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47)
- 2023(12105)
- 2022(10623)
- 2021(9959)
- 2020(8279)
- 2019(18958)
- 2018(18976)
- 2017(36031)
- 2016(20014)
- 2015(22425)
- 2014(22160)
- 2013(21890)
- 2012(20170)
- 2011(18138)
- 2010(17933)
- 2009(16140)
- 2008(15673)
- 2007(13451)
- 2006(11607)
- 2005(9899)
- 学科
- 济(74304)
- 经济(74215)
- 管理(53918)
- 业(50884)
- 企(42151)
- 企业(42151)
- 方法(35722)
- 数学(30628)
- 数学方法(30226)
- 农(20275)
- 学(20158)
- 中国(18669)
- 财(18190)
- 业经(16827)
- 地方(15322)
- 农业(13687)
- 理论(13373)
- 贸(13352)
- 贸易(13345)
- 易(12911)
- 环境(12682)
- 和(12525)
- 制(12052)
- 技术(11938)
- 务(11693)
- 财务(11633)
- 财务管理(11612)
- 企业财务(11024)
- 划(10791)
- 教育(10424)
- 机构
- 大学(284229)
- 学院(281886)
- 管理(109636)
- 济(102961)
- 经济(100617)
- 研究(97092)
- 理学(96164)
- 理学院(95003)
- 管理学(93122)
- 管理学院(92637)
- 中国(67869)
- 科学(66033)
- 京(60617)
- 农(53628)
- 所(50817)
- 业大(48183)
- 研究所(47252)
- 财(46106)
- 农业(42936)
- 中心(42733)
- 江(40505)
- 范(38688)
- 师范(38233)
- 财经(38015)
- 北京(37512)
- 院(35144)
- 经(34606)
- 州(32685)
- 技术(31152)
- 师范大学(31083)
- 基金
- 项目(203891)
- 科学(158878)
- 基金(147374)
- 研究(143569)
- 家(131588)
- 国家(130544)
- 科学基金(110165)
- 社会(87271)
- 社会科(82541)
- 社会科学(82517)
- 省(80731)
- 基金项目(79394)
- 自然(75268)
- 自然科(73485)
- 自然科学(73467)
- 自然科学基金(72107)
- 划(69138)
- 教育(65744)
- 资助(59742)
- 编号(57921)
- 成果(46559)
- 重点(46284)
- 部(43928)
- 发(43349)
- 创(42362)
- 课题(40209)
- 计划(39882)
- 科研(39866)
- 创新(39536)
- 大学(37036)
共检索到39315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亚非 黎毛毛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挖掘不同来源水、旱稻亲本的氮高效优良等位变异,研究氮高效QTL表达的遗传背景效应,为水稻氮高效QTL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旱稻IAPAR-9分别与水稻辽盐241和秋光杂交而创制的2个F7粳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全生育期氮素利用率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在"IAPAR-9/辽盐241"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1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6、第7和第10染色体外的9条染色体上,氮素利用率相关QTL成簇分布区间有9个;在"IAPAR-9/秋光"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出33个氮素利用率相关性状的QTL,分布于除第4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娅楠 刘福建 王瑞霞 丁俊强 李志敏 李贤唐 吴建宇
为了探讨玉米生育期的遗传规律,以自交系N6和BT-1为亲本组配了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利用207个微卫星标记构建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对生育期相关的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并进行上位性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染色体umc1676-umc1590区域和第2染色体的umc1422-umc1776区域存在共同控制抽雄、吐丝和散粉3个性状的稳定的QTL位点。生育期3个性状QTL的上位性分析,都检测到3对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分别可以解释3.78%~5.43%,1.24%~2.36%和3.27%~4.04%的表型遗传变异。上位性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丽娟 田又升 张成双 徐齐雯 慕自新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
关键词:
小麦 水孔蛋白 干旱 复水 遗传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琳琳 王平 王振林 孙爱清 杨敏 王春微 仪小梅 韩晓玉 尹燕枰
【目的】分析小麦氮代谢相关指标的遗传与表达差异,为选育小麦氮高效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6个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及其组配的3个杂交组合,采用霍格兰营养液进行苗期试验,设置3个氮水平:低氮(LN)、正常供氮(CK)、高氮(HN),分别为0.2、4和8 mmol·L-1,在3个氮水平下对小麦苗期形态、氮代谢相关酶、氮含量和氮素积累量进行遗传分析,同时探讨了根叶的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根长和根鲜重在低氮水平下明显高于正常供氮,杂种优势表现为负向。苗高和苗鲜重随着氮水平的增加呈抛物线增长趋势,杂种优势表现为超中亲甚至超高亲。根长随氮水平增加先大幅降低后趋于平缓,而苗高则先大幅下降后趋...
