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7)
- 2023(4133)
- 2022(3471)
- 2021(3317)
- 2020(2756)
- 2019(6230)
- 2018(6254)
- 2017(10959)
- 2016(6382)
- 2015(7360)
- 2014(7535)
- 2013(7258)
- 2012(6876)
- 2011(6305)
- 2010(6432)
- 2009(5767)
- 2008(5766)
- 2007(5539)
- 2006(4999)
- 2005(4586)
- 学科
- 济(20135)
- 经济(20099)
- 管理(18042)
- 业(15450)
- 企(13187)
- 企业(13187)
- 学(7348)
- 方法(7269)
- 中国(6826)
- 财(6573)
- 农(6302)
- 理论(5663)
- 制(5573)
- 数学(5499)
- 数学方法(5376)
- 业经(5289)
- 教育(4700)
- 地方(4195)
- 农业(4189)
- 银(4138)
- 教学(4114)
- 银行(4109)
- 务(3989)
- 财务(3976)
- 财务管理(3948)
- 贸(3932)
- 贸易(3927)
- 行(3906)
- 和(3855)
- 易(3801)
- 机构
- 学院(90384)
- 大学(89787)
- 研究(33729)
- 济(29194)
- 经济(28242)
- 管理(28147)
- 中国(26332)
- 科学(24039)
- 理学(23156)
- 理学院(22793)
- 管理学(22063)
- 管理学院(21928)
- 农(21240)
- 京(21025)
- 所(19285)
- 研究所(17291)
- 农业(16967)
- 江(16545)
- 业大(16460)
- 财(15536)
- 中心(15232)
- 省(13745)
- 北京(13613)
- 技术(13397)
- 州(13186)
- 院(12562)
- 范(12499)
- 师范(12236)
- 财经(11246)
- 室(10641)
- 基金
- 项目(55865)
- 科学(41527)
- 研究(38134)
- 基金(37616)
- 家(35220)
- 国家(34879)
- 科学基金(27839)
- 省(23255)
- 社会(20700)
- 自然(20170)
- 划(20048)
- 自然科(19670)
- 自然科学(19660)
- 基金项目(19373)
- 自然科学基金(19328)
- 社会科(19222)
- 社会科学(19214)
- 教育(18804)
- 资助(16326)
- 编号(16092)
- 成果(13861)
- 重点(13497)
- 课题(12763)
- 发(12120)
- 计划(11935)
- 创(11615)
- 部(11354)
- 科技(11159)
- 科研(11088)
- 创新(10794)
共检索到151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繁宜 高荣孚 程艳霞 张文杰
该文对木质部的空化作用和栓塞修复的机制作了深入的探讨,指出木质部内的微小气泡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它们只是在木质部压力势降低,超过某一阈值时才膨胀、破裂,形成空腔。在压力势升高时,水分沿已空化了的导管(或管胞)壁重新分布。一旦压力势升高,超过另一阈值,空腔内的气体将回缩,水蒸气将凝聚,最终重新成为稳定的微小气泡,栓塞解除。
关键词:
空化作用,回填,气泡,压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青 郭锐 沈繁宜 高荣孚 沈应柏
该文用几种木本植物茎做切片实验,探讨木本植物木质部栓塞的修复机制.研究发现:当脱水样品被复水后,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其管状细胞中的空气立即回缩,形成长形或球形气泡;此后,在比较小的管状细胞中的气泡逐渐缩小直到消失;大的管状细胞中的气泡最初会伸长,然后缩短,直到消失;胞外球形泡也会一个接一个地出现;除了来自细胞的切破处,这些胞外球形泡还来自木射线的横断面,其中小些的会缩小,大个的会长大.这些现象说明,样品中的气体并没有如以往所云,溶解到水中之后进入大气.作者认为,空气也许从短半径气泡移动到了长半径气泡中.有两种可能的机制可以解释这一现象,一是根据表面张力附加压强公式,气体会由半径小、压强大的小气...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木质部 栓塞修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吉 沈繁宜 高荣孚 张文杰
该文对植物木质部水分中气泡的平衡稳定性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从自由能判据的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力学平衡所做的初步结论:水势较高、压力势较大时,微小气泡能够达到稳定平衡;当水势降低、压力势达到阈值时,气泡则胀大破裂,形成导管中的空腔;并推导出水分压强阈值公式
关键词:
气泡,压强,水分压强阈值,自由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锋 蔡靖 姜在民 张远迎 兰国玉 张硕新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园内生长良好的耐旱树种刺槐(R obin ia p seud oacacia L.)、元宝枫(A certrunca tum Bge.)、沙棘(H ipp ophae rham noid es L.)、白榆(U lm us pum ila L.)、油松(P inus tabu laef orm is C arr.)、白皮松(P inus bung eana Zucc.ex End l.)及中生树种女贞(L igustrum lucidum A it.)和柳树(S a lix m a tsud ana K o idz.f.p endu la Schne id)为研究对象,用压...
