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95)
- 2023(9587)
- 2022(7833)
- 2021(6948)
- 2020(5619)
- 2019(12263)
- 2018(11757)
- 2017(20552)
- 2016(11943)
- 2015(12884)
- 2014(12852)
- 2013(12213)
- 2012(11147)
- 2011(9843)
- 2010(9798)
- 2009(9018)
- 2008(8659)
- 2007(7756)
- 2006(6588)
- 2005(5694)
- 学科
- 济(40773)
- 经济(40717)
- 管理(34180)
- 业(30456)
- 企(23248)
- 企业(23248)
- 方法(16507)
- 数学(14563)
- 数学方法(14393)
- 农(14282)
- 财(12535)
- 中国(12384)
- 学(10747)
- 业经(9994)
- 制(9737)
- 农业(9632)
- 地方(9158)
- 贸(8800)
- 贸易(8793)
- 易(8564)
- 体(7810)
- 务(7596)
- 财务(7573)
- 财务管理(7562)
- 银(7253)
- 银行(7201)
- 企业财务(7189)
- 环境(7152)
- 技术(7122)
- 融(6869)
- 机构
- 学院(165645)
- 大学(164199)
- 济(61878)
- 研究(61459)
- 经济(60526)
- 管理(59405)
- 理学(51575)
- 理学院(50917)
- 管理学(49866)
- 管理学院(49593)
- 农(45107)
- 中国(43611)
- 科学(42455)
- 农业(36591)
- 京(34977)
- 业大(34747)
- 所(33436)
- 研究所(31056)
- 财(28077)
- 中心(27707)
- 江(24924)
- 农业大学(24086)
- 省(23571)
- 财经(22201)
- 院(21961)
- 北京(21238)
- 技术(20737)
- 范(20473)
- 经(20226)
- 师范(20067)
- 基金
- 项目(121371)
- 科学(92992)
- 基金(86499)
- 家(80868)
- 研究(80233)
- 国家(80218)
- 科学基金(65746)
- 社会(50191)
- 省(50082)
- 社会科(47548)
- 社会科学(47532)
- 基金项目(46079)
- 自然(45146)
- 自然科(44116)
- 自然科学(44095)
- 自然科学基金(43302)
- 划(42102)
- 教育(36578)
- 资助(34039)
- 编号(30699)
- 重点(28345)
- 计划(26312)
- 发(26123)
- 创(25430)
- 部(25225)
- 创新(23902)
- 科技(23830)
- 科研(23802)
- 成果(23698)
- 业(23160)
共检索到24201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迎新 谢旭东 白雪莹 周国勤 马冬云 王晨阳
为了研究豫南稻茬小麦产量低而不稳的障碍因子及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在豫南稻茬麦区田间条件下,系统研究了氮肥施用(0,150,225 kg/hm2)对扬麦15和兰考1 982个冬小麦品种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2个冬小麦品种籽粒产量均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说明在当前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影响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并且在相同氮肥供应条件下,兰考198小麦籽粒产量明显高于扬麦15品种。研究还发现,实现该地区小麦产量6 000 kg/hm2左右,产量构成需达到以下指标:成穗数49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锦峰 徐东忆 丁永刚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郭文善
【目的】为稻茬小麦优质、高产、高效协同栽培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2017—2018和2018—2019年在江苏苏北的睢宁和苏中的邗江与仪征,分别设置传统(TCP)、高产(HCP)、节肥(RFCP)和节肥增密(IDCP)4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模式间籽粒蛋白质含量、产量、氮效率、经济效益的差异,明确高产、高效模式及其产量构成、群体质量和氮素吸收转运特征,探明产量、氮效率与农艺生理性状间关系,进而揭示高产高效协同实现途径。【结果】受年度和地点间生态条件差异的影响,栽培模式对籽粒产量、经济净效益、氮效率的影响不尽相同。不同栽培模式下籽粒蛋白质含量均>12.5%,其中HCP和RFCP下达13%—14%。2018年度,籽粒产量和经济净效益均以IDCP最高,较TCP分别提高31.5%—33.5%和104.4%—239.1%,其次为HCP和RFCP。2019年度,籽粒产量以HCP最高,较TCP提高8.1%—13.2%,其次为RFCP和IDCP;此外,IDCP因施肥少,较TCP稳定或增加了经济净效益。可见,TCP相对低产、低效益、低氮效率;HCP可稳定高产,且蛋白质含量高;IDCP最具高产、高效益、氮高效潜力,但蛋白质含量偏低。高产均是通过在获得高穗数基础上提高单穗产量来实现,但HCP主要提升每穗粒数而IDCP依赖于高粒重。HCP主要通过高茎蘖成穗率,IDCP则是协同高的茎蘖数和茎蘖成穗率,实现高穗数。