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32)
- 2023(11783)
- 2022(9872)
- 2021(8775)
- 2020(7183)
- 2019(16101)
- 2018(15466)
- 2017(28935)
- 2016(15616)
- 2015(16905)
- 2014(16175)
- 2013(15899)
- 2012(15280)
- 2011(14100)
- 2010(13971)
- 2009(12630)
- 2008(12354)
- 2007(11021)
- 2006(9958)
- 2005(9200)
- 学科
- 济(68875)
- 经济(68801)
- 业(41118)
- 管理(41010)
- 企(30640)
- 企业(30640)
- 方法(23153)
- 中国(21496)
- 农(20379)
- 地方(20306)
- 数学(20233)
- 数学方法(20019)
- 业经(15861)
- 学(15238)
- 财(14713)
- 农业(14188)
- 贸(14141)
- 贸易(14130)
- 易(13676)
- 环境(11950)
- 融(11922)
- 金融(11922)
- 银(11834)
- 银行(11769)
- 制(11681)
- 发(11458)
- 行(11425)
- 地方经济(11390)
- 技术(10881)
- 和(8990)
- 机构
- 学院(222539)
- 大学(220919)
- 济(91838)
- 经济(90048)
- 研究(88165)
- 管理(78987)
- 理学(67832)
- 理学院(66879)
- 中国(65547)
- 管理学(65495)
- 管理学院(65116)
- 科学(58231)
- 农(52779)
- 京(48827)
- 所(47439)
- 研究所(43506)
- 农业(42059)
- 业大(40591)
- 财(39828)
- 中心(38860)
- 江(34297)
- 院(32258)
- 北京(31230)
- 财经(31182)
- 省(29673)
- 范(29341)
- 师范(28812)
- 经(28447)
- 科学院(28167)
- 经济学(27740)
- 基金
- 项目(154036)
- 科学(119764)
- 基金(111270)
- 研究(103333)
- 家(102391)
- 国家(101547)
- 科学基金(84249)
- 社会(66045)
- 社会科(62672)
- 社会科学(62659)
- 省(61434)
- 基金项目(58863)
- 自然(57039)
- 自然科(55731)
- 自然科学(55714)
- 自然科学基金(54743)
- 划(52606)
- 教育(45574)
- 资助(44882)
- 发(39341)
- 编号(38447)
- 重点(35923)
- 创(32563)
- 部(32340)
- 计划(31826)
- 创新(30591)
- 科研(30317)
- 发展(30099)
- 成果(29772)
- 展(29610)
- 期刊
- 济(104334)
- 经济(104334)
- 研究(64990)
- 中国(49565)
- 农(48904)
- 学报(47031)
- 科学(40261)
- 大学(33921)
- 农业(33500)
- 学学(32563)
- 管理(30223)
- 财(28385)
- 融(22846)
- 金融(22846)
- 教育(21445)
- 业经(18597)
- 业(18197)
- 经济研究(17750)
- 技术(17087)
- 财经(15040)
- 问题(13739)
- 业大(13304)
- 经(12991)
- 科技(12130)
- 版(12119)
- 农业大学(11215)
- 贸(11215)
- 资源(10792)
- 商业(10748)
- 世界(10713)
共检索到342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骏 李征 赵茜 尚松林 张鑫蕊 白金妮 张雯晶 杨智业 郭凯军
本试验探讨了不同水份含量和发酵时间对带轴高湿玉米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旨在确定带轴高湿玉米(high moisture ear corn,HMEC)的最佳发酵时间及理想水份含量。试验选用完熟期的带轴玉米为主要原料,将添加剂溶于蒸馏水添加至粉碎后的玉米中,调整水份含量至32.5%、37.5%、42.5%和47.5%,装袋、密封保存(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 000 g),分别于发酵60和180天取样,评定其物理感官指标,并测定其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1)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感官评分优于青贮60天。2)发酵时间与HMEC水份含量的交互作用对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灰分和淀粉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带轴高湿玉米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升高(P<0.05),干物质、木质素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P<0.05)。