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56)
2023(10173)
2022(8516)
2021(7537)
2020(6019)
2019(13489)
2018(13009)
2017(23899)
2016(13263)
2015(14250)
2014(13925)
2013(13782)
2012(13092)
2011(12041)
2010(12000)
2009(10954)
2008(10772)
2007(9500)
2006(8422)
2005(7766)
作者
(42951)
(35992)
(35905)
(33422)
(22921)
(17561)
(15895)
(14117)
(13792)
(12733)
(12382)
(11845)
(11806)
(11386)
(11372)
(11173)
(10913)
(10672)
(10357)
(10230)
(9435)
(9019)
(8903)
(8211)
(8124)
(8121)
(7995)
(7984)
(7374)
(7208)
学科
(57045)
经济(56989)
(35090)
管理(34016)
(25355)
企业(25355)
中国(18958)
地方(18660)
方法(18131)
(18035)
数学(15701)
数学方法(15566)
业经(14132)
(13491)
农业(12821)
(12163)
(11806)
贸易(11796)
(11381)
地方经济(10507)
(10428)
环境(10371)
(10148)
银行(10103)
(10047)
金融(10046)
技术(9858)
(9762)
(9616)
产业(8022)
机构
学院(190617)
大学(187475)
(76102)
经济(74633)
研究(74331)
管理(66850)
理学(57442)
理学院(56608)
管理学(55512)
管理学院(55188)
中国(54761)
科学(50552)
(47678)
(41134)
(40802)
农业(37957)
研究所(37403)
业大(36662)
(32566)
中心(32509)
(29755)
(26898)
(26440)
北京(26042)
财经(25444)
(25185)
师范(24706)
农业大学(24377)
科学院(24088)
(23957)
基金
项目(131701)
科学(101637)
基金(93699)
研究(87753)
(86339)
国家(85565)
科学基金(70788)
社会(55551)
(53765)
社会科(52702)
社会科学(52691)
基金项目(49945)
自然(47914)
自然科(46812)
自然科学(46789)
自然科学基金(45963)
(45682)
教育(38604)
资助(37190)
(34757)
编号(33122)
重点(30553)
(28049)
计划(27778)
(26958)
发展(26445)
创新(26325)
(26017)
科技(25811)
科研(25751)
期刊
(87756)
经济(87756)
研究(53669)
(44347)
中国(42297)
学报(41888)
科学(35673)
农业(30288)
大学(29908)
学学(28847)
管理(24517)
(23973)
(18663)
金融(18663)
教育(18319)
业经(16742)
(16167)
经济研究(14581)
技术(14401)
业大(12485)
财经(12037)
问题(11707)
(11150)
科技(11110)
农业大学(10598)
(10379)
商业(9728)
资源(9168)
(8957)
技术经济(8787)
共检索到291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山  林兴生  林辉  罗海凌  林占熺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水分处理条件下(每周25、50、75 mm)巨菌草的蒸散发及其组分的规律.结果表明,巨菌草的蒸散发随水分输入的增多而增加,平均蒸散量分别为1.96、2.95和3.83 mm·d-1;平均蒸发与蒸散发的比值分别为0.467、0.429、0.422,说明输入水分增多使得巨菌草的蒸腾失水增加;根据平均蒸散发和平均蒸发与蒸散发比值,巨菌草的平均蒸腾速率分别为1.04、1.68、2.21 mm·d-1.随着巨菌草的生长,不同水分处理之间蒸散发的差异逐渐增大,土壤蒸发占蒸散发的比例逐渐下降,巨菌草蒸腾作用成为水分的主要散失途径.增加水分输入可极显著增加茎鲜重、叶鲜重和总干重,降低叶茎比和含水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山  白妮妮  林占熺  林冬梅  王培丹  苏德伟  
基于波文比系统研究了巨菌草生育盛期的蒸散发(ET)动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波文比趋于-1时的不同异常值判定范围显著影响潜热和显热通量,使用预测均值匹配和随机森林两种方法对异常值进行插补均可得到有效的完整序列.净辐射、潜热通量、显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11.35、81.55、32.28和-2.72 W·m~(-2).ET日均值为-0.12~5.31 mm,平均值为2.88 mm.ET小时动态均为单峰变化过程,晴天和阴天条件下的峰值分别为0.6和0.3 mm.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得到的巨菌草ET气象影响因素可以解释95%的变化.巨菌草生育盛期的作物系数为1.67,解释率为87%.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山  林兴生  林辉  罗海凌  苏德伟  蔡杨星  林占熺  
基于蒸散发观测数据,通过优化Si B2模型参数研究巨菌草的蒸散发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巨菌草蒸散发在0.5~7.0 mm·d~(-1)区间波动,平均蒸散量为4 mm·d~(-1),总蒸散量为257.55 mm,蒸腾占蒸散发的比例为0.78;(2)灌溉和深层土壤水分是蒸散发季节动态的关键因素;(3)敏感性分析表明,巨菌草高度、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深度等形态学参数和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截距、气孔导度—光合作用斜率、量子效率、光合作用高温抑制函数的1/2点等生理学参数对蒸散发影响比较显著;(4)单纯灌溉量增加对蒸散发的影响较小,巨菌草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响应灌溉量增加的变化是蒸散发增加的主要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婷  Shu GENG  吴华南  石萍  