高产群体的冬前茎蘖数/最终穗数存在适宜范围,在0.9—1.1。此外,相对高产的模式均可在维持高花后绿叶光合面积基础上协同提高绿叶净光合速率,实现扩源基础上高水平协调源库关系。高氮肥利用效率的实现关键是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基础上提高氮素吸收效率。HCP群体生育前期积累氮素少、中后期吸收能力逐渐增强、转运量多;而IDCP群体在生育中前期吸收能力强、转运量足。分析不同生态条件和栽培模式下籽粒产量、氮肥利用效率与农艺生理性状间关系,发现提高群体茎蘖成穗率有助于维持灌浆期较高的单茎光合面积和光合速率,进而增加单穗和群体籽粒产量;还可促进花前氮素吸收能力、增加氮素转运量,提升氮肥利用效率。【结论】稻茬小麦高产高效协同途径是在获得充足穗数基础上,攻大穗,重点是增粒重;构建数量足、质量高的群体,越冬前群体茎蘖数满足预期穗数、重点提高茎蘖成穗率,花前高效吸收氮素、提升转运水平,花后维持较高单茎光合面积和强度、提升灌浆水平。实现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上应强调“适量增密、适度减肥、前氮后移、精准施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圣刚 莫钊文 罗锡文 王在满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以超级杂交稻培杂泰丰和超级常规稻玉香油占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机械同步深施肥不同施肥量对直播水稻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 500kg/hm2范围内,施肥可以显著增加培杂泰丰和玉香油占的收获产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提高叶片SPAD,增加干物质积累总量,从而明显改善水稻群体质量。
关键词:
机械深施肥 水稻 直播 群体质量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诚 乐群芬 孙斌 丁立成 郭小梅 陈云峰 乔艳 刘东海 李双来
【目的】探求小麦氮肥最佳用量与合理施用方法。【方法】本文开展了减少氮肥用量与不同施用方法对土壤养分及小麦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在小麦苗期土壤020 cm土层铵态氮含量与硝态氮含量并不显著减少,对小麦苗期土壤的有效磷与速效钾影响不明显;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减施一定量的氮肥对小麦生长氮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减少了小麦籽粒与秸杆的氮含量,对磷、钾的含量影响不明显。【结论】从经济与环境的角度综合考虑,减施20%氮肥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氮肥用量 施用方法 土壤养分 小麦生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邹应斌 李小湘 敖和军 刘武 程兆伟
2004-2005年在长沙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准两优527和两优293为材料,研究了低肥(N 135kg/hm2、P 29.7kg/hm2、K 112.1kg/hm2)、中肥(N 180kg/hm2、P 39.6kg/hm2、K 149.4kg/hm2)、高肥(N 225kg/hm2、P 49.5kg/hm2、K 186.8kg/hm2)对超级杂交稻产量、产量构成和某些栽培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及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等各施肥量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两年间的差异显著;(2)总干物质重与产量呈高度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准两优527为0.9377**,两优293为0.8630**;(3...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肥料用量 产量 群体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同科 曹云者 张国印 李广敏
采用多点氮肥单因素多水平试验研究了河北省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地力水平条件下,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 NO_3~-含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拔节期茎基部 NO_3~-浓度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呈直线增加。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与其收获期籽实产量密切相关,在土壤肥力高中低三种不同条件下,相应最高产量分别为 7639,6762,4241 kg/hm~2,最高产量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 207,194,100 kg/hm~2,相应拔节期植株茎部的 NO_3~-含量分别为1600,1145,671 mg/kg,较好地显示了氮肥的丰缺临界浓度。研究表明,在河北省冬小麦主产区,冬小麦拔节期茎基部NO_3~-含量可以...
