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10)
- 2023(11333)
- 2022(9491)
- 2021(8649)
- 2020(7143)
- 2019(15542)
- 2018(15411)
- 2017(27849)
- 2016(15511)
- 2015(16813)
- 2014(16058)
- 2013(15221)
- 2012(13683)
- 2011(12288)
- 2010(12158)
- 2009(11295)
- 2008(10598)
- 2007(9247)
- 2006(8020)
- 2005(6935)
- 学科
- 济(50598)
- 经济(50521)
- 管理(41463)
- 业(37597)
- 企(29816)
- 企业(29816)
- 方法(21182)
- 数学(18320)
- 数学方法(18079)
- 农(16908)
- 学(15141)
- 中国(15091)
- 财(14718)
- 业经(12355)
- 制(12087)
- 贸(11681)
- 贸易(11678)
- 易(11367)
- 农业(11103)
- 体(9525)
- 地方(9308)
- 银(9159)
- 银行(9091)
- 理论(9067)
- 环境(8820)
- 务(8727)
- 融(8721)
- 金融(8713)
- 财务(8700)
- 财务管理(8681)
- 机构
- 学院(209908)
- 大学(207542)
- 研究(77644)
- 济(77243)
- 经济(75545)
- 管理(73472)
- 理学(63871)
- 理学院(63077)
- 管理学(61582)
- 管理学院(61258)
- 中国(56193)
- 科学(54098)
- 农(52870)
- 京(44606)
- 农业(42601)
- 所(42228)
- 业大(41635)
- 研究所(39171)
- 中心(34583)
- 财(34571)
- 江(31809)
- 院(28635)
- 农业大学(27885)
- 财经(27511)
- 北京(27260)
- 省(26937)
- 技术(26752)
- 范(26201)
- 师范(25638)
- 经(25103)
- 基金
- 项目(152080)
- 科学(116613)
- 基金(108401)
- 研究(101401)
- 家(101004)
- 国家(100181)
- 科学基金(82350)
- 社会(62536)
- 省(61592)
- 社会科(59077)
- 社会科学(59061)
- 基金项目(57080)
- 自然(56969)
- 自然科(55691)
- 自然科学(55667)
- 自然科学基金(54669)
- 划(53030)
- 教育(46465)
- 资助(43525)
- 编号(39608)
- 重点(35523)
- 发(32821)
- 计划(32753)
- 创(32311)
- 部(31524)
- 成果(30651)
- 科研(30461)
- 创新(30258)
- 科技(29491)
- 课题(28923)
共检索到304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芝 王立红 孔德鹏 樊哲儒 张跃强 李剑峰 王重 高新 时佳 赵奇 陈阜
为探究氮肥对不同遮阴程度下冬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新冬20号’为材料,设置4种遮阴处理(不遮阴(S_0)、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_1)、遮阴20%~50%(S_2)、遮阴30%~75%(S_3),遮阴均从拔节期至成熟期)和4个氮肥水平(不施肥(N_0)、拔节期(遮阴后)追施纯氮103.5(N_1)、138.0(N_2)、172.5kg/hm~2(N_3)),测定小麦群体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光合势(PP)、干物质积累量、生殖器官与营 养 器 官 质 量 的 比 例(RVR)和 产 量 等 指 标。结 果 表 明:遮 阴 显 著 降 低 冬 小 麦 群 体 的 CGR、NAR、干物质积累量、RVR及产量;轻度遮阴(S_1)显著提高冬小麦的 PP。在轻度遮阴(S_1)条件下,N_2和 N_3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均显著高于 N_1和 N_0处理;N_2处理冬小麦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和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均显著高于 N_0、N_1和 N_3处理;N_2处理冬小麦总干物质积累量较其他氮肥处理分别增加52.5%、11.2%和16.7%,RVR比 N_1和 N_3分别高3.6%和11.9%;N_2处理冬小麦产量比 N_0、N_1和 N_3分别增加39.8%、7.9%和6.6%。在中度(S_2)和重度(S_3)遮阴条件下,N_0处理的冬小麦拔节-开花期 CGR 显著高于其他氮肥处理,N_1处理小麦的开花-灌浆期和灌浆-成熟期 CGR 分别较 N_0、N_2、N_3处理高28.2%、21.8%、33.5%和266.7%、32.4%、76.1%;拔节-开花期和开花-灌浆期 PP分别较 N_0、N_2、N_3高153.8%、1.0%、6.5%和51.4%、5.1%、12.8%;NAR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降低,各施氮量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冬小麦产量与拔节-成熟期 CGR、开花-灌浆期 PP、干物质积累量、RVR 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轻度遮阴条件下,可通过适量增施氮肥促进冬小麦群体生长速率和开花后光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及向籽粒分配,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遮阴对小麦产量的不利影响;在中度或重度遮阴之下,氮肥对小麦群体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调控效应降低,应适度减少施氮量。
关键词:
遮阴 氮肥 群体生长 小麦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永强 方辉 陈传信 陈兴武 赛力汗·赛 薛丽华 雷钧杰
为探明遮阴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冬小麦拔节至成熟期遮阴50%(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和自然光2种光照条件下各设置5个种植密度:450(M1)、525(M2)、600(M3)、675(M4)和750万株/hm~2(M5),测定不同处理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籽粒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遮阴较自然光条件明显降低籽粒灌浆速率,但最大灌浆速率(V_m)出现的时间(t_m)有所提前,灌浆快增期持续的时间(Δt)缩短1.8~3.6 d;籽粒容重和出粉率的降幅分别为4.98%~6.69%和2.70%~6.39%;但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值和沉降值明显高于对照各处理,各指标升高幅度依次为:1.60%~12.50%、2.65%~19.03%、2.58%~7.91%和0.16%~11.44%。遮阴下冬小麦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拉伸面积、延伸度、拉伸阻力及最大拉伸阻力均显著高于自然光照下,但面团吸水率、弱化度及拉伸比明显低于自然光照条件。遮光和自然光最高产量分别为M2处理5 250.26 kg/hm~2和M3处理9 190.07 kg/hm~2,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导致各密度平均产量降低45.43%,平均生物量降低28.45%,平均收获指数提高23.68%。综合考虑各项品质指标和籽粒产量,在50%遮阴条件下,密度为525万株/hm~2可供新疆南疆地区核桃小麦间作生产参考。
