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45)
2023(6479)
2022(5606)
2021(5326)
2020(4555)
2019(10183)
2018(9999)
2017(18902)
2016(10776)
2015(11845)
2014(11859)
2013(11606)
2012(11339)
2011(10338)
2010(10595)
2009(9684)
2008(10033)
2007(9203)
2006(8106)
2005(7354)
作者
(34813)
(29356)
(29214)
(27767)
(18848)
(14422)
(12979)
(11255)
(11034)
(10560)
(10250)
(10073)
(9772)
(9544)
(9495)
(8951)
(8781)
(8640)
(8628)
(8440)
(7506)
(7408)
(7312)
(6840)
(6648)
(6553)
(6476)
(6417)
(6165)
(6137)
学科
(40299)
经济(40229)
管理(30086)
(28204)
(23346)
企业(23346)
方法(19806)
数学(16818)
数学方法(16502)
(13764)
(10867)
(10504)
中国(9962)
(8714)
业经(8187)
理论(7874)
(7459)
金融(7458)
(7291)
银行(7249)
(7217)
财务(7199)
财务管理(7178)
(7132)
贸易(7128)
农业(6977)
(6918)
(6917)
企业财务(6876)
技术(6344)
机构
大学(164954)
学院(160697)
研究(60252)
(58455)
经济(57146)
管理(55437)
理学(48106)
理学院(47388)
管理学(46063)
管理学院(45768)
中国(44897)
科学(41795)
(36428)
(34937)
(33611)
研究所(30974)
(28933)
业大(28397)
农业(27863)
中心(26528)
(24925)
财经(23544)
北京(22732)
(22338)
师范(22011)
(21774)
(21542)
(19476)
(18989)
科学院(18406)
基金
项目(110220)
科学(85874)
基金(82098)
(76045)
国家(75475)
研究(71786)
科学基金(62342)
社会(44495)
自然(44327)
自然科(43423)
自然科学(43403)
基金项目(43052)
自然科学基金(42673)
社会科(42044)
社会科学(42031)
(40651)
(36517)
资助(34789)
教育(33453)
编号(26555)
重点(25771)
(24498)
计划(22682)
成果(22627)
科研(22002)
(21899)
(21827)
创新(20596)
教育部(20166)
大学(19890)
期刊
(63759)
经济(63759)
研究(44638)
学报(37266)
科学(31927)
中国(31827)
(31355)
大学(27056)
学学(25854)
(22731)
农业(20961)
管理(20792)
教育(16713)
(14730)
金融(14730)
财经(12541)
技术(11518)
(11166)
(10823)
业大(10530)
(10421)
经济研究(10048)
业经(8920)
林业(8649)
农业大学(8404)
资源(8360)
问题(8069)
科技(8023)
统计(7488)
(7321)
共检索到238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詹天翼  蒋佳荔  彭辉  常建民  吕建雄  
【目的】研究木材黏弹行为在水分吸着过程中的经时变化,明确水分对木材黏弹行为频率依存性的影响,补充和完善"水分-机械力"耦合作用下木材黏弹行为的变化规律,并为模拟和预测木材在切削、热压、磨浆等实际复杂过程中黏弹行为的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含水率0.6%的杉木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动态机械分析仪(DMA Q800)在30℃、不同相对湿度条件(30%,60%和90%)下测定木材贮存模量E'和损耗因子tAnδ的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频率(1~50 Hz)之间木材黏弹行为的异同。水分吸着过程分为升湿和恒湿2个阶段:在升湿阶段,相对湿度由0以2%·Min-1的速率分别升高至30%,60%或90%;在之后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詹天翼  吕建雄  张海洋  蒋佳荔  彭辉  常建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佳荔  吕建雄  
运用时温等效原理研究含水率为0.6%的木材试样的动态黏弹性质。在25~150℃温度范围内,通过频率扫描(0.1~20Hz)试验获得不同恒定温度水平下木材的贮存模量和损耗因子值。将其他温度下的黏弹性曲线通过水平移动因子平移并叠合连接至参考温度(本研究中为135℃)曲线,分别生成一定频率范围内的贮存模量和损耗因子主曲线。通过最小二乘拟合法,采用Arrhenius方程对水平移动因子与温度的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贮存模量主曲线的水平移动因子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25~150℃内满足Arrhenius方程,因此利用时温等效原理描述木材的动态刚度性质是适用的;但时温等效原理无法预测木材的松弛转变行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蒋佳荔  吕建雄  
采用高温干燥、低温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杉木人工林木材进行干燥处理,测定3种干燥处理材在不同含水率平衡态的动态黏弹性质。测定的温度范围为-120~40℃,频率范围为0.5~10 Hz。结果表明:1)随着含水率增加,木材的贮存模量E′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增大,其中高温干燥处理材的贮存模量降低程度最小;2)在测定温度范围内观察到2个力学松弛过程,较高温度域的α力学松弛过程是由低分子质量的半纤维素发生玻璃化转变引起的,低温域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与吸着水分子的回转取向运动两者叠加而成的;3)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测量频率的增...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延军  张璧光  李贤军  李粱  
