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
2023(192)
2022(167)
2021(125)
2020(122)
2019(270)
2018(293)
2017(409)
2016(273)
2015(306)
2014(298)
2013(309)
2012(294)
2011(292)
2010(223)
2009(205)
2008(222)
2007(177)
2006(140)
2005(169)
作者
(1328)
(1079)
(1053)
(1030)
(650)
(533)
(452)
(423)
(423)
(413)
(384)
(382)
(380)
(369)
(363)
(331)
(324)
(324)
(316)
(315)
(292)
(290)
(283)
(269)
(251)
(247)
(236)
(236)
(229)
(227)
学科
(514)
(365)
土壤(364)
(285)
经济(284)
(275)
资源(227)
环境(225)
管理(206)
(200)
(196)
农业(182)
生态(173)
(159)
森林(159)
及其(149)
(143)
(142)
(140)
(139)
水产(131)
(131)
防治(128)
(126)
(126)
降水(126)
(121)
理学(119)
(116)
(115)
机构
学院(3908)
大学(3896)
研究(2222)
科学(2069)
(1895)
中国(1538)
农业(1519)
(1446)
研究所(1400)
业大(1357)
(1247)
实验(1243)
实验室(1194)
重点(1157)
环境(1154)
资源(1074)
(1006)
(996)
农业大学(978)
工程(975)
科学院(908)
中心(871)
(853)
(845)
(745)
研究院(683)
(674)
北京(634)
林业(616)
(611)
基金
项目(3474)
(2776)
国家(2762)
科学(2428)
基金(2418)
科学基金(1955)
自然(1772)
自然科(1713)
自然科学(1713)
自然科学基金(1675)
研究(1488)
(1463)
(1329)
基金项目(1299)
科技(1285)
计划(1279)
重点(1103)
专项(955)
资助(900)
(828)
科研(805)
(743)
技术(601)
社会(591)
(589)
(581)
创新(576)
(573)
教育(548)
农业(547)
期刊
学报(2261)
(1925)
科学(1562)
大学(1534)
学学(1528)
农业(1264)
中国(921)
资源(882)
业大(782)
自然(723)
(708)
(672)
经济(672)
(609)
农业大学(607)
林业(589)
中国农业(512)
科技(480)
自然科(480)
自然科学(480)
研究(470)
(457)
科技大(444)
科技大学(444)
农林(406)
(406)
环境(384)
(342)
长江(322)
江流(315)
共检索到5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阎炎  
中国广阔的疆土,从古来只有天鹅能飞过的喜马拉雅山系,逐级而下,直至与海平面同高的滩涂,复杂多变的地形、气候和水文造就了不同的颜色、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等土壤参数,据此可以从中国的土壤里分出十个左右的土纲,往下再细分出几十个土类。比如南方常见的红色土壤,可以表述为包含砖红壤、赤红壤等五个土类的富铝土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包艳杰  
在费孝通提出的乡土中国概念里,人们读出了“土”的重要性。但需要注意的是,费孝通所说的“土”是进入农业生产的土,是包含了水肥、有着丰产能力的土。土壤的理化性质不同,适宜的植物各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农民祖祖辈辈在土地上劳动,靠土吃饭,为了从土壤中获得生存,民间形成了一整套以生命性为核心的传统土壤认知体系。在农田的营造过程中,治水是一项核心内容。那么围绕这项劳动不同地方的人们获得了各异的“共同领会”,继而在定居的家园中认同了“自我”,区分了“他者”,但不同文化类型中的人地连接仍是紧密的。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人土分离日益成为一种乡村事实,这样的时代背景,不断促使时人去重读乡土中国,并深思其中的文化意义和时代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田宓  
有清一代,朝廷律例对蒙古地区水资源的产权没有做相应规定。在归化城土默特地区,大青山沟水的产权源自户口地的权属。在水分交易和用水纠纷中,无论是民间还是官府,都是通过户口地的权属来证明水分的归属。单独的水契缺乏充足的法律效力,必须与户口地档册相互配合,才能证明沟水产权。民国时期各种水利法规的制定、公布和实施,使现代水权观念进入归化城土默特地区。水利法规的厘定意味着水权从地权中析分出来,获得了单独的法律地位。水契、租水执照和水权状也相应地具备了独立的法律效力。在实际生活中,这些水利法规和文字契据为土默特民众竞逐沟水产权提供了契机,从而引发了地方水利秩序的重新盘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露  韩霁昌  罗林涛  马增辉  王欢元  
【目的】研究毛乌素沙地砒砂岩与风沙土(其中砂粒含量为95.31%)不同质量比复配土壤的持水情况,为砒砂岩改良风沙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砒砂岩与风沙土分别按0∶1,1∶5,1∶2,1∶1,2∶1,5∶1和1∶0的质量比复配,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各复配土壤在不同水吸力(1,3,5,7,10,30,50,70,100,200,300,500,700,1 000和1 200kPa)下的容积含水量,利用Gardner模型拟合并绘制其水分特征曲线,计算各复配土壤在各水吸力下的比水容量、田间持水量、萎蔫系数、有效水含量和毛管孔隙度及有效水孔隙度。【结果】Gardne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7种砒砂岩与风沙土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兆普  邓力群  沈其荣  罗以筛  陈效民  
田菁水植养鱼对滨海盐土养分的影响收稿日期:19960227刘兆普1,邓力群1,沈其荣2,罗以筛3,陈效民2(1南京农业大学生产开发处,,2资源与环境科学院,,3南京农业大学大丰王港试验站)EFFECTOFCULTIVATIONOFS...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效民  茆泽圣  徐中祥  
