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6)
2023(6622)
2022(5467)
2021(4990)
2020(4125)
2019(9151)
2018(8847)
2017(16766)
2016(9195)
2015(9775)
2014(9374)
2013(9119)
2012(8356)
2011(7218)
2010(7112)
2009(6411)
2008(6272)
2007(5523)
2006(4649)
2005(3860)
作者
(29054)
(24358)
(24345)
(22703)
(15287)
(11875)
(10741)
(9667)
(9227)
(8420)
(8363)
(7949)
(7839)
(7641)
(7592)
(7483)
(7406)
(7286)
(6978)
(6845)
(6277)
(5979)
(5780)
(5670)
(5409)
(5321)
(5302)
(5274)
(4938)
(4891)
学科
(37542)
经济(37509)
管理(24809)
(24633)
方法(19538)
(18161)
企业(18161)
数学(18057)
数学方法(17850)
(10414)
(9960)
中国(8544)
(8490)
(8305)
贸易(8302)
(8114)
农业(7629)
业经(7236)
地方(6797)
(5962)
财务(5953)
财务管理(5945)
技术(5819)
环境(5745)
企业财务(5590)
(5414)
(5189)
银行(5148)
(4893)
金融(4892)
机构
学院(128887)
大学(128050)
(53642)
经济(52815)
管理(48071)
研究(45092)
理学(42860)
理学院(42368)
管理学(41447)
管理学院(41238)
中国(32812)
(32695)
科学(31022)
(26675)
业大(26485)
农业(26453)
(24137)
研究所(22596)
(22366)
中心(20438)
财经(18532)
(17967)
农业大学(17921)
(17057)
经济学(17022)
(16100)
北京(16095)
经济学院(15787)
(15184)
科学院(14704)
基金
项目(95156)
科学(73284)
基金(70196)
(65478)
国家(64971)
研究(60106)
科学基金(54044)
社会(39644)
社会科(37799)
社会科学(37791)
自然(37658)
基金项目(37581)
(37316)
自然科(36850)
自然科学(36833)
自然科学基金(36200)
(31845)
资助(28456)
教育(27115)
重点(21876)
编号(21499)
计划(20547)
(20301)
(20033)
(19944)
科研(19168)
创新(18754)
科技(18493)
(18119)
国家社会(17511)
期刊
(50270)
经济(50270)
研究(31041)
学报(30376)
(27920)
科学(24281)
中国(22040)
大学(21608)
学学(21129)
农业(19000)
(17286)
管理(15915)
(10567)
技术(9885)
经济研究(9826)
业大(9442)
(8908)
金融(8908)
财经(8814)
业经(8172)
农业大学(8014)
(7790)
(7572)
教育(7420)
统计(6966)
问题(6954)
科技(6889)
技术经济(6748)
(6532)
商业(6215)
共检索到174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焕勇  王方永  陈兵  李保成  张旺锋  田晓莉  李召虎  
为明确棉花施N对DPC+(1,1-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化学封顶效应的影响,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于2013—2014年在新疆石河子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N量对棉花株高和果枝数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棉花的产量。中N(300kg/hm2)处理子棉产量最高,较低N(150kg/hm2)和高N(450kg/hm2)分别增加23.5%和6.6%。棉花株高和果枝台数随DPC+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剂量DPC+的株高较CK增加4.811.6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黎芳  王希  王香茹  杜明伟  周春江  尹晓芳  徐东永  卢怀玉  田晓莉  李召虎  
【目的】探讨黄河流域北部棉区应用缩节胺(1,1-dimethyl-piperidinium chloride,dpc)对棉花进行化学封顶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2014年在河北省河间市瀛州镇国欣科技园和北京市中国农业大学上庄实验站进行,共包括6个独立试验。供试棉花品种为国欣棉3号(GX3)、欣抗4号(XK4)、石抗126(S126)和欣试17(XS17)。dpc化学封顶技术分为单独应用常规dpc化控技术(简称dpc)、将常规dpc化控技术与增效型dpc(简称dpc+)相结合(简称dpc+dpc~+)两种方式,以在常规dpc化控基础上进行人工打顶(简称dpc+mt)为对照。【结果】201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焕勇  杜明伟  王方永  陈兵  田晓莉  
【目的】研究增效缩节胺(DPC~+)应用剂量对北疆早熟棉花农艺及经济性状的影响,为大田应用DPC~+进行化学封顶提供依据。【方法】以"新陆早53号"为材料,设置450、750、1050 mL/hm~(2 ) 3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剂量DPC~+对棉花株高、果枝台数、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随DPC~+剂量增加,株高和果枝台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但单株结铃有增加趋势,单铃重有降低趋势,各处理间纤维品质的差异不大。综合来看,中剂量750 mL/hm~(2 )处理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最高。【结论】生产中可根据棉花长势,在中剂量的基础上,适当调整DPC~+用量,保证效益收益,持续提升棉花简化栽培的潜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光木  徐万里  葛春辉  马海刚  孙宁川  
【目的】研究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乙烯利对新疆棉花植株氨挥发影响,揭示其影响机理,丰富棉花氮素营养理论。【方法】喷施化学调控剂缩节胺和乙烯利后,应用密闭生长室抽气法定期监测棉花植株氨挥发变化,同时监测可溶性蛋白质、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气孔特性等指标。【结果】棉花花铃期,喷施1g·L-1和1.5g·L-1的缩节胺棉花植株氨挥发平均降低28.80%和35.15%,氨挥发量与叶片可溶性蛋白质、气孔面积显著正相关(P<0.05),与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喷施1.5mL·L-1和2.5mL·L-1的乙烯利叶片氨挥发平均增加47.30%和37.40%,氨挥发量与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敏  石治鹏  林忠旭  李晓方  李定国  
