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1)
- 2023(4797)
- 2022(3894)
- 2021(3571)
- 2020(2975)
- 2019(6651)
- 2018(6440)
- 2017(11710)
- 2016(6498)
- 2015(7379)
- 2014(7394)
- 2013(7051)
- 2012(6671)
- 2011(5700)
- 2010(5843)
- 2009(5428)
- 2008(5288)
- 2007(4905)
- 2006(4427)
- 2005(3756)
- 学科
- 济(25987)
- 经济(25969)
- 管理(13353)
- 地方(12274)
- 业(10520)
- 农(9997)
- 中国(9843)
- 企(7526)
- 企业(7526)
- 方法(6907)
- 业经(6810)
- 农业(6707)
- 学(5697)
- 发(5638)
- 数学(4914)
- 教育(4890)
- 数学方法(4862)
- 地方经济(4784)
- 理论(4687)
- 环境(4656)
- 发展(4506)
- 展(4499)
- 和(4470)
- 财(4414)
- 制(3898)
- 文化(3799)
- 产业(3798)
- 融(3561)
- 金融(3559)
- 城市(3503)
- 机构
- 学院(83977)
- 大学(80282)
- 研究(32123)
- 济(29056)
- 经济(28246)
- 管理(27008)
- 中国(23122)
- 理学(22046)
- 理学院(21645)
- 管理学(21087)
- 管理学院(20924)
- 江(20794)
- 科学(20785)
- 京(18619)
- 所(16133)
- 农(15395)
- 中心(15178)
- 范(14892)
- 师范(14740)
- 研究所(14617)
- 财(14030)
- 省(13717)
- 业大(12916)
- 州(12475)
- 院(12289)
- 农业(11865)
- 师范大学(11536)
- 南(11127)
- 北京(10671)
- 技术(10523)
- 基金
- 项目(56836)
- 研究(44477)
- 科学(43868)
- 基金(37659)
- 家(32845)
- 国家(32488)
- 科学基金(27161)
- 社会(26888)
- 省(26339)
- 社会科(25128)
- 社会科学(25120)
- 基金项目(20456)
- 教育(20342)
- 划(19855)
- 编号(19434)
- 自然(16712)
- 自然科(16189)
- 自然科学(16184)
- 成果(15846)
- 自然科学基金(15836)
- 课题(15135)
- 资助(14331)
- 发(13862)
- 重点(13764)
- 江(12986)
- 年(12814)
- 部(11372)
- 发展(11183)
- 创(11181)
- 规划(11168)
共检索到140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增明 周银波 王瑞林
水景观建设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怎样充分利用水体、水文化,体现人、河、文化、城镇是一个生态有机体,是其中的重要课题。以江南小城镇为例,对其水系景观现状进行总结,剖析今后小城镇水文化景观的发展方向,提出水文化建设的建议,为今后小城镇水景观建设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
水 文化 水景观 小城镇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新宇
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目标是景观与文化高度的、有机的互动与结合,而我国目前存在着大量的没有文化性或牵强于文化性的景观设计。本文试图通过对景观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探讨文化景观的设计思路,以期解决当前景观设计中常见的问题,并对即将到来的城市化浪潮中的景观设计进行理论准备。
关键词:
景观 文化 文化景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金瑾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城市建设从外貌到文化都存在缺乏自身独特性,并呈现"同质化"的现象。打破中小城市在景观建设中照抄大城市、盲目跟风的做法,从山东省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将中小城市的地域人文景观建设提高到城市形象设计的层面上来,能有效地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产业一体化,实现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
城镇化 景观建设 地域文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佩国
清代节孝祠、清节堂、贞节牌坊、孝女庙等节孝文化设施,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建筑,而是地域社会特定文化景观的内在组成部分。在地域社会中,只有将建筑纳入“权力的文化网络”才能产生某种力量,使“地方”变得具有一定的“可见性”,从而形成文化景观。节孝祠、清节堂等文化设施之所以能够成为地方社会的文化景观,亦在于其典礼和仪式的“神圣性存在”,被扩大了的家族观念成为地方修建“节孝”文化景观的观念基础,“节孝”文化成为“孝道”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
节孝文化 节妇 节孝祠 文化景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鹤年 张力仁
通过对我国区域差异最明显的省区——陕西省现有117条政区地名的命名规律、命名缘由和命名时间等属性的分类统计分析,发现陕西全省现有半数以上政区地名在明代及其以前就已产生,且越早出现的政区名称,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愈突出;越晚出现的政区名称,因社会人文事象得名越明显。从时空分布看,陕西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呈现出明显的与三大地域开发序列相对应的空间特征。研究表明:区域开发、地缘政治形势以及全国政区体制变化是陕西省政区地名文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政区地名 景观特征 分布规律 陕西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春腊 徐美 刘沛林
湖南乡村文化景观资源数量丰富、类型齐全、品味较高、底蕴深厚、乡土气息浓郁、综合效益显著。按照外延性和内涵性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专家打分、决策优选、RELEASE评价法等对其进行定量评价,提出合理布置景观形象、保持乡土特色、优化经营管理等措施;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指出应重点注意创新开发方式、加强农民资源保护意识培养等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
关键词:
文化景观资源 新农村建设 湖南 乡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尚二明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城建事业的迅速发展,小城镇规划工作亦在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城镇在我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整个城市系统中的重要层次,也是关系到我国城市化水平发展所不可忽视的环节。据1989年公布的统计资料,全国大中城市共有168个,小城市有11747个(其中设市城市266个,县城和建制镇11481个);全国城镇非农业总人口为2008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18.5%,其中小城市(含建制镇)有8955万人,占全国城镇非农业总人口的44.6%。小城镇以其广泛的分布和庞大的数量,在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已显示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尽管小城镇的类别繁多,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明
校友文化景观是高校文化育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校友景观文化育人建设是传承校友文化,发扬校友精神,促进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校友景观文化育人建设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拓展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校园服务功能,加强对于校友精神、爱校情感的传达,深入挖掘校友文化景观的地域特征与历史文化特征,充分利用校友文化资源营造多元化的文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
校友景观 文化育人 校园文化 创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翀 周庆 杨敏行
佛山禅城古镇历史文化遗存集中,但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危机。以禅城古镇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生态学视角,将廊道概念从遗产保护等宏观尺度引入中微观的城市设计:通过分析空间结构演变、评价历史文化价值并对重要遗产进行梳理,从而构建历史文化景观廊道;把以往古迹标本和分散碎片转变成具有整体连续性的景观体验,注重时间、空间和感官维度对典型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进行系统保护和展示再现,从文化景观的适应、传承、创新等方面探讨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更新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拓展旧城保护研究的视野。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文,陆林
城镇化是湖南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现实途径,是湖南省实现小城镇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基础性工作之一。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是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途径,是湖南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开篇之作。文章首先分析湖南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论述了小城镇在湖南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最后提出湖南小城镇建设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小城镇 湖南省 城镇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蒲培勇
从文化人类学探寻三线建设工业遗址背后蕴含着建设者族群意识以及族群表达的文化身份,分析三线建设城市文化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内涵构成,以适应三线建设城市发展的文化诉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是城市文化形象提升不可缺的物证,从文化景观概念阐释三线工业遗址具有文化景观的属性,以攀枝花三线建设席草坪工业遗址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表述,为我国三线建设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重构和城市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址 文化人类学 文化景观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蒲培勇
从文化人类学探寻三线建设工业遗址背后蕴含着建设者族群意识以及族群表达的文化身份,分析三线建设城市文化具有地方性知识、族群记忆、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内涵构成,以适应三线建设城市发展的文化诉求。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是城市文化形象提升不可缺的物证,从文化景观概念阐释三线工业遗址具有文化景观的属性,以攀枝花三线建设席草坪工业遗址广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三线建设工业遗址文化景观的空间性、功能性和时代性的具体表述,为我国三线建设城市工业遗址的景观重构和城市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工业遗址 文化人类学 文化景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韩锋
都江堰世界遗产是世界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至今对成都平原的发展繁荣发挥重要作用。但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通过静态孤立的保护渠首工程、历史建筑、历史街巷等个体来诠释都江堰的全部遗产价值是不全面的甚至片面的。以城市历史景观为方法论,将以都江堰为核心的整个水利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有意设计并持续演进的关联类文化景观进行研究,将贯穿整个城乡完整的农田系统和水利系统以及相应的非物质文化要素这些重要的价值载体纳入到价值系统当中。划分为四种类型的文化景观,分别为生产类、防御类、商业生活类以及游憩类文化景观,并梳理都江堰水系文化景观发展脉络。通过重新识别和记录价值载体现状,总结价值保护的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保护与管理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