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2)
- 2023(5860)
- 2022(4822)
- 2021(4309)
- 2020(3532)
- 2019(7695)
- 2018(7370)
- 2017(13363)
- 2016(7522)
- 2015(7888)
- 2014(7455)
- 2013(7298)
- 2012(6548)
- 2011(5809)
- 2010(5584)
- 2009(5045)
- 2008(4911)
- 2007(4285)
- 2006(3561)
- 2005(2917)
- 学科
- 济(26587)
- 经济(26554)
- 管理(21442)
- 业(20775)
- 企(15892)
- 企业(15892)
- 方法(13093)
- 数学(11985)
- 数学方法(11885)
- 农(8497)
- 财(7748)
- 贸(7177)
- 贸易(7177)
- 易(7027)
- 中国(6665)
- 学(6494)
- 业经(6336)
- 农业(5996)
- 技术(5014)
- 环境(5009)
- 务(4899)
- 财务(4893)
- 财务管理(4888)
- 制(4685)
- 企业财务(4653)
- 地方(4179)
- 产业(4140)
- 划(4135)
- 银(3971)
- 银行(3926)
- 机构
- 大学(105386)
- 学院(105360)
- 济(41606)
- 经济(40901)
- 管理(39622)
- 研究(38211)
- 理学(35403)
- 理学院(34984)
- 管理学(34291)
- 管理学院(34137)
- 农(30641)
- 科学(27416)
- 中国(26839)
- 农业(24900)
- 业大(24019)
- 京(21679)
- 所(20903)
- 研究所(19719)
- 中心(17109)
- 财(17029)
- 农业大学(16767)
- 江(14555)
- 财经(14309)
- 省(13787)
- 院(13585)
- 业(13306)
- 经(13231)
- 科学院(13124)
- 北京(12967)
- 室(12831)
- 基金
- 项目(81322)
- 科学(62767)
- 基金(60381)
- 家(57499)
- 国家(57058)
- 研究(49703)
- 科学基金(46996)
- 自然(33699)
- 自然科(32960)
- 自然科学(32943)
- 社会(32735)
- 基金项目(32725)
- 自然科学基金(32408)
- 省(31933)
- 社会科(31159)
- 社会科学(31148)
- 划(28148)
- 资助(23560)
- 教育(21986)
- 重点(18924)
- 计划(18808)
- 创(17458)
- 部(17252)
- 发(17163)
- 编号(17153)
- 科技(16925)
- 科研(16680)
- 创新(16433)
- 业(16415)
- 农(14781)
共检索到140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九信 廖文强 凌宁 胡香玉 隋标 商庆银 郭世伟
以‘扬麦16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2种氮肥用量下6个施锌量和4种施锌方法对小麦的产量和成熟期植株的氮、锌含量及累积量的效应。结果表明:锌肥的施用在增加小麦产量的同时,也显著增加小麦植株的锌、氮含量,且随施锌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锌方法在提高籽粒锌含量上从高到低依次为叶面喷施与土施(S50+F2)、叶面喷施(F2)、土施(S50)、对照(CK),且叶面喷施锌肥的效果显著高于土壤施用。氮肥用量显著影响小麦产量和小麦植株对氮、锌的吸收与累积,表现为高施氮量处理高于常规施氮量处理。籽粒中的氮含量和锌含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施氮量和常规施氮量下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34 9和0.885 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鹏 杨帆 睢福庆 王巧燕
以豫农20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氮锌配施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氮吸收的影响,并探讨氮锌配施对冬小麦氮素利用率、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氮锌配施能够促进冬小麦对氮素的吸收,与单施氮肥相比,氮锌配施的冬小麦在开花期、灌浆期吸收的氮素较高,成熟期小麦茎杆氮素含量较低而籽粒含氮量较高。氮锌配施能显著提高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施氮90、180和270kg/hm2分别配施锌肥15和30kg/hm2,与单施等量氮肥相比,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4.8%~14.4%、1.4~9.8kg/kg和0.6~6.4kg/kg。氮锌配施比单施同量氮肥增产8.6%、1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晓丽 王朝辉 罗来超 马清霞 王森 戴健 靳静静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冬小麦 籽粒 产量 锌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潇杰 任志杰 李双静 田培培 卢素豪 马耕 王丽芳 马冬云 赵亚南 王晨阳
目的】探究长期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碳氮含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设置在河南省许昌市张潘镇4个不同施氮水平11年定位试验,施氮量分别为0(N0)、180 kg·hm~(-2)(N1)、240 kg·hm~(-2)(N2)及300 kg·hm~(-2)(N3),分析不同处理土壤碳氮含量、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变化,并探寻长期施氮对小麦产量及其构成的调控路径。【结果】随着施氮量增加,各土层土壤团聚体分布呈现大团聚体(>0.25 mm)向微团聚体(0.053—0.25 mm)和粉黏粒组分(<0.053 mm)转化的趋势,显著降低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土壤碳、氮含量在0—20cm土层随施氮量增加而逐渐上升,20—40 cm土层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与N0相比,0—20 cm土层各施氮处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3.1%—37.2%和19.4%—29.4%;20—40 cm土层的平均增幅分别为15.3%—32.2%和6.1%—29.3%。长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与N0相比,施氮处理大团聚体有机碳平均含量提高31.6%—62.0%,微团聚体提高8.7%—61.2%,粉黏粒提高14.0%—81.7%。在0—2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亦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中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32.6%—51.0%、25.7%—35.9%和3.2%—9.7%,且均以N3处理最高。在20—40 cm土层,各粒级团聚体全氮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各施氮处理大团聚体、微团聚体和粉黏粒全氮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17.6%—35.2%、11.7%—24.0%和1.1%—12.9%,且均以N1处理最高。研究结果还表明,长期施氮显著增加了小麦成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了产量。与N0相比,N1、N2和N3处理分别提高小麦产量188.1%、177.3%和173.2%。相关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小麦产量与土壤碳、氮含量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施氮通过改变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进而影响小麦产量。【结论】综上,长期合理施氮提高了土壤及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提升了土壤肥力,促进小麦增产。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施氮量180 kg·hm~(-2)时最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盼盼 乔江方 李川 张美微 牛军