关键词:
木质部栓塞 栓塞恢复 PV曲线水分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党维 姜在民 李荣 张硕新 蔡靖
【目的】植物木质部栓塞修复能力已成为植物抗旱性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6个耐旱树种木质部水力特征及与栓塞修复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决定栓塞修复能力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筛选抗旱树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内生长良好的6个耐旱树种(刺槐、沙棘、榆树、元宝枫、旱柳、榛)的1年生枝为研究对象,采用Cochard Cavitron离心机诱导木质部栓塞,构建6个树种的木质部栓塞脆弱曲线,得到其栓塞脆弱性(P50)值,同时测定枝条的木质部水力直径(Dh)、黎明前木质部水势及自然状态下栓塞程度(NPLC)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木巴热克·阿尤普 伊丽米努尔 荆卫民
本研究借助木质部导水率及栓塞测量系统,分别对多枝柽柳、刚毛柽柳和紫杆柽柳扦插幼株的木质部水力特性对不同土壤水分处理的响应进行分析。以光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各柽柳幼株茎和根(2.5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志成 姜丽娜 冯锦霞 万贤崇
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尺度的森林衰败死亡增多,以植物水分关系为核心的树木死亡机制成为研究热点,而木本植物长距离水分运输中的木质部栓塞的研究是植物水分关系的核心。本文声学检测法、非破坏性成像技术和低压液流技术3类测定木质部栓塞的技术方法进行综述。声学检测法的优点是对植物材料无破坏性且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测定结果的可靠性差,这种方法更倾向于定性检测木质部栓塞。核磁共振和微CT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非破坏性成像技术,对植物材料无破坏性,可对导管无偏差的三维成像;尤其是微CT技术,其空间分辨率小于1~2μm,可更详尽地呈现出木质部的栓塞程度和分布模式以及栓塞形成和修复的动态。应用微CT方法是未来研究中的趋势,但此装置还不易获取,因此在当前的木质部栓塞研究中还难以广泛应用。低压液流方法是近30年来测定木质部栓塞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本文对此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进行介绍。近年有学者提出在测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张力-剪断假象",认为即使在水中剪断存在张力的枝条也会人为地增加所测样品的栓塞程度。这就质疑了之前树木栓塞日变化和栓塞修复的研究结果及用自然干燥法测定树木抗栓塞能力的研究结果。"张力-剪断假象"在植物水力研究领域引起激烈的讨论,之后有众多学者迅速设计针对性的试验开展研究,然而并没有重复出"张力-剪断假象",并且认为避免"张力-剪断假象"的张力释放过程发生了栓塞修复。"张力-剪断假象"虽然对低压液流方法测定木质部栓塞引起争议,但此事件使研究者认识到严格、细心地进行木质部栓塞测定操作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应用低压液流技术测定木质部栓塞操作中应该注意的10项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李会东
针对工科专业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学生学习难度大、授课学时不断压缩、授课内容和授课对象不断调整等问题,本文提出以针对式、讲座式教学代替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科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克服了传统理论性教学枯燥、乏味和学生不容易接受的缺点;同时,该教学模式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果,缓解了学时压缩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工科专业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教学改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海昕 李姗 张硕新 熊晓艳 蔡靖
以杨属84K、I-101及其杂交子代02-8-21、02-9-22为研究对象,采用Cochardcavitron离心机法测定木质部栓塞脆弱性(P50),利用染色法、硅胶注射法等测定每个无性系木质部导管的直径、长度、导管壁上纹孔膜面积,探究木质部导管结构与栓塞脆弱性的关系,以期建立杨树无性系的木质部结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4个无性系枝条的栓塞脆弱性为02-8-21>I-101>02-9-22>84K,子代02-9-22比02-8-21抗栓塞。4个无性系的导管直径为02-8-21>02-9-22>84K>I-101,导管长度为02-9-22>02-8-21>I-101>84K,纹孔膜面积为02-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谢东锋 马履一 王华田
