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56)
- 2023(6202)
- 2022(5112)
- 2021(4561)
- 2020(3765)
- 2019(8196)
- 2018(7732)
- 2017(14463)
- 2016(8089)
- 2015(8533)
- 2014(8107)
- 2013(7950)
- 2012(7032)
- 2011(6406)
- 2010(6100)
- 2009(5622)
- 2008(5428)
- 2007(4631)
- 2006(3915)
- 2005(3285)
- 学科
- 济(31594)
- 经济(31561)
- 业(23791)
- 管理(22409)
- 企(17558)
- 企业(17558)
- 方法(15791)
- 数学(14274)
- 数学方法(14201)
- 农(10317)
- 贸(8491)
- 贸易(8486)
- 易(8307)
- 中国(7898)
- 财(7626)
- 业经(7562)
- 农业(7117)
- 学(6872)
- 环境(5748)
- 技术(5563)
- 地方(5371)
- 制(5202)
- 划(4913)
- 产业(4665)
- 务(4631)
- 财务(4630)
- 财务管理(4626)
- 出(4495)
- 企业财务(4390)
- 银(4112)
- 机构
- 学院(115808)
- 大学(115709)
- 济(48955)
- 经济(48272)
- 管理(44347)
- 研究(41674)
- 理学(39928)
- 理学院(39435)
- 管理学(38761)
- 管理学院(38579)
- 农(32244)
- 中国(29371)
- 科学(29002)
- 农业(26177)
- 业大(25647)
- 京(23714)
- 所(22428)
- 研究所(21120)
- 财(18644)
- 中心(18406)
- 农业大学(17825)
- 财经(15916)
- 江(15676)
- 经济学(15302)
- 经(14754)
- 院(14503)
- 科学院(14404)
- 北京(14169)
- 经济学院(14094)
- 省(13693)
- 基金
- 项目(88955)
- 科学(69438)
- 基金(66586)
- 家(62420)
- 国家(61934)
- 研究(55712)
- 科学基金(51582)
- 社会(37742)
- 自然(35992)
- 基金项目(35981)
- 社会科(35936)
- 社会科学(35927)
- 自然科(35233)
- 自然科学(35221)
- 省(34841)
- 自然科学基金(34646)
- 划(30141)
- 资助(25967)
- 教育(24400)
- 重点(20460)
- 计划(19555)
- 编号(19437)
- 创(19161)
- 发(19122)
- 部(18997)
- 业(18261)
- 创新(17999)
- 科研(17890)
- 科技(17588)
- 国家社会(16652)
共检索到153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淑芬 陈源泉 闫鹏 陶志强 崔吉晓 李超 隋鹏
为明确华北地区特定区域与气候条件下春玉米对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的响应,从而为制定该区域春玉米的高产节水调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利用遮雨棚开展了盆栽春玉米的全程水分控制的试验研究。试验设置了1个全生育适水对照(CK)和1个全生育期供水充足(AW)处理,另外设置了苗期干旱(SD)、拔节期干旱(JD)、大喇叭口期干旱(LD)、抽穗期干旱(HD)和灌浆期干旱(FD)5个不同时期的干旱处理。主要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春玉米生育进程、部分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春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胁迫的敏感程度大小依次为抽穗期>大喇叭口期>灌浆期>拔节期。与CK相比,SD处理由于持续的重度干旱,所以严重抑制了其...