采用结壳法对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导水率与负压水头呈指数曲线关系,当负压水头达10kPa时,三种滨海盐渍土的非饱和导水率渐趋一致;在质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土壤盐分、容重、孔隙度以及有机质含量均对非他和导水率有很大的影响;结壳层的组成不同对测定非饱和导水率也有一定的影响,但结壳法完全能运用于滨海盐渍土非饱和导水率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晓梅   黄朝   蒋靖怡   聂迎利   汤松  
[目的]探究中美两国在大豆生产土壤管理、肥料使用、水资源利用、种子选育、病虫害防治和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现状。[方法]利用SCI—Expanded数据库,对2016—2023年间中美大豆生产技术领域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重点关注“六字”“六字”(土、肥、水、种、保、工)技术领域研究的发文态势、技术关联与集成、热点方向。[结果](1)2016年来,中国在大豆生产技术领域的SCI发文量逐年增长,美国相对稳定。中国在大豆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最活跃;美国突出在病虫害管理、土壤和水资源利用方面。(2)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与种子选择和育种关系密切;美国的研究更综合,种子选择和育种与病虫害防治关系最为活跃,技术间共线关系较多展现出更为广泛的交叉研究特性。(3)中国大豆生产技术领域发文热词侧重于分子和基因层面探究大豆生物学特性,美国注重农业实践、水资源管理、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利用先进技术进行大豆生产管理。(4)中国发文方向侧重于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以及间作与生态农业实践,而美国则关注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性、基因表达与生物固氮、土壤管理与保育农业、病虫害管理以及除草剂抗性与杂草管理。[结论]未来,中美合作可深化大豆品种改良、优化病虫害防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限制,推动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桂龙  韩烈保  李德颖  
采用定水头法研究了不同沙土配比根系层的渗透特性,探讨沙土组成比例对土壤渗透特性的影响规律,并结合运动场草坪根系层饱和导水率推荐标准及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对各处理土壤的渗透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含沙量增加,无论是原状土还是压实的扰动土,土壤饱和导水率均增加,增加趋势先缓后快,m(沙)∶m(土)=7∶3时(沙粒含量>80%)增幅明显,与沙粒含量拟合均呈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土壤稳定入渗率在草坪成坪前和成坪2个月后的变化趋势与室内测定饱和导水率基本一致,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按照处理间导水率的差异显著性,11个处理的饱和导水率基本可分为3类,即m(沙)∶m(土)<3∶7(沙粒含量<60%)、m(...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马文晓  
水会断流,地会断“土”吗?──从黄河断流想起本刊记者马文晓浊浪滚滚的黄河水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然而近年来却连续出现黄河断流现象,去年3-7月,昔日奔腾汹涌的黄河水长达622公里段干枯,露出了它千年的胸膛。黄河断流,知情者惊之为大患。...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  周思姝  韩哲英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集聚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对影响适配度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我国2007—2019年总体适配度波动幅度不大,适配度临界区间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适配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按东北、中原、东南、西南、西北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现聚类情况;影响适配度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提供、农业项目财政拨款、劳动力水平、土地城镇化,此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对适配度的影响强度,且协调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临界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  周思姝  韩哲英  
