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7)
2023(5660)
2022(4749)
2021(4323)
2020(3584)
2019(7741)
2018(7772)
2017(14457)
2016(8242)
2015(8942)
2014(9229)
2013(8680)
2012(8036)
2011(7315)
2010(7272)
2009(6564)
2008(6452)
2007(5913)
2006(4967)
2005(4518)
作者
(26041)
(21767)
(21439)
(20554)
(13758)
(10576)
(9744)
(8367)
(8179)
(7813)
(7473)
(7328)
(7226)
(7140)
(7050)
(6676)
(6471)
(6372)
(6371)
(6040)
(5564)
(5521)
(5359)
(5021)
(4928)
(4911)
(4755)
(4679)
(4609)
(4581)
学科
(27990)
经济(27943)
管理(21213)
(19418)
(15559)
企业(15559)
方法(12597)
数学(10961)
数学方法(10823)
(9281)
(8444)
中国(8365)
(8105)
(7618)
(6903)
(6261)
银行(6234)
(6052)
金融(6045)
(6009)
理论(5912)
业经(5733)
地方(5331)
(5204)
财务(5180)
财务管理(5168)
企业财务(4999)
技术(4880)
农业(4819)
体制(4496)
机构
大学(114174)
学院(114018)
研究(43656)
(41963)
经济(40934)
管理(37822)
理学(32453)
理学院(32004)
中国(31522)
管理学(31174)
管理学院(30961)
科学(29217)
(27300)
(24926)
(23826)
研究所(21985)
农业(21925)
业大(21198)
(21075)
中心(19408)
(18059)
财经(16612)
(16003)
北京(15240)
(15203)
(15031)
技术(14906)
(14678)
师范(14388)
(14144)
基金
项目(80571)
科学(61895)
基金(57755)
研究(54419)
(53152)
国家(52744)
科学基金(43375)
社会(33475)
(32081)
社会科(31666)
社会科学(31659)
基金项目(29725)
自然(29403)
自然科(28774)
自然科学(28760)
自然科学基金(28258)
(27539)
教育(25502)
资助(24276)
编号(20619)
重点(18848)
成果(17455)
(17446)
(17007)
计划(16751)
(16658)
科研(15867)
课题(15782)
创新(15704)
(15549)
期刊
(44718)
经济(44718)
研究(32009)
学报(27447)
中国(25605)
(24963)
科学(21170)
大学(19875)
学学(19129)
(16940)
农业(16755)
教育(14375)
管理(14219)
(10854)
金融(10854)
技术(9260)
财经(8525)
(8415)
业大(8401)
经济研究(8032)
(7502)
(7402)
业经(7244)
农业大学(7191)
科技(6011)
问题(5741)
统计(5374)
林业(5192)
(4742)
职业(4576)
共检索到170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卓睿  孙广仁  高志光  
针对氯化琥珀胆碱在动物体内的残留率与毒性问题,以小鼠为试验对象,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进行残留率试验,改良寇氏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固定剂量连续染毒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并系统研究氯化琥珀胆碱对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琥珀胆碱在小鼠体内的残留率为39.95%,小鼠经口灌胃的LD_(50)为78.66 mg·kg~(-1),蓄积系数(K)为0.67,小于1,说明氯化琥珀胆碱对小鼠有中等毒性,其蓄积毒性较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保华  王建华  史志诚  刘金龙  王强  
采用饮水染毒法研究碱式醋酸铅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内发育的毒性。将体重 (1 5± 2 ) g的母鼠随机分为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从试验的第 1天起 ,染毒组小鼠分别于下午 1 7:0 0至次日上午 8:0 0自由饮用 5 .0 ,1 .0和 0 .2 g/L醋酸铅溶液 ,次日上午 8:0 0至下午 1 7:0 0更换为自来水 ,如此循环 ,持续 2 1 d;对照组小鼠一直自由饮用自来水。染毒结束后 ,进行正常饲喂、饮水至试验结束。从第 2 6天开始对小鼠进行超排 ,超排小鼠分别在注射 h CG后的 4 8,72和 96 h回收输卵管及 /或子宫胚胎。结果显示 ,在注射 h CG后 ...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忠珂  赵宝玉  何生虎  周云风  曹光荣  
用醇溶剂法提取了披针叶黄华总生物碱 ,并采用给小鼠口腔灌服的方法对该生物碱进行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3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2~ 3.5 min可使受试小鼠全部死亡 ;每日 2 0 0 mg/kg剂量 1次灌服 ,7~ 15d可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 ;每日 1次灌服剂量分别为 5 0 ,75 ,10 0 ,12 5 ,15 0 mg/kg时 ,均在 6 0 d内使受试小鼠全部致死。每日 1次灌服剂量为 5 0 mg/kg的小鼠剖检结果 :以实质器官充血、出血为主 ;组织学变化呈现心脏纤维肿胀 ,肌浆内出现多量红色细小颗粒 ,间质毛细血管充血 ;肝细胞肿大 ,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多...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毅  周明莹  陈碧鹃  田丽粉  
