了诸如“效用最大化”、“传统文化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论”以及“养儿防老”等理论假设所包含的限制性条件。笔者认为 ,当前农民生育心态的基本特征是生男追求 ,而不是多生追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为重要的是农民在现时性的生活场域中所形成的兴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晔 黄小青
采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对1980年代以来义村小学与社区之间的人际互动、校社互动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村学与社区由非正式的感性互动转向制度性的规范互动。村学与社区的具体互动及其变化反映出二者关系的变迁历程,即由感性崇敬的“虔诚”关系至安闲和睦的“自在”关系,再至体现工具理性的“效率”关系,进而转变为彰显价值理性的“协同”关系。在此过程中,教育也经历了融入村落生活情境、逐渐追求外在结果、重新观照人的存在的流变。村学与社区关系的变迁脉络与图景,既是村学教育权威的渐失与重构的过程表征,也是村学、乡村社区与社会结构互构的动态过程。
关键词:
村学 社区 乡村教育 教育人类学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宗晓莲
旅游产业已经蔓延到当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旅游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国际关系等带来的冲击也早已引起关注。可以说,旅游成为以文化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学科不得不面对的议题,理解旅游也成为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途径。早在20世纪中期,人类学者就已经注意到旅游在自己的调查地带来的巨大影响,因此,虽然人类学者对加入旅游研究曾有过种种顾虑,自60年代开始,旅游却被纳入各时期人类学的流行议题,如涵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杰远
人力资源的生长过程往往是一种个体自组织的适应性演化过程。通过对两个人力资源生长案例的田野考察,描述了作为人力资源的个体自发的、根据特定情景作适应性调整与选择的过程。谕示人自身发展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展现人力资源生长过程中的自组织性、非线性以及生命的灵动与旺盛、现实与超越。提出学校教育应为人力资源生长提供一个有助于系统内部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空间场域,一种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生长的环境。
关键词:
教育人类学 自组织 人力资源生长 生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吴赘
渔业是鄱阳湖的重要资源和传统产业,规约着区域社会的发展。余干县瑞洪是鄱阳湖最大的渔港,以其为中心考察渔业与鄱阳湖区域社会变迁可以看到:优良的渔业资源不仅繁荣了地方经济,也给地方带来了现代化的因素;渔业经济的发达,又提升了地方社会的政治地位,各类政治机构不断完善,地方政治因渔业而"多彩";具有浓郁"渔业"特征的地方文化不仅渗透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而且在民间发挥着"制度"和"法律"的作用,维持着区域社会的稳定。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该全面考量对鄱阳湖区域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渔业资源。
关键词:
渔业 鄱阳湖 余干县瑞洪 社会变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萌萌 张雷刚 吕军利
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经典生态学时期对植物、动物的研究到现代生态学时期对生态系统研究的开展,生态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生态学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在生态学发展过程中,其对人的关注也经历了一个演进的过程,研究客体开始了对人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向,即人类生态意识渐渐觉醒,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人类生态学出现。人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研究的重要动向,将成为生态学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学 文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吴晓蓉 张诗亚
运用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对贵州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发展规划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了实施历程中的成效与问题。借此论证了其在保持民族文化的延续性与连带性、实现多元文化和谐共生方面的教育价值与社会文化意义。
关键词:
民族文化进校园 位育 文化位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巫锐
在解释我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内源性能力时,容易受到“中心-边缘”模型干扰,而采用带有人类学意涵的“扎根式世界主义”视角,则有助于消解“中心-边缘”二元对立。基于该视角,可构建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能力的三种来源,即个体生命参与世界的日常教育行动、走廊区域中的地方协同模式以及“天下观”视域里的共同体理念。这三种来源均承载着世界主义转向中的人类学关怀,即看到每个群体想象、参与和解释世界的能力。由此,每个地方都能具有“世界性”,而“中心”和“边缘”在世界主义图景里,也成为相对的概念。中国在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怀揣“扎根式世界主义”的人类学关怀,能提升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能力,而中国的具体实践也成为推进世界主义转向的重要力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倪胜利
在黔东南考察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的研究思路,是从一个民族特定的历史演进和生存空间的客观认识及描述出发,探索流变与发展的必然规律,预见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对现实情景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及其对个人未来发展的意义;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心理发展的途径及其自发生长的空间和动力机制,探讨有利于民族文化特质保持与发展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探索学校教育促进民族发展的根本战略和方针。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汤明檖
一部学术著作的价值,并不以它研究的问题大小来决定。在学术史上,许多有影响的著作,常常都是从新的角度,对具体的小问题提出的新的解释,从而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这种“小题大作”的风格,更能体现近代科学的实证精神,在学术上的贡献,也不见得会比那些崇论议逊色。当然,小题能否大作,大作是否玄远,就只能看各人的眼光和功力了。陈春声这部著作,从十八世纪广东一个省区的米价分析入手,考察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按照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标准,问题实在不算小。但相对于时下国内史学界流行的许多纵横古今中西的宏篇巨制来说,把对一个省区在一个世纪中的米价分析写成一本约二十五万字的专著,也算得上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宗教人类学视阈下对出土大傩仪式汉画的考察——评《巫傩之祭——文化人类学的中国文本》
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以苏北窑村为例考察村庄秩序重构的一项经验研究
中国银行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
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变迁与中美方案的历史考察
中国农地地权变迁的历史考察与当前“新集中”趋势的分析
历史观的变迁及其对历史教科书的影响——基于中小学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记述的考察
农户农药施用行为变迁的社会学考察——基于我国6省6村的实证研究
财务会计模式的历史变迁:分析视角的考察
传记社会学在城市社会变迁研究中的运用——评《传记社会学:理论议题》
1370~1900年江南地区人口变动与社会变迁——以江阴范氏家族为个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