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27)
2023(5773)
2022(4817)
2021(4366)
2020(3627)
2019(7969)
2018(7603)
2017(13621)
2016(7866)
2015(8313)
2014(7916)
2013(7769)
2012(7146)
2011(6365)
2010(6066)
2009(5558)
2008(5371)
2007(4591)
2006(3885)
2005(3306)
作者
(27923)
(23669)
(23526)
(21911)
(15002)
(11773)
(10342)
(9319)
(8915)
(8200)
(8160)
(7931)
(7720)
(7714)
(7633)
(7369)
(7161)
(7040)
(6911)
(6845)
(6285)
(5823)
(5770)
(5343)
(5316)
(5253)
(5214)
(5044)
(4999)
(4897)
学科
(26506)
经济(26470)
(19608)
管理(19318)
(14607)
企业(14607)
方法(12822)
数学(11735)
数学方法(11639)
(9632)
(8403)
(7802)
贸易(7802)
(7650)
(7160)
中国(6236)
业经(5796)
农业(5703)
技术(4869)
环境(4802)
(4511)
财务(4505)
财务管理(4499)
企业财务(4295)
(4170)
(4143)
产业(4083)
(3935)
金融(3934)
关系(3868)
机构
大学(112834)
学院(111525)
研究(45455)
(41368)
经济(40701)
(38466)
管理(37916)
科学(34664)
理学(34229)
理学院(33778)
管理学(32921)
管理学院(32775)
农业(31580)
中国(30774)
业大(28774)
(26827)
研究所(25469)
(23492)
农业大学(20978)
中心(19085)
(17488)
(16840)
(16820)
(16796)
实验(16752)
(16217)
实验室(16089)
(16049)
科学院(15312)
重点(15285)
基金
项目(88345)
科学(66435)
基金(64542)
(63113)
国家(62647)
研究(50556)
科学基金(50133)
自然(37256)
自然科(36435)
自然科学(36417)
自然科学基金(35807)
(35335)
基金项目(34889)
社会(31970)
(31111)
社会科(30353)
社会科学(30344)
资助(25944)
教育(22143)
计划(22079)
科技(21101)
重点(20903)
科研(18775)
(18691)
(18646)
(18575)
(18219)
(17792)
创新(17608)
专项(17072)
期刊
(37765)
经济(37765)
学报(36316)
(33844)
科学(27461)
大学(24641)
研究(24503)
学学(24271)
农业(23142)
中国(18716)
(12638)
业大(12066)
管理(11568)
(11283)
农业大学(10401)
(8745)
林业(7837)
科技(7510)
经济研究(7148)
中国农业(6994)
(6944)
金融(6944)
自然(6775)
业经(6697)
财经(6304)
自然科(5900)
自然科学(5900)
技术(5851)
(5567)
国际(5531)
共检索到1508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羿渠  向兴  贡常委  王学贵  
【目的】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在不同环境、药物等选择压力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氯虫苯甲酰胺是一种新型广谱的鱼尼丁受体杀虫剂,对鳞翅目害虫杀虫活性强。本研究旨在探究氯虫苯甲酰胺亚致死剂量对甜菜夜蛾幼虫3种主要解毒酶——羧酸酯酶(Car 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活性以及对种群繁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饲料混毒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对SE-Lab品系、SE-Sel品系的毒力,SE-Sel品系由SE-Lab品系经亚致死剂量LC25连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自启  仲嘉伟  韩瑞华  刘长营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泽华  范佳敏  陈金翠  宫亚军  魏书军  
【目的】氟啶虫胺腈属第4代新烟碱类药剂,研究旨在探讨氟啶虫胺腈亚致死浓度对F_0(当代)及F_1(第1代)桃蚜(Myzus persica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氟啶虫胺腈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氟啶虫胺腈对桃蚜的亚致死剂量采用波特喷雾塔法确定,将琼脂铺于玻璃培养皿底部,再将新鲜油菜叶片背面向上铺在琼脂上。挑取15头成蚜至油菜叶片上,置于波特喷雾塔下喷雾,药剂设置7个浓度,处理48 h后检查桃蚜死亡情况,采用POLO-Plus10.0软件计算LC_(10)和LC_(25)。采用建立生命表的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梁沛  夏冰  石泰  高希武  
