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2)
- 2023(9967)
- 2022(8278)
- 2021(7439)
- 2020(5869)
- 2019(13125)
- 2018(12610)
- 2017(23167)
- 2016(12841)
- 2015(13829)
- 2014(13518)
- 2013(13432)
- 2012(12862)
- 2011(11837)
- 2010(11861)
- 2009(10787)
- 2008(10505)
- 2007(9320)
- 2006(8336)
- 2005(7677)
- 学科
- 济(55956)
- 经济(55901)
- 业(33038)
- 管理(31907)
- 企(23286)
- 企业(23286)
- 中国(19023)
- 地方(18563)
- 农(18094)
- 方法(17499)
- 数学(15264)
- 数学方法(15163)
- 业经(13831)
- 农业(12779)
- 贸(11598)
- 贸易(11588)
- 学(11347)
- 易(11185)
- 财(10968)
- 制(10789)
- 地方经济(10478)
- 发(10287)
- 环境(10073)
- 融(10038)
- 金融(10037)
- 银(10004)
- 银行(9955)
- 行(9638)
- 技术(9622)
- 教育(8198)
- 机构
- 学院(184694)
- 大学(183892)
- 济(75401)
- 研究(74065)
- 经济(73766)
- 管理(65424)
- 理学(56038)
- 理学院(55281)
- 管理学(54245)
- 管理学院(53924)
- 中国(52376)
- 科学(47523)
- 农(45685)
- 京(40527)
- 所(39523)
- 农业(36395)
- 研究所(36193)
- 业大(34893)
- 中心(31996)
- 财(31831)
- 江(29461)
- 院(26571)
- 省(26248)
- 北京(25604)
- 范(25209)
- 财经(24905)
- 师范(24804)
- 农业大学(23410)
- 科学院(23352)
- 州(23319)
- 基金
- 项目(127034)
- 科学(98069)
- 基金(89797)
- 研究(86914)
- 家(82247)
- 国家(81500)
- 科学基金(67347)
- 社会(55236)
- 省(52534)
- 社会科(52412)
- 社会科学(52401)
- 基金项目(47838)
- 自然(44596)
- 划(44140)
- 自然科(43566)
- 自然科学(43550)
- 自然科学基金(42770)
- 教育(39256)
- 资助(35447)
- 发(33874)
- 编号(33536)
- 重点(29505)
- 创(27188)
- 部(26460)
- 计划(26089)
- 发展(26009)
- 成果(25870)
- 展(25577)
- 创新(25485)
- 课题(25045)
共检索到286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秀娟 甘林 阮宏椿 杜宜新 李科 陈福如
为明确氮肥处理下3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特优627(抗)、D奇宝优527(中抗)和汕优63(感)的抗瘟性变化及其生化机制,使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铵(纯氮17.1%)作为水稻苗期氮肥不同处理水平,测定了3个品种水稻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温室人工接菌条件下的苗瘟、叶瘟和穗瘟病情指数,并分析了酶活性变化与水稻植株抗稻瘟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增施氮肥后,3个品种水稻苗的POD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增强.水稻植株受稻瘟病菌侵染后,苗期增施氮肥显著增加了3个品种水稻苗瘟和叶瘟病的发生,且感病品种汕优63的SOD、POD活性和病情指数变异幅度显著大于抗病和中抗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芝芬 陈永芹 崔四平 马春红 魏建昆
以水稻核基因型为协青早的4种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细胞质(D协青早A,G协青早A,T协青早A,W协青早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协青早B)的一叶一心期幼苗为试材,通过对野败性雄性不育细胞质具有专化侵染性的稻瘟病菌90-2菌株产生的粗毒素浸根处理4 h后,用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醋酶同工酶谱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各同核异质不同细胞质对处理反应的病理生理差异。结果显示,同核情况下不同细胞质试材的SOD、POD和酯酶同工酶谱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毒素处理后其同工酶谱的反应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细胞质的不同除引起SOD、POD等的酶活性存在差异外,对SOD、POD...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叶钟音 周昭瑜 陈水林
检测了昆山、常熟、吴县等地的自然稻种,其恶苗病菌带菌率为100%;播前采集田间水稻病残体,共分离了52个镰刀菌株,恶苗病菌占3.85%,是其次要病源。振荡培养试验表明,供氧条件好有利于恶苗病菌的生长繁殖。温室模拟肥床旱育和常规育秧的结果表明,无论接菌与否,前者秧苗恶苗病均重于后者。田间调查表明,药剂浸种后不经催芽或催至露白播种能有效控制苗期恶苗病。
关键词:
水稻恶苗病 肥床旱育 病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桂华 李静波 蔡海林 柏连阳
为探索前胡(Radix peucedani)诱导水稻抗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活性成分的活性,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对前胡的诱抗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研究,分离了前胡浸提物中的有效成分,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前胡丙酮浸提物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好于其他溶剂浸提物;将丙酮浸提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4、A5、A6流分,其诱抗水稻抗稻瘟病菌的效果较强,3个流分不同质量浓度的诱抗效果达21.48%~59.54%,且在供试的3个质量浓度范围内,都随着流分质量浓度的降低,防效略有升高。
关键词:
前胡 诱导 抗病性 稻瘟病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桂华 唐文邦 张志飞 蔡海林 柏连阳
目的分离、纯化和鉴定中药前胡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的活性成分。方法以诱导水稻抗稻瘟病的活性为追踪目标,对前胡的丙酮提取物进行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活性最强的部分,再用SephadexLH-20和液相制备色谱分离得到诱抗活性的主活性成分,采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ESI-MS质谱和核磁共振(1HNMR和13CNMR)波谱法对其进行结构解析与鉴定。结果该植物的丙酮提取物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7个馏分,其中4、5、6三个馏分对水稻稻瘟病有较强的诱导抗病性,质量浓度为50mg·L-1时,其诱抗效果分别为55.18%、59.54%、54.36%,经过SephadexLH-20和液相制备色谱分离得到3个主活性成分,...
