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30)
- 2023(13389)
- 2022(11792)
- 2021(11272)
- 2020(9679)
- 2019(21925)
- 2018(21876)
- 2017(42177)
- 2016(23455)
- 2015(26279)
- 2014(26287)
- 2013(25973)
- 2012(24058)
- 2011(21456)
- 2010(21330)
- 2009(19690)
- 2008(19546)
- 2007(17362)
- 2006(14948)
- 2005(13346)
- 学科
- 济(84257)
- 经济(84155)
- 业(65972)
- 管理(65692)
- 企(52649)
- 企业(52649)
- 方法(41757)
- 数学(36019)
- 数学方法(35513)
- 农(25973)
- 中国(23375)
- 财(22930)
- 学(22192)
- 业经(18470)
- 贸(17739)
- 贸易(17732)
- 制(17425)
- 易(17286)
- 地方(15961)
- 理论(15907)
- 农业(15639)
- 银(15590)
- 银行(15537)
- 务(15483)
- 财务(15414)
- 财务管理(15381)
- 行(14692)
- 企业财务(14635)
- 技术(13878)
- 融(13875)
- 机构
- 大学(329919)
- 学院(327598)
- 管理(128170)
- 济(123059)
- 经济(120071)
- 研究(111027)
- 理学(110821)
- 理学院(109535)
- 管理学(107260)
- 管理学院(106680)
- 中国(85068)
- 科学(73322)
- 京(71077)
- 农(62321)
- 财(58140)
- 所(58046)
- 业大(54297)
- 研究所(53248)
- 中心(51282)
- 农业(49512)
- 江(48286)
- 财经(46801)
- 北京(44856)
- 经(42584)
- 范(42449)
- 师范(41923)
- 院(40308)
- 州(39402)
- 经济学(35806)
- 技术(35773)
- 基金
- 项目(226866)
- 科学(175847)
- 基金(163573)
- 研究(160575)
- 家(144889)
- 国家(143700)
- 科学基金(121593)
- 社会(97758)
- 社会科(92395)
- 社会科学(92371)
- 省(88795)
- 基金项目(86836)
- 自然(82550)
- 自然科(80639)
- 自然科学(80613)
- 自然科学基金(79153)
- 划(75531)
- 教育(73199)
- 资助(69090)
- 编号(65111)
- 成果(52880)
- 重点(50770)
- 部(49314)
- 发(47139)
- 创(46439)
- 课题(44853)
- 科研(44504)
- 创新(43385)
- 计划(43118)
- 大学(41789)
- 期刊
- 济(132094)
- 经济(132094)
- 研究(94864)
- 中国(62208)
- 学报(60321)
- 农(56522)
- 科学(52560)
- 管理(45471)
- 大学(44274)
- 财(43464)
- 学学(41817)
- 农业(39626)
- 教育(35277)
- 融(30974)
- 金融(30974)
- 技术(27121)
- 财经(22131)
- 业经(21886)
- 业(20893)
- 经济研究(20356)
- 经(18693)
- 图书(17827)
- 问题(17095)
- 版(16866)
- 理论(16602)
- 科技(16339)
- 业大(16019)
- 实践(15419)
- 践(15419)
- 技术经济(15385)
共检索到477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赵勇 王敬敬 唐晓阳 潘迎捷
近年来,由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的建立及发展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研究现状,其中主要包括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风险评估技术在水产品贮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的应用,以及在用于降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可能引起风险的杀菌新技术方面等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在比较分析了我国国内与国外风险评估研究差距的基础之上,对未来我国风险评估研究方向和内容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正彬 刘永涛 董靖 胥宁 杨秋红 徐春娟 艾晓辉
以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为检测菌种,样品经甲醇-0.1%甲酸水(体积比为3/7)超声提取,旋蒸浓缩,用杯碟法建立水产品可食性组织(草鱼、鳗鲡和对虾肌肉)中杆菌肽残留的测定方法.结果显示:杆菌肽在草鱼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25μg/g,在对虾和鳗鲡肌肉中最低检测限为0.50μg/g,均达到了我国农业部和欧盟规定的杆菌肽在肌肉组织中的最高残留限量检测要求.杆菌肽在各水产品肌肉组织中1~10μg/m L范围内,药物质量浓度对数与抑菌圈直径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00),杆菌肽不同水产品肌肉组织添加质量浓度在0.5~2.5μg/g时,各组织的回收率均在70.45%~93...
