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21)
2023(10965)
2022(9264)
2021(8505)
2020(7365)
2019(16459)
2018(15832)
2017(29889)
2016(16820)
2015(18331)
2014(18131)
2013(17644)
2012(16454)
2011(14956)
2010(14764)
2009(13766)
2008(13469)
2007(11775)
2006(10095)
2005(9071)
作者
(55101)
(46098)
(46043)
(43319)
(29429)
(22592)
(20649)
(18097)
(17536)
(16367)
(15984)
(15379)
(15223)
(15059)
(14747)
(14218)
(14200)
(13678)
(13439)
(13279)
(12035)
(11597)
(11106)
(10606)
(10555)
(10414)
(10093)
(9997)
(9650)
(9426)
学科
(64931)
经济(64822)
管理(45792)
(44245)
(36012)
企业(36012)
方法(34127)
数学(30872)
数学方法(30388)
(18515)
(17253)
(16417)
中国(15758)
(13472)
业经(12665)
(12269)
贸易(12265)
(11969)
农业(10951)
(10549)
财务(10519)
技术(10511)
财务管理(10494)
(10361)
银行(10284)
(10185)
金融(10181)
企业财务(10100)
(9796)
地方(9720)
机构
大学(245553)
学院(242039)
(92746)
经济(90949)
研究(90545)
管理(86498)
理学(76445)
理学院(75422)
管理学(73403)
管理学院(73011)
中国(64438)
科学(63923)
(61930)
(52126)
农业(50117)
(50084)
业大(49403)
研究所(46649)
(41800)
中心(39990)
(35418)
财经(33836)
农业大学(32901)
(32299)
北京(31913)
(31017)
(30918)
(29050)
科学院(29032)
(29005)
基金
项目(177365)
科学(137433)
基金(131309)
(122878)
国家(121984)
研究(111177)
科学基金(100856)
自然(72276)
自然科(70718)
自然科学(70692)
社会(70563)
(69564)
自然科学基金(69454)
基金项目(69005)
社会科(66886)
社会科学(66866)
(60701)
资助(54794)
教育(51225)
重点(41499)
编号(39582)
计划(39365)
(38172)
(36963)
(36439)
科研(36172)
科技(35248)
创新(34756)
(32484)
大学(31179)
期刊
(91761)
经济(91761)
研究(62466)
学报(60452)
(55466)
科学(48527)
中国(46713)
大学(42714)
学学(41329)
农业(37337)
(31470)
管理(30753)
(20659)
(19537)
金融(19537)
教育(18874)
业大(18220)
技术(17089)
财经(17072)
经济研究(16233)
(15440)
农业大学(15297)
(14580)
业经(14164)
科技(13555)
统计(12947)
林业(12638)
问题(12531)
(12016)
技术经济(11112)
共检索到341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曾亚文  方晓东  杜娟  普晓英  杨涛  王雨辰  普正贵  
以抗性淀粉(RS)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不同品系的产量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N肥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大,在高氮水平下,提高栽插密度反而显著降低结实率和千粒重,导致减产和抗性淀粉累积下降。②在中等肥力土壤上,RS21和浙辐优1号对氮素的反应较敏感,施纯N337.5 kg/hm2,每穴栽插2株,高峰苗控制在500.00万/hm2左右;而功米1号和功米3号施纯N 300.0 kg/hm2,每穴栽插4株,高峰苗控制在450.0万/hm2,有利于4个品系抗性淀粉的累积,能较好地协调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关系而获得高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杨涛  王进进  曾亚文  杜娟  普晓英  谢勇武  
采用L4(23)正交试验法,以抗性淀粉含量高品系功米3号的精米为主要材料,研究其与不同基因型籼稻、粳稻和糯稻混配及蒸煮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稻米的抗性淀粉含量差异较大,其抗性淀粉含量受加工方式和蒸煮条件的影响,糙米高于精米,熟米饭高于生米;(2)稻米混配比例、蒸煮米水比和蒸煮次数显著影响混配米抗性淀粉含量,其影响主次因稻米基因型和加工类型而异,且其获得高抗性淀粉含量的参数优化条件不同,功米3号与精米混配,抗性淀粉含量优于糙米,混配籼稻、粳稻优于糯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以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为试验材料,在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3种密度和3种栽插苗数的互作模式下水稻群体冠层生理生态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早晚稻栽插苗数对光合速率的影响要大于密度及两者互作的影响;冠层太阳光截获率早稻以D45B3最高,晚稻则以D22B2最高;早稻齐穗期和乳熟期群体冠层太阳光截获率随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晚稻则随密度和栽插本数的增加而增加;且在高温季节其冠层温度要低于其他处理,相对湿度则增加。早晚稻产量均随密度和栽插苗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密度或栽插苗数超过一定值后产量反而下降,早晚稻最高产量分别为9 681.19,10 512.70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早稻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树明  夏小环  谢勇武  曾亚文  杜娟  杨涛  普晓英  白建明  
以散穗型和密穗型水稻品系为材料,研究穗上不同部位和粒位的粒重及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差异及其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稻穗同一部位,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和抗性淀粉含量高于二次枝梗;一次枝梗籽粒千粒重上部最高,且变异度显著小于中、下部;散穗型水稻中部籽粒的抗性淀粉含量相对较高,密穗型以下部较高;同一枝梗不同粒位间抗性淀粉含量均表现为顶部粒位相对较高,基部粒位较低,千粒重分布则相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闫会  李强  张允刚  后猛  唐维  王欣  刘亚菊  马代夫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和栽插密度对甘薯主要农艺性状、结薯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6个优质食用甘薯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结果】茎粗、最长蔓长和蔓薯比(T/R)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T/R在不同栽插密度下差异显著,基部分枝随栽插密度增高而降低。单株鲜薯重、薯块烘干率和单位面积鲜薯产量等产量性状,在基因型、基因型×密度间均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单位鲜薯重随栽插密度增加逐渐降低,单位面积鲜薯产量则随栽插密度升高而增加。本试验6个甘薯品种的结薯性均表现出大薯数<中薯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潘圣刚  黄胜奇  江洋  蔡明历  曹凑贵  唐湘如  黎国喜  