关键词:
春玉米 水分胁迫 生育期 形态 生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苏玫 李潮海 连艳鲜 刘奎 贾红伟
通过对 6个玉米品种在旱作条件下的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高产旱作玉米品种叶面积指数 (LAI)大 ,衰退慢 ,成熟时LAI仍在 2 0以上。吐丝后光合势明显提高 ,较低产品种平均增加4 6 8%。总光合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r =0 8867 )。叶片光合速率增强 ,干物质积累增多 ,向外转移减少。群体穗数与产量无明显相关 ,但单株穗粒数与群体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r =0 874 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万欣 赵海岩 李明 刘晶 史磊 常程 张书萍 汪经宏 赵勐
以不同玉米杂交种为试材,在实验室和温室通过设置不同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供试品种萌发特性和各器官干物质生产与分配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随着水分胁迫强度的增加,玉米杂交种胚芽、胚根相对生长量和储藏物质转运率均呈下降趋势,根冠比呈上升趋势。在同一水分胁迫处理下,和其他品种相比,辽单539胚根的相对生长量和储藏物质转运率均较高,根冠比比正常水分(0 MPa)处理提高幅度也较大。灌浆期,供试品种各器官干物重:雌穗>茎秆>叶片>叶鞘>根系>雄穗。和重度水分胁迫处理(SS)相比,正常供水处理(CK)下,茎秆干物重下降明显,而雌穗干物重迅速增加。和其他品种相比,辽单527、辽单539和辽单31营养器官占生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闵庆文 李世奎 毕建杰
在玉米抽雄期进行了水分胁迫实验 ,利用Licor 1 88B和Licor 6 2 0 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光合作用的影响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冠层光合生产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 :当叶面积指数为 5时 ,水肥适宜状况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日总光合量变化在 95g·m- 2 至 1 0 5g·m- 2 之间 ,最高值出现在河南和山东两省交界处 ;当土壤湿度下降至田间持水量的 4 0 %时 ,该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平均降低 5 0 %左右 ;水分胁迫对不同地区冠层光合日总量存在不同的影响 ,在夏玉米抽雄期水分胁迫对山东省玉米冠层光合日总量影响最大 ,水分增产潜力最高 ,此时为...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夏玉米 水分胁迫 气候资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建栋 李世奎 于强 闵庆文 毕建杰
文章对水分胁迫的夏玉米光合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实验 ,研究表明 :①可将土壤持水量的 4 0 6 89%~ 5 5 79%和 79 99%作为叶片缺水及最适的外部形态指标 ;②干旱可以使株高低 2 2 5 6 %左右 ,而短时间内水分一直维持在田间持水量水平 ,对玉米的株高影响并不大 ;③比叶重随土壤湿度增加而增大 ,到田间持水量的 79 9%时达到最大值 ,随着湿度的进一步增加 ,比叶重反而略微变小 ;④叶片含水量与土壤湿度成正相关 ,吸收辐射率则受叶片湿度与厚度的影响 ,当土壤湿度达到持水量的 79 99%时 ,叶片吸收辐射率可达到 80 %左右。在此研究基础上 ,...
关键词:
黄淮海地区 夏玉米 水分胁迫 气候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于志青 于卫卫 谭秀山 叶宝兴 毕建杰
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根、茎秆、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上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析发现,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三者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来源,在灌浆期以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在灌浆前后期,叶片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来源之一,在抽雄初期,T3茎秆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T4茎秆比重为30%。茎秆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分别为24%和23%,而水分胁迫(T8)的叶鞘比重分别为21%和18%;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对水...
关键词:
夏玉米 水分胁迫 干物质分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树杏 郭慧 李敏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品种冈优527为试材,于幼穗形成期设置短期轻度水分胁迫(Short and light water stress,SLS)、长期轻度水分胁迫(Long and light water stress,LLS)、短期重度水分胁迫(Short and heavy water stress,SHS)以及长期重度水分胁迫(Long and heavy water stress,LHS)4个水分处理,并以习惯水层灌溉(Traditional flooding,TF)为对照。研究复水后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运转。试验结果显示:在幼穗形成期水分胁迫后,水稻叶面积、叶绿素a/b、SPAD值、净...
关键词:
水稻 幼穗形成期 水分胁迫 光合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志强 陈源泉 隋鹏 袁淑芬 高旺盛
本研究针对华北平原春玉米一熟制高产的限制因子(灌浆期高温胁迫)问题,在分析了国内外高温对玉米胁迫影响机理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华北平原春玉米可能突破灌浆期高温胁迫、实现高产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高温对华北春玉米胁迫的主要表现是:缩短了籽粒线性增长持续期;减小了籽粒体积及同化物向籽粒的转移量,进而降低了灌浆速率;花粉败育和花期不遇导致结实率下降;地温超过35℃时,会降低根系生长速率,使侧根变细;降低了光合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及PSⅡ功能,进而降低了光合能力;降低了叶片水分状态和植株氮素累积量;诱发了纹枯病和青枯病。要突破该区春玉米灌浆期的高温胁迫,需要从提高春玉米本身的机能和改善其生境调控...
