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6)
- 2023(11248)
- 2022(9875)
- 2021(9379)
- 2020(7933)
- 2019(18234)
- 2018(18413)
- 2017(34797)
- 2016(19211)
- 2015(21793)
- 2014(21722)
- 2013(21407)
- 2012(19846)
- 2011(17657)
- 2010(17580)
- 2009(15805)
- 2008(15526)
- 2007(13465)
- 2006(11697)
- 2005(10105)
- 学科
- 济(72842)
- 经济(72763)
- 管理(55940)
- 业(54274)
- 企(45987)
- 企业(45987)
- 方法(36146)
- 数学(31002)
- 数学方法(30560)
- 学(19853)
- 农(19166)
- 中国(17564)
- 技术(17180)
- 财(16982)
- 业经(16292)
- 理论(14134)
- 地方(13824)
- 农业(13052)
- 制(13032)
- 贸(12842)
- 贸易(12837)
- 易(12449)
- 和(12380)
- 环境(11843)
- 务(11258)
- 财务(11189)
- 财务管理(11169)
- 企业财务(10544)
- 划(10457)
- 教育(10397)
- 机构
- 大学(276734)
- 学院(274206)
- 管理(109820)
- 济(101189)
- 经济(98636)
- 理学(95755)
- 理学院(94637)
- 管理学(92773)
- 研究(92321)
- 管理学院(92284)
- 中国(65291)
- 科学(61957)
- 京(59951)
- 农(47847)
- 所(47739)
- 业大(44954)
- 研究所(44199)
- 财(43954)
- 中心(41227)
- 江(39749)
- 农业(37800)
- 北京(37792)
- 范(37294)
- 师范(36862)
- 财经(36074)
- 院(33664)
- 经(32826)
- 州(32344)
- 技术(32010)
- 师范大学(29945)
- 基金
- 项目(194782)
- 科学(151604)
- 基金(139768)
- 研究(139532)
- 家(123441)
- 国家(122461)
- 科学基金(104073)
- 社会(84413)
- 社会科(79894)
- 社会科学(79870)
- 省(76898)
- 基金项目(75109)
- 自然(70202)
- 自然科(68550)
- 自然科学(68531)
- 自然科学基金(67286)
- 划(65399)
- 教育(64138)
- 资助(57660)
- 编号(57034)
- 成果(45885)
- 重点(43784)
- 部(42191)
- 发(41020)
- 创(40896)
- 课题(39443)
- 创新(38163)
- 科研(37654)
- 计划(36814)
- 大学(35784)
- 期刊
- 济(109386)
- 经济(109386)
- 研究(75328)
- 中国(52146)
- 学报(48731)
- 科学(44259)
- 农(42317)
- 管理(38992)
- 大学(35669)
- 学学(33584)
- 教育(32663)
- 财(31960)
- 农业(30301)
- 技术(26579)
- 融(18002)
- 金融(18002)
- 业经(16993)
- 财经(16512)
- 图书(16500)
- 经济研究(16133)
- 业(15723)
- 科技(15672)
- 技术经济(14632)
- 经(13916)
- 理论(13675)
- 版(13598)
- 问题(13553)
- 业大(13167)
- 实践(12803)
- 践(12803)
共检索到3874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效文 张晓锋 赵莹莹 张研 贾智英 常玉梅 鲁翠云 梁利群
微卫星标记的发展和利用极大地扩展了DNA分子标记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使探索生物性状遗传本质的研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本文简要介绍了微卫星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产遗传与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回顾了微卫星克隆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水产生物微卫星标记及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水产生物微卫星序列的主要来源,并对微卫星标记与其他DNA分子标记在使用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做了比较;其次探讨了微卫星标记在遗传连锁图谱的制备、性状分析及QTL定位、群体遗传学、进化遗传、种质鉴定与亲权分析、品种培育等6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本文还对几种DNA分子标记在操作上的难易程度、多态性程度、重复性与可比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分别阐述了...