关键词:
杆菌肽 杯碟法 残留 水产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燕燕 陈茜 王悦齐 李春生 李来好
发酵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食物保存方法。在酶和微生物代谢活动的作用下,发酵不仅赋予水产品独特的风味和口感,而且能增加水产品的营养价值。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基因组数据库的创建和完善,宏基因组成为研究发酵水产食品微生物群落结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功能基因挖掘的重要工具。乳杆菌、葡萄球菌以及酵母菌等对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有密切关系,并常用于发酵水产品微生物发酵剂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传统发酵水产品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演替,探讨微生物对传统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的影响,并对微生物与发酵水产品品质形成二者关系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发酵水产品行业的品质一致化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产食品 微生物 品质 宏基因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颖 陈舒奕 邹媛媛 谢秀银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出口水产品的微生物质量安全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对检验检测技术、企业管理体系建设、自检自控水平、国际贸易环境4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通过转换科研成果提升检测技术、对出口水产品生产流通的全程监控、整合企业检测资源加强企业自检自控执行力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水产企业实现产业升级、依托风险数据分析建立质量安全信息平台以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对策,为规范生产过程,提升水产品质量,助力水产企业成功转型,应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日益严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产品 质量 微生物 问题 研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鲲 李怡 朱泽闻 黄宣运 王民权 方淑蓓 杨先乐
针对水产品中恩诺沙星残留,通过筛选药物敏感菌株和显色剂,建立了一种基于显色反应来判断结果的微生物检测方法。以腾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为指示菌株,以氯化三苯四氮唑显色为显色剂,阳性样品呈肉眼可辨的红色,阴性样品呈无色,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经酶联免疫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2μg/kg,回收率在74.25%~93.38%之间)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最低检测限可达5.0μg/kg,回收率在78.20%~91.27%之间)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不同于传统的方法,该方法更为快速、便捷、易于结果判定,是对现有检测方法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极其适合在生产、销售、流通等非实验室条件下作...
关键词:
微生物显色法 恩诺沙星 残留 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霞丽 郑紫方 马志倩 徐乐乐 李志伟 李洋 肖书奇 李爽
【目的】研究消毒剂酸性硫酸钙(ACS)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为用消毒剂防控人畜疫病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将ACS与中和剂(3%卵磷脂、5%吐温-80的磷酸盐缓冲液)共孵育一段时间后,再分别加入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共培养一段时间,将与细菌的混合物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置于37℃生化培养箱培养18—24 h;将与病毒的混合物接种于细胞板,在37℃细胞培养箱内培养一定时间,评价中和剂的中和效果。其对照设置和评判标准如下:消毒剂+菌悬液或病毒悬液(第1组),(消毒剂+菌悬液或病毒悬液)+中和剂(第2组),(中和剂+消毒剂)+菌悬液或病毒悬液(第3组),(无菌硬水+菌悬液或病毒悬液)+中和剂(第4组),(无菌硬水+菌悬液或病毒悬液)+PBS(第5组),无菌硬水+PBS(第6组);细菌杀灭试验中和剂效果评价标准:第1组有极少量细菌生长或无菌生长,第2组有菌生长且明显少于第3、4、5组但多于第1组,第3、4、5组细菌数接近且与阳性对照组细菌数接近,第6组无菌生长,3次重复试验均符合上述条件,结果一致,判定所选中和剂及浓度合适;病毒灭活试验中和剂效果评价标准:第1组有极少量病毒生长或无病毒生长,第2组有病毒生长且明显少于第3、4、5组但多于第1组,第3、4、5组病毒生长与原接种量相近,第6组细胞正常生长,3次重复试验结果一致,判定所选中和剂及浓度合适。利用悬液定量杀菌法和测定病毒滴度的方法评价ACS对上述细菌和病毒的消灭效果,将ACS稀释200、300、400、500、600、700倍分别与上述细菌或病毒作用不同时间后加入中和剂进行中和,然后将细菌混合物涂布于营养琼脂平板,通过计算菌落数评价ACS杀灭细菌的效果,测定病毒混合物中病毒滴度评价ACS对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所选用的中和剂能够有效地中和ACS 200倍稀释液对细菌和病毒的残留作用,且该中和剂对细菌、病毒和细胞无毒性。当ACS与细菌作用0 h后立即被中和,最大稀释300倍对大肠杆菌的灭菌率为100%,最大稀释600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率为100%,最大稀释700倍时对沙门氏菌的灭菌率为100%。当ACS稀释至700倍时,分别与上述细菌作用1d或6d后被中和,灭菌率均为100%;此外,ACS稀释200倍时,与PRRSV作用60 min后被中和,未检测出病毒滴度。【结论】ACS稀释700倍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作用1 d或1 d以上均能产生较好的杀灭效果;ACS稀释200倍与PRRSV作用60 min能完全杀灭病毒。这可为养殖场选用消毒剂防控疫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酸性硫酸钙 微生物 中和剂 杀灭效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来好 吴燕燕 李凤霞 杨贤庆 刁石强 周婉君
对广东省3个不同产区罗非鱼及其养殖环境中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构成进行了分析。采用选择性培养基、生物梅里埃微生物鉴定系统与B iolog微生物自动化鉴定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罗非鱼和养殖环境中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种类,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变化,其中以夏季致病菌种类最多,鱼体及其养殖环境分别为11和12种致病菌;而春季鱼体中致病菌较少,为6种。罗非鱼鱼体及其养殖环境中以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最为常见,四季均有,其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以春夏季节检出率较高,环境中检出率达83%~89%,鱼体中达44%~67%;致泻大...
