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11)
- 2023(5492)
- 2022(4481)
- 2021(4022)
- 2020(3324)
- 2019(7210)
- 2018(6828)
- 2017(12537)
- 2016(7036)
- 2015(7347)
- 2014(6987)
- 2013(6738)
- 2012(6022)
- 2011(5456)
- 2010(5060)
- 2009(4689)
- 2008(4472)
- 2007(3736)
- 2006(3130)
- 2005(2457)
- 学科
- 济(25797)
- 经济(25767)
- 业(19971)
- 管理(19738)
- 企(15329)
- 企业(15329)
- 方法(13227)
- 数学(12139)
- 数学方法(12060)
- 农(7876)
- 财(7291)
- 贸(6905)
- 贸易(6905)
- 易(6760)
- 中国(6191)
- 学(5945)
- 业经(5762)
- 农业(5513)
- 技术(5008)
- 务(4745)
- 财务(4743)
- 财务管理(4736)
- 企业财务(4528)
- 环境(4476)
- 制(4156)
- 产业(3915)
- 银(3825)
- 划(3803)
- 银行(3787)
- 出(3719)
- 机构
- 大学(99558)
- 学院(99125)
- 济(39967)
- 经济(39396)
- 管理(37561)
- 研究(35939)
- 理学(33988)
- 理学院(33601)
- 管理学(32972)
- 管理学院(32829)
- 农(30269)
- 科学(25940)
- 农业(24980)
- 中国(24741)
- 业大(23612)
- 京(20123)
- 所(20085)
- 研究所(19032)
- 农业大学(16931)
- 中心(15871)
- 财(15690)
- 江(13518)
- 财经(13485)
- 业(13391)
- 省(12913)
- 科学院(12675)
- 经(12508)
- 经济学(12444)
- 室(12356)
- 院(12306)
- 基金
- 项目(78085)
- 科学(60320)
- 基金(58424)
- 家(55824)
- 国家(55403)
- 研究(46796)
- 科学基金(45668)
- 自然(32833)
- 自然科(32171)
- 自然科学(32158)
- 基金项目(31655)
- 自然科学基金(31640)
- 社会(31421)
- 省(30947)
- 社会科(29921)
- 社会科学(29913)
- 划(26895)
- 资助(22877)
- 教育(20618)
- 计划(18284)
- 重点(18058)
- 创(16873)
- 部(16570)
- 科技(16505)
- 业(16346)
- 发(16214)
- 科研(16022)
- 创新(15878)
- 编号(15824)
- 农(14569)
共检索到128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乐良 伍祥 石邦志 陈能刚 陈文强
为形成杂交稻可量化的氮肥高效运畴技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合贵州的生产实际,以黔优568为研究对象,开展中、高海拔地区不同氮肥施用总量及穗期氮肥比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施用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一般肥力条件下,尿素用量11~15 kg/667m2能获得较高产量;在氮肥总量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穗肥施用比例对产量的影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穗肥比例为20%~30%水平下产量较高。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通径分析表明,黔优568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单位面积穗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福顺 苏以荣 欧阳郁 周隆才
齐穗期补施氮肥,不仅在叶片和叶鞘,而且在穗部都能保持较高的氮素含量,以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从而提高碳素同化率。早稻主要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达到增产,晚稻则通过增加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产。无论早稻或晚稻齐穗期补施氮肥糙米中粗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
关键词:
齐穗期 氮肥 产量 米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立慧 徐珊珊 侯朋福 薛利红 李刚华 丁艳锋 杨林章
【目的】研究不同地力条件下,水稻基蘖肥运筹比例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群体质量的影响,并探明水稻高产适宜的基蘖肥运筹比例以及其是否受土壤地力条件的影响。【方法】选用武运粳23号为供试品种,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5种基蘖肥运筹比例R_1(10﹕0)、R_2(7﹕3)、R_3(5﹕5)、R_4(3﹕7)、R_5(0﹕10)在2种地力水平(高地力、低地力)下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氮素吸收利用及转运和群体质量的影响。【结果】低地力土壤下,随着蘖肥比例的增加,分蘖速度先增加后减少,高峰苗数降低,干物质积累、氮素利用率及产量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基蘖肥比例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新卫 鲁耀雄 龙世平 陈山 范海珊 彭福元
为了探明中南丘陵区茄子高效优质栽培的施肥新技术,以早红茄1号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在控制总施氮量135 kg/hm2前提下,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不同比例配施及氮肥运筹对茄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后75 d时以25%有机氮肥+75%无机氮肥处理苗高、茎直径均最高,且该处理实测产量和茄果数量高于其他处理;由"施肥量-产量"模型分析,发现25.8%有机氮肥+74.2%无机氮肥配施,可使模型达到最高产量,而19%有机氮肥+81%无机氮肥配施,不仅可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而且无明显减产;无机肥梯度增施或采收期追肥,均可不同程度降低茄果中可溶性糖、Vc含量,而增加亚硝酸盐含量。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 施用比例 茄果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琨 秦鱼生 喻华 樊红柱 曾祥忠 孙锡发 涂仕华 陈光辉 刘应发 张先德 刘平 罗华
