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9)
- 2023(5348)
- 2022(4413)
- 2021(3933)
- 2020(3264)
- 2019(7070)
- 2018(6695)
- 2017(12508)
- 2016(6950)
- 2015(7096)
- 2014(6737)
- 2013(6524)
- 2012(5808)
- 2011(5120)
- 2010(4847)
- 2009(4379)
- 2008(4313)
- 2007(3633)
- 2006(2949)
- 2005(2363)
- 学科
- 济(23366)
- 经济(23337)
- 业(19733)
- 管理(19644)
- 企(15223)
- 企业(15223)
- 方法(11794)
- 数学(10735)
- 数学方法(10670)
- 财(7859)
- 农(7582)
- 贸(6617)
- 贸易(6617)
- 易(6473)
- 学(6421)
- 中国(5773)
- 业经(5540)
- 务(5381)
- 财务(5380)
- 财务管理(5376)
- 农业(5231)
- 企业财务(5125)
- 技术(4729)
- 环境(4511)
- 制(3967)
- 产业(3831)
- 划(3586)
- 银(3556)
- 银行(3514)
- 地方(3455)
- 机构
- 学院(96474)
- 大学(96126)
- 济(37189)
- 经济(36634)
- 管理(35655)
- 研究(34129)
- 理学(32323)
- 理学院(31891)
- 管理学(31230)
- 管理学院(31089)
- 农(29276)
- 科学(25630)
- 中国(23912)
- 农业(23875)
- 业大(23320)
- 京(19627)
- 所(19131)
- 研究所(17993)
- 农业大学(16445)
- 中心(15132)
- 财(14925)
- 江(13032)
- 财经(12687)
- 省(12387)
- 业(12384)
- 室(12272)
- 院(11982)
- 科学院(11937)
- 实验(11750)
- 经(11693)
- 基金
- 项目(75658)
- 科学(58150)
- 基金(56249)
- 家(53648)
- 国家(53226)
- 研究(44910)
- 科学基金(43954)
- 自然(31865)
- 自然科(31179)
- 自然科学(31163)
- 基金项目(30756)
- 自然科学基金(30639)
- 省(29989)
- 社会(29722)
- 社会科(28279)
- 社会科学(28270)
- 划(26049)
- 资助(21731)
- 教育(19795)
- 计划(17812)
- 重点(17466)
- 科技(16466)
- 创(16395)
- 发(15782)
- 科研(15697)
- 部(15593)
- 业(15578)
- 创新(15415)
- 编号(15360)
- 农(14113)
共检索到124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杨洋 谷晓博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模式及不同覆膜历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移动式遮雨棚下,以"隆玉58"为供试材料,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和一般桶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和分生育期调亏灌水2种水分处理模式,以及覆膜到拔节期、覆膜到抽雄期和全生育期覆膜3种覆膜历时对春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调亏灌水期间的土壤水分亏缺降低了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抽雄期恢复充分灌水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亏缺更为敏感。与充分灌水相比,调亏灌水有利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杨洋 谷晓博
【目的】探究不同水分处理模式及不同覆膜历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与根系活力的影响,为春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移动式遮雨棚下,以“隆玉58”为供试材料,采用子母桶栽土培法和一般桶栽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生育期充分灌水和分生育期调亏灌水2种水分处理模式,以及覆膜到拔节期、覆膜到抽雄期和全生育期覆膜3种覆膜历时对春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抽雄期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调亏灌水期间的土壤水分亏缺降低了春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抽雄期恢复充分灌水后,两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相对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对土壤水分亏缺更为敏感。与充分灌水相比,调亏灌水有利于...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哲 孙占祥 张燕卿 郑家明 郝卫平 司鹏飞