关键词:
华北平原 春玉米 高温胁迫 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戴明宏 单成钢 王璞
为进一步优化北京地区的春玉米生产,通过设计不同的播期,研究了不同温光生态条件与玉米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播期从4月底推迟至5月底时:春玉米平均增产17.6%,穗粒数增加了15.4%,而千粒重增加4.3%;玉米灌浆中期(吐丝后16—45 d)和后期(吐丝后46 d—成熟)的光温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主要表现在日均光辐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3.6%和10%),日均温明显下降(1.7和4.3℃),日均温差则明显增加(4.3和3.1℃)。相关分析表明,灌浆中后期日辐射量以及日温差的增大是推迟播期后春玉米增产的主要气候因素。灌浆中后期日均温的降低和日温差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春玉米的绿叶持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王利纳 王璞
为探索华北地区春玉米高产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管理(不施氮、推荐施氮、经验施氮)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第一年推荐和经验施氮同不施氮相比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穗位叶光合速率等方面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第二年不施氮处理产量比推荐施氮和经验施氮分别下降了12.0%和11.6%。推荐施氮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明显促进了生育后期植株营养体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各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占籽粒总干质量的22.1%,比经验施氮高6.1%。
关键词:
春玉米 干物质分配 干物质转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翠 赵伟洁 张大爱 王鹏科 高金锋 张盼盼 屈洋 冯佰利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对糜子物质生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糜子抗旱节水栽培和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榆糜2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充足供水(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为对照,分别在糜子全生育期及拔节前、后进行中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35%~40%)、重度(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15%~20%)水分胁迫,分别于播种后不同时期采样测定干物质、顶三叶叶面积、旗叶光合参数,并在成熟期测定穗部性状和籽粒产量。【结果】(1)与对照相比,全生育期重度及拔节后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显著降低了糜子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拔节前水分胁迫增加干物质向叶片和茎的分配,减少向根的分配,但拔节后水分胁迫却减少...
关键词:
糜子 水分胁迫 干物质积累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平 齐华 张悦 孙世贤 杨国航
以7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采用单株室外盆栽在开花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了水分胁迫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等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光反应中心受到抑制,非气孔限制是影响净光合速率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WUE与Pn、Gs、Tr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Ci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叶片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降低蒸腾作用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水分胁迫 玉米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胜尧 范凤翠 李家曦 石玉芳 刘梦星 李志宏 张立峰 贾建明
为探索在优良肥力基础上由高产作物一熟替代两熟生产的技术可行性与突破途径,设置垄作覆膜、垄作裸地、平作覆膜、平作裸地(对照)4种处理,监测了旱地春玉米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干物质和氮生产及其转运、分配特征。结果表明,华北旱地春玉米干物质累积进程表现典型的"S"曲线型,后期缓速增长期出现以茎秆为中心的干物质再度累积特征;抽雄前植株干物质累积达全生育期的47.02%~53.96%,转运至籽粒达到9.99%~25.22%;其中,苞叶与穗轴积累的干物质转运率高达25.22%~47.48%。覆膜使春玉米抽雄期前干物质累积较对照高17.19%~23.61%,干物质快速累积期比对照提前6.4 d,但线性累积持续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腾龙 朱恒光 顾万荣 魏湜 李晶 郝卫平
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15%PEG-6000模拟干旱,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2-(3,4-二氯苯氧基)三乙胺(DCPTA)对寒地春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发芽试验5组处理为:清水(CKA1)、15%PEG-6000溶液(CKA2)、0.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1)、1.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2)、1.5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A3)。苗期实验5组处理为:清水(CKB1)、15%PEG-6000溶液(CKB2)、20 mg/L DCPTA+15%PEG-6000溶液(B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仁和 王博新 杨永红 杨晓军 马向峰 张兴华 郝引川 薛吉全
【目的】探明陕西灌区高产春玉米栽培下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的动态特征,为陕西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高产玉米品种陕单609为材料,设置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3个栽培处理,于2013—2015年在陕西灌溉春玉米试验站进行试验,研究分析玉米产量等级群体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与SPAD值、产量构成特性。【结果】普通大田栽培、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玉米籽粒平均产量分别为11.1、13.1和16.1 t·hm(-2),与普通大田栽培(对照)比,高产栽培和超高产栽培下籽粒产量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