关键词:
遮阴 密度 冬小麦 灌浆特性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春 杨敏 周齐齐 刘希伟 李彦生 张敏 蔡瑞国
为了研究不同氮肥用量(0,120,240 kg/hm~2)和花后弱光(不遮光和遮去自然光照的60%)对冬小麦植株各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2和济核916为试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提高了2个小麦品种总干质量与干物质转运总量,而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遮光降低小麦总干质量和干物质转运总量;遮光与不遮光条件下,2个小麦品种总干物质积累最适施氮量均为120 kg/hm~2,施氮提高了2个小麦品种茎、叶和鞘中氮素积累量,并可显著提高济核916在遮光与不遮光条件下氮素积累总量,而相同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条件下,遮光降低2个小麦品种氮素积累总量;施氮显著提高济核916在遮光与不遮光条件下氮素转运总量,而在相同施氮量为120,240 kg/hm~2条件下遮光降低济麦22氮素转运总量,提高其氮素转运总量。施氮对小麦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在正常光照和弱光条件下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遮光条件下济麦22氮素转运总量;施氮主要影响2个小麦品种成穗数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遮光主要降低2个小麦品种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但在遮光条件下,不同施氮量均能提高小麦产量,说明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遮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遮光和施氮均能显著提高2个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
关键词:
施氮量 遮光 冬小麦 干物质 氮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宪印 吴科 钱兆国 王瑞霞 王超 米勇
为筛选推荐节水高产品种提供依据,研究了不同灌水模式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和产量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以泰山23、泰山223、山农6号和石家庄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灌水方式,即W1底墒水(生育期不浇水)、W2底墒水+春1水(拔节水-孕穗期)和W3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主要研究了不同灌水方式下4个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性状。结果表明,W1和W2、W3之间产量差异显著,W2和W3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之间产量差异显著。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品种之间表现不同,泰山23较其它3个品种变化较小。不同灌溉模式对试验品种均表现为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
关键词:
小麦 灌溉方式 叶面积 干物质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卢崇靖 孙婉 刘洋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8—2020年以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中筋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灌水定额为1 200m~3/hm~2,施氮总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为3∶7(B_1)、5∶5(B_2)和7∶3(B_3),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进行等量追肥和灌水,测定2个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3个氮肥基追比处理中,B_1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穗数,B_3处理显著降低千粒重,B_2处理则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因而产量最高;2)B_1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品质;3)B_2处理显著增加花后氮素吸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例为5∶5可提高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提升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微喷灌 基追比 冬小麦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宁 刘义国 张洪生 李玲燕 林琪
为了确定旱地小麦秸秆还田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试验站设不同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处理。研究了精量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相比较,适量的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延缓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质量,但明显降低有效穗数。在同一秸秆还田下高水平氮比低水平氮处理的冬小麦旗叶衰老速度要慢、光合时间更长、产量也明显增多。在施氮225 kg/hm2(N2)下秸秆还田9 000 kg/hm2(J3)比其余处理可明显延缓旗叶衰老、提高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提高蒸腾速率,增加千粒质量。在该地区最具优势的氮肥与秸秆还田量是N2...