为促进东北半干旱区旱作农田持续增产以及秋覆膜技术的推广,以玉米郑单958为试材,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定位试验地,设置了裸地种植(B),春季覆膜种植(SM)和秋季覆膜种植(AM)3个处理,研究覆膜处理对玉米的生长发育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其中,AM处理优势明显,可以增加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促进干物质积累;2014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4 280 kg/hM2,较SM处理和B处理分别高18.76%和14.51%,增产的原因是穗长、穗粗、粒数、百粒重均大于其他2个处理;2015年的籽粒平均产量达12 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战秀梅 邹殿博 韩晓日 刘宁 程飞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磷、钾肥用量对春玉米氮素的累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肥用量下春玉米氮素累积规律符合指数方程Y=ae-b/t。在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225,240kg·hm-2条件下(N2、P2、K2处理),春玉米的产量达到13725.5kg·hm-2,氮素累积总量达到3.504g·plant-1,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氮素最大吸收速率最大,达到54.0mg·d-1.plant-1,且其出现时间较早;各处理中,以N2、P2、K2处理的氮素转运量最大,为1.477g·plant-1,而且转运的氮素营养占籽粒养分的比例最高,为73.04%。因此适宜的肥料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敬锋 罗上轲 程乙 张军 魏盛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宋碧
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贵州高海拔区春玉米覆膜种植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于2018—2019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覆膜方式(宽膜和窄膜),副区为5个施氮水平(0,80,160,240,320 kg/hm~2),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及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氮素积累、转运特征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方式和施氮量及其互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宽膜覆盖使春玉米增产17.8%,且显著增加了氮素积累量,促进了吐丝前积累氮素的再转移,从而显著提高了籽粒氮素积累量,并使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素吸收效率(NUPE)、氮肥农学效率(AEN)、氮肥偏生产力(NPFP)、氮肥利用率(NUE)分别增加4.9%,21.4%,23.5%,12.2%和4.23百分点。施氮实现了春玉米籽粒产量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协同增长,且能够显著影响氮素吸收、积累和转运。增施氮肥能有效促进提高吐丝后氮素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但降低了春玉米氮肥利用效率,NDGPE(氮素干物质生产率)、NHI(氮收获指数)、NUTE、NUPE、NUE、AEN、NPFP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回归分析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最佳产量和施氮量,宽膜覆盖比窄膜覆盖处理减少施氮55 kg/hm~2,产量增加12.3%。宽膜覆盖和适宜施氮量相结合,有利于植株氮素积累和吸收利用,从而实现高产和高氮肥生产力,达到节肥增产。综合考虑春玉米籽粒产量、氮素累积、转运及氮肥利用效率,贵州高海拔及类似生态区春玉米宽膜覆盖种植的合理施氮量为160 kg/hm~2,其产量可达11 404.3 kg/hm~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鹏飞 杜雄 孙小诺 高震 边大红 崔彦宏
针对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区水资源严重亏缺和区域春玉米如何高效用水的问题,研究了秋季实施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产量及周年水分利用的影响,以先玉335为材料,在大口期灌水75 mm(W)和雨养旱作(R) 2种条件下,设置土下无孔地膜覆盖(PM)、有孔土下地膜覆盖(P0M)、玉米秸秆覆盖(SM)、常规露地(NP)等处理,对春玉米生长发育状况、土壤耗水及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雨养旱作条件下,土下地膜覆盖产量较NP提高18.0%~24.9%,SM产量和NP差异不显著。在雨养旱作条件下,PM、P0M和SM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NP提高了50.5%,41.0%,12.0%,而周年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2%,54.6%,19.1%;PM和P0M的节水效果显著好于SM,灌水条件下的结果与雨养旱作条件下相同。灌水增加产量的同时也相应增加了耗水量,覆盖下耗水增加的幅度大于增产的幅度。农田周年土下地膜覆盖可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非生长季对土壤水分的蓄存,达到了"秋水春用"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
春玉米 覆盖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文 郭瑶 范虹 樊志龙 胡发龙 于爱忠 赵财 柴强
