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2)
- 2023(6422)
- 2022(4703)
- 2021(4120)
- 2020(3427)
- 2019(7300)
- 2018(7382)
- 2017(13572)
- 2016(7826)
- 2015(8878)
- 2014(8915)
- 2013(8491)
- 2012(7890)
- 2011(6926)
- 2010(6934)
- 2009(6539)
- 2008(6454)
- 2007(5922)
- 2006(5462)
- 2005(5250)
- 学科
- 济(28967)
- 经济(28927)
- 管理(18484)
- 业(17862)
- 企(13560)
- 企业(13560)
- 中国(11107)
- 农(10249)
- 方法(9270)
- 学(9132)
- 业经(8164)
- 数学(7541)
- 数学方法(7410)
- 农业(6900)
- 财(6743)
- 制(6663)
- 地方(6624)
- 发(5717)
- 银(5288)
- 银行(5232)
- 行(5012)
- 融(4953)
- 发展(4952)
- 金融(4951)
- 体(4943)
- 展(4939)
- 贸(4815)
- 贸易(4810)
- 理论(4791)
- 产业(4707)
- 机构
- 大学(113760)
- 学院(111930)
- 研究(48116)
- 济(40322)
- 经济(39341)
- 中国(34381)
- 管理(34289)
- 科学(33552)
- 农(33312)
- 理学(28809)
- 理学院(28395)
- 所(27765)
- 管理学(27387)
- 管理学院(27229)
- 农业(26987)
- 京(26438)
- 研究所(25502)
- 业大(24515)
- 中心(20453)
- 江(19902)
- 省(18843)
- 财(18646)
- 院(17413)
- 农业大学(17318)
- 北京(16406)
- 科学院(15451)
- 范(15329)
- 州(15151)
- 业(15086)
- 师范(15019)
- 基金
- 项目(78208)
- 科学(58565)
- 基金(54982)
- 家(52768)
- 国家(52385)
- 研究(49674)
- 科学基金(41504)
- 省(31528)
- 社会(29854)
- 自然(29049)
- 自然科(28361)
- 自然科学(28346)
- 基金项目(28170)
- 社会科(28067)
- 社会科学(28057)
- 自然科学基金(27849)
- 划(27157)
- 资助(22796)
- 教育(22372)
- 重点(19044)
- 编号(18587)
- 发(17537)
- 计划(17509)
- 科技(16657)
- 部(15860)
- 成果(15836)
- 科研(15597)
- 创(15496)
- 业(14908)
- 创新(14680)
共检索到18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邵振润 李永平 沈晋良 张帅 高聪芬 张凯雄 陈宇
2008-2009年在江西、浙江、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7省进行20%氯虫苯甲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7d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为90.2%~100.0%,药后14d对稻纵卷叶螟的保叶效果为82.9%~96.8%,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药后7d杀虫效果和药后14d的保叶效果;施药后21d氯虫苯甲酰胺对二化螟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分别为89.0%~96.9%、82.8%~96.0%,均高于对照药剂5%氟虫腈SC和48%毒死蜱EC药后21d的杀虫效果和保苗(穗)效果;氯虫苯甲酰胺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在生产上大面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德进 顾中言 徐广春 许小龙 董玉轩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常晓丽 武向文 杜兴彬 陈海霞 陆爽 王冬生 袁永达 张天澍 滕海媛
【目的】评价黄色诱虫板在测报和防控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测报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和绿色防控其危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黄色诱虫板诱集法与常规赶蛾法调查结果比较,确定其测报的可靠性;防治效果采用测产法,将黄色诱虫板处理的水稻产量同杀虫剂处理田块产量进行比较。【结果】3个水稻品种受害情况均表现为7月份较轻,8、9月份相对较重;8月份黄色诱虫板诱集到的稻纵卷叶螟成虫最多,2周内诱集的成虫数量最高达53头/板,平均每天诱集数量为(2.86±0.43)头/板;黄色诱虫板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稻纵卷叶螟成虫诱集的效果。黄色诱虫板下部距离水稻冠层越近,...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黄色诱虫板 测报 防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达 郭嗣斌 涂爱萍 张遵霞
