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86)
2023(6321)
2022(5281)
2021(4677)
2020(3879)
2019(8519)
2018(8103)
2017(15068)
2016(8319)
2015(8900)
2014(8343)
2013(8205)
2012(7626)
2011(6848)
2010(6582)
2009(6007)
2008(5779)
2007(5029)
2006(4373)
2005(3761)
作者
(28084)
(23387)
(23300)
(21603)
(14777)
(11472)
(10340)
(9255)
(9028)
(8025)
(8014)
(7762)
(7633)
(7488)
(7369)
(7262)
(7241)
(7034)
(6816)
(6733)
(6212)
(5775)
(5452)
(5402)
(5400)
(5164)
(5091)
(5024)
(4849)
(4812)
学科
(31237)
经济(31191)
管理(23209)
(22725)
(17643)
企业(17643)
方法(15114)
数学(13617)
数学方法(13501)
(9178)
(8951)
(8720)
中国(8071)
(7879)
贸易(7878)
(7696)
业经(7073)
农业(6408)
(5616)
技术(5531)
环境(5442)
(5257)
财务(5255)
财务管理(5243)
企业财务(5005)
地方(4820)
(4698)
银行(4652)
(4595)
金融(4595)
机构
大学(121535)
学院(119152)
(47856)
经济(47044)
研究(45409)
管理(43471)
理学(38858)
理学院(38366)
管理学(37471)
管理学院(37298)
(33321)
科学(32474)
中国(32361)
农业(27052)
业大(26371)
(25798)
(24887)
研究所(23359)
中心(19865)
(19554)
农业大学(18172)
(17063)
(16560)
财经(16199)
北京(15714)
(15193)
(15114)
(14973)
经济学(14851)
科学院(14652)
基金
项目(90618)
科学(70136)
基金(67579)
(64196)
国家(63692)
研究(55088)
科学基金(52551)
自然(37976)
自然科(37142)
自然科学(37125)
自然科学基金(36515)
基金项目(36247)
社会(36118)
(35111)
社会科(34279)
社会科学(34268)
(31035)
资助(27086)
教育(24543)
重点(21029)
计划(20782)
(19271)
(19229)
(19012)
编号(18800)
科技(18794)
科研(18755)
创新(18110)
(17849)
(15891)
期刊
(45712)
经济(45712)
学报(31853)
研究(29910)
(28849)
科学(25621)
大学(22652)
学学(22016)
中国(21682)
农业(19410)
管理(14943)
(14021)
(10629)
业大(9924)
(8865)
金融(8865)
经济研究(8808)
农业大学(8426)
(8040)
财经(7878)
业经(7711)
技术(7394)
科技(7206)
教育(7016)
(6746)
林业(6418)
问题(6365)
中国农业(5892)
自然(5733)
商业(5629)
共检索到165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冀世锋  巢晨骅  高春梅  邢云青  吴晓菲  李迎  胡茂刚  
膜污染一直以来是制约膜生物反应器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人们用投加添加剂调控混合液的方法来减缓膜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实验主要研究氯化镧和硫酸铈作为添加剂对膜污染的影响,通过膜阻力分布和污泥比阻的测定,分析在最佳投加量下两种稀土化合物对改善污泥混合液过滤性能、减缓膜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添加剂都可以降低膜的过滤总阻力及沉积层阻力以减缓膜污染;在最佳投加量下,沉积层阻力降低了40.93%(氯化镧)和49.16%(硫酸铈),污染阻力降低了96.20%(氯化镧)和96.94%(硫酸铈);污泥比阻降低了79.54%(氯化镧)和76.29%(硫酸铈);两者效果相似,但氯化镧可以改善污泥的压缩...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冀世锋  李迎  巢晨骅  高春梅  
投加添加剂是现阶段缓解MBR膜污染的主要手段之一。稀土金属的优良特性为缓解膜污染提供了可能。实验选取氯化镧为添加剂,以空白组作为对照,分别在HRT为18 h、12 h和6 h下对比两组MBR系统中活性污泥的过滤性能、压缩性能、EPS和SMP含量。结果表明:在HRT为6 h时,加镧组污泥过滤总阻力为空白组的1/2,污泥比阻为空白组的1/10,污泥压缩系数比空白组提高34.7%,SMP和EPS浓度均较空白组低20%以上,P/C值是空白组的2倍以上。氯化镧通过改善混合液的过滤性能、压缩性能、降低污染物的含量及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喜勤  林君锋  申欢  金奇庭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在不排泥情况下反应器中污泥浓度、沉降性能、颗粒分布、活性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稳定状态的污泥浓度随容积负荷的增加而升高,本试验中反应器污泥浓度最高达10.4 g.L-1;大量胞外多聚物(ECP)等难降解物质随试验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在反应器中积累,使污泥沉降性能变差、活性降低、颗粒粒径减小、生物相变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为群  蒋忠诚  赵草著  杨富军  邓艳  