【目的】微藻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水生生物,不仅可用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同时也可用于生产高蛋白食物和动物饲料等。微藻生长不与陆生植物竞争土地资源,其整体应用对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潜力巨大。高产量微藻养殖对微藻整体产业发展至关重要,以室外硅藻养殖为实例,探讨生长阶段光照和需水量等要素与产量的关系,为大规模养殖管理提供指导。【方法】利用深圳兆凯生物能源研究中心室外硅藻养殖平台,研究硅藻养殖的适宜设备和生长条件,收集开放式光反应器硅藻养殖系统生长阶段的每日产量数据;同时从深圳市气象局和深圳大学城北大气象观测站收集相应的温度、光照、湿度等气象资料。通过光合作用模型量化硅藻生长的光照需求,同时利用SIM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传宏  王晓云  张宏伟  胡洁  李凤英  杨丽  
[目的]研究巨菌草(Pennisetum sp.)在淮河源地区不同生长阶段,地上部分茎与叶营养物质积累与分配动态规律,以实现巨菌草加工利用最大效益。[方法]通过巨菌草的田间试验,研究苗期、生长初期、生长加速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茎与叶部位以及全株干物质、粗蛋白含量(CP)、有机碳(C)和总氮(N)含量变化的差异,根据营养物质含量进行巨菌草饲用、菌用性能分析。[结果]巨菌草在淮河源的干物质积累先慢后快,植株粗蛋白、总氮含量初期较高,生长末期最低,有机碳含量相对稳定,叶部干物质量占全株比例苗期最高,整个生长期逐步降低,植株粗蛋白主要在叶部,茎部叶部粗蛋白和总氮含量随生长期均逐步降低。[结论]作为动物饲草在淮河源地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2次,分别在栽植后20周和生长季末期。作为食用菌培养基适合每个生长季收割1次,在生长季末期,但植株碳氮比较高,在培养基加工过程中需要补充含氮肥料。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璐璐  尹云鹤  吴绍洪  
蒸散发过程是水文循环的重要环节,也是全球能量交换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热传输过程,对其进行定量估算是评价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水源涵养能力、区域耗水及土壤水分运移的基础,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蒸散发测定思路和方法的不同,将蒸散发测定按照实测法和模型法两类方法进行总结,系统回顾了实测法和模型法的不同算法,评述不同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并总结和分析了目前蒸散发测定工作中应重点研究的内容,指出未来蒸散发估算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家宏  刘创  周晋军  邵薇薇  
快速城镇化改变了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致使城市区域的蒸散发发生变化。城市区域除了常见下垫面的蒸发,建筑内部的蒸发耗水也不可忽略。根据下垫面的不同功能,城镇建设用地可分为道路、绿地、水面和建筑4种类型,该文以北京市城六区为例,在2000、2015和2018年的城镇化水平下,综合自然蒸散发和建筑内部蒸发耗水,研究了城镇化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对城市区域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进程对城镇建设用地的蒸散发具有显著增强作用,其中人口密度是影响其蒸散发的关键因素;非首都功能疏解降低了城市社会用水的聚集程度,同时也降低了城市区域蒸散发。根据各类下垫面对区域蒸散发的贡献率可知,建筑体和绿地蒸散发占据主体地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任超  张利平  徐霞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为研究区域,采用1961~2007年9个气象站点气象观测数据和黄家港水文站实测径流资料,以FAO彭曼蒙特斯公式和水文模拟法为标准分别对多种潜在蒸散发计算方法和实际蒸散发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了陆面蒸散发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Priestley-Taylor公式计算结果偏大,但与FAO彭曼蒙特斯公式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在气象资料较少时可以考虑建立相关方程进行推求。傅抱璞公式与水文模拟法计算结果较为接近,相关关系最优。潜在蒸散发与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实际水汽压、降雨量、风速、净太阳辐射、日照时数呈正相关,而实际蒸散发与平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薇  郑书河  刘斌  
针对目前巨菌草种植机开沟器工作耗能大、种床不平整、土壤保墒力差以及种苗发芽率低等问题,应用离散元法开展开沟器触土过程动力学仿真及结构优化.以福建地区土壤为试验样本,选择延迟弹性模型与线性内聚力模型作为土壤颗粒接触模型;确定入土角、入土隙角和斜面角等开沟器关键结构参数,设计三因素五水平的均匀试验,通过EDEM软件建立土壤-开沟器相互作用的三维离散元仿真模型,以最小工作阻力与土壤扰动情况为目标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当开沟器入土角、入土隙角、斜面角分别为45°、3°和60°时,开沟器可产生较小工作阻力,对土壤的扰动量较小,种床质量优良,有利于种苗生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永强  张亭亭  徐丹  杨春祥  
本文利用MODIS数据,采用SEBS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气象站的实际观测资料,得到海河流域2010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地表反照率、归一化植被指数、瞬时潜热通量和日蒸散量的反演分布图;同时利用传统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海河流域近50年的年际和季节的日平均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对其进行了时空分析。时间上,海河流域近50年ET0变化不大,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四季中,夏季ET0最高,其次是春季、秋季和冬季。空间上,海河流域年际ET0变化显著,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整体都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并对遥感反演的精度进行验证,误差大约在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艳阳  王文  周正昊  
