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0)
- 2023(8976)
- 2022(8160)
- 2021(7774)
- 2020(6581)
- 2019(15330)
- 2018(15394)
- 2017(29677)
- 2016(16568)
- 2015(18635)
- 2014(18605)
- 2013(18451)
- 2012(16792)
- 2011(15023)
- 2010(14820)
- 2009(13208)
- 2008(12740)
- 2007(10898)
- 2006(9336)
- 2005(8038)
- 学科
- 济(60063)
- 经济(59998)
- 管理(45020)
- 业(42906)
- 企(35830)
- 企业(35830)
- 方法(29903)
- 数学(25839)
- 数学方法(25533)
- 农(16153)
- 学(15724)
- 中国(14995)
- 财(14450)
- 业经(13476)
- 地方(12737)
- 贸(10887)
- 贸易(10883)
- 农业(10784)
- 理论(10777)
- 和(10720)
- 易(10547)
- 技术(10045)
- 环境(9959)
- 制(9760)
- 务(9598)
- 财务(9540)
- 财务管理(9526)
- 教育(9139)
- 企业财务(9034)
- 划(8673)
- 机构
- 大学(229309)
- 学院(227429)
- 管理(92791)
- 济(82938)
- 理学(81192)
- 经济(80907)
- 理学院(80295)
- 管理学(78880)
- 管理学院(78493)
- 研究(77113)
- 中国(54626)
- 科学(52156)
- 京(49185)
- 农(40840)
- 所(40141)
- 业大(38053)
- 研究所(37315)
- 财(35858)
- 中心(34199)
- 农业(32499)
- 江(32244)
- 北京(31016)
- 范(30335)
- 师范(29917)
- 财经(29606)
- 院(28828)
- 经(26943)
- 州(26567)
- 技术(26007)
- 师范大学(24213)
- 基金
- 项目(165143)
- 科学(127267)
- 研究(118625)
- 基金(117213)
- 家(103750)
- 国家(102857)
- 科学基金(86684)
- 社会(70748)
- 社会科(66831)
- 社会科学(66811)
- 省(65636)
- 基金项目(63345)
- 自然(58741)
- 自然科(57308)
- 自然科学(57293)
- 自然科学基金(56246)
- 划(55896)
- 教育(53755)
- 编号(49008)
- 资助(48859)
- 成果(39423)
- 重点(37027)
- 部(35612)
- 发(35112)
- 创(34405)
- 课题(33722)
- 科研(32359)
- 创新(32013)
- 计划(31658)
- 项目编号(30374)
共检索到317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殷艳慧 蒋万胜 潘晓赋 杨君兴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慧 蔡碧莹
近30年来,全球水产养殖产量以接近9%的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快速发展的水产养殖业在保障世界粮食供应的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水产养殖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即养殖容量与生态容量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水产养殖容量和环境容量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例举了养殖容量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分析了养殖容量的估算方法及养殖容量模型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其存在问题以及在水产养殖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以期推动以养殖容量评估为基础的水产养殖区规划。水产养殖容量的科学评估与综合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为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管理与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思发
一、研究和保护鱼类种质资源的意义和迫切性 (一)从保护生物多样性谈起 为什么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原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如今变成了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的黄土高原?为什么原来郁郁葱葱、生意盎然的北非大森林如今变成了偶尔只闻驼铃声的撒哈拉大沙漠?为什么历史上盛产脍炙人口的大白鱼(翘嘴红鲌)的太湖如今变成了肉少刺多的毛鲚鱼的天下?这些都同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关。
关键词:
养殖鱼类 种质资源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杨少丽 王印庚 董树刚
综述了由鳗弧菌、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等弧菌引起的海水养殖鱼类弧菌病的典型症状、病原学、病理、检测技术以及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笔者对弧菌病的防治方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另外对弧菌病的研究方向也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
海水养殖 鱼病 弧菌病 检测技术 防治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高权新 施兆鸿 彭士明
益生菌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水产养殖领域,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益生菌提高了水产品的产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益生机理、对仔鱼的益生作用、选择和应用要点、安全性以及在海水养殖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进展五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益生菌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与应用信息。
关键词:
益生菌 水产养殖 益生机理 应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愿 张永安 周洋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密度越来越高,细菌性疾病暴发频繁。现如今主流抗菌手段是抗生素,但其大规模且不规范的使用使得细菌耐药性问题越发严重。为了有效防治水产细菌性疾病,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人们亟需寻求新的抗菌手段来缓解当今的局面。噬菌体是一种感染细菌和古细菌的病毒,具有专一性强、不易产生抗性、代谢快、易开发及成本低等优点。在国内外被广泛研究,同时也被应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控,其相关产品也获得认可,但其本身存在的限制也不容忽视。本文首先综合介绍了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和优势,然后对噬菌体治疗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噬菌体治疗现存的困难和应对策略进行讨论,最后在此基础上作出展望,期望能够为后续噬菌体在水产上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噬菌体 水产养殖 噬菌体治疗 细菌性疾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茂华 李亚杰 汪小旵 Harsha Ratnaweera 徐良 朱虹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产量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国家环保政策的越来越严格,养殖尾水处理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水产养殖的尾水进行高效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减少水污染,还可以节约水资源。按照处理机理的不同,尾水处理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大类,实际处理工艺往往是这三种方法的组合。本文以已有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文献,详细地对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的技术及其所研发的典型设备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并对几种常用的处理工艺进行了流程介绍和问题分析。本文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和方向。
