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12)
- 2023(13643)
- 2022(11975)
- 2021(11231)
- 2020(9523)
- 2019(21632)
- 2018(21511)
- 2017(40889)
- 2016(22656)
- 2015(25364)
- 2014(24953)
- 2013(24566)
- 2012(22684)
- 2011(20134)
- 2010(19589)
- 2009(17822)
- 2008(16926)
- 2007(14340)
- 2006(12273)
- 2005(10226)
- 学科
- 济(82009)
- 经济(81920)
- 管理(59774)
- 业(57566)
- 企(46609)
- 企业(46609)
- 方法(38800)
- 数学(33825)
- 数学方法(33462)
- 农(24107)
- 学(22966)
- 中国(20422)
- 财(19891)
- 地方(18574)
- 业经(18466)
- 农业(16438)
- 贸(15804)
- 贸易(15797)
- 易(15299)
- 环境(14419)
- 技术(13570)
- 和(13435)
- 理论(13414)
- 制(13265)
- 务(12686)
- 财务(12627)
- 财务管理(12610)
- 企业财务(11843)
- 划(11529)
- 银(11011)
- 机构
- 大学(312661)
- 学院(311294)
- 管理(121385)
- 济(113639)
- 经济(111060)
- 研究(107156)
- 理学(106657)
- 理学院(105313)
- 管理学(103249)
- 管理学院(102722)
- 中国(76768)
- 科学(74520)
- 京(67131)
- 农(64016)
- 业大(57024)
- 所(55702)
- 研究所(52019)
- 农业(51130)
- 财(48841)
- 中心(48269)
- 江(44048)
- 北京(41618)
- 范(41612)
- 师范(41024)
- 财经(40280)
- 院(39437)
- 经(36757)
- 州(35804)
- 农业大学(34563)
- 技术(34421)
- 基金
- 项目(229692)
- 科学(177405)
- 基金(165144)
- 研究(158179)
- 家(148620)
- 国家(147428)
- 科学基金(124134)
- 社会(96476)
- 社会科(91170)
- 社会科学(91142)
- 省(90939)
- 基金项目(89834)
- 自然(85858)
- 自然科(83763)
- 自然科学(83735)
- 自然科学基金(82208)
- 划(77666)
- 教育(71536)
- 资助(66828)
- 编号(63969)
- 重点(52326)
- 成果(49340)
- 发(48884)
- 部(48591)
- 创(47720)
- 计划(45804)
- 科研(45065)
- 创新(44578)
- 课题(43724)
- 大学(41383)
- 期刊
- 济(117248)
- 经济(117248)
- 研究(82524)
- 学报(62964)
- 农(56844)
- 中国(55473)
- 科学(54324)
- 大学(45441)
- 学学(43239)
- 管理(40198)
- 农业(39488)
- 财(35450)
- 教育(30883)
- 技术(24058)
- 融(21207)
- 金融(21207)
- 业经(20609)
- 业(20508)
- 经济研究(18497)
- 财经(18102)
- 业大(17985)
- 科技(17819)
- 资源(17226)
- 版(17161)
- 图书(16903)
- 问题(15798)
- 经(15289)
- 林业(15108)
- 农业大学(14417)
- 理论(14301)
共检索到4312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金前 王吉 刘亚军 邹锋 马燕天 吴兰
在淡水湖泊生态系统中,水位高程的变化会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鄱阳湖最具代表性的碟形湖——蚌湖为实验地点,研究了水位高程对于湖泊湿地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在实验中沿水位高程及植被带演替布设6个样地,利用Biolog-Eco技术探究不同水位高程样地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样地水位高程的降低,土壤含水量逐渐升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逐渐减少,土壤有机养分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土壤微生物对碳源代谢活性随着高程的降低依次减弱,且优先利用的碳源种类和碳源利用率也有显著不同。通过dbRD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沿高程呈现区域性分布特征,相邻的两样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更为相近。影响湿地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的主要因子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pH、NH_4-N和地表植被类型。本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管理和保护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科学的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孝国 胡文革 陈登稳 路李鹏 杨迪
本文以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柽柳群落区、盐节木群落区和芦苇群落区等3种典型植被聚居区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3块样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的分布情况,了解艾比湖湿地土壤的质量与状况。结果表明:柽柳群落区土壤中微生物分布最多,芦苇群落区次之,盐节木群落区最少,各类微生物的分布情况与土壤含水量、pH、盐度及有机质含量无显著相关性。细菌数量在3个样地中随土层深度递增有增加的趋势,放线菌与真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这显示了3块样地中柽柳群落区土壤活性最高、肥力最好,盐节木群落区最差,因此,柽柳及芦苇等植物对改良该区域土壤质量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关键词:
新疆艾比湖 湿地 土壤微生物 区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俞姗姗 张平究 梁川 周利 杨艳芳 张金花 陈芳
土壤微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运行和功能维持均具有重要地位。采用PLFAs分析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取土壤微生物和古菌群落结构信息,探讨了退耕还湖后湿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土壤环境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增加,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总量、放线菌、细菌和真菌(除退耕11 aW)生物量不断升高,而亚表层均呈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但均未达原始湿地水平;相对于油菜地,退耕后湿地表层土壤细菌占比有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而亚表层则有先升后降趋势;土壤真菌占比和真菌细菌比总体上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而土壤放线菌占比逐渐上升。广古菌门(相对丰度:47.61%~85.29%)是研究区湿地土壤古菌的优势菌门,奇古菌门(相对丰度:14.58%~52.33%)为次优势菌门,泉古菌门(相对丰度:0.01%~0.81%)较小;退耕后表层土壤广古菌门相对丰度有先升后降的趋势,亚表层整体有升高趋势;表层土壤奇古菌门相对丰度存在先降后升的趋势,而亚表层则有降低趋势。利用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发现有效氮、全氮与有机质是解释退耕后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古菌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有效氮是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变化累积解释量最大的环境因子。微生物通过微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响应和指示着退耕后湿地土壤生态恢复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恒生 刁治民 陈克龙 王文颖 张玉珍 王记明 毛亚辉