研究氮锌配施下夏玉米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为玉米生产上氮锌肥的合理施用提供参考。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郑单958和谷神玉66为材料,设置90,180,225 kg/hm~2等3个施氮水平和不喷锌、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大口期喷锌等4个喷锌处理,分析氮锌配施对夏玉米籽粒产量、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超过180 kg/hm~2,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而籽粒中Ca、Cu、Fe、Zn含量以及Cu和Fe累积量显著增加,施氮量为180 kg/hm~2,N含量和P、K、Mg含量分别达最高和最低;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和大口期喷锌2个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和Zn含量以及N、Mg、Zn、B和Na累积量,但降低了P、K、Ca、B和Na含量;与谷神玉66相比,郑单958产量平均提高了19.3%,且籽粒中K和Fe含量以及K、Ca、B和Na累积量也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与大多矿质元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Ca与Mg和Zn相关性不显著外,籽粒中Ca、Mg、Cu、Mn、Fe、Zn和B含量之间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Zn与N、Mg含量的回归关系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之,施用氮肥180 kg/hm~2,结合拔节期大口期1∶1叶面喷施锌肥4.5 kg/hm~2,能够使玉米籽粒高产稳产,并同步提高籽粒中N和Zn含量及其他矿质元素累积量,达到籽粒产量和矿质元素营养品质同步提高的目的,可在大田中进行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天琪 李雅菲 师江澜 宁鹏 田霄鸿
【目的】叶面喷锌(Zn)是提高小麦籽粒锌含量进而解决人体缺锌问题的有效农艺措施。探明不同施氮(N)量下叶面喷锌后小麦全粒及面粉中的富锌效果及对蛋白组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基于长期定位试验,于2018—2020年连续进行了两年裂区田间试验。以基施不同用量氮肥(N_0、N_(120)、N_(240),施N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为主区,副区为灌浆前期喷施锌肥处理(Zn_0、Zn_1,分别为喷H_2O、喷0.4%ZnSO_4·7H_2O),测定了灌浆前期和成熟期各部位锌含量、叶片等营养器官中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分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结果】与N_0相比,N_(120)和N_(240)处理籽粒产量显著提高,增幅达88%—114%,但N_(120)和N_(240)处理之间并无显著差异。叶面喷锌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和面粉锌含量且籽粒达富锌标准,而不受施氮量的影响,其中,N_(120)、N_(240)处理小麦籽粒锌含量分别比N_0处理提高0.95和1.12倍。与N_0相比,施用氮肥均提高了小麦灌浆前期叶片等营养器官中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但降低了二者的转移比例,其中氮转移比例由60.2%下降至48.6%,锌由55.4%下降至42.3%。无论喷锌与否,氮、锌向籽粒的转移量及成熟期籽粒中氮、锌含量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且喷锌时氮、锌协同效应更为显著。与灌浆前期相比,成熟期小麦籽粒和面粉中储藏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约占蛋白含量的80%—84%。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提升幅度高于清蛋白和球蛋白,且以谷蛋白最大,而喷锌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但在Zn_1条件下,施氮对籽粒和面粉中谷蛋白含量的提高幅度高于Zn_0条件下,分别提升37.5%和38.1%。【结论】叶面喷锌能够实现籽粒富锌,但不影响籽粒和面粉中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表明籽粒和面粉中存在足够的用于锌储存的蛋白质库。因此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通过合理施用氮肥结合小麦灌浆前期叶面喷锌,能在保证小麦高产稳产的同时提高籽粒氮、锌营养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霞 罗延庆 张胜全 郑强 冯汉宇 王敏 王志敏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69>N157.5,N123+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产量 NO3--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丹枫 罗丹丹 夏运生 左智天 刘引 徐扬 刘大会
【目的】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氮、钾配施对杭菊生长、产量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并确定适宜杭菊生长的最佳氮、钾肥施用量。【方法】测定各不同花期的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采用相应的理化方法测定氮(N)、磷(P)、钾(K)、钙(Ca)和镁(Mg)。【结果】氮和钾肥配合施用显著影响杭菊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各花期的折干率。氮、钾肥均能促进杭菊花芽分化,并提高植株的花朵数和药材产量。植株鲜花折干率同施氮量呈负相关,同施钾量呈正相关。氮、钾两种肥料之间相比,氮肥施用量对杭菊各期花的花朵数和鲜花产量影响更大,而钾肥对杭菊各期花的折干率影响更大;氮、钾两种肥料对杭菊植株花朵数、鲜花产量、鲜花折干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交互作用。【结论】回归分析表明,杭菊生育期内,当N=5.00 g/株,K=5.64~6.00 g/株时,鲜花花朵数、鲜花产量以及鲜花折干率达到最大,分别为98.94朵/株,88.80 g/株;氮、钾两种肥料间施用比例以N/K=0.83~0.89时,植株生育期的花朵数、鲜花产量和折干率最高。