关键词:
水产养殖尾水 技术 装备 研究进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勇 段为旦 王友成 苏明 陶倩 张昭寰 潘迎捷 刘智俊
水产养殖在全球粮食安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源持续稳定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益生菌是一类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有益微生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而且具有抑制致病菌、改善养殖水质等功效。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推广应用,有助于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水产养殖中益生菌的定义与来源,详细阐述了益生菌对水产可持续养殖的意义以及益生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实际应用,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益生菌在水产可持续养殖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水产养殖 益生菌 益生功效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罗国芝 邵李娜
本文分析了养殖水体氮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N_2O的环节,总结了关于水产养殖活动中N_2O排放量的相关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养殖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总体上低于废水处理过程中的N_2O排放系数;不同的养殖模式氮的利用效率及未被利用的氮的去向有较大差别,其中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氮处理过程最接近于废水处理厂中的处理途径,但循环水养殖产量占全球水产养殖产量的比例较低,且现有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约有一半的渔获物不需要投饵,因此,基于废水处理厂的N_2O排放系数和总养殖产量的N_2O排放量的估算会明显高于实际排放量。目前尚缺乏关于水产养殖N_2O产生的基础性研究,本研究未进行相关估算。应尽快开展水产养殖活动中产生N_2O的系统性研究,为客观评估养殖活动N_2O的排放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利永 王伟继 孔杰 栾生 官健涛 胡玉龙 马雨
选择来自25个家系的536尾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进行为期90 d的低温(10.5~12℃)生长实验,通过采集18、54、90 d的体质量、体长数据,以特定生长率(SGR)为指标评估大菱鲆在低温下18~54 d、54~90 d这两个时间段的生长性能;在一般动物模型中,运用非求导约束极大似然法,以18 d时的初始体质量、体长为协变量,估算低温生长54、90 d时大菱鲆数量性状遗传力,并分析低温生长时长对它们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菱鲆低温生长18~54 d、54~90 d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0.869±0.181)%/d、(1.039±0.185)%/d(平均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红琴 何铁光 李忠义 韦彩会 胡鈞铭 俞月凤 王瑾 张野 李婷婷 蒙炎成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养殖废水对狐尾藻生长状况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探讨狐尾藻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将狐尾藻插入从养殖场1、2、3、4、5级滤池采集的废水中培养,在试验期间测量各处理狐尾藻株高、生物量以及叶绿素、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并与对照相比较,分析不同浓度养殖废水下狐尾藻生长发育及生理变化的特征。【结果】各级养殖废水培养的狐尾藻均长势良好,其植株高度、生物积累量及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在试验过程中狐尾藻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狐尾藻 养殖废水 生长性状 生理指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伟隆 马卓君 李惟铨 王茜 薛毓才 易敢峰 黄旭雄
类胡萝卜素对甲壳动物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甲壳动物自身无法从头合成类胡萝卜素,但可以代谢和转化外源类胡萝卜素来满足特定养殖阶段、养殖条件下的生理生态适应性需求。迄今为止,有关甲壳动物类胡萝卜素营养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对虾蟹类生长性能、色泽调控、抗氧化能力、繁殖性能、免疫性能和抗逆境能力等方面,有关外源类胡萝卜素在甲壳动物体内的代谢途径及调控机制还缺乏深入了解,亟待研究揭示。本文在综合分析并总结了甲壳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的组成及分布、外源类胡萝卜素的种类及来源、甲壳动物对外源类胡萝卜素的有效利用、甲壳动物对外源类胡萝卜素的营养需求等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入探究甲壳动物体内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确定参与代谢的关键酶基因并解析其生物学功能,可以促进对类胡萝卜素这一类条件性必须营养素在甲壳动物体内的代谢及调控基础的深入理解,为外源类胡萝卜素在甲壳动物养殖过程中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虞为 马振华 张家松 林黑着
残食行为被定义为同物种间相互杀戮与掠食的现象。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海水鱼类育苗期间出现的残食行为问题,结合笔者的前期研究发现,对鱼类残食行为的发生、形态学制约、摄食规格、生长优势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概述。根据残食方式,鱼类的自残现象主要分为Ⅰ型残食现象和Ⅱ型残食现象。Ⅰ型残食中,残食者首先咬住被残食者的尾部,逐渐吞食至头部后将剩余部分丢弃,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部分吞食、消化;Ⅱ型残食中,残食者自被残食者的头部开始将其完全吞食,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完全吞食、消化。残食者口裂大小是自残行为发生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越是在鱼类的早期阶段,口...
关键词:
海水仔稚鱼 残食行为 育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鲁翠云 耿龙武 李超 程磊 孙效文 徐伟
大鳞鲃作为水产引进种,受建群数量较小的影响其遗传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在育种实践中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基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实验用24个微卫星标记分析了大鳞鲃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在随机采样的9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74个等位基因,各标记等位基因数为2~5个,片段大小为109~367 bp,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144 5~4.626 4,观测杂合度(Ho)为0.135 4~1.000 0,期望杂合度(He)为0.126 9~0.788 1,标记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18 3~0.749 0,平均为0.428 1。统计结果显示,大鳞鲃养殖群体处于中度多态水平;经χ2检验估计Hardy-...
关键词:
大鳞鲃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