通过在不同恒定的温度场中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人工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束在高温干燥中,木束内部水分在非稳态状态下的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在高温干燥情况下,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水分扩散系数也随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并探讨了木束水分在非稳态状态下的扩散规律,为合理地制定木束干燥工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温远光  刘世荣  
在广泛收集杉木物候观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杉木物候期地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寻求生产力与生长期的相关关系。主要结果:揭示了杉木物侯期的地理分布规律,并建立了杉木主要物候期地理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指出杉木生长期长度与生产力呈二次曲线关系,主梢生长期在200-250天时(中带,生产力较高,为8—18t/ha·a:主梢生长期高于250天(南带)或低于200天(北带),生产力较低,为3—8t/ha·a。这是杉木的生态遗传性和产区的环境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安鑫  吕建雄  蒋佳荔  
【目的】比较不同生长轮木材早材黏弹性,探讨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等因子与木材黏弹性之间的关系,从细胞水平理解木材黏弹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工林杉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剖面密度仪、ZEISS Imager A1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动态力学分析仪(DMA 2980)分别测定第3、6生长轮(心材)以及第14、18生长轮(边材)早材的全干密度、管胞胞壁率、微纤丝角、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结果】1)边材(第14、18生长轮)的全干密度比心材(第3、6生长轮)略高,4个生长轮管胞胞壁率无明显差异,微纤丝角随树龄增加呈减小趋势。2)早材的弹性模量、贮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树龄增加而增大,微纤丝角与弹性模量、贮存模量、损耗模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在本研究测量温度范围内(-120~120℃),4个生长轮早材均出现2个力学松弛过程:一是在10℃附近的α力学松弛过程,关于其分子运动归属目前尚无统一定论;二是在-40℃附近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引起的。不同生长轮之间的力学损耗峰温度几乎无差异。4)随测量频率(1、2、5和10 Hz)增加,β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移向高温方向,α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并不随测量频率增加而改变,即无频率依存性。5)与位于边材区域(第14、18生长轮)的早材相比,位于心材区域(第3、6生长轮)的早材发生力学松弛过程所需的表观活化能均较大,可能是由于杉木心材相较于边材有更多的抽提物,抽提物的沉积限制细胞壁中分子链段运动所致。【结论】微纤丝角是影响不同生长轮内早材刚度和阻尼的关键因子,心材与边材表观活化能的差异可能是抽提物沉积所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邹志广   张马啸   黄小艳   张新阳   李树斌   周丽丽  
[目的 ]研究升温对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碳(C)、氮(N)、磷(P)释放规律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揭示气候变暖背景下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特征。[方法 ]收集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和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的杉木凋落叶,设置25、30和35℃3个温度梯度进行室内模拟分解试验。[结果 ](1)在264 d的分解周期内,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C、N、P残留率总体表现为随分解时间的增加而减小,但不同元素残留率变化模式不同,C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释放模式,N残留率表现为富集—释放模式,P残留率表现为释放—富集模式。(2)拟合模型结果表明,成熟林与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周转期在35℃处理下比25℃处理分别缩短了34.4%和16.9%,P周转期分别缩短了38.4%和43.8%。(3)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C:N、 N:P比总体呈波动变化,C:P比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杉木凋落叶C:N、C:P、 N:P比变幅分别为9.32~39.0、949~2 194、32.7~153,升温处理在凋落叶分解过程总体上增大了C:P、 N:P,降低了C:N比。[结论 ]温度升高能够缩短成熟林、过熟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的周转期,提高各发育阶段杉木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P、 N:P,说明杉木凋落叶分解明显受P限制,建议根据不同发育阶段杉木的生长需求,适当增加磷肥的施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佳荔  吕建雄  