关键词:
冬小麦 植株诊断 氮肥推荐 施肥 指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振江 张林 任永浩 解华云 刘洪 胡立勇
以糯小麦新品种华糯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糯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为120×104~240×104/hm2时,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产量明显增加,籽粒粗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当基本苗种植密度达300×104/hm2时,籽粒产量增加不明显,面团形成时间明显缩短、评价值明显降低。氮肥施用量为75~225 kg/hm2,增施氮肥可同步提高籽粒产量、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和评价值,而当氮肥施用量达300 kg/hm2时,籽粒产量和评价值下降,籽粒粗蛋白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增加,但增幅较小。本试验条件下使华糯1号高产和优质的最佳组合是基本苗...
关键词:
糯小麦 种植密度 施氮量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祖梁 王飞 张传辉 顾东祥 顾克军 杨四军 张斯梅
为给稻茬麦磷素合理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宁麦9号和豫麦34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氮肥基追比(1∶9,3∶7,5∶5,7∶3,施氮量225 kg/hm2)对土壤速效磷时空变化、植株磷素吸收、土壤磷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开花期为植株磷素积累高峰期,植株磷素吸收随追肥比例的增加先增后降,N5/5处理积累量最高。拔节前0~40 cm土层速效磷含量随基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拔节后则随追肥比例的增加先降后增。表观土壤磷素盈亏呈明显的阶段特征,拔节前土壤磷素出现显著的表观盈余,拔节至成熟期则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观亏缺。全生育期两品种磷素表观盈余量均以N5/5处理最低,N1/9处理较高。综合考虑小麦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宝吉 曾祥明 卓光毅 徐芳森 姚忠清 肖习明 石磊
【目的】以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4个中稻品种(珞优8号、国豪杂优1号、丰优22和巨风优7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对湖北省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法(FFP)、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4次重复于2008和2009年分别在湖北赤壁和荆门进行。【结果】湖北赤壁CK处理两年试验的水稻产量均低于湖北荆门,表明荆门的基础地力好于赤壁。两年试验中,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赤壁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3个处理都有增产作用,其中2008年增产率分别为10.0%、2.3%和23.2%...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泽敏 王维金 蔡明历 陈国兴 卢碧林 朱永桂
通过连续 3a的试验发现 :齐穗期喷施尿素溶液能改善稻米加工品质 ,适当提高直链淀粉含量 ,延长胶稠度 ,但对垩白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早稻早季种植形成较优米质的最佳氮肥用量大于晚季种植 ,增氮的同时应注意选择垩白小的品种 ,以扬其改善加工、蒸煮、营养品质之长 ,避增加垩白之短。重施基肥吻合早季种植水稻生育期短、灌浆快的特点 ,使其尽早吸收、充分利用氮素营养 ,故能形成较优的米质 ,而重施穗肥吻合晚季种植水稻生育期长、灌浆平缓的特点 ,在生育后期集中向籽粒供氮 ,利于优良米质的形成。施氮时期及施氮量调控优质稻米的形成与适应不同类型品种或不同季节水稻的生长发育特点有关 ,但伴随加工、蒸煮、营养等品...
关键词:
氮肥 稻米品质 施氮时期 施氮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陈福兴 刘更另
为探明湘南地区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与用量 ,对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泥田、紫泥田、冷浸田、冬闲田和绿肥田进行了水稻氮肥施用时期和施用量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1)水稻氮肥施用的适宜时期因土壤、季节等因素而不同 .总的原则是 :当土温较低、秧苗幼小、根系不发达 ,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弱时 ,氮肥宜迟施 ,如早稻和冷浸田施氮的适宜时期为插秧后 5 0 d左右 .反之 ,当秧苗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强时 ,则应早施氮肥 ,如晚稻和红泥田、紫泥田施氮的适宜时期应为插秧后 10~ 15 d.2 )水稻最佳施氮量也因土壤条件和施氮方法不同而有很大差异 .中等肥力的冬闲田 ,施氮量可达 2 10 kg/ hm2 ,而...
