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20)
- 2023(5918)
- 2022(4883)
- 2021(4361)
- 2020(3654)
- 2019(7880)
- 2018(7496)
- 2017(13904)
- 2016(7840)
- 2015(8273)
- 2014(7985)
- 2013(7857)
- 2012(7096)
- 2011(6480)
- 2010(6342)
- 2009(5554)
- 2008(5437)
- 2007(4535)
- 2006(3843)
- 2005(3103)
- 学科
- 济(26937)
- 经济(26900)
- 业(21513)
- 管理(20956)
- 企(15972)
- 企业(15972)
- 方法(13385)
- 数学(12268)
- 数学方法(12167)
- 财(9255)
- 农(8669)
- 学(7420)
- 贸(7129)
- 贸易(7129)
- 易(6960)
- 中国(6624)
- 业经(6067)
- 农业(6053)
- 技术(5057)
- 务(5050)
- 财务(5038)
- 财务管理(5033)
- 制(4862)
- 环境(4843)
- 企业财务(4762)
- 收入(4749)
- 银(4147)
- 地方(4114)
- 银行(4088)
- 产业(3981)
- 机构
- 大学(113309)
- 学院(112919)
- 济(43010)
- 经济(42329)
- 研究(42218)
- 管理(40318)
- 理学(36200)
- 理学院(35734)
- 农(35363)
- 管理学(34907)
- 管理学院(34731)
- 科学(31435)
- 中国(28918)
- 农业(28744)
- 业大(27780)
- 所(24022)
- 京(23775)
- 研究所(22689)
- 农业大学(19590)
- 中心(18238)
- 财(17591)
- 省(15778)
- 江(15770)
- 业(15061)
- 室(14996)
- 科学院(14824)
- 财经(14788)
- 院(14768)
- 实验(14297)
- 北京(14287)
- 基金
- 项目(87400)
- 科学(66430)
- 基金(64525)
- 家(62067)
- 国家(61583)
- 研究(51470)
- 科学基金(50013)
- 自然(36444)
- 自然科(35647)
- 自然科学(35628)
- 自然科学基金(35023)
- 基金项目(34776)
- 省(34669)
- 社会(33475)
- 社会科(31824)
- 社会科学(31812)
- 划(30250)
- 资助(25614)
- 教育(22830)
- 计划(20836)
- 重点(20287)
- 科技(19372)
- 创(18450)
- 发(18227)
- 部(18146)
- 科研(18069)
- 业(17634)
- 创新(17369)
- 编号(17308)
- 农(16347)
共检索到150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会权 蔡剑 陈和 陈晓静 陶红 姜东 戴廷波 曹卫星
在江苏南京和盐城两生态点研究总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苏啤3和单2两个大麦品种花后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麦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花后干物质转运量及对籽粒贡献率均随着氮肥基追比先升高后降低,在氮肥基追比为7∶3时达到最大。大麦籽粒产量亦呈现相同的趋势,以氮肥基追比7∶3处理的产量最高。进一步分析表明,采用合理的氮肥基追比、保持花后较高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和再分配,最终提高籽粒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银萍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肥施用水平下啤酒大麦的农艺性状、产量、品质、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啤酒大麦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依据。【方法】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啤酒大麦新品种"甘啤7号"为材料,设7个施肥处理,分别为:N0P0(对照,CK),N 0Kg/hm2+P2O5 0Kg/hm2;N45P45,N 45Kg/hm2+P2O5 45Kg/hm2;N90P90,N 90Kg/hm2+P2O590Kg/hm2;N135P135,N 135Kg/hm2+P2O5135Kg/hm2;N180P180,N 180Kg/hm2+P2O5180Kg/hm2;N225P225,N 225Kg/hm2+P2O5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慕宇 米美多 孙立影 朱荣 康建宏
【目的】本文研究了氮素基追比对花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模拟高温,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高温胁迫下,宁春4号与宁春47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F_v/F_m和PI下降显著,热耗散量子比率F_0/F_m升高,C_i变化不明显。但在高温和氮素互作下,氮肥基追比为3∶7和4∶6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氮素 光合特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潘永东 王效宗 包奇军 陈富 张华瑜
对啤酒大麦在不同氮肥施用量及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产量和麦芽主要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氮肥施用量和氮肥施用方式是啤酒大麦生产过程中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甘肃啤酒大麦产区兼顾产量和品质,最好的氮肥施用方式是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最佳施氮量是150~180kg/hm2。
