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14)
- 2023(13105)
- 2022(11457)
- 2021(10551)
- 2020(8989)
- 2019(20491)
- 2018(20177)
- 2017(38074)
- 2016(20888)
- 2015(23090)
- 2014(22736)
- 2013(22541)
- 2012(20523)
- 2011(18471)
- 2010(18040)
- 2009(16344)
- 2008(15699)
- 2007(13355)
- 2006(11457)
- 2005(9604)
- 学科
- 济(77600)
- 经济(77513)
- 管理(57628)
- 业(54924)
- 企(45224)
- 企业(45224)
- 方法(38704)
- 数学(33886)
- 数学方法(33523)
- 农(21121)
- 学(19977)
- 中国(19520)
- 财(19022)
- 业经(17617)
- 地方(15289)
- 贸(14952)
- 贸易(14947)
- 易(14499)
- 农业(14435)
- 理论(13490)
- 技术(13276)
- 环境(13103)
- 和(12506)
- 务(12378)
- 财务(12318)
- 财务管理(12301)
- 制(12206)
- 企业财务(11663)
- 划(11133)
- 教育(10609)
- 机构
- 大学(297004)
- 学院(293798)
- 管理(116320)
- 济(109358)
- 经济(106996)
- 理学(102652)
- 理学院(101454)
- 管理学(99357)
- 研究(98996)
- 管理学院(98865)
- 中国(69733)
- 科学(68109)
- 京(63111)
- 农(57967)
- 业大(53112)
- 所(51127)
- 研究所(47765)
- 财(46396)
- 农业(46255)
- 中心(44123)
- 江(40536)
- 北京(39247)
- 财经(38809)
- 范(38323)
- 师范(37685)
- 院(36063)
- 经(35499)
- 州(33103)
- 技术(32395)
- 经济学(31938)
- 基金
- 项目(217147)
- 科学(168373)
- 基金(156869)
- 研究(149195)
- 家(140948)
- 国家(139831)
- 科学基金(118478)
- 社会(91715)
- 社会科(86899)
- 社会科学(86874)
- 省(85664)
- 基金项目(84700)
- 自然(81851)
- 自然科(79953)
- 自然科学(79927)
- 自然科学基金(78486)
- 划(73039)
- 教育(68681)
- 资助(64107)
- 编号(58952)
- 重点(49065)
- 部(46277)
- 成果(45842)
- 发(45439)
- 创(45212)
- 计划(42938)
- 科研(42600)
- 创新(42198)
- 课题(40825)
- 大学(40090)
- 期刊
- 济(110142)
- 经济(110142)
- 研究(78760)
- 学报(58545)
- 农(51062)
- 科学(50024)
- 中国(49773)
- 大学(42596)
- 管理(41412)
- 学学(40424)
- 农业(35692)
- 财(32780)
- 教育(30326)
- 技术(25008)
- 业经(19021)
- 融(18891)
- 金融(18891)
- 业(18334)
- 经济研究(18088)
- 财经(17785)
- 科技(16610)
- 业大(16602)
- 版(15465)
- 图书(15211)
- 经(15069)
- 问题(14590)
- 林业(13742)
- 资源(13700)
- 理论(13629)
- 技术经济(13475)
共检索到401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贺丽 李怀恩 胥彦玲
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过程可分为土体表面存在水分供给的入渗过程和水分供给结束后水分在土体中的再分布过程两个阶段。指流作为一种优先流,区别于大孔隙流和漏斗流。国外已有研究指出,指流可以在充分供水结束后的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出现。然而,目前国内对指流的研究极少,对其认识和理解也相当缺乏。由此,本文采用石英砂介质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分析了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的特性;同时探讨了前期供水量、实验土箱尺寸、溶液浓度等因素对其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均匀砂质土体中易于出现指流;前期供水量的多少对随后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指流发育的最终形态影响不大,但能够对指流发育进程产生明显的影响;实验土箱较小时,可使原来指流发生比较明显的土体系统呈现出稳定形态;增大单一溶液的浓度对指流发育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其指流现象较采用自来水的处理为弱。
关键词:
指流 影响因素 水分再分布过程 实验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志刚 李宏 李疆 程平 武钰 刘帮
在新疆林业科学院枣树示范基地进行了原位土的单点源滴灌试验,研究不同滴灌量条件下地表滴灌湿润体特征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滴灌过程中,当滴灌量较小时,湿润体呈平卧半椭球体分布,随着滴灌量的增大,湿润体呈直立半椭球体分布,湿润体的形状大小受到滴灌量和土壤质地的影响,湿润锋水平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存在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湿润体再分布时间为滴灌停止后的12 h内,滴灌过程中土壤含水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变化率在滴头正下方40 cm处达到最大值,滴灌量(Q)≥72 L时,水平再分布距离不再随着滴灌量增大而增加;土壤质地以及土壤层的分布直接影响到含水量变化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长城 李宏 张志刚 程平 刘帮 韩莹莹 孙明森 刁凯
