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9)
- 2023(13668)
- 2022(12037)
- 2021(11371)
- 2020(9641)
- 2019(22183)
- 2018(22111)
- 2017(41742)
- 2016(23389)
- 2015(26413)
- 2014(26321)
- 2013(26112)
- 2012(23878)
- 2011(21494)
- 2010(21432)
- 2009(19999)
- 2008(19866)
- 2007(17750)
- 2006(15798)
- 2005(14288)
- 学科
- 济(85010)
- 经济(84878)
- 管理(78906)
- 业(68854)
- 企(60707)
- 企业(60707)
- 方法(38556)
- 数学(32214)
- 数学方法(31826)
- 财(28045)
- 农(22140)
- 制(22114)
- 中国(21862)
- 业经(20615)
- 学(20460)
- 务(18442)
- 财务(18363)
- 财务管理(18319)
- 企业财务(17386)
- 理论(15954)
- 地方(15805)
- 银(15354)
- 银行(15295)
- 和(15056)
- 划(14875)
- 体(14577)
- 农业(14389)
- 行(14385)
- 贸(14272)
- 贸易(14262)
- 机构
- 大学(330587)
- 学院(326588)
- 管理(129909)
- 济(123233)
- 经济(120191)
- 研究(111654)
- 理学(110369)
- 理学院(109085)
- 管理学(107224)
- 管理学院(106614)
- 中国(84581)
- 京(72513)
- 科学(71501)
- 财(62166)
- 农(59065)
- 所(58116)
- 研究所(52735)
- 业大(52567)
- 中心(50511)
- 江(50404)
- 财经(47701)
- 农业(46922)
- 北京(45810)
- 经(43215)
- 范(41400)
- 师范(40880)
- 州(40284)
- 院(40280)
- 省(37102)
- 经济学(35790)
- 基金
- 项目(221651)
- 科学(172025)
- 基金(159589)
- 研究(158622)
- 家(141323)
- 国家(140185)
- 科学基金(118570)
- 社会(96968)
- 社会科(91695)
- 社会科学(91666)
- 省(87000)
- 基金项目(84792)
- 自然(79618)
- 自然科(77690)
- 自然科学(77666)
- 自然科学基金(76274)
- 划(73988)
- 教育(72643)
- 资助(66013)
- 编号(64387)
- 成果(53262)
- 重点(50022)
- 部(48426)
- 发(46147)
- 创(46087)
- 课题(45002)
- 创新(43102)
- 科研(42802)
- 制(41682)
- 计划(41555)
共检索到494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海兵 杨茹 廖江 武立权 孔令聪 黄义德
随着人们对稻米需求量日益增加,水稻(特别是优质稻米)产出需保持逐年增长趋势,但水资源紧缺及水稻生产中过量氮肥投入致环境承载压力增大等因素均阻碍水稻生产。因此,水稻生产当前面临的矛盾是如何在减少资源(水分和氮素)投入条件下产出更多优质稻米,节水省氮栽培模式下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是未来水稻生产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保障。笔者回顾水分管理制度(节水栽培模式、灌溉模式及土壤含水量)、氮肥管理制度(施氮量和施氮方法)及水氮协同管理对灌区水稻产量、品质和水/氮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阐明水氮互作对优质高产高效水稻的生理生态调控机制,提出灌区优质高产高效水稻实现过程中潜在的关注点及相应的研究构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强 吕廷波 马晓鹏 王东旺 白蒙 王泽林 牛靖冉
【目的】分析水分调控对覆膜滴灌水稻生长发育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测坑试验方式,2种栽培方式,分蘖期设置3个水分梯度进行水分调控。【结果】于各生育期末取样测定各项指标,分蘖期水分调控对2种栽培方式下滴灌水稻的生长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W1、W2处理对水稻株高影响不大,W3处理水分胁迫严重降低株高;分蘖期水分调控对最终分蘖数具有明显的影响,最终分蘖数表现为覆膜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44蘖/穴,裸地栽培下水稻分蘖数量平均分蘖数为17.60蘖/穴;生育后期W2处理能保持较高叶面积,更利于水稻光合作用的进行光合产物的积累以及最终产量的形成;在覆膜、裸地栽培方式下W2处理灌溉水利用率均为最高,分别为0.64、0.46 kg/m~3。【结论】滴灌水稻分蘖期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进而提高产量,从滴灌水稻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产量角度考虑,滴灌水稻覆膜栽培方式W2水分处理可作为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调控措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君 杨玉蓉 谢小立
以大田水分控制方法设置4个不同的灌溉水分处理,旨在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对水稻光合作用、蒸腾作用以及冠层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表现为晴天天灌的“长峰距”特点,光合速率以淹灌最强,天灌最弱;光合“午睡”现象因日照条件而变化,晴天较阴天严重,但晴天和阴天有不同的特点,晴天天灌上午的峰值提前,下午推后,阴天不出现峰值的移动.蒸腾速率以淹灌的最大,天灌最小;晴天蒸腾速率日变化有“午睡”现象,阴天为单峰型.4处理中以天灌的冠层温度最高,淹灌最低,湿灌和配灌区别甚微;早晚时分温度趋同,中午时分温差拉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树鹏 刘洋 简超群 徐云姬 张伟杨 王志琴 杨建昌