关键词:
前胡 诱导抗病性 香豆素 稻瘟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美琦 赵桢梅 马占鸿 曾士迈
用分小种接种法在共18个品种-小种组合上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Barr.)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用综合病指法、流行速率法、抗性组分法三种方法推求了不同品种-小种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三种寄生适合度估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综合病指寄生适合度(PFID)、流行速率寄生适合度(PFr)、综合抗性组分寄生适合度(PFRC)为因变量,以侵染几率FIP、病斑面积(FSS)、产孢面积(FPS)和产孢量(FPD)为自变量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预测模型。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 寄生适合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洁 裴桦
用稻瘟病菌 (Pyriculoria oryzae Cav.) 非致病性菌系89-44-1 和致病性菌系89-10-3, 89-7-3, 89-42-3 和89-12-1 的培养过滤液对寄主作毒力测定, 研究了粗毒素在水稻稻瘟病害中的作用初步确定稻瘟病菌粗毒素为致病性因素, 在病菌侵入寄主体内时起作用。不同菌系对寄主植物的毒力存在差异,金属元素Zn、Mn、Fe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粗毒素 致病性 致病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浩燕 李小坤 任涛 丛日环 鲁剑巍
【目的】研究水稻生长前期不同施肥深度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揭示浅层施肥对水稻苗期生长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盆栽土柱培养试验方式,设置不施肥和施肥深度1、5、10、15 cm共5个处理,分别于播种后10、20、30和40 d取样4次,研究不同施肥深度对水稻苗期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根系分布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播种后10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20 d,施肥深度1 cm处理水稻根系生物量、形态指标参数、根系吸收面积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具体表现为施肥深度1 cm>5 cm、...
关键词:
浅层施肥 水稻 苗期 根系生长分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康 谢源泉 林赵淼 刘正辉 王绍华 丁艳锋
[目的]水稻僵苗是当前小麦秸秆还田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拟通过分析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对水稻幼苗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明确水稻僵苗的可能机制及其应对措施。[方法] 以粳稻品种宁粳3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分别在秸秆还田和秸秆不还田下设置5种氮肥处理。测定不同处理水稻幼苗的分蘖、株高、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结果] 与对照(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下茎蘖数、株高、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地下部干物质积累以及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26.6%、8.1%、13.2%、20.8%和15.4%。秸秆还田条件下,增加施氮量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 根系活力 营养吸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羽 任晓宁 姚禹希 李鑫 李雪梅
【目的】本文以水稻(Oryza sativa L.)辽星1号为材料,对其进行碱蓬内生菌(EF0801)侵染及稻瘟病感染,意在探讨碱蓬内生菌(EF0801)能否提高水稻幼苗对稻瘟病的抗性。【方法】对水稻进行碱蓬内生菌(EF0801)侵染及稻瘟病感染,测定其形态指标、光合色素含量、防御酶活性及MDA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水稻感染稻瘟病菌后,Chlb含量显著降低,光系统Ⅱ(PSⅡ)放氧复合体受到抑制,电子传递不平衡,光合效率下降,光合性能指数降低;但内生菌侵染的水稻幼苗在感染稻瘟病菌后形态指标优于内生菌未侵染的、同时其叶片防御酶(POD、CAT)活性增强、MDA含量降低、Cars含量增加以及叶片PSⅡ放氧复合体稳定、电子传递正常、光合性能指数增加、光合效率提高。【结论】碱蓬内生菌(EF0801)侵染可以使水稻幼苗防御酶活性增强,降低MDA含量,能够缓解稻瘟病对PSⅡ的伤害作用,提高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
关键词:
水稻 内生菌 稻瘟病 荧光参数 防御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敬 易军 蒋芬 梁杰 胡运高
采用稻瘟病菌的各生理小种孢子接种水稻恢复系R725、R720和R727孕穗期的植株,研究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每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均能导致水稻减产。其中,稻瘟病生理小种ZA5对R725影响最大;ZC8对R720影响最大;ZA17对R727影响最大。多因素回归方程显示,在稻瘟病菌接种后结实率和千粒重是限制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水稻 产量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运高 杨国涛 唐力琼 张玲 马坤 郭连安