以中国北方地区7种造林树种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杜梨Pyrusbetulaefolia,麻栎Quercusacutissima,苦楝Meliaazedarach,银杏Ginkgobiloba,黄连木Pistaciachinensis和元宝枫Acermono为研究对象,于秋季测定1年生枝条水势变化及其对木质部导水性和栓塞的影响,并绘制出各树种的枝条脆弱性曲线。研究发现:①利用冲洗法获得的7种被测树种苦楝、麻栎、杜梨、刺槐、元宝枫、黄连木、银杏的枝条木质部最大导水率依次为0 0543,0 0362,0 0220,0 0184,0 0141,0 0133,0 0110g·cm-...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昕 李姗 邓丽萍 李仁 殷亚方 郑景明
【目的】本文拟探究楸树木质部边材解剖结构的轴向变化规律,为深入理解阔叶树种的水分传导机制提供参考,并为楸树人工林的栽培、中国特有温带珍贵优质用材树种的保护及木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株楸树为研究对象,自基部向上采集树干0、1.3、3.8、6.3、8.8、11.3 m共6个高度处的边材样品,分别测量边材面积、制备横向及弦向显微切片,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测量导管腔直径、导管密度等木质部解剖结构特征,利用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间的相互关系,利用线性回归分析研究木质部解剖特征的轴向变化规律。【结果】(1)早材导管腔直径、早晚材导管密度随高度变化不显著,但早材导管腔直径随取样高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导管密度则有相反趋势。最大早晚材导管腔直径、晚材导管腔直径、纹孔膜直径随树高增加而显著减小。(2)随树高增加,边材面积与导管水力直径均显著减小。(3)边材面积、纹孔膜直径均与导管水力直径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楸树木质部水分疏导组织构造特征的轴向变化主要表现在边材面积、导管特征和纹孔膜特征3个方面。楸树生长轮明显,早晚材导管腔直径差异较大,早材比晚材变异幅度更大。最大导管腔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导管密度的轴向变化不显著,边材面积和纹孔膜直径的轴向变化显著。综合来看,楸树基部导管相对大而疏,边材面积大,上部导管相对小而多,边材面积小。这是楸树木质部结构适应长距离输水功能的一种优化设计,以降低树木栓塞化风险,提高水分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光红 黄鸿兵 张美琴 陈颐
研究了真鲷水分脱湿(解吸附)等温曲线的动力学特性、不冻结水和冻结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力学性质。研究采用水蒸汽压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了真鲷各个处理条件下的水分活度、熔融热和冰点。实验通过GAB(Guggenheim-Anderson-de Boer)模型和BET(Brunauer-Emmett-Teller)模型对真鲷的水分解吸附等温曲线进行了拟合,确定了各参数间的拟合方程。实验发现,真鲷的水分解吸附等温曲线为Ⅱ型(S形),GAB模型和BET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915(GAB模型,aw:0.13~0.98)和0.9825(BET模型,aw<0.90)。由拟合方程计算得真鲷的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金珍 赵广杰 鹿振友
为了弄清楚热处理木材细胞壁中的水分吸着环境,即由半纤维素和木素组成的无定形区构造的变化,本研究通过对未处理及150,180,230℃处理云杉材在温度为20℃和50℃时的水分吸着等温线的测定,得到了吸着水的微分吸着热QL、微分吸着自由能ΔG及微分吸着熵TΔS与水分吸着量W、热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与未处理木材相比,热处理木材的水分吸着机构发生变化,即第一层吸着和第二层吸着不具有时间上的重叠性;②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水分吸着量减少,这是由于吸湿性的半纤维素发生变化而致;③在相对湿度为60%时,微分吸着热QL和微分吸着熵TΔS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这一现象意味着水分子与木材分子之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岁明 李佩成 周孝德
对改型沸石除氟过程的吸附模式、动力学机制和吸附热力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型沸石除氟过程的吸附是按F reund lich吸附模式进行的,F reund lich方程能够良好地关联氟离子在改型沸石上的吸附平衡;改型沸石具有较强的脱氟能力,其吸附速率是内扩散控制;改型沸石脱氟过程为放热的化学吸附过程,温度升高对脱氟不利。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张冬华 王佳军 夏佰成 昱万程
利用二维朗之万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DNA发夹在拉力作用下的相转变行为.研究发现DNA发夹处于展开状态的概率与所施加的拉力大小存在定量关系,并且可以通过统计力学的角度进行解释.通过选取不同的参数组合,并进行大量的模拟实验,分别得到了DNA发夹的拉力-碱基配对强度和拉力-温度相图.所得相图表明碱基配对强度增强或温度降低都有利于DNA发夹处于折叠状态.这些相图非常有益于加深人们对DNA发夹在拉力作用下的热力学性质的理解.
关键词:
DNA发夹 拉力 相图 朗之万动力学模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