本文研究了水分在砂壤土中入渗和再分布的规律特征,为枣树的合理灌溉及有效节水提供依据。以各径级枣树根系在沙壤土中的分布为依据,运用Decagon公司生产的ecH20土壤水分传感器与48通道的自动数据采集器动态测量其合理的布置,得到灌水期及灌水结束后水分分布的特征值。根据被采集数据的特征值对水分的运移距离、运移时间、运移速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进行比较,了解土壤水分运移及含水率的变化,绘出灌水结束及水分再分布湿润体模型。结果表明,(1)在灌水初期,不同滴头流量的水分运移距离,运移速率水平方向均大于垂直方向;(2)水分再分布湿润体大于灌水结束时湿润体,而在相同位置灌水结束时湿润体含水率大于再分布湿润体...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辉 陈凯
财富创造是创业过程开展的目的,也是创业研究的焦点。为了洞悉影响财富创造的内在机理,揭示影响财富创造的更深层次的因素,本文围绕创业过程中作用于财富创造的机会、资源与战略,梳理和评述其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财富创造与三因素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构建出财富创造与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模型。
关键词:
创业 财富创造 影响因素 关系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石朋 董贵明 束龙仓 马建良
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是喀斯特地区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分布及其规律对贵州喀斯特地区控制水土流失、防治石漠化、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选取贵州普定县岩溶区内典型的喀斯特峰丛山体,利用时域反射(TDR)测定山体不同位置在不同植被覆盖、地形、土壤特征及岩石分布下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喀斯特峰丛山体土壤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山体土壤含水率总体由山体上部向下逐渐减小,土壤含水率随埋深加大显著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总体上植被覆盖地带土壤含水率高于裸露土壤,相同条件下,林地、低矮灌丛、草地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依次减小。岩石上覆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馨月 王寅 陈健 陈安吉 王莉颖 郭晓颖 牛雅郦 张星宇 陈利东 高强
【目的】东北地区春旱频发严重影响玉米出苗与苗期生长,明确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可为东北春玉米水、氮调控措施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2016—2017连续2年设置水分、氮素两因素盆栽试验,土壤相对含水量设4个水平,分别为重度干旱(W0,30%)、适度干旱(W1,50%)、水分适宜(W2,70%)和水分过量(W3,90%);施氮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不施氮(N0,0)、低氮(N1,0.12 g N·kg-1土)和高氮(N2,0.24 g N·kg-1土)。【结果】水分、氮素均显著影响玉米苗期的植株生长、根系发育、氮素吸收与利用,且两因素对植株干重、根系形态、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交互作用显著。土壤水分亏缺或过量均抑制了植株生长、干物质累积、根系发育和氮素吸收。W0处理的负面影响最为严重,其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吸氮量与W2处理相比分别降低55.5%、60.1%和47.4%,氮肥利用率下降6.4个百分点,根长和根表面积分别减少58.2%和59.5%。施氮显著促进玉米苗期植株生长与氮素吸收,降低根冠比,且不同水分条件下氮肥效应及对根系发育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水分适宜条件下施氮促进根系生长,显著增加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植株干重和吸氮量增幅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施氮抑制了根系发育,显著降低根长和根表面积,氮肥效应偏低。水分过量条件下施氮改善根系生长,但施氮效应仍低于W2处理。各水分条件下,N1处理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高于N2处理,而体积接近或更小,说明低氮增加了细根的比例。水分、氮素不仅显著影响根系形态,也导致根系空间分布出现明显差异。干旱胁迫促进根系下扎,增加深层土壤的根长分布,W0和W1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W2处理分别下降11.0和8.3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提高9.5和6.9个百分点。与干旱胁迫相反,水分过量趋向于增加根系在表层土壤的聚集。施氮显著促进表层土壤的根系分布,N1和N2处理0—12 cm土层根长比例相比N0处理分别增加16.3和13.7个百分点,而24—36 cm土层分别下降11.5和12.5个百分点。所有水-氮处理中,W1N1处理根系的空间分布最为均衡。【结论】水分、氮素对玉米苗期生长和根系发育有显著的耦合效应,适宜的水、氮措施可优化根系形态与空间分布,增加植株干重和氮素吸收利用。春玉米生产中建议降低氮肥基施用量以发挥水氮耦合效应,促进根系下扎和细根增殖,提高植株耐旱性和氮肥利用率。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刘咏梅 胡尊爽
以学生为实验对象,进行由48个3人组参与的2×2因子实验,对不同技术条件和团队发展阶段下的虚拟团队进行模拟。通过对实验对象的问卷调查,收集贫瘠和丰富沟通技术条件下虚拟团队在早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信任水平、冲突水平和绩效水平数据,并以此分析两类沟通技术在虚拟团队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团队内冲突和信任水平的影响以及虚拟团队过程中信任的调节作用和绩效的反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虚拟团队发展的早期阶段,丰富度高的沟通技术会引发更多的关系冲突,不利于团队信任的建立,并且在促使成员积极讨论任务方面的优势并不明显;在虚拟团队发展的后期阶段,团队中的信任和冲突水平受到前期绩效的反馈作用和技术变更的影响,早期绩效对后期...