关键词:
小麦 氮代谢 杂种优势 基因表达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丙越 马孟莉 江玲 李春燕 苏一兰 刘艳红
以南粳35和N22杂交得到的F2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进行定位。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共检测到7个控制水稻抽穗期的QTLs;分别位于第2、3、5、6、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在第3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s,每个QTL能够解释4.33%~18.12%的表型变异,其中q Hd-3-1对抽穗期表型贡献率最大。利用QTLNetwork2.0在第3和第5染色体上检测到有1对上位性QTLs,对表型的贡献率只有2.17%。进一步利用N22/南粳35//南粳35高代回交群体对q Hd-3-1功能进行验证,结果证明在南粳35背景下q Hd-3-1能明显缩短...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QTL定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爱国 华泽田 王嫘 李志彬 苏玉安 肖艳云 王彦荣
将高柱头外露率60B与低柱头外露率辽粳9杂交,以P1、P2、F1和F2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柱头外露性状(开颖单边外露率、开颖双边外露率、开颖总外露率、闭颖单边外露率、闭颖双边外露率、闭颖总外露率)的遗传效应;并以F2群体为材料,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各性状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柱头外露率的遗传符合E-2、E-1、E-1、E-0、E-1、E-1模型;共检测到控制柱头外露的主效QTLs12个,分别位于第1,2,5,8,9染色体上,其中位于第9染色体上RM257~RM215的位点效应最为显著,其LOD值为12.96,贡献率为32.04%;柱头外露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与QTL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辉 段俊枝 李金杰 张洪亮 李自超
为研究在水、旱稻差异表达的抗旱候选基因、解释旱稻抗旱的分子机理,本研究选取已获得的水、旱稻干旱胁迫处理基因表达谱中在旱稻中高表达的候选基因,对其编码区和启动子区进行测序分析,以期比较可能的抗旱相关基因在水、旱稻基因组水平上的异同。根据水、旱稻差异表达结果,筛选出8个旱稻高表达基因。通过测序分析发现7个基因在水、旱稻间没有差异,只有一个候选基因OsMIP在典型水稻(日本晴、越富)和典型旱稻(IRAT109、毫格劳)启动子区之间存在18个SNP和1个Deletion的序列差异,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旱稻高表达基因中只有少数存在序列上的差异。为进一步验证OsMIP的启动子区在水、旱稻间的序列差异,利用国...