该文研究了不同含水率平衡态下杉木人工林木材的动态粘弹性质.测定的温度范围为-120~40℃,频率范围为0·5~10Hz.结果表明:①随着含水率增加,木材的贮存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程度增大.②在测定温度范围内观察到两个力学松弛过程,较高温度域的α力学松弛过程是由低分子量的半纤维素发生玻璃化转变引起的;低温域的β力学松弛过程是基于木材细胞壁无定型区中伯醇羟基的回转取向运动与吸着水分子的回转取向运动两者叠加而成.③力学松弛过程的损耗峰温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测量频率的增加而向高温方向移动.④力学松弛过程的表观活化能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边银丙  沈宝仙  赵纯森  周茂繁  王春和  胡青松  
1992~1994年在湖北省南部杉木人工林中对杉木落针病(LophodermiumuncinatumDarker)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定位研究。病害于4月中旬在2年生针叶上显露症状,6月中旬病斑停止出现,9~11月病斑又略向四周扩展,翌年4月下旬在枯黄的病叶上产生子实体。病原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能或未成熟的子囊盘在杉木的感病针叶上越冬。子囊孢子传播期为3月中旬至6月中旬,4月上、中旬为传播高峰期,孢子散放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从带有子实体的病组织上分离到的菌丝体,人工接种能使健康针叶发病,并能再分离到相同的菌丝体,感病针叶上自然条件下能产生子实体。子囊孢子刺伤接种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无伤接种。分生孢子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乐  吕建雄  李贤军  徐康  吴义强  蒋佳荔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木材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射线扫描法和切片法研究了常规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含水率分布规律,以期检验X射线扫描法的测量精度,探讨采用X射线法动态检测干燥过程中木材内含水率分布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各个干燥阶段,X射线扫描法测得的厚度方向各层含水率测量值与用切片法得到的含水率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且两者之间相关的决定系数在0.90以上;在整个干燥阶段,切片法测量的每层含水率值大多低于利用X射线扫描法的测量值,在含水率较高阶段(55%,46%,34%),两者之间的差值大于含水率较低阶段(26%,20%,12%,8%)。由此可见,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方圆  邵岚  沈永宝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on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Fir and Masson Pine seeds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a year storage period. The investigating indexes are germination percentage, the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OD and POD activity as we...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桑燕芳  王中根  刘昌明  
为克服水文频率线型选择和综合过程中,贝叶斯因子求解时参数先验分布确定和线型边缘分布数值积分这两个难点问题,联合应用了贝叶斯采样方法和最大熵原理(POME)求解参数后验分布表达式,然后应用参数采样结果中逐个样本近似求和方法代替线型边缘分布积分过程,进而建立了贝叶斯因子求解新方法。实例分析和Monte-Carlo统计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序列长度和参数取值大小等因素对贝叶斯因子和水文线型后验概率求解结果影响较大;由于BIC准则的实质是通过寻求一组最优参数值进行贝叶斯因子求解,因此在受到不利因素影响时参数估计结果往往存在较大误差,使得BIC准则的分析结果也存在较大偏差。贝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洁瑛  赵广杰  中野隆人  
为了探讨热处理过程中杉木压缩木材的材色变化规律 ,以及材色和木材化学主成分变化之间的关系 ,该研究测定了空气介质和真空中热处理杉木压缩木材 (热处理温度范围 140~ 2 2 0℃ ,时间范围 0~ 36h)的明度 (L )、色差 (ΔE )以及红外光谱 .同时测定了杉木压缩木材的回复率 ,无压缩对照试材的重量损失率和抗收缩率 .该研究的结论为 :①在相同条件下 ,随着热处理时间延长 ,木材明度减小 ,色差增大 ;空气介质中热处理和真空中热处理相比 ,在处理温度和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前一种方法处理后的木材明度更小 ,色差更大 .②就热处理过程中木材明度、色差与回复率之间的关系而言 ,两种热处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玲  陆熙娴  
采用小型干燥机干燥木材,在冰浴中用酸化的2,4-二硝基苯肼溶液和去离子水分别对尾气中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采样,用活性炭管对萜烯类采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对有机挥发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干燥释放的主要物质是甲醇、乙酸和甲酸,其次是乙醛、甲醛、丙烯醛/丙酮;萜烯类挥发物主要有α-蒎烯、D-柠檬烯、莰烯、β-蒎烯、β-水芹烯。杉木高温干燥释放的醛类和酸、醇类挥发物远高于常规干燥,高温和常规干燥中挥发物总量分别为91.7g.m-3和29.9g.m-3,但萜烯类挥发物总量差异很小。木材干燥终含水率对醛类和有机酸、醇类释放量影响较大,对萜烯类释放量影响较小。甲醛高温干燥时随含水率降低释放速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