【目的】氮肥在土壤中极易损失(氨挥发、硝态氮淋失和反硝化)的特点是造成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缓/控释肥料使用简便、高效,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优良肥料新品种。【方法】为验证高分子包膜尿素在四川一季中稻上的应用效果以及为四川水稻简化高效施肥提供技术支撑,于2009-2010年在位于成都平原上的彭州市开展水稻田间试验。试验设9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为N_0(CK)、N_(75)(RU)底、N_(75)(CRU)底、N_(112.5)(RU)底、N_(112.5)(CRU)底、N_(150)(RU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艳 武云霞 孙永健 郭长春 张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芳艳 武云霞 孙永健 郭长春 张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陈家彬 姜方洪 赵德明 王峰 廖宗永 林纲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7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吸收规律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冈优725相比,在75 kg N·hm-2下,宜香1108、宜香1577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及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分别增产0.7%、0.5%和5.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冈优725高;在150 kg N·hm-2下,宜香1577、宜香1979、宜香3003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粒重较高、收获指数较大,分别增产0.8%、0.5%、1.0%、1.4%,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氮肥的适量...
关键词:
施氮量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杂交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国辉 周静 龙继锐 陈敏 宋春芳 万宜珍 沈洪昌
在常规栽培和优化栽培模式下,分别选用施氮量折合成纯氮0,105,142.5,180 kg/hm2的4个缓释氮肥处理,研究了缓释氮肥对超级杂交早稻株两优02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栽培模式下,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以施纯氮142.5 kg/hm2的处理最合理;常规栽培模式下,以施纯氮180 kg/hm2的处理最优.相关性分析表明,优化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呈负相关,但相关不显著;常规栽培模式下,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与氮肥偏生产力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贺帆 黄见良 崔克辉 王强 汤蕾蕾 龚伟华 徐波 彭少兵 Ronald J.Buresh
【目的】探讨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在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对氮素的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方法】试验于2004和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以两优培九、汕优63为材料比较研究了实时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不同叶绿素仪(SPAD)预设阈值对其吸氮特性与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水稻叶片叶色存在基因型差异,汕优63顶叶的SPAD值比两优培九平均低1.7~2.0个数值单位。在实时氮肥管理模式下,施氮量与SPAD预设阈值呈指数相关关系。对于汕优63而言,Nrate=0.9956e0.132SPAD(r2=0.8338**),对于两优培九则为Nrate=0.1565e0.173SPAD(r2=0.9508**)。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邹 李娜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先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彭建伟 宋海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20%猪粪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B)、施10%的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1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D)和施20%沼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F)的水稻产量较高,分别较不施肥处理提高了103.49%、81.62%和74.64%,分别较纯化肥处理提高了38.67%、23.77%和19.02%.氮肥利用率以20%猪粪型生物有机肥代替20%的化学氮肥处理(处理C)最高,达32.64%,比纯化肥处理高了2.66%,且处理B与处理D均比纯化肥处理高,分别提高了1.12%和1.04%.有机肥能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关键词:
有机肥 水稻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