采用口服给药、不同时间点采样的方法研究了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氟苯尼考在牙鲆组织中的含量。结果表明:1)牙鲆连续5d口服剂量为50mg/kg的氟苯尼考后,药物在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为血液>内脏团>肌肉,随后各组织中氟苯尼考的浓度逐渐下降。6d后各个组织药物浓度趋于平稳,而肝肾中的氟苯尼考浓度在10d和14d时有回升现象。2)T1/2为32.09~40.73h,说明口服氟苯尼考在牙鲆体内消除较快,残留较少,但肾脏和肝脏组织中残留较为明显。3)探讨休药期的制定,如果只考虑可食用组织,且最大残留限量为0.1μg/g,在本试验的养殖环境下推算,牙鲆养殖过程中的平均温度...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娜  李健  王群  
在11~12℃水温条件下,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连续口服恩诺沙星7d后肌肉、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的残留及消除规律进行了研究。大菱鲆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残留的恩诺沙星药物用二氯甲烷提取,在不同的时间点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检测药物浓度,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平均回收率为75%~87%。研究结果表明,恩诺沙星按一级动力学过程从体内消除,在3种组织中消除速率不同,在肌肉、血清和肝脏中的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1.560e-0.0310t、C=1.147e-0.0189t和C=0.920e-0.0271t;恩诺沙星在3种组织中的消除半衰期较...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朱秋华  钱国英  
将呋喃唑酮、磺胺嘧啶和诺氟沙星各以 3种水平分别混入饲料中投喂甲鱼 (中华鳖Trionyxsinen sis) ,投药饵时间分别为 7d和 14d。停药后 2 4、72、12 0和 2 4 0h分别取血液、肝、肾和肌肉测定药物残留量。结果表明 ,呋喃唑酮的吸收量甚微 ,4种样品中均未检出残留 ,说明该药只适用于肠道疾病的防治 ;磺胺嘧啶在 4种样品中均可检出 ,在停药后 2 4h ,血液中含量最高 ,然后迅速降低 ,72h降至最低 ,2 4 0h则不能检出 ;诺氟沙星的药物残留变化状况与磺胺嘧啶相似。残留排除速度以肌肉中最慢 ,以停药 2 4h残留量为标准 ,停药 12 0h磺胺嘧啶残留率为 ...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郭海燕  马跃岗  陈元坤  张其中  毛秀立  孙力华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闫志强  陈春林  付文贵  郑华  翟少钦  
依据《兽药研究技术指导原则汇编》中"兽药急性毒性试验指导原则"和"兽药30天和90天喂养试验指导原则",研究中药女黄颗粒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药物组以16、4、1、0.5 g/kg的剂量一次性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7 d并记录小鼠的表现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半数致死量(LD_(50));以90 g/kg的剂量灌服女黄颗粒药液,观察14d并记录小鼠的反应及死亡情况,测定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剂量;药物组以18、6、2 g/kg的剂量连续灌服女黄颗粒药液30 d,期间观察大鼠的临床表现和体质量变化,试验结束时检测其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和组织病理学指标,确定其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女黄颗粒各剂量组均未发现小鼠死亡,无法测出女黄颗粒的LD_(50);最大给药量试验期间,小鼠临床表现正常,未发现死亡,女黄颗粒的最大给药量为90 g/kg;亚慢性毒性试验期间,大鼠精神状态良好,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病变。可见,女黄颗粒毒性评价为实际无毒,临床用药安全性较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阮记明  胡鲲  杨先乐  章海鑫  王祎  周爱玲  赵依妮  
采用脑组织匀浆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体内不同浓度下阿维菌素(Avermectin,AVM)血脑屏障渗透性及其组织残留情况。结果显示,AVM在其3个半数致死浓度(24 h LC50:0.127 mg/L、48 h LC50:0.071 mg/L、96 h LC50:0.039 mg/L)及其安全用药浓度(0.003 9 mg/L)下,均能从异育银鲫脑组织中检测出AVM;其中24 h LC50浓度下脑中AVM含量最高,为(0.292±0.005)μg/g;并且各半数致死浓度之间脑中AVM含量差异均极显著(P<0.05)。结...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杰  孟军  杜宛璘  李雯萱  
为研究生物炭对小鼠亚急性毒性作用,以水稻秸秆制备的生物炭为原料,将30只体重1822g的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即水稻秸秆生物炭低、中、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按小鼠体重3750、7500、15000mg·kg-1剂量灌胃处理,对照组用等体积的蒸馏水代替,连续灌胃28d,检测小鼠的慢性中毒症状、生长发育、血常规指标、内脏器官系数以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等。结果表明:连续灌胃4周水稻秸秆生物炭对小鼠的临床中毒症状,体重、采食量、血常规指标、内脏器官系数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均无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提示,生产上合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龚家春  张燕  桂宗祥  胡婷婷  王晓琴  王子怡  徐小龙  