关键词:
虚拟团队 沟通技术 冲突 信任 绩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亚慧 戴尔阜 马良 尹乐
运用InVEST模型产水模块开展横断山区1990-2015年产水的量化评估,并开展相应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横断山区产水量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垂直方向上,产水能力随着海拔的增加呈减小趋势。(2)1990-2015年产水深度表现为先小幅增大后明显减小再小幅增大的波动变化趋势。(3)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平均产水能力差异较大。其中以建设用地产水能力最强,约为550~920 mm;林地、草地居中,分别为438~650 mm和412~580 mm;未利用地和水域产水能力最弱,分别为273~457 mm和56~237 mm。(4)产水量空间分布与海拔及草地比例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降水量及林地比例呈显著正相关;时间变化上产水量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该研究有助于推进山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其结果可为横断山区流域水资源管理、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晓晴 谭培 王晓峰 宋效军
本文将科学商业相关企业定义为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具有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核心技术的企业。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科学商业相关企业的数量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科学商业的发展在地域性上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我国科学商业相关企业主要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科学商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产业资源和科研资源,而政府转移支付对科学商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不明显。因此科学商业相关企业的培育需要对产业和科研的长期持续性投入,并需要增强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协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芳芳 辛良杰
耕地闲置已经成为中国的普遍现象,这与中国政府耕地集约利用的主张相违背,也直接影响到农业产量。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3年中国闲置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讨了影响耕地闲置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2—2013年间,中国闲置耕地比例从0.32%上升到5.72%,可能无法避免"森林转型"引致的耕地在空间上收缩现象,从区域上看,东中西部闲置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0.81%、6.91%与7.65%;(2)全国层面上,户主的健康状况、家庭耕地总面积、家庭农业收入成为农户耕地闲置与否的最关键因素。户主健康恶化与较多的耕地面积均会促使农户闲置耕地,而家庭农业总收入的增加能起到促进农户充分利用耕地的作用;(3)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能有效利用耕地资源,防止土地闲置,而在山区土地流转对耕地闲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积极建立基层的土地流转中介平台,以推动平原地区的土地流转与全国层面的农业规模经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平红 王永培
本文运用Morans′I指数检验了我国工业密度和商业密度的空间相关程度,研究发现我国1999-2007年的工商业密度空间相关均呈上升趋势,但相关程度尚不明显。以工业密度为被解释变量的2007年省际截面数据回归结果显示,商业密度对工业密度的增长弹性为8.4,表明商业密度每增长1个百分点将带动工业密度增长8.4个百分点。最后,本文对我国工商业的产业空间发展提出了总结和展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贺胜兵 刘友金 周华蓉
在分析1998—2008年我国工业碳排放和碳强度空间分布特点的基础上,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探索地区工业碳强度变化的原因。研究发现,省际工业碳排放量和碳强度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回归分析显示,地区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比例越高,其工业碳强度越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有利于降低工业碳强度,但其效应较为微弱,地区工业结构中大中型企业比例增加、重型工业和国有企业比例减少均有利于降低工业碳强度。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各地区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过程中应积极推动工业结构调整以降低工业碳强度,要鼓励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壮大规模,防范重工业过度扩张和积极发展非国有经济。
关键词:
工业碳排放 碳强度 空间分布 工业结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丽 张凤荣 朱泰峰 周建 吴昊 杨黎芳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北京山区65个典型土壤类型剖面的165个样品数据,研究土壤有机碳分布及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有机碳平均含量为(12.61±9.58)g/kg,属中下水平,变异系数为76.02,中等变异。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与海拔、植被覆盖度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即海拔所造成的水热条件和植被覆盖度的差异是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剖面中的垂直分布规律为:表层到亚表层下降速率显著,达44.48%,亚表层以下下降速率趋缓,均小于20%,土体构型与之关系密切,均质型土壤有机碳变化速率平缓,有强烈对比的土体构型变化较剧烈;而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表...
关键词:
山区 土壤有机碳 分布 影响因素 北京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綦晨 刘頔 李险峰
本文从形式元素入手,采用行为注记的调查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利用最优尺度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确定园林雕塑观赏者视点位置的选择,并得出:1)影响视点场分布的主要形式因素为雕塑高度、雕塑观赏面形式、环境布局形式;2)不同因素影响下雕塑观赏视点场分布的特点为,视点距离分布主要集中在0~4H(H为雕塑高度)距离圈层内,视点累积频率占视点总数的88.4%,且1~2H圈层的视点数占总视点数的39.5%,为最高;雕塑正向左右45°、场地右侧方向是设计考虑的重点;在不同环境布局形式下,雕塑的设计和设置应当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关键词:
园林雕塑 视点 视点场 环境布局 统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