本文依据研究区石灰土的特点,采用亚硫酸法(亚法)糖厂滤泥改良石灰土对比试验,从岩溶地质过程来探讨其改良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亚法糖厂滤泥呈弱酸性,且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在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钙镁含量、降低pH值等方面,表现出较常规有机肥料更好的效果;滤泥腐化产生的有机酸和CO2,促进岩溶作用的正向运动,进一步降低土壤pH值和Ca、Mg元素含量,更利于土壤营养元素的释放和有效化,土壤改良效果与溶蚀速率、土壤CO2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滤泥与其它常规有机肥料混合施用,改变了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和多样性,增强了改良效果,但不同的搭配类型,土壤微生物活性、中间产物有机酸和CO2浓度差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建文  徐传召  
【目的】研究ZnO纳米颗粒对活性污泥脱氮效果及硝化细菌丰度的影响,以揭示ZnO纳米颗粒对活性污泥脱氮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向模拟的4LSBR反应器内投加1,10,20mg/L ZnO纳米颗粒悬液,以未投加ZnO纳米颗粒的反应器为对照(CK),测定不同质量浓度ZnO纳米颗粒处理的活性污泥NH+4-N和总氮(TN)、硝化速率的变化;最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不同质量浓度ZnO纳米颗粒处理下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氨氧化细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的丰度水平进行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丽  乔枫  
【目的】本研究对青稞进行水杨酸(SA)、硫酸铜(CuSO_4)单因素与水杨酸+硫酸铜双因素处理,分析不同逆境对青稞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以期为青稞育种及其生产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青稞(北青6号)为材料,测定其叶片在不同浓度硫酸铜和水杨酸处理下POD、SOD、APX、MDA的活性变化,以及种子的发芽率、幼苗的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等生理指标。【结果】在SA、CuSO_4单因素与SA+CuSO_4双因素处理下,北青6号的各生理指标均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趋势;叶片MDA积累,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增加,株高、根长、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发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其中在处理4(100μM SA+600μM CuSO_4)达到最低点,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稞对生长环境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不同处理条件对其生理响应存在明显差异;青稞在低浓度的CuSO_4、SA胁迫环境中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高浓度影响其生长发育,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引起毒害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燕  解满俊  许时良  梁屹翔  李娟英  
采用间歇吸附实验,研究了活性污泥对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吸附初始浓度、温度和溶液pH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起始浓度为1~2 mg/L、pH为6、温度为25℃、污泥量为0.1 g时,盐酸四环素(TC)、盐酸土霉素(OTC)和盐酸金霉素(CTC)的吸附平衡时间分别为120、90和90 min。假二级动力学较假一级动力学能更好地模拟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的吸附动力学,模型中TC、OTC和CTC的吸附容量qeq(mg/g)值分别为1.638、1.548和1.325,二级吸附速率常数k2[×103g/(mg.min)]值分别为65.52,66.70和67.28。等温线模拟结果表明,Freu...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志红  陈晓远  张世龙  
为明确硫酸钾镁肥在水稻上的施用效果,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分别设置5个不同施肥量处理和4个不同施肥时期与分配比例处理,研究了不同硫酸钾镁施用量、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钾镁用量为1023.34 kg/hm2的处理水稻产量、粗蛋白质含量、粗淀粉含量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最高。硫酸钾镁全部基施的水稻,其产量、粗淀粉含量和还原型维生素C含量最高。硫酸钾镁基施50%,拔节期追施20%,抽穗期追施30%的水稻,其粗蛋白质含量最高。从提高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的角度综合考虑,硫酸钾镁的最佳施用量为1 023.34 kg/hm2,最佳施用方法为全部基施。硫酸钾镁基施50%,拔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作明  郑娜  方柏山  