利用地面观测降水数据、流量数据,以及重力卫星(GRACE)观测的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模拟的流域蓄水量变化数据,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从年与月两个时间尺度分析了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在中国不同流域的一致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MOD16/ET在中国流域(除松花江流域)与基于水量平衡估算的流域实际ET(WBET)相比呈现高估,且在不同集水区高估程度不同,与流域实际ET的差异从北方的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到南方的长江流域有从小到大的特点;2)月尺度上,MOD16/ET与WBET相比,存在低值区(20 mm/月)低估的特点;在蒸散发过程较弱的11月到次年3月,MOD16/ET产品在中国流域存在普遍性高估;而在其他月份,MOD16/ET与WBET的一致性因流域而异;3)MOD16/ET与WBET的一致性在中国不同流域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在外流区的一致性优于内流区,在北方松花江流域的一致性优于南方的长江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艳阳  王文  周正昊  
利用地面观测降水数据、流量数据,以及重力卫星(GRACE)观测的与全球陆面数据同化系统(GLDAS)模拟的流域蓄水量变化数据,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从年与月两个时间尺度分析了MODIS全球蒸散发产品(MOD16)在中国不同流域的一致性及其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年尺度上,MOD16/ET在中国流域(除松花江流域)与基于水量平衡估算的流域实际ET(WBET)相比呈现高估,且在不同集水区高估程度不同,与流域实际ET的差异从北方的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到南方的长江流域有从小到大的特点;2)月尺度上,MOD16/E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放  沈彦俊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包括植被蒸腾与土壤蒸发,是地表能量平衡与水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陆面过程研究的关键参数。卫星遥感技术的兴起,使获取大尺度非均匀下垫面的地表特征参数成为可能,一系列旨在精确估算地表实际蒸散量的遥感模型由此应运而生,以满足局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蒸散发估算的需求。通过分析净辐射通量和地表与近地面大气层湍流热通量交换的方式,将遥感蒸散发模型分为单层模型和双层模型,总结其模型原理,讨论典型模型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分析蒸散发反演存在的遥感模型精度的图像范围依赖性和分辨率依赖性、时间尺度扩展及不确定性、模型验证以及地表辐射温度和阻抗5个问题。指出今后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飞宇  占车生  胡实  贾仰文  牛存稳  邹靖  
基于考虑了水资源开采利用方案和农作物生长的新型陆面模式CLM_CERES,利用CMIP5多模式集合数据集驱动该模式,使用基于全球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的地表蒸散发估算数据("MTE"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系统分析了中国典型山地(太行山地、横断山地、黔桂喀斯特山地)基准期(1951-2005年)和预估期(2006-2060年)蒸散量时空变化。结果显示:三个区域CLM_CERES模拟蒸散量与MTE数据在月尺度上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性均在0.76~0.88之间。1951-2060年太行山地和横断山地总蒸散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0.9806和0.7569mm/a(P<0.001),以植被蒸散为主,黔桂喀斯特山地总蒸散量无显著增加趋势,以土壤蒸发为主;三个区域蒸散量的季节变化均呈现单峰曲线,峰值位于5-9月。太行山地和横断山地蒸散量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黔桂喀斯特山地受其特殊的地表、地下水二元结构影响,对蒸散量的响应机制相对复杂。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文静  赵建世  赵勇  王庆明  
地表蒸散发是评估气候变化对区域水热循环作用的关键过程.然而,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植被对蒸散发的定量影响较难衡量.该文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探求2001至2019年植被变化的趋势,并利用遥感数据产品和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在海河流域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分离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对于蒸散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植被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加0.014m2/m2,植被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程度显著大于气候变化对蒸散发的直接影响程度,气候因素通过植被间接对蒸散发产生较强的影响.该研究可为该地区的水资源评估和综合管理提供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