报道了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镉对小鼠肝脏的联合毒性.在连续7d给小鼠灌胃给药纳米四氧化三铁、氯化镉或二者混合物(纳米四氧化三铁+氯化镉)后,测定了肝脏的脏器系数、组织病理学变化、血清生化参数和氧化应激反应.结果表明,纳米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镉会竞争性抑制小鼠肝脏对铁和镉的摄取.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50 mg/kg体重)没有对小鼠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而口服氯化镉(2.0 mg/kg体重)对小鼠肝脏产生显著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氯化镉后,纳米四氧化三铁能够显著降低由氯化镉诱导的肝的氧化应激,从而显著减少氯化镉对肝脏的损伤.同时口服纳米四氧化三铁与氯化镉后,纳米四氧化三铁不仅能显著减少镉在肝脏的积累,而且能抑制由镉引起的肝脏中铁的缺乏,这是纳米四氧化三铁保护肝脏免遭氯化镉诱导氧化损伤的两个关键作用机制.纳米四氧化三铁可以作为镉中毒患者完美的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因为它在发挥磁共振造影剂和药物载体功能的同时,可以减少镉的毒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晶  刘锦霞  李娜  丁品  杜文静  武建荣  张建军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是一种在甘南草原上广泛分布的毒杂草,但同时其乙醇提取物有很强的生物农药活性,具备开发成为生物农药的潜力。本研究通过昆明小鼠(Mus musculus)的经皮、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对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黄帚橐吾乙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经皮急性毒性半致死剂量LD50>30g·kg-1,经口急性毒性LD50为6.983 1g·kg-1,均符合低毒农药登记的毒性标准,可以按照低毒农药进行开发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玲玲  班晓敏  张皓博  张海彬  
[目的]本文旨在为制定烟曲霉震颤素C在饲料中的安全限量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本试验通过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研究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一般毒性。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经口急性毒性LD50;经口灌胃法对小鼠连续给药90 D,分别在7、30、60和90 D称量体质量,对小鼠的行为、体质量、饮食状况进行观察并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结果]烟曲霉震颤素C对小鼠的LD50为71.37 mg·kg-1,95%可信限为64.13~79.38 mg·kg-1。死亡小鼠出现大脑不成形,肝脏质脆、肿大和胃肠膨胀等毒性反应,中剂量组毒性反应稍弱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明显毒性。[结论]烟曲霉震颤素C...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玉善  操继跃  方之平  王翔凌  潘黔生  丁方科  葛建  彭玉芬  
【目的】研究甲磺酸达氟沙星(Danofloxacinmesylate,DFM)在鲫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方法】在试验水温20℃时,鲫以10mg·kg-1b.w的剂量单次经口灌服甲磺酸达氟沙星后,用液-液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浆和组织中DFM的浓度。盐酸氧氟沙星做为内标。房室模型分析表明,其药物时间数据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缓慢,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0.63、4.96、47.79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3.23μg·ml-1,达峰时间(TP)为2.7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54μg·h·ml...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玉林  王翔凌  杨先乐  杨勇  
在试验水温(22±2)℃时,按10 mg.kg-1的剂量给大黄鱼单次口服诺氟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了诺氟沙星在大黄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结果表明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吸收分布迅速,但消除缓慢,半衰期(T1/2 Ka、T1/2α、T1/2β)分别为0.703 0、2.092 6、154.326 5 h,最大血药浓度为0.886 4μg.mL-1,达峰时间为2.091 4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97.803 8μg.h.mL-1。组织中肝脏的药物浓度最高,在测定的时间里各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浆。药物消除速度依次为:肾脏、肝脏、肌肉,消除半衰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