关键词:
氮肥 秸秆还田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新媛 赵思达 郑险峰 王朝辉 何刚
【目的】在陕西关中小麦-玉米轮作区通过连续7年田间定位试验,探索秸秆还田配施化学氮肥对冬小麦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地上部吸氮量、收获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为小麦增产及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玉米秸秆还田和不还田,副处理设置5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N0,不施用氮肥)、84 kg·hm~(-2)(N84,当地推荐氮肥用量的一半)、168 kg·hm~(-2)(N168,当地推荐氮肥用量)、252 kg·hm~(-2)(N252,高氮肥用量)、336 kg·hm~(-2)(N336,超高氮肥用量)。【结果】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未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施用氮肥较不施氮肥小麦增产18%—29%,而超高氮肥用量较推荐氮肥用量有减产风险。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小麦产量有交互效应。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在氮肥用量为252和336 kg·hm~(-2)时,公顷小麦穗数增加5%—7%,产量平均增加5%—6%。秸秆还田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氮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不施用氮肥增加16%—33%。秸秆还田对小麦地上部吸氮量无显著影响,施用氮肥的地上部吸氮量较不施用氮肥增加36%—72%。秸秆还田和氮肥用量对小麦地上部吸氮量有交互效应。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在氮肥用量为252和336 kg·hm~(-2)时地上部吸氮量平均增加5%—8%。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使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平均增加18%,增加的硝态氮含量主要分布在70—170 cm土层。N168处理在秸秆不还田条件下土壤氮处于亏损状态,秸秆还田后有效地弥补了氮亏缺,进一步增加氮肥用量,将大幅增加土壤氮盈余量。相对于秸秆还田,氮肥用量对土壤氮盈余量的影响更大。【结论】秸秆还田配施高氮肥用量能增加小麦产量和地上部吸氮量,但同时增加了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和氮盈余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土壤硝态氮残留和土壤表观氮平衡等,秸秆还田配施168 kg·hm~(-2)氮肥更利于维持小麦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美 吕元亚 秦川 丁波 向欢 余静
【目的】探讨不同遮阴对皂荚幼苗生长及生理响应机制,以期为皂荚优质种苗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半年生盆栽皂荚幼苗为材料,设置全光照(S0)、30%遮阴率(S1)、60%遮阴率(S2)、90%遮阴率(S3)4个处理,测定和分析遮阴处理后幼苗苗高、地径、新梢长度、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变化。【结果】1)不同遮阴环境下皂荚幼苗的苗高、地径、新梢长度等增长量差异显著,S0处理下皂荚幼苗高径比最小,苗木相对健壮,S3处理下最大,苗木相对纤细;2)叶绿素含量随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叶绿素a/b Chla/b无明显变化趋势,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大于0.75,皂荚幼苗在遮阴处理下未受到光抑制;3)SS含量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S0组Pro的含量随遮阴胁迫时间的增加急速降低,6月S0的Pro含量分别是7月、8月的1.45、3.83倍,各遮阴处理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8月的S1、S2、S3分别较6月增高了17.81%、58.35%、77.15%;4)遮阴处理时MDA含量总体低于S0,POD活性变化与MDA相反,S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5)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的S0、S1、S2和S3隶属度均值分别为0.083 6、0.410 3、0.706 4和0.725 9,S2(60%遮阴度)与S3(90%遮阴度)处理下皂荚幼苗的隶属度均值均较高,表明该处理下苗木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结论】皂荚幼苗通过调节自身的生长特性、光合色素、荧光参数、渗透调节物质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减轻遮阴胁迫下的伤害,维持细胞正常的生长发育,综合评价表明S2与S3遮阴条件下皂荚幼苗的苗木质量最好,皂荚苗期培育遮阴60%~90%较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大川 胡红玲 陈洪 胡庭兴 张健 铁得祥 张成浩 刘喜建
【目的】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的生长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有利于桢楠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方法】采用遮阴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即全光照、遮阴率50%、75%和87.5%4个水平),分析桢楠幼苗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1)随遮阴程度的增强,桢楠幼苗的株高生长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地径生长量逐渐减小;(2)遮阴造成桢楠幼苗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_(n max)均随遮阴程度的增强而先升后降,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_d、光呼吸速率R_p均逐渐降低;(3)遮阴下PSⅡ潜在活性F_v/F_0、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_v′/F_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_P、光化学耗散比例P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天线热耗散比例D下降。轻度遮阴能够提高桢楠幼苗光合性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而重度遮阴下虽然其光捕获能力、光能利用效率较高,但光能的严重缺乏限制了其生长发育。【结论】桢楠幼苗对弱光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其最适遮阴率为50%。
关键词:
桢楠 遮阴 气体交换 光合响应 光能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居辉 姜帅 李靖涛 韩雪 高霁 秦晓晨 林而达
【目的】阐明CO_2浓度增高与氮肥互作对冬小麦生理和产量的影响,为客观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生产潜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1—2014年利用开放式CO_2富集系统(FACE)平台,采用盆栽方法,研究冬小麦"中麦175"在不同CO_2浓度及高低氮肥水平下(高浓度CO_2 550 mg·L~(-1)和大气浓度390 mg·L~(-1);高氮N1,0.16 g·kg~(-1)和低氮N0,0 g·kg~(-1))的生育进程、光合特征及产量变化。CO_2富集处理于每年返青-成熟期间进行,通气时间为每日6:30-18:30,夜间不通气。CO_2浓度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并根据具体风向和风速控制释放管...