关键词:
水稻 抗旱 候选基因 DNA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亚琼 栗孟飞 刘媛 陈菁菁 杨德龙 胡亮亮 吕婷婷 焦东利 柴守玺
为探讨小麦株高(PH)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其QTL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以冬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陇鉴19(耐旱)×Q9086(水分敏感))1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RIL群体株高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和超亲分离,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易受水分环境影响。共检测到19个和45对控制株高的加性QTL(AQTL)和上位性QTL(AA-QTL),分布在除3D以外的其他20条染色体上。这些A-QTL和AA-QTL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株高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0.47%~7.1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立娜 曹桂兰 韩龙植
【目的】通过对中国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检测,分析不同地理来源旱稻地方品种的遗传相似性和遗传差异,为旱稻地方品种在水稻遗传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39对SSR引物对来自中国17个省份或地区的158份旱稻地方品种以及20份巴西旱稻种质进行SSR标记多态性、遗传相似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在中国旱稻地方品种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308个,每对引物等位基因数变异在2—21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8974个,其中RM72、RM241、RM232和RM412的等位基因数较多,分别为21、17、16和15个。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异在0.0435—0.8989,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峰 穆平 张洪亮 王毅 李自超
【目的】验证水稻和旱稻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定位的真实性、准确性及其表型效应。【方法】(1)利用水、旱稻杂交、回交所产生的BC1、F23个分离群体对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定位到的千粒重、单株产量的QTL效应进行选择验证。(2)依据千粒重、单株产量QTL两侧的分子标记按双标记、单标记进行选择验证。【结果】(1)千粒重、单株产量QTL在不同群体、不同的遗传背景中的遗传稳定,表型效应明显。旱田种植条件下,2个回交群体和自交育种群体携带有千粒重QTLtgw6.1有利等位基因的个体与没有携带tgw6.1有利等位基因个体的均值差为3.18~3.62g,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型效应为13.94%~18.15...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文静 刘志恒 张燕之 刘欣 王昌华 赵家铭
为了探明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机制,定位相关QTL,以感病保持系66B和抗病粳稻恢复系C161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技术,以各世代对条纹叶枯病的病情指数比率为表型值,对C161的抗病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群体对条纹叶枯病的抗性遗传由3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控制,符合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G-2),利用Qgene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3个与抗病相关的QTL,分别位于第1,9,11染色体上RM283-RM259、RM257-RM160和RM287-RM229标记区间内,LOD值分别为3.798,3.942和4.965;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16.7%、17.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炎炎 孙一丁 李潘明 许明辉
对转Ac基因成恢448与转Ds基因成恢448杂交获得的11个组合F2群体进行了田间Basta抗性鉴定和Ac/Ds基因的PCR检测。分蘖期对362个F2植株喷施0.25%的Basta溶液,叶片保持绿色的抗Basta植株有175株,占48.34%,叶片变黄敏感植株有187株,占51.66%;不同组合抗感植株比例并不相同,只有N7符合孟德尔性状分离定律理论值的3∶1,其他的组合都不符合这个比例。Basta敏感植株PCR检测表明均含Ac而不含Ds;,抗Basta植株PCR检测表明所有植株均携带Ds,其中137株含Ac和Ds,37株不含Ac仅含Ds。表明利用抗Basta基因的特性可排除不含Ds植株,而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锋 刘鹏飞 王汉宁 张金凤 王晓明
选用穗高系数有显著差异的甜玉米自交系T14和T4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P1、P2、F1、B1、B2和F2共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对穗高系数性状进行分析;以330个F2单株为分离作图群体,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F2和F2:3家系中检测穗高系数QTL。通过研究玉米穗高系数的遗传模式和QTL定位,为玉米高产、耐密和抗倒伏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玉米穗高系数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在各个分离世代都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分别定位到4个和6个穗高系数QTL;其中有3个QTL在F2群体和F2:3家系中均可被检测到。检测到的高贡献率的主...
关键词:
玉米 穗高系数 遗传模型 QT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和明 蔡文杰 吕复兵 肖文芳 李佐 朱根发
兰科植物俗称兰花,是最重要的观赏花卉,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有助于提高育种水平,本研究主要对兰科植物遗传图谱与重要性状的QTL定位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1)2007年报道出兰科石斛属第一张遗传图谱以来,累计发表了13张兰科植物遗传连锁图谱。2)从图谱类型来看,5张为品种间图谱,8张为种间图谱;从图谱用途来分,7张可以用于QTL定位,3张可用于精细定位或基因克隆,另3张为基础参考图谱。3)从已构建的兰科植物遗传图谱看,总图距越来越高且平均图距越来越小,为图谱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但作图群体较小始终是个问题。4)虽然在蝴蝶兰叶片、花色,石斛兰萼片大小及石斛茎及多糖含量等相关性状上进行了QTL定位,但在花朵大小、花朵数、花香、花型、花斑和植株抗性等方面均未涉及。因此,构建遗传图谱,特别是高密度遗传图谱能够为兰花的生物学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兰科植物 遗传图谱 QTL定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媛媛 张玉 任育军 缪颖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单子叶模式植物.近年来,水稻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水稻表观遗传修饰在调节基因的表达继而影响生长发育、作物种质改良以及胁迫应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表观遗传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及在水稻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