为了明确48%毒死蜱乳油(EC)的使用剂量及持效期,设3种浓度处理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8%毒死蜱乳油对稻纵卷叶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幼虫高峰期用药450、6007、50 g/hm2,药后10 d和25 d杀虫效果分别为87.95%、92.78%、97.19%和89.69%、94.35%、98.45%,药后25 d保叶效果为88.48%、93.85%、96.44%,均显著优于30%敌百虫562.5 g/hm2。水稻每株穗数、每穗实粒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单株重和实际产量随着48%毒死蜱乳油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与30%敌百虫562.5 g/hm2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株高和千粒重在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许松 田俊策 杨亚军 朱平阳 李宽 徐红星 吕仲贤
【目的】通过提高植物的多样性来引诱害虫、保护天敌是一种可持续控制害虫的有效途径。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除水稻外,还可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论文旨在利用稻纵卷叶螟对稻田周围不同杂草的喜好性,开发新型的稻纵卷叶螟防控策略。【方法】选取稻田生态系统常见的7种禾本科杂草(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秕谷草Leersia sayanuk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千金子Leptochloa chi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英娟 徐雪亮 徐荣仔 熊清华 曾水根 舒平平
选用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4种化学药剂的单剂及其混配组合,在室内对二化螟进行了毒力测定,筛选出最佳混配比例(有效成分):毒死蜱与甲维盐(1∶1)、毒死蜱与氯虫苯甲酰胺(10∶1)、阿维菌素与氯虫苯甲酰胺(1∶1)、阿维菌素与毒死蜱(1∶1),其共毒系数分别为376.77、254.84、247.10和682.3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所获得的混配组合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均达到76.4%以上,可有效防治二化螟,且对水稻生长安全。
关键词:
二化螟 药剂 混配 防治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树坤 王业成 苏建亚 任秀贝
稻纵卷叶螟目前用人工饲料饲养非常困难,这与饲料中使用的防霉剂有关。针对稻纵卷叶螟的饲养需要更安全的防霉剂品种,试验评估了19种防霉剂,包括7种食品保鲜剂、6种杀菌剂和6种抗真菌药物对黄曲霉与黑曲霉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纳他霉素、脱氢乙酸、咪鲜胺、咯菌腈、戊唑醇、嘧菌酯以及伏立康唑对稻纵卷叶螟人工饲料上的曲霉菌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尤其是纳他霉素最为突出,300μg·g-1即能完全控制霉菌的生长,效果与山梨酸相当,高于尼泊金甲酯的效果。脱氢乙酸对曲霉菌也有与山梨酸相同的抑制效果。这些防霉剂具有开发成昆虫防霉剂的潜力,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其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其对昆虫的安全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利用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轨迹分析所确定的中、小尺度范围虫源地(南宁、韶关等)气象资料,对该稻区7个代表地点迁入代的迁入高峰日、高峰日蛾量和世代累计蛾量作了中期异地预测,组建了逐步回归模型,依此可以提前1~2月作出预报,各代表地点的预测准确率均超过了70%。同时,对选择合适的预测因子及预报方法作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异地预测的可行性及实际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进一步验证了轨迹分析得出的虫源地的准确性,为解决迁飞害虫的预测预报问题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轨迹分析 预测预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立阳 张孝羲 程权益
总结了轨迹分析方法的应用概况,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江淮稻区稻纵卷叶螟的虫源地及迁飞路径。从10a历史资料中,选择了150个发蛾高峰期的750个研究日,对7个代表性地点进行了研究,根据由6月下旬到8月上旬划分出的4个时段,分别给出了这些地区精确的虫源地和概率贡献,以及具体的迁飞路径,并对照中国地形图分析了各次迁飞路线。文中最后对轨迹分析方法应用于害虫异地预测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迁飞 轨迹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根生 周立阳 张孝羲
概述了地统计学在昆虫种群时空动态分析中的基本方法,应用该方法分析了江苏省通州市和安徽省凤阳县稻纵卷叶螟23年各世代种群时间格局的结构特征和自相关性,并对历年各世代的种群数量进行了模拟估计。结果表明:种群每世代的累计蛾量和高峰日蛾量在一定世代间隔内均存在着自相关性,当世代间隔超过一定距离时表现为相互独立。两地区种群世代间的影响范围和作用程度的大小存在差异。通州世代间隔在8个以内时,种群具有明显的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3~4个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凤阳世代间隔在9个世代以内,高峰日蛾量存在自相关性,而世代间隔少于4时有最强的自相关性。讨论了地统计学方法在害虫时空动态、迁飞规律及预测预报上的应用。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稻纵卷叶螟 种群动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学飞 张孝羲 翟保平