研究了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亚致死剂量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 .)谷胱甘肽S -转移酶 (GSTs)活性的影响。用亚致死剂量的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小菜蛾敏感品系后 ,二处理组的GSTs活性比对照组分别增长了 4 2 %和 70 % ;抗性品系经上述 2种药剂同样处理后的活性比对照分别降低了 4 5 %和 30 %。对GSTs的动力学研究表明 ,敏感品系用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GSTs的Km 值比对照降低了近 4 0 % ,而阿维菌素处理后其Km 值变化不大 ,说明高效氯氰菊酯处理后 ,GSTs对底物的亲和力明显增强 ;抗性品系中二处理组GSTs的Km 值与对照无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素琴  柳永花  刘龙  王敦  
【目的】探讨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苹果蠹蛾体内解毒酶的影响,为深入研究苹果蠹蛾的抗药性机制及吡虫啉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胃毒法测定吡虫啉对苹果蠹蛾敏感种群3龄幼虫的毒力,通过毒力回归方程计算苹果蠹蛾死亡率为10%和20%时吡虫啉的亚致死质量浓度LC_(10)和LC_(20)。用LC_(10)和LC_(20)质量浓度吡虫啉处理苹果蠹蛾,以丙酮水作对照,分析其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s)的比活力及其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的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金凤  徐春梅  张正群  赵云贺  刘峰  慕卫  
【目的】研究低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生长发育、繁殖和营养利用的影响,明确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的控制作用。【方法】采用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溴氰虫酰胺对双委夜蛾4龄幼虫的毒力;利用LC_5、LC_(25)和LC_(50)剂量的溴氰虫酰胺处理双委夜蛾4龄幼虫,观察其对亲代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成虫寿命、产卵量、化蛹率和羽化率等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测定溴氰虫酰胺处理72 h后对幼虫的近似消化率(AD)、相对取食量(RCR)、相对生长量(RGR)、摄入食物转化效率(EC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党英侨  殷晶晶  陈传佳  孙丽丽  刘鹏  曹传旺  
【目的】舞毒蛾是林业重要害虫,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广泛分布的参与外源化合物代谢关键酶系,探讨P450家族基因CYP6AN15v1对杀虫剂代谢解毒功能,为舞毒蛾有效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RT-PCR法获得Ld CYP6AN15v1基因c DNA全长,采用传统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转CYP6AN15v1基因果蝇载体,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表达Ld CYP6AN15v1果蝇品系(命名为att P40>CYP6AN15v1)。采用分光光度计法研究低剂量氯虫苯甲酰胺(7.17mg·L(-1))处理对转基因和非转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飞  李振宇  SAMINA Shabbir  林庆胜  
【目的】以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为研究对象,筛选参与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主要细胞色素P450解毒基因,为阐明不同抗性水平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叶片药膜法测定不同小菜蛾种群3龄幼虫对氯虫苯甲酰的抗性水平,通过转录组测序、insectbase数据库和小菜蛾基因组数据库筛选得到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应用MEGA5.10软件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获得与抗药性密切相关的CYP3和CYP4家族P450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目的基因在小菜蛾室内筛选种群(HZY)和田间抗性种群惠州种群(HZ)、连州种群(LZ)、东升种群(DS)、钟落潭种群(ZLT)中的表达量,选用RNA干扰技术,采用注射法,验证在抗性种群中显著上调表达的CYP6BF1V4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功能。【结果】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LZ和HZ小菜蛾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ZLT、DS和HZY小菜蛾种群为高水平抗性。