关键词:
冬小麦 FACE CO_2 氮肥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雁冰 任树梅 杨培岭 商放泽
为探明再生水灌溉下不同氮肥对冬小麦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采用再生水和清水2种水质配以不同无机肥料(尿素、胺肥、缓释肥)的正交试验,分析不同试验处理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对清水灌溉,再生水灌溉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4.78%29.9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增加17.48%32.50%。2)相对于再生水无施肥处理,再生水施肥处理CO_2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14.037%、13.230%、7.353%,N_2O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增加了81.4%、99.2%、39.8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再生水 施肥种类 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俊意 张露 黄祖春 徐莉 朱照静 李化 曾祥琼 陈典全 甘暁玲 景戌 王易振
试验采取盆栽,3次重复,以2个不同青蒿为材料,在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研究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均减少,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均增加,经过方差分析,2个青蒿材料各项指标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关键词:
青蒿 生理特性 遮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海坡 董志强 吕丽华 申海平 姚艳荣 张丽华 贾秀领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喷施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茎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设置喷施175 mg/kg多效唑(SP1)、300 mg/kg矮壮素(SP2)、350 mg/kg麦巨金(SP3)、333 mg/kg劲丰(SP4)、300 mg/kg缩节胺(SP5)、333 mg/kg碧护(SP6)和清水对照7个处理,对冬小麦株高、节间长、茎粗、茎干质量、抗倒伏能力、产量及产量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降低小麦株高,增强茎秆基部抗折力和抗倒伏能力,抗倒伏能力:SP3>SP6>SP4>SP1>SP5>SP2>Ck。不同处理对小麦基部节间长的效应为:第1节>第2节>第3节。籽粒产量SP3>S...
关键词:
植物生长调节剂 冬小麦 茎秆特性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飞 李战魁 张战胜 陈永伟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探究氮肥后移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以宁3015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六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设(25±2)℃(常温RT)和(35±2)℃(高温HT),副区为氮肥运筹。施氮总量一定(300 kg·N·km~(-2)),2022年设G1(分蘖期30%)、G2(拔节期30%)、G3(孕穗期30%)、G4(抽穗期20%)和G5(灌浆期20%)共5种施肥方式,2023年由前一年试验结果筛选出G1(分蘖期30%)、G3(孕穗期30%)和G5(灌浆期20%)共3个处理。于开花期开始取样,每5天取样一次,测定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两年氮肥运筹试验中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产量均在G5处理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均在G5处理下最低,且与G1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春小麦籽粒产量和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评价表明,2022和2023年氮肥运筹的主成分得分排序为G5>G3>G4>G2>G1和G5>G3>G1,两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降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增加产量,本试验中灌浆期施氮总量20%的处理较为适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任婕 张震 周晓楠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冬小麦微喷水肥一体化适宜的氮肥施用方式,于2018—2019年在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120(N_1)、210(N_2)和300 kg/hm~2(N_3)3个施氮量处理,每个施氮量下设置拔节期一次性追氮(JS)和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期等量分次追氮(4T)2种追氮方式,测定冬小麦产量、蛋白质组分含量、面团品质、氮素积累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微喷灌条件下,氮肥分施(4T)显著促进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显著提高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N_3-4T处理的产量最高,为9 951.2 kg/hm~2。在相同追氮方式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JS处理显著提高了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4T处理随着施氮量增加,籽粒总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高氮处理下(N_3)湿面筋含量和面团形成时间均显著下降。在相同施氮量下,相较于JS处理,4T处理可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收获指数、千粒重和籽粒产量,但是4T处理显著降低了谷醇比,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低于JS处理。4T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显著降低了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可降低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和迁移的风险。综上,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分次追氮可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有效提高氮肥偏生产力,降低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淋洗的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