【目的】以70份棉花多基因型种群(MAGIC)后代株系为材料,研究株系主要性状对花铃期喷施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的生态响应,鉴定其敏感性。【方法】试验设缩节胺、缩节胺+赤霉素2个处理,每个处理1种浓度,即缩节胺(30 g/hm2,兑水225kg/hm2)、缩节胺+赤霉素(30 g/hm2+0.5 g/hm2,兑水225 kg/hm2),以喷清水为对照。9月15日调查棉花株式图,测定单铃重、衣分、子指、理论皮棉产量。【结果】株高、5果枝长、10果枝长、顶部果枝长、单铃重、子指、皮棉产量较对照对缩节胺、缩节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志强  何钟佩  翟学军  
DPC(缩节安)系统化控降低了快速伸长节间组织内 GA_4和 IAA的含量,增加了CTKs的含量,调节了ABA的含量,从而降低了株高,减少了果枝数和节间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万涛  王开勇  
【目的】探究棉粕腐殖酸和PPMn型高分子材料与复合肥配施对棉田的土壤氮与植株氮的影响效应。【方法】本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CK(不施肥)处理、S(常规复合肥)处理、P(PPMn型高分子材料+复合肥)处理、H(棉粕腐植酸+复合肥)处理和P+H(PPMn型高分子材料+棉粕腐植酸+复合肥)处理。针对不同处理对棉田3个土层的速效氮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植株全氮积累量进行了分析。【结果】PPMn型高分子材料能够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减少土壤养分迁移、有效控制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提高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棉粕腐殖酸能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钱银飞  邵彩虹  邱才飞  陈先茂  李思亮  左卫东  彭春瑞  
在南方双季稻地区,以不施肥和相同施氮量不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的肥料为对照,研究了纳米碳肥料增效剂改良不同肥料对超级杂交晚稻丰源优299产量形成及氮素释放、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肥料品种在添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均能协调增加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而增产。同时增加纳米碳肥料增效剂后能减缓肥料释放速度,减少肥料流失,提高分蘖以后的稻株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增强氮素吸收利用能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明芳  田长彦  吕昭智  刘宏萍  陈涛  
2000~2004年,在新疆的新和县和尉犁县,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不同棉花品种产量、植株中NO3-N含量及棉田土壤中NO3-N含量与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量氮肥可使棉花增产2%~73.8%,在新和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不显著(F2000=0.72);在尉犁县的栽培和土壤条件下,无论采用常规灌溉还是滴灌方式,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F2001=8.20**,F2002=2.91*,F2003=10.75**,F2004=17.97**);不同土壤、栽培和灌溉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的氮肥推荐用量各不相同,但报酬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邱悦   崔静   杨晓燕   田甜   王金刚   范海玲   王海江  
为探究减氮施肥技术和缓释氮肥在新疆滴灌棉花上的应用效果,选用当地棉花主栽品种新陆早64号,设置不施氮肥(H1)、常规全施尿素(H2,300 kg/hm2)、减氮20%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3,240 kg/hm2)3个处理,分别在棉花不同生育期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无机氮含量进行测定,并在棉花吐絮期测定棉花氮素含量,分析减氮配施缓释氮肥对棉花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棉花各生育时期,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层团聚体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全施尿素处理(P<0.05),在0~40 cm土层H3与H2处理全氮差异不显著;不施氮肥(H1)处理土壤酶活性在棉花全生育时期均处于较低水平,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显著高于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低于H3处理,2个处理间蔗糖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H3处理在40~60 cm土层铵、硝态氮含量较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减少了棉花生育后期氮素的淋溶损失;H3处理的氮肥利用率为45.75%,高于H2处理(P<0.05),较H2处理提高了7.87百分点;减氮配施缓释氮肥有利于提高棉花产量,减氮20%配施缓释氮肥(H3)处理下棉花皮棉产量较不施氮肥(H1)处理提高了18.26%,且铃质量、籽棉产量、皮棉产量与常规全施尿素(H2)处理差异不显著,可实现减氮不减产。结果表明,减氮20%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H2)增强了表层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可在棉花全生育期维持较高无机氮含量,减少了氮素淋溶损失,有利于棉花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提高,可在滴灌棉田中推广应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凤珏  王泽平  许鸿源  梁琼月  韦战飞  刘超  余乃明  