关键词:
氮素肥料 啤酒大麦 产量 麦芽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骆永丽 杨东清 尹燕枰 崔正勇 李艳霞 陈金 郑孟静 王玉竹 庞党伟 李勇 王振林
【目的】探讨外源细胞分裂素(6-BA)和不同用量氮肥对小麦花后光合特性的调控效应,为激素与氮肥配合施用提高小麦光合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持绿型品种汶农6号和非持绿型品种济麦20,设置N0(0)、N1(240 kg·hm-2)、N2(360 kg·hm-2)3个氮肥用量,同时,花后连续3 d叶面喷施25 mg·L-1 6-苄基腺嘌呤(6-BA)及300 mg·L-1洛伐他汀(LovAstAtiN),用量100 m L·m-2。开花后每隔7 d取旗叶,测定叶绿素含量、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内源激素含量,利用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不同处理下旗叶叶绿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万代 樊树平 晁海燕 王化岑 罗毅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4 0kg/hm2 的条件下 ,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增加追氮比例产量增加 ,品质改善 ,但不同穗型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就多穗型品种而言 ,少施底氮 ,重施追氮 ,产量增加较多 ,形成时间、评价值及曲线面积等品质指标明显改善 ;大穗型品种随追氮比例增大品质有所改善 ,但幅度较小 ,重施底氮 ,少量追氮 ,产量较高。试验结果显示 ,多穗型品种以氮肥基追比 5∶5或 3∶7为宜 ;大穗型品种以 7∶3为宜。
关键词:
氮肥基追比 小麦 穗型 产量 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春生 卢崇靖 孙婉 刘洋 张震 王志敏 张英华
为探究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筋型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2018—2020年以强筋品种‘藁优2018’和中筋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灌水定额为1 200m~3/hm~2,施氮总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为3∶7(B_1)、5∶5(B_2)和7∶3(B_3),于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和灌浆中期采用微喷水肥一体化进行等量追肥和灌水,测定2个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1)3个氮肥基追比处理中,B_1处理显著降低冬小麦穗数,B_3处理显著降低千粒重,B_2处理则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千粒重,因而产量最高;2)B_1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显著延长了面团稳定时间,进而提高了加工品质;3)B_2处理显著增加花后氮素吸收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显著提高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偏生产力。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微喷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施氮量为210kg/hm~2、氮肥基追比例为5∶5可提高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提升强筋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微喷灌 基追比 冬小麦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许 王宜伦 韩燕来 谭金芳
为确定高产冬小麦生产过程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时期及比例,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豫北超高产田总施氮量240kg/hm2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地上部氮素吸收与积累及氮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下,与氮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氮肥分次施用可增加冬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提高氮素回收率、农学效率、吸收效率和收获指数,降低土壤氮素依存率,其中N3处理最佳。冬小麦返青期前对氮的积累量约占总积累量的9.4%~11.2%,返青期后对氮的需求量大,返青至灌浆期可吸收氮素63.3%~66.6%,灌浆期后可吸收氮素23.5%~25.9%;N3处理植株各生育阶段氮积累量较高。氮肥...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宁 刘义国 张洪生 李玲燕 林琪
为了确定旱地小麦秸秆还田量与氮肥的施用量,在青岛农业大学胶州试验站设不同的秸秆还田量与氮肥处理。研究了精量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N肥处理相比较,适量的秸秆还田能明显提高冬小麦叶绿素SPAD值,延缓旗叶衰老,改善旗叶光合性能,提高小麦千粒质量,但明显降低有效穗数。在同一秸秆还田下高水平氮比低水平氮处理的冬小麦旗叶衰老速度要慢、光合时间更长、产量也明显增多。在施氮225 kg/hm2(N2)下秸秆还田9 000 kg/hm2(J3)比其余处理可明显延缓旗叶衰老、提高光合速率、降低气孔导度、提高蒸腾速率,增加千粒质量。在该地区最具优势的氮肥与秸秆还田量是N2...
