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0)
2023(5316)
2022(4368)
2021(3867)
2020(3203)
2019(6899)
2018(6487)
2017(12095)
2016(6697)
2015(6995)
2014(6605)
2013(6467)
2012(5714)
2011(5142)
2010(4847)
2009(4387)
2008(4251)
2007(3455)
2006(2888)
2005(2322)
作者
(22170)
(18703)
(18623)
(17187)
(11497)
(9190)
(8136)
(7496)
(6975)
(6328)
(6233)
(6040)
(5895)
(5883)
(5767)
(5652)
(5598)
(5560)
(5248)
(5207)
(4935)
(4546)
(4363)
(4202)
(4133)
(4038)
(3988)
(3977)
(3968)
(3807)
学科
(24261)
经济(24224)
管理(19125)
(19124)
(14578)
企业(14578)
方法(12295)
数学(11292)
数学方法(11216)
(8324)
(7623)
(6520)
贸易(6519)
(6379)
中国(5833)
(5768)
业经(5639)
农业(5386)
技术(4649)
环境(4575)
(4473)
财务(4469)
财务管理(4464)
收入(4446)
企业财务(4251)
(4037)
产业(3861)
(3724)
(3535)
地方(3497)
机构
大学(95896)
学院(95726)
(38594)
经济(38039)
管理(36291)
研究(33815)
理学(32923)
理学院(32538)
管理学(31934)
管理学院(31793)
(28010)
科学(24543)
中国(23408)
农业(22798)
业大(22069)
(19392)
(18474)
研究所(17524)
农业大学(15592)
(15483)
中心(14897)
财经(13218)
(12509)
(12244)
经济学(11994)
(11963)
科学院(11886)
(11671)
(11664)
(11608)
基金
项目(74998)
科学(58312)
基金(56440)
(53522)
国家(53096)
研究(45501)
科学基金(44008)
自然(31369)
社会(30777)
自然科(30693)
自然科学(30680)
基金项目(30614)
自然科学基金(30182)
(29406)
社会科(29294)
社会科学(29284)
(25757)
资助(21734)
教育(19991)
计划(17281)
重点(17216)
(16263)
(15810)
(15749)
编号(15493)
科技(15437)
科研(15312)
创新(15287)
(15250)
(13725)
期刊
(34302)
经济(34302)
学报(25570)
(24521)
研究(21243)
科学(20222)
大学(17351)
学学(17072)
农业(16319)
中国(15063)
管理(11066)
(11043)
(9411)
业大(7843)
农业大学(6816)
经济研究(6777)
业经(6350)
(6291)
财经(6265)
(5898)
金融(5898)
科技(5834)
中国农业(5445)
(5284)
技术(5226)
商业(5031)
问题(4966)
林业(4562)
资源(4526)
自然(4457)
共检索到122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於琍,于强,罗毅,刘敏华  
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详细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关系。在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所占比例较小,为24%,穗部则占56%;而过度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茎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和37%,穗部比例相对较小,仅为43%和48%。各种条件下均以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最大,为0.308g/茎;水分亏缺条件下,叶鞘对产量贡献量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的叶鞘贡献量要大,分别为0.18克/茎和0.09克/茎;而过度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量均较小。根据实测产量和蒸散耗水量模拟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蒸散耗水量的关系可知:禹城地区在现有的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6240kg/hm2,蒸散耗水量为473mm,而获得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蒸散耗水量为403mm。由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对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补给作用明显,试验年份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同期耗水量的2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培  蔡焕杰  王健  
利用2008~2009年度田间小区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拔节中期是冬小麦需水较为敏感时期,此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而灌浆中后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冬小麦拔节期允许轻度的水分胁迫,而灌浆期则应尽量避免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且适当减少小麦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影响并不大,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盖江南  毕建杰  刘建栋  张兴强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在不同等级水分条件下,均以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70%~60%)时,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为0.97 g/茎,水分胁迫严重条件下,叶片对冬小麦产量贡献比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时的叶片贡献要大一些,为0.79 g/茎。根据试验产量和耗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飞  何钟佩  
以14C饲喂旗叶为方法,研究了高温胁迫(持续变温及控制高温)对冬小麦灌浆期物质运输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影响旗叶光和性能并影响光和产物的输出与向库器官的分配,减少籽粒和韧皮都汁液中蔗糖的含量,改变14C同化物的输出动态,导致灌浆强度和千粒重急剧下降,最终导致产量降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文俊  张富仓  李志军  李万春  薛冯定  索岩松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的水肥高效利用和最优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偃2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返青期轻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重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它生育期不胁迫和全生育期不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70%~85%)3个水分处理,以及N1P1(纯氮0.1g/kg,P2O50.05g/kg)、N2P2(纯氮0.2g/kg,P2O50.1g/kg)和N3P3(纯氮0.3g/kg,P2O50.15g/kg)3个氮磷肥水平,研究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以及不同氮磷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岩  林琪  位东斌  于振文  余松烈  