干湿交替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的正负效应主要由土壤落干的程度决定。本文从稻田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地上部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等方面综述了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作用机制,同时简述了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互作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存在土壤落干程度监测标准不统一、调控机制阐明不深入等问题,建议今后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茎蘖成穗率的调控机制并基于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开展干湿交替灌溉、氮肥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程冬玲 邹志荣
阐述了高效设施农业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其中的水分环境调控要求和措施。认为设施农业中节水灌溉技术的选择应以水分环境调控要求为依据。并简介了当前我国高效设施农业中应合理选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形式
关键词:
高效设施农业 水分调控 节水灌溉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凤丽 彭世彰 徐俊增 丁加丽
根据国家“86 3”节水农业专项子课题现场试验资料 ,分析了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条件下水稻茎蘖动态变化、株高变化以及叶面积变化趋势 ,建立了两种灌溉条件下茎蘖消长的Logistic模型和叶面积增长模型 ,并对水稻冠层受光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控制灌溉通过对土壤水分的合理调控 ,使得无效分蘖减少 ,提高了水分和养分的有效利用率 ;在大部分生育期内水稻保持了较适宜的冠层叶面积指数 (CLAI) ,具有良好的株型 ,能更多的截获太阳能 ,奠定了水稻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高产的基础
关键词:
控制灌溉 水稻 茎蘖动态 群体叶面积指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德生 黄冠军 李勇 黄见良 王飞
氮肥施用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过量施用氮肥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还带来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协同提高产量与氮素利用效率是21世纪以来我国水稻生产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同时也是当前水稻栽培、生理与育种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典型氮肥管理策略的基本原理与施肥技术;总结了氮高效水稻品种尤其是绿色超级稻的氮高效相关农艺性状;综述了水稻高效吸收利用氮素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尤其是氮素对叶片结构及光合生理的影响和近期发现的重要氮高效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智伟 陈铭学 牟仁祥 曹赵云 张卫星 林晓燕
水稻具有吸附镉的特性,使得镉成为稻米产品的主要污染物,影响粮食供给安全和食品安全。本文从水稻吸收积累镉的3个环节,即根系对镉的活化和吸收、木质部的装载和运输、经节间韧皮部富集到水稻籽粒中,综合评述了镉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代谢规律,运转蛋白和关键基因的控制机制,环境和投入品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以及水稻镉控制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从农业可持续生产、控制稻米安全角度,辨证地探讨水稻镉控制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水稻 镉积累 镉控制 食品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仲学 王璞 M.Boening-Zilkens 梁振兴 W.Claupein
为探讨传统栽培技术和优化栽培技术对小麦粒重的影响 ,于 1999— 2 0 0 0年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德合作项目北京试验基地进行了包括灌溉、氮肥和秸秆 3因素共 18个处理组合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1秸秆处理对粒重无明显影响 ,优化灌溉有利于提高粒重 ,优化灌溉配合优化施氮肥提高小麦粒重 ;2小麦不同粒位粒重的高低顺序为 :第 2位粒 >第 1位粒 >第 3位粒 ,而且栽培技术无法改变这种差异 ;3施氮对籽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影响取决于土壤水分状况 ,土壤水分不足时为负效应 ,否则为正效应。本文从粒重角度建议北京地区种植多穗型和灌浆速率快的小麦品种
关键词:
灌溉 氮肥 冬小麦 粒重 胚乳细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立春 彭显龙 刘元英 宋添星