关键词:
杭菊 氮肥 钾肥 产量 交互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姚金保 马鸿翔 张平平 张鹏 杨学明 周淼平
【目的】明确最佳施氮量和种植密度以提高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方法】以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宁麦18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 kg/hm2)和4个种植密度(120、180、240、300万株/hm2),研究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宁麦18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均显著影响宁麦18的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宁麦1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施氮量和种植密度超过适宜值(即施氮量N 180 kg/hm2、种植密度240万株/hm2)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宏云 王少霞 李萌 田霄鸿 赵爱青
【目的】在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条件下,研究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锌吸收、转运率及锌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于2010-10-2012-06,以冬小麦小偃22为供试材料,采用2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3种栽培模式(常规、覆膜、补灌),3个施氮水平(0,120,240kg/hm2),4个喷肥处理(喷蒸馏水(CK)、喷Zn、喷Zn+N、喷Zn+P),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下锌分别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后小偃22各器官锌含量、籽粒和秸秆锌携出量、籽粒锌转运率以及锌肥利用率的变化。【结果】与常规和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补灌模式提高了籽粒和秸秆锌的携出量,覆膜可提高籽粒锌转运率。与不施氮相比,土施氮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付国占 严美玲 蔡瑞国 贾秀领 田雷 曹鸿鸣 王振林
【目的】试图阐明磷氮配施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品质差异较大的小麦强筋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型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进行磷氮配施田间试验,测定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动态变化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结果】藁城8901在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与不施磷肥相比,增施磷肥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及谷蛋白大聚合体含量提高,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评价值增加,公差指数降低。施P2O5240kg·ha-1处理较施P2O5120kg·ha-1处理的相应效果降低。藁城8901在不施氮肥、山农1391在不施氮肥及施225kg·ha-1氮肥水平下,随磷肥用...
关键词:
小麦 磷氮配施 蛋白质组分 面团特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宏云 王少霞 李萌 田霄鸿 赵爱青 国春慧
【目的】探讨潜在缺锌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水分管理措施及氮肥用量下锌与氮磷肥配合喷施对冬小麦籽粒Zn含量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为提高小麦籽粒锌营养品质进而缓解人体缺锌问题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以小偃22为试材,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在陕西关中地区进行田间再裂区定位试验,试验设置主处理为3个水分管理措施,分别为常规种植、覆膜种植(垄上覆膜沟内播种)、补灌种植(小麦越冬期灌水40 mm);副处理为3个施氮水平,N素用量分别为0、120、240 kg·hm-2,副副处理为4个叶面喷肥处理,分别为CK(喷蒸馏水)、喷Zn(0.3%ZnSO4·7H2O)、喷Zn+N(0.3%ZnSO4·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绪猛 郭九信 高丽敏 孔亚丽 刘田 刘福来 凌宁 郭世伟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和供锌水平对水稻锌的吸收、累积与分配的影响,为氮锌肥料配施提高水稻的锌营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2个施氮量(200和300kg·hm-2)和3个供锌水平(0、25和50kg·hm-2)处理对水稻(镇稻11号)锌营养的影响。[结果]水稻地上部锌含量和锌累积量均随供锌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不同的施氮量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分蘖期、开花期和成熟期)不同部位(叶、茎鞘、籽粒)锌含量和累积量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别。水稻各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变幅为20.1~50.6mg·kg-1,除开花期和成熟期茎鞘外,低施氮量下Zn25和Zn50处理的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的锌含量分别与...
关键词:
水稻 氮 锌 锌含量 吸收 累积 分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张学军 李红霞 陈晓群 裘敏
以强筋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传统灌溉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有机肥处理、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对春小麦产量、品质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在传统灌溉条件下和节水灌溉条件下,与有机肥处理相比,增氮处理和减氮处理不仅能提高籽粒产量,而且能提高小麦的品质;(2)在传统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能使籽粒产量提高2.9%,使沉降值提高3.6 mL,且降低了0~180 cm土层的NO3--N含量;(3)在节水灌溉条件下,与增氮处理相比,减氮处理的沉降值提高3.3 mL,且降低了0~30 cm土层的NO3--N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蛋白质组分 加工品质 施氮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