为研究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主要土壤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及分布规律,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小泊湖湿地5种生境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表明,0~30cm以内土层微生物总量以嵩草草甸最多、沙地样方最少。不同生境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和真菌。土壤微生物总数受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含水量等的综合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中对土壤微生物总数的直接影响力排序依次为:全碳>含水量>全氮>电导率>pH,全碳、含水量、全氮是决定微生物数量的主导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呈显著相关性,土壤理化性质对微生物数量的综合影响并不是线性相关,...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土壤微生物 数量 综合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芳莉 王娟 郭成久 宋红丽 王铁良
为了深入探讨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对造纸废水的净化作用,于沈阳农业大学试验场的试验池内,通过构建模拟天然湿地—即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小试装置分析芦苇各生长期、土壤不同层次上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芦苇各生长期在3个层次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从发芽期除真菌数量在20~40cm,40~60cm土层没有明显规律外,细菌、放线菌、0~20cm土层的真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开始逐渐上升,至拔节期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除反硝化细菌的变化表现为20~40cm的数量>表层0~20cm的数量>40~60cm的数量,在芦苇拔节期外,在其他各生长期真菌数量...
关键词:
河口湿地 造纸废水 土壤微生物 废水净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真 杨艳芳 孔令柱 刘爽 刘文静 司红君 张平究
以不同退耕年限下菜子湖湿地土壤和邻近原始湿地及仍耕作油菜地为研究对象,分析退耕还湖后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量碳氮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湖年限增加,土壤容重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和粘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全磷含量降低;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为333.77~700.75mg/kg,表层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为30.80~64.01mg/kg,且均有退耕还湖后升高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pH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粘粒含量显著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容重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pH显著相关(P<0.05...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艳 高艳娜 戚志伟 姜楠 仲启铖 姜姗 王开运 张超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tOp chamber,Otc)连续8 a(2008~2015年)长期模拟温度升高,研究滨海芦苇湿地不同土壤深度,及两种代表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根际、非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变化对长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于对照,长期增温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显著增加。其中,增温对土壤表层细菌、真菌的数量影响显著,细菌在第一层的增幅最大,增加率为34.16%,真菌在第三层的增幅最大,增加了64.42%。增温对20~40 cm土层放线菌影响显著,其中在第二层达到最大增加率59.47%;(...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萌 印春生 厉成伟 钟胜财 于克锋 方淑波
为探讨上海南汇东滩湿地围垦后海三棱藨草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应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4个季度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以及相关的土壤环境因子。结果表明,藨草密集区与光滩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丰富度差异显著(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冬梅 江浩 祝亚云 鲁小珍 王磊
【目的】研究江苏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质量分数在不同演替阶段的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揭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江苏滨海湿地典型演替序列的不同阶段,光滩、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群落、碱蓬Suaeda glauca群落、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群落和刺槐Robinia pseucdoacacia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植被演替、土层和季节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影响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的关键因素。【结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范围为116.91~326.18 mg·kg~(-1),不同演替阶段之间差异显著,但分布趋势与演替方向不一致,从高到低依次为大米草群落、芦苇群落、光滩、碱蓬群落、刺槐群落。在0~10 cm土层,大米草群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在4个季节均显著大于其他演替阶段。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在3个土层均表现出随季节先增加再下降的季节变化趋势,在秋季达到峰值,而在春季或冬季则较低。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受季节和演替阶段影响较显著,其中季节因素的影响力比例最大,占32.29%。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质量分数与土壤总有机碳、总氮和土壤含水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pH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论】植被演替和季节是影响江苏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布和动态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季节因素的影响力最大,土壤有机质、含水率和pH是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性因子。图1表2参35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良杰 齐玉春 董云社 彭琴 何亚婷 刘欣超 贾军强 曹丛丛