3)发酵时间与HMEC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pH、乳酸、氨氮以及可溶蛋白的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37.5%组带轴高湿玉米pH值显著低于其余三个水份处理组(P<0.05),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对比青贮60天,其pH值显著降低(P<0.05),乳酸、乙酸、氨氮以及可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发酵时间与HMEC含水量的交互作用对所有能值指标均有显著影响。37.5%组带轴高湿玉米7小时淀粉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余三个水份组(P<0.05);且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总可消化养分、泌乳净能以及7小时淀粉消化率的值均显著提升(P<0.05)。5)青贮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有氧稳定性显著高于青贮60天(P<0.05)。由此可见,综合考虑感官评分、营养成分、发酵品质以及有氧稳定性等几个方面,37.5%含水量发酵180天的带轴高湿玉米青贮品质最好。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邱小燕 姚元枝 潘润泽 李雅思 伍贤进 向孙军 邵涛 田玉桥
为探讨添加双乙酸钠和糖蜜对以水稻(Oryza sativa)秸秆、玉米(Zea mays)秸秆、全珠四棱豆(Psophocarpus tetragonolobus)和精料为原料调配的全混合日粮(TMR)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C,无添加)、双乙酸钠添加组(S,0.5%鲜重)、糖蜜添加组(M,3%鲜重)以及双乙酸钠+糖蜜组合添加组(SM,0.5%+3%鲜重)4个处理。在温室25℃下青贮发酵35 d,开袋后取样测定其发酵品质。并将所有TMR暴露在空气中,分别在第0、3、6、9、12和15天取样分析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青贮35 d后,各组的氨态氮/总氮均低于100 g·kg–1 DM,且丙酸(1.06~1.54 g·kg–1 DM)和丁酸(1.66~4.64 g·kg–1 DM)含量较少,pH降至4.2左右,表明各组发酵TMR均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在有氧稳定性方面,双乙酸钠组的有氧稳定性最高(312 h),显著(P 0.05)双乙酸钠添加组,且双乙酸钠添加组乙酸含量在整个有氧暴露阶段均呈较高水平,而pH、酵母菌和好氧性微生物在有氧暴露的整个阶段都呈较低水平,TMR能良好的保存15 d以上。综上所述,添加0.5%的双乙酸钠能提高TMR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且不影响发酵品质,可应用于生产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倩 郑鑫 路平乐 何超 赵生国 蔡原 焦婷
为探讨全株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和全株玉米(Zea mays)不同比例混合后对发酵品质及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藜麦和玉米比为0:10 (T0)、1:9 (T1)、2:8 (T2)、3:7 (T3)、4:6 (T4)、5:5 (T5)、6:4 (T6)、7:3 (T7)、8:2 (T8)、9:1 (T9)、10:0 (T10) 11个组合进行混合青贮,对发酵60 d后的青贮饲料进行感官评定、发酵指标测定和黄曲霉毒素B1 (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呕吐毒素(DON)、赭曲霉毒素(OTA)、T-2毒素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青贮中,随着藜麦添加比例的增加,青贮饲料的感官评分、粗蛋白呈上升趋势,乳酸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pH、氨态氮/总氮和霉菌菌落数呈下降趋势,特别是霉菌毒素含量整体呈显著下降趋势(P <0.05),霉菌菌落数比其他各处理低1~2个数量级,霉菌毒素含量也明显下降。综上可知,与全株玉米混合青贮时,全株藜麦占比不低于70%时,混合青贮品质较好,视为理想的添加量。
关键词:
藜麦 玉米 混合青贮 发酵品质 霉菌毒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郑立文 田健帆 杨蔚 许文花 任健 罗富成 单贵莲 李启娇 马向丽