对5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小菜蛾拥有10个CYP4家族基因,28个CYP3家族基因,其中2个CYP4家族基因在HZ和HZY种群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4个CYP3家族基因表达量与小菜蛾抗性呈正相关,8个基因在中等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高于在高水平抗性小菜蛾体内的表达量。对田间种群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与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密切相关,在不同抗性种群中均上调表达的细胞色素P450基因,其中4个为CYP6家族基因(CYP6BF1V4、CYP6BF1V3、CYP6f1和CYP6B6),2个为CYP9家族基因(CYP9G2.1和CYP9G2.2),以CYP6BF1V4的表达量最高,其在抗性种群中的表达量是在敏感种群中表达量的3.5—6.3倍。RNA干扰结果显示,沉默CYP6BF1V4能够显著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论】CYP6BF1V4、CYP6BF1V3、CYP6f1、CYP6B6、CYP9G2.1和CYP9G2.2可能在小菜蛾体内协同调控多功能氧化酶的表达,从而加快小菜蛾代谢氯虫苯甲酰胺的速度,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葛天成  尹飞  胡琼波  彭争科  李振宇  
【目的】探究转录调控因子MBF2 (multiprotein bridging factor 2)调控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的功能,及其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为阐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代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敏感(SS)、广东连州(LZ)、云南通海(TH)3个小菜蛾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的抗性水平,酶动力学法测定3个种群的GST活性;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MBF2在不同抗性种群小菜蛾中的表达差异;采用氯虫苯甲酰胺LC50诱导12 h,分析其对小菜蛾MBF2的诱导表达作用;应用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研究MBF2对GST基因的调控作用,并测定沉默MBF2后小菜蛾的GST活性;结合沉默后小菜蛾对药剂的敏感性变化,验证MBF2在小菜蛾抗氯虫苯甲酰胺中的作用。【结果】两个抗性种群(TH和LZ)相较SS种群分别达到了中抗及高抗的水平,TH和LZ抗性倍数分别为54.27和289.58;TH和LZ小菜蛾种群体内GST活性均显著高于SS种群;与SS种群相比,MBF2在抗性种群小菜蛾体内显著上调表达,在中抗和高抗种群中的表达量分别为敏感种群4.6和9.4倍。小菜蛾短期暴露于LC50浓度氯虫苯甲酰胺中,敏感、中抗及高抗种群均在8 h内MBF2表达量显著上调,最高表达量升至对照的10倍。沉默MBF2 24 h,小菜蛾9个GST基因表达量显著降低,其中GSTZ1及GSTU1的下调量均达90%以上;处理组(ds MBF2)GST活性相较于阴性对照(ds GFP)降低57.76%;75 mg·L-1氯虫苯甲酰胺处理后,处理组较对照组死亡率提升23.34%。【结论】MBF2可能通过调控GST的转录表达,提高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代谢能力,从而参与小菜蛾对氯虫苯甲酰胺的解毒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小菜蛾抗药性机理的深入解析及新型药剂的研发提供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河  胡波  胡松竹  钮建国  魏琪  薛圆  苏建亚  
[目的]尿苷二磷酸(UDP)糖基转移酶(UGT)是生物体内广泛分布的Ⅱ相解毒代谢酶,目前有关昆虫体内UGT与杀虫剂解毒代谢及抗药性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旨在探究甜菜夜蛾对毒死蜱敏感性与UGT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甜菜夜蛾对毒死蜱的抗性水平;用定量PCR分析抗性与敏感种群间UGT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α-萘酚为底物、尿苷二磷酸葡萄糖为糖供体测定UGT活性,并测定UGT抑制剂对杀虫剂毒力的影响。[结果]采自广东惠州田间的种群对毒死蜱具有高达944.3倍的抗药性,所测定的32个UGT基因在抗性种群中有17个显著上调表达,其中以UGT33J3、UGT33F7、UGT33F5上调最明显,分别上调41、37与34倍,并且田间种群UGT活性是敏感种群的3倍。UGT基因的表达与UGT活性能被苯巴比妥与毒死蜱处理所诱导而增加,UGT活性的提高使甜菜夜蛾的敏感性下降。反过来使用UGT抑制剂5-硝基脲嘧啶与苯磺唑酮则能抑制甜菜夜蛾幼虫UGT的活性,并显著提高杀虫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结论]甜菜夜蛾UGT对毒死蜱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抑制UGT活性可提高甜菜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说明UGT是甜菜夜蛾重要的杀虫剂解毒酶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松  鲍海波  张建华  张懿熙  刘泽文  