将采自炼油厂污水处理生化反应池的活性污泥以芘为唯一碳源进行富集培养与驯化,通过对6个不同时期混合菌群总DNA的提取,采用降落式PCR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对细菌16SrDNA基因V3区进行扩增和产物分离,对活性污泥驯化过程中芘降解菌的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驯化过程中,芘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存在明显的演替过程,芘浓度的大小是影响芘降解菌的群落结构和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穆国俊  魏静  王殿武  李卫国  孟静  
采用黑曲霉为发酵剂对活性污泥进行全程无公害处理并对各种病原菌的生长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病原菌总量在发酵过程中呈"马鞍型"变化。由于不同堆肥处理组合的C/N比及添加辅料的不同,导致各种病原菌的生长规律出现差异;采用黑曲霉处理城市活性污泥可使病原菌数目减少,但不能达到完全杀灭的目的;对发酵污泥进行200℃高温物理处理后,病原菌存活量为零。因而活性污泥在堆肥后必须经过高温物理处理才能达到安全化和资源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自力  张向前  王鸿显  
以硫酸钠、氯化钠和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硫酸钠-过氧化氢-氯化钠加合物。开发合成4Na2SO4·2H2O2.NaCl加合物的新工艺,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和降低成本,采用多次循环的合成方法。利用单因素优选法探索合成条件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4Na2SO4.2H2O2·NaCl加合物较为适宜的制备条件为:25mL30%H2O2为基准,NaCl的加入量为4g,Na2SO4的加入量为32g,选取EA作为稳定剂,反应温度为(283±1)K,反应的时间为30min。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剑霞  谢苗  甘纯玑  
利用二步法合成烷基多苷硫酸酯探讨反应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制备条件,并对合成产物的溶解性、表面张力、临界胶团浓度、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力和泡沫性能等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示,以紫菜多糖和C10~C18脂肪醇为原料时,最适反应条件为:温度118℃,催化剂量20 g/L,脂肪醇和糖的摩尔比6∶1,反应时间3 h。不同碳链长度的APGS的亲水性随碳链的增长而减小。APGS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烷基链的增长而增大。AC12APGS的cmc点浓度为0.004 5%,C14APGS的cmc点浓度为0.005%,C16APGS的cmc点浓度为0.008%,而C16APG在浓度为0.01%以下时则未表现出cmc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祝永新  周文圣  
用铝材厂的铝渣、铝酸钙、硫酸、水玻璃为原料制备了聚硅硫酸铝(PASS),探讨了PASS的合成条件及其处理印染废水的脱色性能.结果表明,聚硅硫酸铝的pH值约3.0时综合性能最好,其对浆染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絮凝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欣  王百田  
【目的】探索保水剂对硫酸铜溶液的吸收性能,明确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方法】采用对比试验法,研究吸水时间为3 h时不同保水剂用量(0,2.5,5.0,7.5,10.0 g/kg)对20 mmol/L CuSO4溶液、吸水时间为3 h时5.0 g/kg保水剂对不同浓度(0,10,15,20,25 mmol/L)CuSO4溶液以及不同吸水时间(1,3,6,16,22 h)下5.0 g/kg保水剂对20 mmol/L CuSO4溶液的吸水倍率、铜离子去除率和二次吸水倍率3个主要指标的影响。【结果】在吸水时间为3 h、CuSO4溶液浓度为20 mmol/L的条件下,保水剂用量的增加使其吸水倍率和二次吸...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丽丽  谢拥群  庄清平  牛敏  
以有机混合物(废纸板纤维、聚乙烯醇和聚丙烯酰胺)和无机聚硅酸硫酸铝(PASS)为原料,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利用液体发泡方法制备出超轻植物纤维基材料。为了研究PASS对超轻植物纤维基材料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对PASS的热稳定性、样品燃烧前后的微观形貌以及PASS在纤维管胞内外的厚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采用锥形量热仪对样品的阻燃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ASS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与有机混合物杂化后具有很好的成膜性,能在纤维表面形成热稳定性涂层;管胞内、外层膜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182和0.667μm;PASS与氯化石蜡的协效作用显著降低了样品燃烧过程的热释放与质量损失。因此,这种有机--无机杂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