为阐明品种和生育期对青贮玉米(Zea mays)发酵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3个青贮玉米品种‘曲辰9号’‘宣宏18号’‘桥单6号’为材料,在抽穗期、乳熟期、蜡熟期收获加工调制成青贮饲料,并分析青贮发酵品质。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期的延长,青贮饲料感官评分均呈增加趋势。各品种青贮后,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均随着生育期延长而增加,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pH均以抽穗期较高,乳熟期和蜡熟期较低。2)不同时期收获,‘曲辰9号’ 3个生育期青贮饲料平均青贮发酵品质评分为0.50分,‘宣宏18号’为0.43分,‘桥单6号’为0.51分,‘曲辰9号’和‘桥单6号’青贮饲料营养价值较高,表现较好。3)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玉米青贮最佳生育期为蜡熟期。在蜡熟期收获,‘曲辰9号’综合评分为0.67,高于‘宣宏18号’(0.62)和‘桥单6号’(0.61)。故本研究推荐‘曲辰9号’在蜡熟期收获作为调制青贮饲料的原料使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巧娟 朱琳 吴安琪 张建国
为更有效地利用木薯(Manihot esculenta)作为饲料,以华南8号木薯为原料,研究了青贮时间(7、14、21、28和56d)和青贮温度(20、30和40℃)对木薯块根和叶发酵品质和氢氰酸(HC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青贮时间的延长,木薯块根和叶青贮料pH逐渐下降,青贮56d后块根的pH已降至3.73,而叶为4.70;块根的乳酸含量逐渐增加,而叶7d时最高。青贮温度对木薯块根发酵无显著影响(P>0.05),各温度下块根的pH都接近3.70,而30和40℃的叶青贮料比20℃有更多的乳酸和更低的pH。木薯块根和叶中HCN含量都随青贮时间延长而减少,但减少主要发生在青贮前两周。随青贮温度升高,木薯块根和叶中HCN含量都显著下降(P<0.05)。40℃时块根和叶中HCN去除率分别达到55.82%和63.5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吉庆 赵月平 高新生 吴孟伟 杨俊涛
以玉米秸粉为发酵原料,在半封闭的发泡聚苯乙烯保温箱内,控制发酵原料总含水量60%,研究了不同碳氮比(C/N)、不同氮源及配比、不同通风控温范围及不同EM菌添加量对发酵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烘干鸡粪为氮源, C/N 30:1的处理,前期发酵升温快,高温持续时间长;尿素+硫酸铵+烘干鸡粪的处理升温最快;55-60℃的通风控温范围能有效延长高温发酵时间;添加EM菌对提高发酵初期的温度有一定作用,但最高发酵温度与对照相近。
关键词:
发酵条件 玉米秸粉 高温发酵 温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旭光 刘晶晶 郑泽慧 袁旭峰 任济伟 王小芬 崔宗均
根据热电偶原理采用无纸记录仪测定温度,研究不同质量浓度乙酸和乳酸对玉米秸秆青贮料有氧稳定性及干物质的影响,并通过批次厌氧发酵工艺,分析不同质量比的乙酸和乳酸对提高青贮料甲烷产率的作用。结果表明:乙酸能有效提高青贮料的有氧稳定性,且随乙酸浓度的增加,青贮料有氧稳定性提高。相应地,乙酸添加量为10%和8%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1%和3%,而乙酸量添加为2%和没有添加乙酸的处理干物质损失分别为20%和25%,且干物质损失率(x)与甲烷产量减少率(y)呈线性正相关:y=0.705x+1.224(R2=0.986 2)。在仅以乙酸和乳酸为原料的厌氧发酵体系中,高浓度乙酸的甲烷产率显著高于高浓度乳酸(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詹湉湉 柯芙容 陈庆达 张少华 许丽惠 王全溪 王长康
采用凝结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发酵豆粕,研究发酵时间和料水比对发酵豆粕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确定豆粕适宜的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与发酵48 h组比,发酵72 h组的(游离氨基酸+寡肽)/粗蛋白质极显著提高(P<0.01),活菌数显著高于料水比为1∶0.40组(P
关键词:
发酵豆粕 营养成分 发酵条件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蒋苏苏 金丽娜 敬淑燕 何建文 宋世斌 张慧君 李玩生
本研究以添加单一及混合中药渣于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中,通过对青贮料感官品质、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分析,探讨中药渣在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调制中的应用。全株青贮玉米铡短至1.52cm,均匀混入药渣制作青贮,玻璃缸青贮300d开盖,取样进行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药渣组感官品质为一般质量青贮料,添加水平5%时青贮料粗蛋白(CP)、粗脂肪(EE)、磷含量(P)显著高于未添加对照组(CK)及添加水平7%、10%(P<0.05),添加水平为5%时乳酸(LA)、丙酸(PA)含量显著高于添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思伟 李魁英 张海娜 李元迎 石少轻 王昆