为探索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罗汉果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按常规使用浓度MET 50 mg.L-1和DPC 1500 mg.L-1,在植株上棚去顶后,进行叶面喷施,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MET和DPC均能提高罗汉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增加罗汉果果实干物质,尤其是甜甙和总糖含量,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先华  王宇文  
为了验证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生产的红三角牌棉花专用包膜复合肥肥效,江西省德安县农牧局,1992年在该县樟树乡进行了肥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廷亮  谢英荷  高志强  洪坚平  孟丽霞  马红梅  孟会生  贾俊香  
【目的】研究覆膜栽培条件下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产量形成规律和氮肥吸收运移特征,为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2—2016年在晋南黄土旱塬冬小麦种植区,通过农户模式(FP)、农户施肥+垄膜沟播模式(RFSF1)、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处理(RFSF2)和监控施肥+全膜覆土穴播处理(WFFHS)4种不同栽培模式,具体分析不同施肥和覆膜措施互作对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地上部氮素积累转移、土壤硝态氮残留以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试验期间,农户模式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 367 kg·hm~(-2),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平均产量可提升至4 491 kg·hm~(-2),监控施肥对籽粒产量形成的贡献率为14.8%,监控施肥和覆膜协同贡献率达24.7%—42.1%。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形成主要取决于公顷穗数,其次是千粒重。WFFHS处理因其合理的群体构建和良好水肥条件具有最高公顷穗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平均分别为581×104穗/hm2、44.3 g和4 785 kg·hm~(-2)。从地上部氮素转运看,冬小麦地上部吸收氮素的花后转运量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9**和0.960**。农户模式小麦籽粒中3/4氮素来源于花前营养器官的转移,1/4氮素来源于花后根系土壤吸收。通过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显著提高花前营养器官氮素向籽粒的转移量,其转运贡献率在81.4%—88.8%。从土壤氮素残留看,长期过量施氮已导致黄土旱塬麦田土壤硝态氮在1 m土层的累积,累积量在100 kg·hm~(-2)以上,20—60 cm土层为累积峰值。经过连续4年种植,农户模式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达277 kg·hm~(-2),较2012年播前增加了87.7%,其中75%的硝态氮集中在0—120 cm土层,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处理2 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较2012年播前仅增加15.7%—24.2%。试验期间土壤残留硝态氮有随降水向下淋移的趋势,表现为2016年收获期各处理在120—200 cm土层较2012年播前有10.2%—133.7%的增幅。从4年土壤氮平衡角度总体评价,土壤残留氮素具有一定后效作用,各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在28.8%—56.7%,氮肥表观残留率在12.1%—28.9%,氮肥表观损失率在31.2%—49.6%。监控施肥覆膜种植可减少土壤氮表观损失量和土壤残留量,增加氮表观矿化量。其中WFFHS处理更大程度上利用了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和有机质的矿化氮,具有相对低的氮素表观残留率(12.1%)和氮素表观损失率(31.2%)以及相对高的氮素表观利用率(56.7%)。【结论】全膜覆土穴播监控施肥种植可更好地改善土壤水肥供应条件,更大程度利用历年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地上部氮素积累量、积累氮素向籽粒的转移贡献率,构建合理群体,最终获得显著的增产效应和较高的氮素利用效率,是黄土高原冬小麦区有效的栽培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兰兰  王开勇  张胜林  樊华  
为了探索中低产棉田施用磷酸二铵和硫酸钾的最佳用量,利用两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并建立了以棉花产量为目标的最优方程。结果表明:磷钾对棉花产量都有显著影响,在低水平施肥条件下,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一定范围后,增效不明显;氮素充分条件下,每公顷施磷酸二铵274.4~473.8 kg·hm-2、硫酸钾104.3~180.1 kg·hm-2时,籽棉目标产量可达5700~8100 kg·hm-2。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彭林权  高永贵  李华  邹金福  黄维志  
研究制定县域内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专用肥配方是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环节之一。棉花需肥量大,施肥次数多,生产实际中过量施肥的问题尤为突出。研制和推广应用棉花专用配方肥,能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棉农增产增效。依托桃源县2005-2008三年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桃源县棉地土壤养分特点、棉花需肥规律及主要施肥技术指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桃源县棉花专用配方肥的配方设计原理:氮素管理采用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采用丰缺指标法,提出了棉花专用肥配方。桃源县推荐的棉花区域肥料配方2个:20-9-16和18-11-16,分别适用于平原潮土棉地与丘陵红壤棉地。桃源县棉花专用肥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