关键词:
罗非鱼 养殖环境 食源性致病菌 菌相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媛媛 彭海帅 王毕妮 张富新 刘玉芳 贾蓉 任荣
由于食品的多样性和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中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居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之首。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是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的关键环节。平板计数法被评为微生物检测的金标准,但在致病菌检测过程中信号的放大需要通过单个细胞生长成菌落来实现,因此检测周期较长(3—7 d)。此外,现有的准确检测致病菌的技术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但由于预处理时间长、操作复杂、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等问题,不适合对致病菌进行现场快速有效的检测。核酸适配体是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ELEX)从核酸分子文库中得到的寡核苷酸片段,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稳定性、易于修饰和亲和力高等特点,在毒素、抗生素、重金属和致病菌等其他小分子的检测中有很大的潜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开发了各种基于适配体的检测方法。本文综述了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传统的检测方法和近十年来用于致病菌检测的光学和电化学适配传感器,涵盖每种方法的检测策略、检测时间、检测范围和检测限等信息,也提出了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些将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适配体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程晓艳 刘庆慧 黄倢
本研究建立一种同时特异性地检测5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方法。根据目前食品中常见病原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福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的相关毒力基因,选择具有特异性的副溶血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热核酸酶基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编码溶血素O基因、沙门氏菌侵袭蛋白A基因及志贺氏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设计5对特异性引物进行多重PCR...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病原菌 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迪 杨银元 李凌飞
为建立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monocytogenes)的快速、敏感、特异的多重PCR诊断检验方法,本研究设计了上述3种菌的特异性PCR引物,通过单一、双重及三重PCR反应检测,并对人工感染的饮料和面包2种食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单一、双重和三重PCR均成功扩增出目的片断,没有非特异性扩增。人工感染食品的PCR检测也获得了目的菌的特异性片段,并且结果稳定。本研究所建立的多重PCR反应系统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为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子龙 李深伟 张晓航 李晓虹 贾巍 吴惠仙 田桢干
据国际海事组织统计,每年在全球运输的压载水超过100亿吨,每天约有超过7 000种生物随船舶压载水在全球范围内迁移,这些迁移的生物极易造成生物入侵。为了评估上海及附近海域受外来生物"侵袭"的风险,尤其是上海口岸入境的国际航行船舶压载水中致病微生物携带情况,我们采用自制采样器采集洋山、崇明及外高桥等港口入境船舶压载水样,参照国标GB/T5750.12—2006和生活饮用水规范(2001),对样品进行实验室培养和检测。结果显示在调查的20艘来自国外船舶的压载水中,检测到了肠致病性的气单胞菌和肠球菌,在某些船的压载水中还检测到了铅黄肠球菌。在3艘外来船舶的4个样本中检测到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检测在10~3~10~4cfu/m L,霍乱弧菌未检出。研究结果说明当前上海口岸入境船舶压载水中存在风险,也警示我们应该加强压载水的管理。对于新发现的单胞菌,也应加强检测方法及标准的建立。为更好地应对实施的国际压载水海洋公约,我们应该针对入境的船舶压载水,展开更广泛地调查,采集更多的数据,对外来微生物进行更详细的风险评估。
关键词:
船舶 压载水 致病微生物 物种入侵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智 孙运军 钱荣华 丁学知 夏立秋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安全型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应用,生物农药年产值不断攀升,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微生物农药是生物农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农药研究应用的主要方向。安全型生物农药代替有残留化学农药,高效的基因工程产品代替天然生物制剂将是未来农药市场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安全型生物农药 微生物农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友谊 方欣 隋梦圆 江广贤 肖婧仪 王文凤 宁瑶瑶
微生物在茶产业中一直有应用,对茶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为更好地推动微生物在茶产业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茶树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内生菌、益肥微生物以及抗逆微生物对茶园土壤、茶树生长以及茶树病害的影响,总结了黑茶及其他茶类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动态变化以及茶叶卫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提出需建立茶叶微生物方向,加大茶叶微生物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推动茶叶微生物与茶科学相互融合,促进茶资源的利用与增值,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茶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静 王靖飞 吴春艳 杨彦涛 吉增涛 王洪斌
【目的】为实现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风险评估,以在该病的控制中为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已发生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结合头脑风暴法,确定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的风险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应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计算评估结果。【结果】建立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量化评价标准、指标权重、综合评分方法组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风险评估框架。【结论】利用该风险评估框架可进行风险因素的综合分析,实现对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风险的定量评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