为探讨不同混合比例和添加剂对花生秧(Arachis hypogaea)、全株玉米(Zea mays)混合青贮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设对照组、添加乳酸菌(Lactobacillus)组及添加复合添加剂组,分别制作花生秧、全株玉米比例为0︰1、1︰3、1︰1、3︰1、1︰0的混合青贮,每组3个重复,60 d后取样分析。结果表明,1)在感官评价方面,混合青贮的气味和评价总分随着花生秧添加比例的增加显著下降(P <0.05)。当花生秧、全株玉米混合青贮的混合比例为1︰3时,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和营养成分最优,与青贮玉米相似;使用复合青贮添加剂可提高混合青贮的青贮品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范凯利 苏亚军 吴建平 李玉 豆思远 张瑞 李泽民 贾莉 雷赵民
于2018年以‘豫青贮23’青贮玉米(Zea mays)为试验材料,分别在其1/2、2/3、3/4乳线期收割,然后分别添加不同的青贮发酵促进剂,青贮60 d后开袋进行感官评定并取样检测青贮玉米营养品质,旨在研究青贮发酵促进剂宜生贮宝(Sila-Max)、宜生贮康(Sila-Mix)对不同收获期全株玉米青贮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对照相比,青贮发酵促进剂对全株青贮玉米感官评价无显著影响(P> 0.05),对氨态氮(NH_3-N)、乳酸(LA)、乙酸(AA)、干物质回收率(DMR)、干物质(DM)、粗蛋白(CP)及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 <0.01),对pH、丁酸(BA)及淀粉(ST)含量有显著影响(P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金峰 张万忠 王云山 苏志国
研究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玉米秸秆酶解和乙醇发酵的影响。比较玉米秸秆经粉碎、汽爆和水热3种预处理后酶解液葡萄糖含量、酶解率、乙醇得率以及发酵液中抑制物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对不同预处理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热超细玉米秸秆能有效提高酶解率,在固液比2:10,酶解48h时,生成葡萄糖含量为60.6g.L-1,纤维素酶解率为63.13%,并且产生的乙酸、糠醛和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很低;以此水解液发酵生产乙醇,乙醇含量为28.29g.L-1,乙醇得率为46.68%,为理论乙醇得率的91.5%。说明采用水热超细秸秆可有效提高纤维素酶解率和乙醇得率。
关键词:
玉米秸秆 水热法 酶解 发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晓玲 孟庆翔
通过研究高油玉米秸秆青贮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试验1),以及青贮浸提液对活体外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2),初步探明导致高油玉米秸秆青贮提高瘤胃发酵程度的因素。试验1结果显示发酵1周内,可溶性糖损失50%以上,pH降到4.0以下;乳酸含量在6周内逐步升高,而后保持不变,其他营养成分保持稳定;试验2结果表明,添加青贮浸提液后与对照组相比,最大产气量显著增加(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新慧 张永根 赫英飞
【目的】研究探讨两种防腐保鲜剂双乙酸钠和脱氢乙酸钠作为青贮发酵抑制剂对玉米青贮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以期减少青贮发酵和利用过程中的营养损失。【方法】试验以新刈全株玉米为原料,分别添加0.4%双乙酸钠,0.1%脱氢乙酸钠进行青贮(占鲜重),与负对照(不使用添加剂)和正对照(添加青贮酸贮剂,3ml·kg-1露保美NC)进行对比。【结果】脱氢乙酸钠组在霉菌、酵母菌数量、干物质损失率(DML)、氨态氮/总氮(VBN/TN)等指标上均显著低于正、负对照组(P0.05)。在有氧稳定性方面,脱氢乙酸钠组的有氧稳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影 陈绍江 孟庆翔
在北农大高油(BHO)玉米群体的16个选择轮次中隔轮选取籽粒样品为试验材料,利用活体外人工瘤胃产气量方法,研究HOC籽粒含油量的选择进程对BHO群体籽粒的化学组成、活体外干物质和淀粉消化率以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BHO群体的籽粒含油量从第2轮的6.84%提高至第16轮的13.20%,分别与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现显著的负相关(r=-0.84,P<0.001)。随着含油量选择进程的提高,HOC籽粒的活体外产气速度和淀粉消化率线性增加(P<0.001),这可能源于BHO群体的淀粉结构随含油量选择进程发生了改变。理论最大产气量和活体外干物质消化率随含油量选择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