【目的】资源型缺水严重制约干旱灌区的农业生产,传统玉米生产模式地膜投入量大。在极端高温和生态环境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的情境下,探讨通过免耕地膜重复利用维持较高水分利用的可行性,以期为构建试区地膜减量玉米高效生产技术提供理论支撑。【方法】2017—2018年,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设置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免耕覆膜,NM)、秋免耕春覆膜(少耕覆膜,RM)与传统耕作每年覆盖新膜(传统覆膜,对照,CM)3种地膜覆盖利用方式,研究其对玉米田土壤水分利用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NM与RM处理较CM处理提高玉米播种时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7.8%与5.1%,这为玉米播种创造良好的土壤水分环境。玉米播种—拔节期及吐丝—灌浆初期,NM处理较CM处理提高0—120 cm土层平均土壤重量含水量,分别为5.0%与4.7%,弥补了灌浆期玉米植株旺盛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大量需求。与CM处理相比,NM处理增加了玉米播种—大喇叭口期的耗水量,降低了玉米吐丝—灌浆初期的耗水量,增大了玉米灌浆初期—收获期的耗水量,有效协调玉米各生育阶段的水分需求关系。虽然NM处理较RM与CM处理提高了玉米吐丝期之前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11.7%与26.0%,提高棵间蒸发量占耗水量的比例(E/ET),分别为13.4%与19.9%,但是NM处理较RM与CM处理降低了玉米吐丝期之后的棵间蒸发量,分别为9.2%与19.4%,降低E/ET,分别为9.7%与20.7%,说明NM处理有利于增强玉米吐丝期之后土壤水分的有效利用。因而,在地膜减投与免耕措施下,NM处理获得与RM及CM处理相当的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论】在西北干旱灌区,应用免耕地膜重复利用并没有导致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降低,具有稳定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是玉米生产中地膜减投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
玉米 免耕 地膜覆盖 耗水特性 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天助 李波 丰雪 姚名泽 梁凯
为了探讨东北半湿润地区深埋秸秆和覆膜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美津599为供试玉米品种,采用大垄双行种植方法,在沈阳地区进行田间小区对比试验。试验设置4个处理:秸秆无膜(S)、秸秆+覆膜(S+M)、无秸秆+覆膜(M)和无秸秆无膜(CK),并对不同处理条件下土壤水分动态、玉米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和S+M处理能够显著提高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S处理0~30CM土层的玉米播种初始含水率分别比S+M、M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2,0.04,0.04CM3·CM-3,玉米收获后,S处理0~30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比S+M、M和CK处理分别提高0.04,0.04,0.04CM...
关键词:
深埋秸秆 覆膜 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勇 宋尚有 樊廷录 高育峰
【目的】研究玉米秋冬闲期地膜覆盖保墒及优化氮肥秋基春追比例,为抗旱保苗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秋季与春季地膜覆盖对比试验(1999—2010年),监测0—200 cm土层土壤蓄水效率及不同降水年型产量变化。开展氮肥管理试验(2001—2003年),分析氮肥不同基、追肥比例的玉米籽粒产量和关键营养品质。【结果】秋覆膜春播玉米播前1 m土层多贮水36.7 mm,土壤蓄水效率为78.4%,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达到11 149.8 kg.hm-2、33.1 kg.hm-2.mm-1,较春季地膜覆盖分别提高16.7%、14.9%。秋覆膜且氮总量(180 kg.hm-2)一定时,即秋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继兵 孙占祥 蒋春光 刘志 郑家明 冯良山
【目的】春玉米是辽西地区的主要作物,其整个生育期需水量较多,但该区降水资源短缺且降水变率大,时空分布不均,有限降水难以满足春玉米高产稳产所需。垄膜沟种可有效汇集天然降水,提高降水资源化程度,开展相关研究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该区有限的自然降水,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促进玉米稳产高产。【方法】2007—2013年在辽宁朝阳地区进行玉米垄膜沟种微集雨种植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水分、玉米产量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垄膜沟种(沟内不覆盖,T1)、垄膜沟覆秸秆(T2)、垄膜沟覆膜(T3)和传统种植(CK)4种处理,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传统种植为垄沟种植,行距50 cm,垄膜沟种方式为沟垄相间...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玉芹 杨恒山 高聚林 张瑞富 王志刚 徐寿军 范秀艳 杨升辉
【目的】研究超高产春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和功能特性,揭示超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为春玉米超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山27为供试品种,设超高产栽培(SHY)和普通高产栽培(CK)2个处理,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测定超高产春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与普通高产栽培相比,超高产栽培春玉米叶面积指数大,在生育期上表现为吐丝之后更为明显,在叶位上表现为棒三叶最为突出;不同叶位的叶倾角超高产栽培均小于普通高产栽培,而叶向值均大于普通高产栽培,在棒三叶表现最为明显;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超高产栽培与普通高产栽培光合势的差幅增大;吐丝期和乳熟期,两种栽培模式间净光合速率...