关键词:
水产生物 微卫星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茜 李颖 张敏 彭化贤 席亚东 徐成勇 刘波微
从2006年到2007年在四川省8个马铃薯主产区采集的晚疫病样本中单孢分离得到91个晚疫病菌菌株。引用国际上通行的两个微卫星标记Pi4B和Pi4G,对这91个菌株的基因型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8个SSR基因型:D-03、D-05、D-06、F-01、F-03、F-06、G-02和H-01;占优势基因型的为F-01和F-06,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9.56%和15.38%。不同地区的菌株SSR基因型多样性也不相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景杰 战爱斌 胡晓丽 陆维 黄晓婷 包振民
Scallops,comprise more than 300 species identified in worldwide oceans,occupy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ny coastal countries.Until now,more than 15 scallop species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valuable fishery or aquaculture resources.Scallop adductor muscles are being considered as one of ...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风华
微卫星又叫简单重复序列,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酸(多数为2~4个)为重复单位组成的串联重复序列,微卫星的两侧为保守的单拷贝序列.不同品种间微卫星基序重复次数的不同而形成了多态性,这种多态性可以通过设计PCR引物扩增检测出来,此即为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微卫星标记具有共显性、高多态性、实验操作简单、快捷和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分子标记.微卫星标记在水稻基因组中非常丰富,且分布均匀,水稻微卫星标记已发展了2 740多个.微卫星标记在水稻分子标记连锁图的构建、基因(QTL)定位、系谱分析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遗传多样性研究和种质鉴定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宪兵 苏松坤 郑云林 吴小波 曾志将
【目的】研究不同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群内的工蜂繁殖现象,探讨蜂群的工蜂监督效果。【方法】以中华蜜蜂为试验材料,对处女蜂王分别进行单雄和双雄人工授精,并以蜂王自然交尾的蜂群作为对照。蜂王成功繁殖后7周,利用蜜蜂微卫星DNA技术检测蜂群内的雄蜂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还是由工蜂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果】所有蜂群中的雄蜂都是由蜂王产的未受精卵发育而成。【结论】在人工授精和自然交尾蜂群中都明显存在工蜂监督行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于光 李迪强 肖启明 饶力群
微卫星作为第二代分子遗传标记 ,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有两条常用技术途径 :1)利用已发现的微卫星位点寻找新的位点 ;2 )用经典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特定基因组的微卫星位点 .微卫星分析的一般步骤包括 :DNA的提取 ,PCR扩增 ,扩增产物及大小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DNA芯片技术的出现 ,为微卫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在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 ,可以通过微卫星技术进行种间、种内、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包括亲子鉴定等
关键词:
微卫星技术 位点 遗传多样性 动物保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廖梅杰 杨官品 邹桂伟 危起伟 汪登强
鲢(Hypophthal 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ys nobilis)是中国特有的四大家鱼中2个重要成员,主要分布于黑龙江、长江和珠江水系。传统人工养殖依靠天然鱼苗。但是,人口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加剧使其天然产卵和孵化场消失或遭到破坏。人工育苗技术虽然解决了鱼苗供应问题,但由于遗传资源管理和使用方法的不完善,使两种鱼的生长表现、抗病抗逆性和遗传多样性等都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因洪水导致的养殖个体逃逸也使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受到干扰。近年来,比较大规模的人工鱼苗放流实践也加剧了对天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扰动。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迫切需要一套适用的分子标记。为评价鲢和鳙...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琪
微卫星DNA由于具有高度多态性、共显性遗传、基因组中含量丰富且随机分布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最有效的分子标记之一,并应用于种群分化研究、血缘分析、基因连锁分析、进化以及生态学研究等许多领域。近年来,海洋贝类微卫星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本文对海洋贝类微卫星分离方法、开发现状、遗传学特性以及在种群遗传、家系分析、遗传多样性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微卫星分析中无效等位基因、“结巴”带、短等位基因显性和等位基因“扩增丢失”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对微卫星基因型判读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微卫星 遗传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荆涛 杨现明 葛成 洪晓月
微卫星又称为简单重复序列,由1~6个核苷酸串联重复而成。由于其具有基因组中分布广泛、共显性遗传、变异丰富、易于被扩增及对DNA要求质量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本文对微卫星的开发技术革新进行综述,以应用实例阐述微卫星分子标记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探讨微卫星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讨论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发展趋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战爱斌 包振民 陆维 汪小龙 胡景杰
为了评价种质资源及基础生物学研究的需要,本文开发了仿刺参的微卫星标记。NCBI数据库中共有20个含有仿刺参微卫星的序列,从中选取8个设计引物,发现6个微卫星位点有多态性。不同的引物获得的等位基因数为3~9个不等,6个位点共获得了3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获得5.2个等位基因。6个位点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611,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402。位点AJMS004提供的多态性信息含量值较低,为0.4862;其他5个位点均在0.5以上。另外,还尝试了红海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微卫星标记在仿刺参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退火温度下,5对引物...