为解决东北寒地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引进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实地养分管理技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寒地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值(SPAD值)在穗分化期、抽穗期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卡值(LCC值)之间都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初步确定寒地水稻的SPAD阈值为38~40,LCC阈值为3.5。与农民习惯施肥(FFP)相比,实地氮肥管理(SSNM)氮肥用量减少25%,千粒重增加0.75g,氮肥利用率显著提高。研究表明,在产量不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的前提下,SSNM可以降低氮肥用量,具有在广大寒地稻区推广的前景。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叶色卡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国培 郑顺林 袁继超 孙磊 刘灵 周虹
采用2因素(施氮量、追肥比例)5水平随机区组试验与2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设计相结合的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雅安地区施氮水平与追肥比例对春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纯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和纯收益与施氮量和追肥比例之间均呈二次凸函数关系,随施氮量和追肥比例的增加而先升后降,采用频数统计分析法得出马铃薯产量≥22500 kg/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67.8~160.7 kg/hm2,追肥比例37.9%~53.8%;纯收益≥12 000元/hm2的优化方案为氮肥水平59.0~147.4 kg/hm2,追肥比例36.3%~53.3%,高效的施肥水平小于高产的施肥水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军 尹学伟 魏灵 王子芳 李清虎 张晓春 鲁远源 王秋月 高明
【目的】稻田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之一,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垄作直播方式是一种新型节本增效的水稻种植方式,探索稻田垄作直播下垄沟水分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丰产减排稻作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方法】以2019—2021年垄作直播方式下的水稻-萝卜轮作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传统淹水沟灌(TFI:水分高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1(CFI1:水分低于垄面约5 cm)、控制沟灌2(CFI2:水分低于垄面约10 cm)、控制沟灌3(CFI3:水分低于垄面约15 cm)4个处理,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水稻-萝卜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全球增温潜势,同时测定水稻产量、土壤还原性物质、铵态氮和硝态氮等指标,明确既能减少全球增温潜势(GWP)又能增加作物产量的最佳灌水模式。【结果】综合3年试验结果,与TFI处理相比,控制灌溉能显著降低水稻季CH_4累积排放量22.81%—78.47%,其中CFI3效果最显著;CFI2处理显著增加水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20.45%—59.90%,CFI3显著降低水稻季N_2O累积排放量12.08%—68.64%,CFI1对N_2O排放量无显著影响。对于萝卜季而言,与TFI处理相比,控制灌溉能显著降低CH_4累积排放量34.87%—53.31%,其中CFI2和CFI3效果最显著;CFI1、CFI2和CFI3处理能显著增加N_2O累积排放量35.00%—120.00%。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控制灌溉和控制灌溉×试验年份的交互作用对CH_4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控制灌溉、试验年份及控制灌溉×试验年份的交互作用对N_2O累积排放量具有极显著影响(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媛媛 张玉 任育军 缪颖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近年来,水稻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稻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生长发育、作物种质改良以及胁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业宝 郭玉春 梁康迳 孙新立
水稻粒形是重要的产量和品质性状,阐明其形成机理,是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产和改良其品质的基础.粒形是受多基因共同作用的数量性状,但其每一个构成基因,尤其是主效基因符合单基因孟德尔遗传模型,基于这一特点以及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步,目前,已有大量的数量性状基因座和不少于22个粒形相关基因被克隆.本文总结了水稻粒形的遗传特点,重点阐述了已克隆基因的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水稻 粒形 基因 克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林 迟道才 陈涛涛 佟延旭 吴奇 陈伟 邰恩博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