关键词:
水稻 施氮时期 施氮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新卫 鲁耀雄 龙世平 陈山 范海珊 彭福元
为了探明中南丘陵区茄子高效优质栽培的施肥新技术,以早红茄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控制总施氮量135 kg/hm2前提下,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不同比例配施及氮肥运筹对茄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75 d时以25%有机氮肥+75%无机氮肥处理苗高、茎直径均最高,且该处理实测产量和茄果数量高于其他处理;由"施肥量-产量"模型分析,发现25.8%有机氮肥+74.2%无机氮肥配施,可使模型达到最高产量,而19%有机氮肥+81%无机氮肥配施,不仅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且无明显减产;无机肥梯度增施或采收期追肥,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茄果中可溶性糖、Vc含量,而增加亚硝酸盐含量。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 施用比例 茄果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罗德强 王绍华 江学海 李刚华 周维佳 李敏 姬广梅 丁艳锋 凌启鸿 刘正辉
【目的】水稻产量在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根据各地的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栽培技术,可以充分挖掘水稻产量潜力,大幅度提高单产。论文旨在探明精确定量施肥对贵州高原山区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效应。【方法】于2010—2011年在贵州省黄平、绥阳、余庆、兴义4个不同生态稻区,以当地具有高产潜力的杂交籼稻品种为试材,设计精确定量施肥模式(accurate fertilizer,AF)与常规施肥模式(conventional fertilizer,CF),通过对两种施肥模式的比较,研究不同施肥模式的群体质量及产量形成的差异。精确定量施肥模式以斯坦福(Stanford)方程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邹长明 秦道珠 高菊生 陈福兴
为探明水稻氮素营养水平及其临界值的定量指标 ,1997年在湘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冬闲田、冬泡田、冷浸田、绿肥田、蔬菜田和油菜田中 ,对水稻品种湘早籼 12号进行了穗期施肥及氮肥用量试验 .结果表明 :1)幼穗分化期最新完全叶 C/ N是水稻生长前期氮素营养状况的综合反映 ,可作为水稻看苗施肥的诊断指标 .2 )早稻中熟品种湘早籼 12号适宜施穗肥的叶片 C/ N临界值为 11.5 (颖花分化中期 ) .若 C/ N高于此临界值 ,施穗肥可增产 .若 C/ N低于此临界值 ,则不宜再施氮肥
关键词:
氮肥 碳氮比 施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犇 任开明 马尚宇 樊永惠 张文静 黄正来
为了选择适合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合理施肥模式,以弱筋小麦宁麦13、皖西麦0638为供试品种,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复合肥+尿素(T1)、缓释掺混肥料(T2)、控失肥(T3)、腐殖酸复合肥(T4)、小麦配方肥(T5),在养分供应量相同的条件下,分析对稻茬弱筋小麦干物质分配及转运、灌浆、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掺混肥料与小麦配方肥较常规施肥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在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比例、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并且提高小麦籽粒灌浆速率、延长有效灌浆天数、增加粒质量。缓释掺混肥料、控失肥、腐殖酸肥料、小麦配方肥处理较常规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施用缓释掺混肥料和小麦配方肥增产效果显著,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及千粒质量,产量分别较常规施肥增产9.27%~24.30%,11.64%~22.98%。缓释掺混肥料2 a间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农学效率平均提高23.14%,36.88%,小麦配方肥2 a两品种较常规施肥平均提高36.31%,39.35%。小麦配方肥处理2个供试小麦品种籽粒品质均达到国家弱筋小麦标准。综上所述,小麦配方肥可作为试验地区稻茬弱筋小麦高产优质生产的施肥模式之一,或适当降低缓释掺混肥料的施用量作为稻茬弱筋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施肥模式之一。
关键词:
稻茬弱筋小麦 肥料 产量 品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