关键词:
仿刺参 微卫星标记 多态性 通用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鲁翠云 孙效文 梁利群
采用常规方法从鳙鱼(Aristichthysnobilis)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au3AI酶切后,选取250~750bp大小的片段构建鳙鱼基因组文库。采用人工合成的重复序列(CA)15、(AG)12、(AAG)8用同位素标记作为探针,通过原位杂交筛选基因组文库,获得鳙鱼的微卫星序列。进一步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Premier5 0设计引物。通过杂交获得99个阳性克隆,经测序筛选出82个微卫星序列,设计引物65对。
关键词:
鳙鱼 微卫星 分子标记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成 朱新平 郝君 孙效文
利用磁珠富集法构建了鲮鱼的(CA)n微卫星富集文库,所建文库共包含252个阳性克隆,从中随机选取60个进行测序,得到56个(93.3%)含有微卫星序列的克隆。其中,完美型微卫星49个(87.5%),非完美型微卫星2个(3.6%),复合完美型微卫星5个(8.9%)。从所得序列中分离和鉴定了18对微卫星标记。采用20个鲮鱼养殖个体分析其多态性,发现其中12对为多态性标记,等位基因数变动范围为2~20,期望杂合度变动范围为0.261 5~0.950 0。本研究对以后鲮鱼基因组资源的开发利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为鲮鱼养殖品系的优化、遗传多样性的检测及遗传图谱的构建等打下基础。
关键词:
鲮鱼 微卫星 富集法 多态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匡刚桥 刘臻 鲁双庆 刘红玉 张建社 唐建洲
通过FIASCO(Fast Isolation by AFLP Sequences Containing repeats)法构建鳜鱼(Siniperca chuatsi)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鳜鱼基因组DNA经MseⅠ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选取200~800 bp的片段与MseⅠ接头连接,用生物素标记的寡核苷酸探针(AC)8、(CT)8、(AT)7、(GATA)8、(GATT)7与其杂交,杂交复合物结合到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磁珠上,变性洗脱获得单链目的片段,经PCR扩增形成双链,然后克隆到pGEM-T载体上,转化至DH5α中,首次成功构建鳜鱼基因组微卫星富集...
关键词:
鳜鱼 微卫星标记 富集文库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博 宋文平
微卫星标记作为共显性标记具有分布广泛、中性遗传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和亲子鉴定(即亲权鉴定)方面已有了广泛应用,通过微卫星标记技术可以清楚有效地分析子代的遗传背景。本文就目前微卫星多重PCR在水生动物亲权关系分析、系谱认证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微卫星 多重PCR 亲权分析 水生动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政捷 林源 周明兵 汤定钦
选用自行开发引物的、具有较高遗传多态性的8个微卫星位点,分析来自独立的3株开花毛竹半同胞家系各50个子代个体。结果表明:位于3个不同地点的开花植株都能够通过与外源花粉杂合产生具有不同的微卫星基因型特点的半同胞家系子代,各个家系子代内均存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估算的平均异交率约为0.089。这说明毛竹主要以自交为主,并兼顾有一定比例的异交以确保其后代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