[目的]研究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对日本弓背蚁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的损害,重点观察通过个体交流传递杀虫剂的影响。[方法]通过模拟觅食情景,观察农药处理对日本弓背蚁觅食能力的影响;通过Y形管试验和EAG(electroantennography)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亲系识别能力的影响;通过攻击行为试验,观察农药处理对异种蚂蚁识别能力的影响。[结果]农药直接处理和通过个体交流获得的间接处理,均导致蚂蚁招募行为的丧失; 2种处理对同巢蚂蚁的识别能力无统计学差异,但显著影响对异巢蚂蚁的识别能力;在对异种蚂蚁的攻击行为和巢穴保护方面,仅直接处理组出现显著影响。[结论]亚致死剂量噻虫嗪可以直接影响日本弓背蚁的觅食和亲系识别能力;而且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农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可以传递给其他未直接接触到药剂的蚂蚁,从而影响日本弓背蚁的种群发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周园  周骏辉  梁英梅  
为预防无机盐类融雪剂对城市道路绿化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通过不同浓度氯盐融雪剂对大叶黄杨的亚急性毒理试验,分析植株的生理变化,统计种群致死率,并结合建模分析,确定种群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在污染前期大叶黄杨的叶绿素a、b总量与氯盐融雪剂累积剂量呈显著正相关,污染后期则呈显著负相关;在污染毒害全程中,植物组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与融雪剂的施用累积剂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污染前期与融雪剂累积剂量相关性不显著,而在后期则与之呈显著负相关性。氯盐融雪剂对大叶黄杨的种群30d半致死剂量为5kg/(L·m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玮玮  慕卫  朱炳煜  刘峰  
【目的】评估甜菜夜蛾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了解虫酰肼[3,5-二甲基苯甲酸1-1(1,1一二甲基乙基)-2(4-乙基苯甲酰)肼,tebufenozide]对甜菜夜蛾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浸渍法,分别使用虫酰肼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LC50剂量隔代和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比较各代生物学特性变化;不同剂量分别处理甜菜夜蛾3龄幼虫和卵块,研究药剂对当代及下一代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LC50剂量隔代汰选抗药性至F11代,甜菜夜蛾幼虫对该药剂的敏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没有产生抗性;羽化率及成虫寿命变化不明显,而化蛹率、蛹重和单雌产卵量逐代显著降低。用LC10剂量继代汰选抗性缓慢上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蒋杰贤  曾爱平  杨长举  
在20℃,23℃,26℃,29℃,32℃5个温度系列和2.4×102~2.4×106 PIBs/mL 5种饲毒浓度下,观察了甜菜夜蛾2龄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后日取食量、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饲毒浓度下甜菜夜蛾幼虫日取食量与温度关系符合模型Y=a+bT+cT2,取食量与饲毒浓度温度的关系模型拟合为Y=c1+c2T+c3T2+c4lnD,应用Stinner模型可很好模拟病死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小军  费春  樊丽萍  杨益众  
【目的】明确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在植株内的内吸传导特性,为合理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蔬菜、水稻等害虫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和涂药法分别研究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是否具有内吸传导特性。以乙腈为溶剂,超声波处理提取大豆植株中的氯虫苯甲酰胺,经预净化,由高效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分析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植株中各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采用水培法处理,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50μg.mL-1时,24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15.22和4.73μg.g-1,48 h后大豆茎杆和叶片中的含量分别为8.71和7.96μg.g-1;当培养液中氯虫苯甲酰胺的浓度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