关键词:
春玉米 超高产 冠层结构 生理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军 樊廷录 党翼 赵刚 王磊 李尚中
【目的】研究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在陇东雨养农业区产量和生育指标同步提高的最佳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及运筹方式,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方法】本试验以先玉335为试材,在全膜双垄沟播种植条件下设置了2个氮肥用量(150、225kg·hm-2),2个密度(6×104、7.5×104株/hm2)和5个氮肥追施比例及时期(底肥100%;拔节期追施100%;底肥50%、拔节期50%;底肥50%、拔节期30%、抽雄期20%;底肥50%、拔节期10%、抽雄期40%)。通过3年田间试验,研究种植密度、氮肥用量及运筹方式对旱地春玉米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在试验氮肥用量及密度范围内,相同施氮量随种植密度增加,玉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殷文 陈桂平 柴强 赵财 冯福学 于爱忠 胡发龙 郭瑶
【目的】农田土壤水热特性是决定作物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研究前茬处理方式对后茬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为试区高效麦玉轮作模式耕作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河西绿洲灌区,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不同处理方式和耕作措施(25 cm高茬收割立茬免耕—NTSS,25 cm高茬等量秸秆覆盖免耕—NTS,25 cm高茬等量秸秆翻压—TIS和传统低茬收割翻耕—cT)对后茬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性的影响。【结果】与cT相比,NTSS、NTS可提高后茬地膜覆盖玉米农田0—110 cm土层播种至苗期、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吐丝至开花期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高5.0%—7.8%、4.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军红 柴强 李玲玲 张仁陟 牛伊宁 罗珠珠 蔡立群
【目的】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有限降水持续高效利用为目标,研究不同覆膜方式下连作玉米(Zea MayL.)的产量表现和水分利用特征,揭示其增产机理,明确不同覆膜方式下有利于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连作年限,为试区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玉米连作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田间定位试验为基础,量化连作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的年际平衡关系、产量稳定性;以持续高产和收获期不发生土壤干燥化为依据,确定适用于不同覆膜方式的玉米连作年限。【结果】3年试验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具有良好的保墒、提高土壤水分有效性,利于协调关键生育时期土壤-作物的水分供需关系,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与半膜平作处理相比,全膜双垄沟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勇 唐启源 李迪秦 李维科 李海林 蔡庆红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对"紧凑型"品种超试1号的群体光合生理性能及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6.75~9.7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群体叶面积指数(LAI)显著增大,光合势(LAD)增加,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的截获率增大,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降低和比叶重(SLW)下降;在灌浆期穗位叶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随密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密度(D3)条件下PSⅡ光合量子产量(EQY)降低和电子传递速率(ETR)较低,表明其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单株干物质积累速率随密度的增加则呈现降低趋势;但在群体干物质积累量(QDMC)表现...
关键词:
种植密度 春玉米 产量性状 光合生理特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