关键词:
氮肥 秸秆还田 光合特性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翠翠 常介田 高素玲 杨青华
为了探讨水稻新品种新稻18适宜的基肥与追肥比例,通过对新稻18氮肥不同基追处理3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作为水稻中熟中粳高产水稻的代表,氮肥基肥与追肥在4∶6和3∶7时穗数分别达到3.45×106/hm2和3.48×106/hm2,穗粒数分别达到158.7,158.6粒,千粒质量达到27.9,27.2g,与其他4个处理相比差异显著,产量优势明显;同时氮肥基肥与追肥在3∶7的比例下整精米率较高,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均较低,胶稠度较长,表现出较好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因此,在氮肥基追比为3∶7时,理论产量为9 584.7 kg/hm2,综合品质最优,是较为合理的一种氮肥基追模式。
关键词:
新稻18 无机氮 基追比 产量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剑平 潘周云 薛文韬 严俊
对引自我国主要大麦种植区9份啤酒大麦品种在黔中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抗倒伏性、抗病性等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9份大麦品种均能正常生长,但其生育期、各主要农艺性状等表现型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产量构成中,千粒重大于42克以上的啤酒大麦材料有6份,且所有参试材料的穗粒数均有增加的趋势;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以及农艺性状相互间存在显著的斯皮尔曼秩相关性。综合分析表明:云啤2号、浙秀12、鄂32380、扬农啤5号、苏啤4号和盐城01094等6份啤酒大麦品种能适应黔中地区的生态气候条件,这些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及物候性状的差异,可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宜在黔不同生态区种植啤酒大麦的优异农艺性状提供依据。
关键词:
啤酒大麦品种 农艺性状 抗病性 贵州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润萍 李红霞 岳云
该文在分析甘肃省啤酒大麦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甘肃省啤酒大麦产业化发展的对策是:稳定增加啤酒大麦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积极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建立健全大麦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和良种繁殖基地;完善行业协会职能,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产业化运作机制;延长啤酒大麦产业链条,提高啤酒大麦产品价值和附加值。
关键词:
甘肃省 啤酒大麦 产业化 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程燕 李先德
本文对法国和日本啤酒大麦的产业环境和产业链运作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是法国以农业补贴为重点的惠农政策、全方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严格的品种选育机制、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监督,以及高效快捷的物流系统打造了法国紧密协作的完整的啤酒大麦产业链;日本对大麦种植农户的各种补贴政策、国内大麦价格保护政策、大麦进口配额制以及政府对传统麦类政策的改革,促使大麦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极大地促进了大麦产业的发展。中国目前面对的是大麦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和产业链严重脱节的现实,中国迫切需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加大对大麦产业的科技支持,建立完善的大麦支持政策体系。
关键词:
啤酒大麦 产业链 产业环境 产业政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建林 房全孝 李举华 唐海琴
为了揭示肥料对小麦光合速率的影响效应,进而提高小麦的光合生产力,以小麦品种莱农0245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施肥和不施肥2种处理下,灌浆期旗叶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以及水分利用率对光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正常施肥时小麦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都随光强的增强而逐渐增大。不施肥条件下,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光强的增强而逐渐增大,而在高光强(>1 200μmol/(m2.s))下,会产生光抑制现象,光合速率降低,这也造成水分利用率的降低。正常施肥条件下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不施肥条件下。因此,适量施肥可以明显改善小麦的光合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晨 赵仁杰 刘晓龙 边少锋 赵洪祥 闫伟平 孙宁 李前 王洪君 张治安 张丽华
为探讨玉米应对不同滴灌定额的生理响应机制,在控制条件下开展2 a池栽试验,以2个具有耐旱性差异的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CK1(耐旱型品种、500 mm)、T1(耐旱型品种、350 mm)、T2(耐旱型品种、200 mm)、CK2(干旱敏感型品种、500 mm)、T3(干旱敏感型品种、350 mm)和T4(干旱敏感型品种、200 mm)6个处理,分析玉米叶片光合、叶绿素荧光、光合响应特性及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激素含量、淀粉合成酶活性、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滴灌定额减少玉米R3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等4项光合参数、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等4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呈下降趋势,气孔限制百分率(Ls)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增加趋势。玉米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等10项光合响应相关参数均随滴灌定额减少而下降,CK1、T1与CK2处理光补偿点(LCP)与光饱和点(LSP)、CO_2补偿点(CCP)与CO_2饱和点(CSP)间差值范围较其他处理大。籽粒灌浆速率在开花后25 d达到峰值,T2和T4处理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随滴灌定额减少籽粒中细胞分裂素(CTK)、生长素(IAA)含量下降,脱落酸(ABA)含量增加。T2和T4处理籽粒中酸性蔗糖转化酶、蔗糖合酶、淀粉合成酶与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均较CK1和CK2处理显著下降。玉米产量随滴灌定额减少而显著下降,T1处理较CK1处理仅下降3.45%~4.51%。T1处理与CK1和CK2处理在上述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采用T1处理的玉米叶片仍能维持光合性能和光系统Ⅱ结构,增强叶片对光与CO_2适应能力,玉米籽粒相关激素含量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增加,有效调控了籽粒生长发育及灌浆进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表现较佳。
关键词:
玉米 滴灌定额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