【目的】明确稻瘟病菌对杂交水稻光系统的毒害机制。【方法】采用ZA10、ZA14、ZA18、ZC11 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粗毒液浇灌水稻植株,探讨4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素对不同生育时期冈优72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实际光能转化效率(ΦPSⅡ)、非循环光合电子流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初始荧光(Fo)、叶片表观量子效率(α))的影响。【结果】稻瘟病菌毒素处理后,冈优725叶片的光系统受到破坏,Fv/Fm、Fv/Fo、ΦPSⅡ、ETR、qP、qN、α显著降低,而Fo显著升高。不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毒...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心 闫芝芬 周燮 王伟中
0 0 1~ 10mg/L的IPT能够促进稻苗种子根侧根原基的数目。与此同时 ,种子根的内源激素IAA和ABA的含量显著提高 ,而iPAs的含量下降。IPT处理后 ,稻苗种子根的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x)的活性下降 ,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上升
关键词:
IPT 水稻幼苗 侧根原基 含硫杀菌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芳权 陈智慧 许扬 王军 李文奇 范方军 陈丽琴 陶亚军 仲维功 杨杰
【目的】稻瘟病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水稻病害之一。通过功能标记的开发,为加快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R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Snapgene 2.3.2软件分析PigmR的碱基变异特征,用Oligo7设计特异功能标记。为了避免因PCR扩增失败引起的假阴性,设计扩增内参基因Actin1的引物作为参照,对功能标记进行优化。用功能标记对水稻亲本材料、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育种中间材料和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株系进行鉴定。稻瘟病鉴定的供试菌株为江苏省稻瘟病代表菌株(2018-4、2018-65、2018~(-1)02、2018-222和2018-241)的混合菌。将供试菌株移植RCA培养基上,25℃培养7 d,用黑光灯照射72 h,待稻瘟病菌产生孢子后,再用无菌水洗下,配成10×10倍显微镜下每视野30—40个孢子的悬浮液。于水稻抽穗前3—4 d注射混合菌株,每穗注射1 mL菌液,做好标记。在水稻灌浆饱满后进行抗性调查。【结果】根据PigmR与PigmS、Pigm-R4序列比对及差异分析,设计了8对分子标记引物。通过分子检测,筛选获得的PigmR功能标记GMR-3,能特异扩增来源于谷梅4号的PigmR,获得98 bp产物,而不携带PigmR扩增不出产物。以不同浓度配比优化GMR-3与内参基因Actin1检测引物Actin1~(-1),发现以0.4μmol·L~(-1) GMR-3与0.1μmol·L~(-1) Actin1~(-1)组合浓度扩增出PigmR和Actin1特征条带的效率相当,效果最优,将该标记命名为GMRA。用该标记扩增水稻样品,携带PigmR的样品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不携带PigmR的样品仅能扩增出146 bp条带。利用GMRA标记检测229份水稻材料,只有谷梅4号能扩增出146和98 bp条带,其他籼稻和粳稻均只能扩增出146 bp条带。进一步对29份丽江新团黑谷的单基因系材料进行检测发现,GMRA标记能有效区分PigmR与Pi9、Piz、Piz-t等同源性较高的基因,有很好的特异性。利用GMRA标记,从240份育种中间材料中筛选到3份携带PigmR的材料,可作为该基因的供体材料。利用该标记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R通过回交转育到优质食味粳稻南粳53045。对南粳53045/谷梅4号BC1F3群体单株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及稻瘟病人工接种鉴定,发现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抗或中抗,不携带PigmR的单株均表现为高感,表明导入PigmR能显著改良南粳53045的穗颈瘟抗性。【结论】PigmR的功能标记能有效用于抗稻瘟病遗传改良和资源筛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沛东 常冬冬 兰波 杨迎青 李湘民
通过温室水稻苗期接种稻瘟病菌,测定烯丙苯噻唑(Probenazol)对水稻植株内防御酶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经过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处理的水稻幼苗,PAL、POD和PPO三种防御酶的活性均大于对照,且随着药剂浓度的增大,酶活性越大;接菌后高浓度药剂处理的水稻防御酶活性的增长速率和高活性维持时间显著大于空白对照;300g/m2药剂(秧盘撒施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9.98%,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每667m2施用26.7g,秧盘喷雾剂量)对稻瘟病的防效为76.73%。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0g/m2(秧盘撒施剂量)药剂对水稻叶瘟和穗瘟的防效分别为75.74%、6...
关键词:
烯丙苯噻唑 稻瘟病 防御酶 防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