全球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草地分布十分广泛,且大多位于生态脆弱带,对全球变化响应十分敏感。当前,有关全球变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地上植被部分,对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关键参与者和草地碳源汇的重要调节者——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全球变化因子,包括CO2浓度、气温、降水及氮沉降等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对未来研究需关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隋心 张荣涛 杨立宾 李梦莎 许楠 刘赢男 柴春荣 王继丰 付晓玲 钟海秀 倪红伟
为了研究氮沉降对三江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磷脂脂肪酸技术(PLFA)对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分析。2010年5月,在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内的小叶章湿地中建立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设置3个氮沉降浓度梯度:N1(0 g N·m-2A-1)、N2(4 g N·m-2A-1)、N3(8 g N·m-2A-1),于2014年6月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结果表明: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5种,其中特征脂肪酸29种。不同氮沉降处理下,真菌群落的生物量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总量介于30~33NmoL·g-1。氮沉降增加对真菌群落数量的影响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韦锦坚 覃潇敏 农玉琴 骆妍妃 陆金梅 陈远权 韦持章
探究茶与大豆间作条件下根系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茶园间作生态系统高产优质的机制。通过田间试验,设置茶树单作、大豆单作和茶树/大豆间作3种种植模式,运用Biolog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功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单作模式相比,茶-大豆间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源平均利用率(AWCD),在120 h分别显著提高了11.52%,12.99%。茶-大豆间作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及胺类等4类碳源的利用强度,并且提高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表明,茶树与大豆间作主要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糖类、羧酸类碳源利用的模式来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多样性。本试验条件下,茶与大豆间作改变了根际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改善了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关键词:
茶树 大豆 间作 土壤微生物 代谢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琳 陈展 尚鹤
利用BIOLOG方法研究酸雨胁迫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对马尾松幼苗土壤微生物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方法,设置3种不同pH[5.6(CK),4.5,3.5]的模拟酸雨强度,分别设置彩色豆马勃接种和不接种的处理。结果表明:1)强酸胁迫可降低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2)弱酸的对照处理(pH5.6)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后可中和弱酸降水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3)强酸处理下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丰富度和多样性,提高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且改变碳源利用结构。
关键词:
外生菌根真菌 酸雨 土壤微生物 马尾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洪山 申玉香
本文研究了江苏沿海滩涂盐地碱蓬(Suaeda salsa(Linn.)Pall)、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和芦苇(Phrag-mit es communis Trirn.)湿地以及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特异功能群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田土壤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明显高于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三种自然植被湿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固氮菌数量依次为:互花米草>碱蓬>芦苇,纤维素分解菌数量依次为:芦苇>碱蓬>互花米草,土壤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自然湿地和稻田土壤中夏季的微生物数量均大于冬季,以土壤真菌和固氮菌数量的季节性差异最明显。
关键词:
滩涂 盐生植物 土壤微生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凡 李天平 郁培义 宿少锋 洪湘琦 陈婷
以亚热带地区樟树林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氮添加水平,即0(对照)、5(低氮)和15 g·m-2(高氮),采用BIOLOG—AN,FF,GenⅢ和YT 4种微孔板,对施氮1年后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施氮后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而且氮添加水平越高,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越弱;2)施氮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施氮后,4种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增强,均匀度降低,厌氧菌、真菌和革兰氏菌的优势度降低;3)碳源利用分析表明,施氮后,糖类虽然仍是4种微生物群落主要利用的碳源,却相应地提高了其他几类碳源的利用程度,土壤真菌和厌氧菌的碳源利用受氮添加影响较大,而革兰氏菌和酵母菌碳源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