识别省域尺度“水—土—能—粮—碳”适配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精准制定农业环境治理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构建协调适配度测度模型,测算31个省份的“水—土—能—粮—碳”适配度,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空间集聚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对影响适配度的驱动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我国2007—2019年总体适配度波动幅度不大,适配度临界区间的地区所占比重最大;适配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按东北、中原、东南、西南、西北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现聚类情况;影响适配度异质性的主要因素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技术提供、农业项目财政拨款、劳动力水平、土地城镇化,此外,各因素的交互作用增加了对适配度的影响强度,且协调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技术进步,临界适配区影响适配度的主导因素是劳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清才  
岳阳天下楼高清才去春三月,我参加在岳阳召开的全国土地管理宣传工作会议,有幸游览了久已心驰神往的岳阳楼。岳阳楼矗立在岳阳市西门城头,东倚巴陵山,西临洞庭湖,南望三湘四水,北枕万里长江,气势雄伟,巍峨壮观。它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合称"江南三大名...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董梦妤  
开展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测年、树种识别及其细胞壁结构变化机理的研究,将为揭示木材背后的文化及社会背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加固与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基础。本论文分别以山西12座古代木结构建筑中41份木构件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上木质遗存的代表,并以浙江良渚遗址群3个代表性遗址出土的79份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下木质遗存的代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分析与木材树种识别技术,阐明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和浙江良渚遗址群木质器物的基本用材原则,并通过木材细胞壁微观构造与化学结构研究,揭示不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娜  李朕  王娟  杨艳  
[目的]研究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丝棉木生物量及栗钙土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工程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山西大同栗钙土为供试土壤,以丝棉木为供试植物进行盆栽试验,设接种摩西球囊霉、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和不接种AMF处理(对照),测定丝棉木生物量、根系AMF定殖率及土壤菌丝密度、有机质(SOM)、总球囊霉素(TG)、易提取球囊霉素(EEG)含量,分析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及其特征参数(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形维数(D))的变化。采用Pearson法分析AMF定殖状况、球囊霉素含量与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接种幼套球囊霉和根内球囊霉处理丝棉木总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3种AMF的定殖率为72.79%~78.80%,菌丝密度为23.78~29.77 cm/g。与对照组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SOM、TG和EEG含量均显著增加。3种AMF均有利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效应由大到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与对照相比,3种AMF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MWD、GMD升高,分形维数均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AMF定殖率、菌丝密度、TG含量、EEG含量与MWD、GMD和粒径>0.25 mm土壤WSA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D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3种AMF对土壤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作用大小表现为根内球囊霉>幼套球囊霉>摩西球囊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艳华  郭玉蓉  段宗颜  鲁耀  胡万里  王应学  陈拾华  杜彩艳  
在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16.5°坡耕地上,种植豆科、禾本科、菊科多年生牧草,替代传统的种植模式(玉米-小麦)。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牧草能有效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种草模式下的径流及土壤流失量分别比习惯种植减少27.6%~35.8%及41.8%~54.6%,氮磷钾养分流失减少34.1%~41.3%,其中氮流失减少32.7%~39.4%,磷流失减少33.9%~39.2%。水土保持效果以种植禾本科牧草最好,菊科牧草稍差,豆科牧草居中。同时种植牧草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纯收益比习惯种植增加11.0%~15.0%,是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水源保护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