利用飞行磨装置测定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成虫的飞行能力。结果表明:在3日龄起飞情况下,稻纵卷叶螟可有4~5次再迁飞,交配后每一次再迁飞的个体比例略低于未交配的稻纵卷叶螟。但交配过后的稻纵卷叶螟再迁飞能力依然很强,到第2次再迁飞时,仍有40%~50%可以进行再迁飞,并且在再迁飞过程中雌蛾卵巢发育、交配与再迁飞是同步进行的。4、5日龄稻纵卷叶螟交配后的飞行能力和再迁飞次数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但交配可加快雌蛾卵巢发育。取食不同食料的3日龄雌蛾交配后其再迁飞能力与未交配的差异不显著。由此认为:稻纵卷叶螟虽第1次起飞是在其幼嫩后期,但在以后的多次再迁飞过程中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东 吴敏 韩召军
采用Potter喷雾塔法和饲料涂药法分别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二化螟4龄幼虫和初孵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两种生测方法测定的9种药剂对二化螟的室内毒力顺序基本一致,阿维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毒力最高,氟铃脲、醚菊酯、毒死蜱和稻丰散次之,杀虫单、三唑磷和丙溴磷相对较差。以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和毒死蜱为代表,采用不同剂量喷雾处理稻苗,分期接种蚁螟进行持效性观察发现,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 000倍液,可以维持在14 d内接种蚁螟无侵入危害,而用高剂量1∶1 000倍液处理稻苗后,28 d内接种二化螟的死亡率仍达到100%,不能侵入危害;喷施1.8%阿维菌素乳油1∶1 000倍液仅在7 ...
关键词:
二化螟 杀虫剂 毒力 持效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丽 邓毅书 浦恩堂 代雪芳 李文希 王静 刘朝敏 张雪燕
【目的】建立烟草和土壤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分析方法,探究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为其合理使用及其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进行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研究。田间试验采集的样品用乙腈提取、硅胶柱和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结果】干烟叶、烟草植株和土壤中添加氯虫苯甲酰胺0.05~10 mg/kg,其平均回收率为80.8%~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7.6%,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中的定量限(LOQ)为0.1 mg/kg,在土壤中的定量限(LOQ)为0.05 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烟草植株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在烟草植株中的半衰期为12~13.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8~27.7 d。云南和山东最终残留试验表明,距最后一次施药14 d,干烟叶中氯虫苯甲酰胺平均残留量在2.1~7.7 mg/kg。【结论】该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都符合农药残留标准要求,适用于烟草和土壤中的氯虫苯甲酰胺残留测定;建议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烟草害虫,按推荐剂量41.25 g a.i./hm~2最多施药2次,安全间隔期为14 d。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烟草 土壤 残留 消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世玉 汤雨洁 任淼淼 胡波 苏建亚
[目的]为了对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进行系统性监测,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常用药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测定分析了江苏省2015年稻纵卷叶螟的抗药性水平。[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0至2013年间稻纵卷叶螟初孵幼虫对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以及多杀菌素的敏感性,据此建立了稻纵卷叶螟对这5种杀虫剂的毒力敏感基线,在此基础上,2015年对采自江苏武进、盐城以及江浦稻田的稻纵卷叶螟抗药性水平进行了监测。[结果]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茚虫威、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敏感基线的LC50值分别为1.017、1.147、0.018、0.014和0.019 mg·L-1,监测数据表明江苏武进、盐城...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抗药性 敏感基线 杀虫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