在温室盆栽和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干物质积累减少,子粒干物质来自贮藏同化物的比例上升,产量下降,产量构成三因子中穗粒数、亩穗数下降均极显著,而千粒重下降较少。随水分胁迫加剧,拔节前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率增高,从播种到拔节期,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愈高,拔节后植株衰老死亡愈早,产量降低就愈大。中度水分胁迫下,虽然水分生产率和经济系数提高,但其综合效益均低于轻度胁迫和对照,且轻度胁迫下,其综合效益表现最高。因而可以认为相对含水量60%为冬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并形成高产的下限指标,可做为制定节水栽培措施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军  吴秀宁  鲁敏  麻珊珊  赵继新  陈新宏  武军  
为明确拔节期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西农979等7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下小麦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7个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相对电导率值、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溶性蛋白除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均增加。用上述指标所得的抗旱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7个小麦的抗旱性强弱依次为晋麦47>小偃22>矮抗58>西农979>西农509>郑麦36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焱  毕建杰  刘建栋  叶宝兴  
为了解干旱对冬小麦冠层光分布影响的规律。选用两个类型冬小麦品种用池栽定量灌溉方式,采用美国CID公司生产的CI-110型植物冠层分析仪,对干旱和灌溉条件下,不同肥力的冬小麦冠层内光分布进行直接测定。鲁麦21 LAI先上升再下降,MLA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TCDP先下降再上升,在7.5,22.5,37.5°TCRP差异较大;济麦20的LAI先上升再下降,MLA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TCDP先下降再上升,在7.5,22.5,37.5°TCRP差异较大。干旱和灌溉比较:干旱使LAI下降,干旱使Lm 21的TCDP增大,Jm20的TCDP变化不大,干旱对TCDP的影响为7.5°TCRP小于灌溉的,而在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建华  耿庆汉  胡荣海  
利用抗旱性不同的32个冬小麦品种的成熟胚、幼穗和幼胚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供试材料,以聚乙二醇(PEG)诱导的渗透压模拟水分胁迫,测定了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含水量、组织活性及渗透势值。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供试愈伤组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相对含水量、组织活性及渗透势值表现下降。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冬小麦在整株水平与细胞水平之间对于水分胁迫存在着一致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远  罗远培  
以冬小麦品种北农 6号为材料 ,采用温室管栽试验 ,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动条件对冬小麦干物质增长分配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 1致使植株的干物质累积减少、产量降低 ,2对叶片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大于茎鞘 ,3对穗干物质累积的影响小于茎鞘和叶片。因此 ,水分胁迫促进了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调运。复水后 ,植株各器官的干物质累积和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形成了适应新水分条件的根、冠结构和功能。但是 ,不同时期恢复供水 ,对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增长和产量形成的促进作用有所不同。拔节期复水对根重、叶重和穗重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很大 ,其产量也是所有复水处理中最高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岩  林琪  位东斌  于振文  
在池栽防雨旱棚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光合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水分胁迫加剧,小麦旗叶光合速率下降,气孔导度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下降,从而导致产量降低;但是,轻度胁迫与水分适宜处理之间,上述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这就为节水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宁  宋利兵  刘健  冯浩  吴淑芳  何建强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远  高志红  罗远培  刘晓英  
利用温室管栽试验,研究水分胁迫效应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拔节期与开花期复水能激发冬小麦根、茎、叶、冠生物量显著增长,三叶至分蘖期控水的处理绿叶面积日增量最大;前期一直干旱灌浆期复水能明显减缓植株的衰老速率。冬小麦前期经受中度或重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后增产效果最大,前期经受中度水分胁迫,开花期复水后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确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55%为冬小麦分蘖期水分胁迫效应增产节水的水分临界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新颖  邬爽  张洪生  林琪  穆平  
为研究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生理特性的变化特点,在干旱胁迫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对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青麦6号、鲁麦21、良星99、烟农21、烟农24、济麦22)的旗叶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旗叶在开花后干旱胁迫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SOD、CAT和POD活性均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升高,而且这种降低和升高的幅度随生育进程而增大。旱地品种青麦6号和烟农21在干旱胁迫下旗叶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其他品种且上升幅度快,青麦6号和鲁麦21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SOD、CAT和POD活性均高于其他品种且下降幅度缓慢,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其他品种且随着生育进程积累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刘晓英  罗远培  
为揭示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的后效影响及其规律,利用盆栽试验对供试冬小麦设置13种供水处理,测定作物株高、叶面积、冠干重及产量,研究水分胁迫对上述生理指标的后效影响。结果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对株高的后效影响大于重度水分胁迫,在重度水分胁迫下,除C5-A外,当前影响均大于后效影响;前期中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后期则相反,重度水分胁迫对叶面积的当前影响大于后效影响;水分胁迫对冠重的后效影响大于当前影响;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穗数的后效影响基本上表现为正效应,而对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WUE的后效影响则全部为负效应,拔节至孕穗阶段中度水分胁迫抽穗期复水的处理产量最高,达到对照的6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