以水稻品种扬两优6号为材料,研究大田条件秧苗的秧龄及栽插密度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秧苗秧龄处于35~55 d和栽插密度处于1.8×105~3.0×105蔸/hm2时,水稻分蘖盛期和幼穗分化期叶面积指数随着秧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大而增大。秧龄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实粒数和收获产量存在显著影响。栽插密度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收获产量产生显著影响。而且,秧龄和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树明  罗曦  曾亚文  王雨辰  普晓英  杜娟  
选用云南省和浙江省近期育成的γ-氨基丁酸(GABA)和抗性淀粉(RS)含量差异较大的水稻品种(系)21个,在云南省新平县相同栽培条件下种植,比较研究其产量、GABA和RS含量差异,并对三者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21个品种(系)产量的平均值为8011.9 kg/hm2,变化幅度为1300.5~11430.0 kg/hm2,其中以W 229最低,文稻1号/IR36最高。以滇农S-1/滇靖8号、文稻1号/IR36和文稻2号/IR36三个品种(系)GABA含量最高;GABA平均含量各部位依次为皮胚(20.41 mg/100g)>颖壳(5.41 mg/100g)>糙米(5.39 mg/100g...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于敏  世荣  韩蕊  邹茜  苏振喜  袁平荣  朱振华  赵国珍  
在基肥相同的条件下,设置不同施N量(纯N 0、90、150、210 kg/hm2)和栽插密度(75、60、45万穴/hm2)对‘云粳30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N量的增加,株高、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显著增加,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减少;最高分蘖数、有效穗和穗总粒数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而显著增加,但栽插密度对株高、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差异不显著;施N量与栽插密度对‘云粳30号’的产量影响较大,纯N 150 kg/hm2和栽插60万穴/hm2处理产量最高,为12 198.2 kg/hm2;减少施N量和增加栽插密度有利于提高稻米的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施N量和栽插密度对碱消值和直链淀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建高  张军  印遇龙  
作为一种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抗性淀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动物营养学家的广泛关注。抗性淀粉的含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植物种类、脂肪、蛋白质、加工方式和条件等。结肠发酵、细菌生长、粪便体积、排空时间和饲粮能量值等都受到抗性淀粉的影响。本文简要阐述了抗性淀粉的这些功能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合理利用动物饲料中抗性淀粉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昆仑  
选取分别来自青海西宁、西藏拉萨、云南香格里拉、甘肃合作和四川马尔康5个地区进行种植的昆仑12号、藏青25、阿青6号、甘青5号和康青7号5个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品种在不同环境效应下的淀粉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青稞籽粒淀粉含量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效应的影响,是基因型和环境效应互作的结果。不同品种在甘肃合作种植时青稞淀粉含量较其它地区高,阿青6号淀粉含量(77.01%)在参试的5个青稞品种中最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文学  汪进丽  张海燕  解备涛  汪宝卿  张立明  
为了确定鲁中丘陵薄地鲜食型甘薯适宜的栽插方式和密度,在大田条件下,以济薯26(J26)和龙薯9号(L9)为供试品种,每个品种设置直栽(S)和水平栽(H) 2种栽插方式,各栽插方式下设置不同栽插密度37 500(D1),52 500(D2),67 500株/hm~2(D3),研究了不同栽插方式和密度对鲜食型甘薯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密度可提高两品种生长中后期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相同栽插方式下济薯26生长中期侧枝叶的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处理可降低龙薯9号生长后期侧枝茎干物质分配比例,并显著提高两品种生长中期的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直栽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后期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相同栽插方式下,D2和D3处理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D2处理可显著提高两品种块根产量。与直栽相比,水平栽显著提高济薯26生长前期D2处理和后期D2和D3处理下、龙薯9号生长中期相同密度下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有利于提高济薯26 D1处理下、龙薯9号各密度下的块根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两品种单株薯重和块根产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水平栽+D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思平  丁效东  向丹  曾路生  张玉晓  解军蕊  黄信诚  高发瑞  
针对水稻生产中氮肥用量增加、栽植密度越来越低等问题,深入探究水稻施氮量和栽植密度的互作效应对水稻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施氮、高效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找出水稻栽植密度与施氮量的最佳组合。以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稻试验田种植的第2季水稻圣稻18号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设置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双因素处理,施氮量设4个水平:无氮(N1),0 kg/hm~2;低氮(N2),216 kg/hm~2;中氮(N3),288 kg/hm~2;高氮(N4),360 kg/hm~2。栽植密度设3个梯度:低密度,24万穴/hm~2;中密度,27万穴/hm~2;高密度,30万穴/hm~2。共12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水稻的株高、鲜质量、叶面积及分蘖数均以30N3处理为最佳。对于水稻养分吸收,中氮中密度下的水稻氮素含量最高,其中27N2处理在抽穗期比24N2处理高出20. 2%,27N3处理在灌浆期比27N1处理高出1. 30%。而水稻全磷、全钾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试验还表明,在中密度条件下,288 kg/hm~2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肥产量提高12. 1%;在中氮条件下,27万穴/hm~2的栽植密度比低密度处理产量提高18. 5%。因此,氮肥水平与栽培密度的最优组合为288 kg/hm~2和27万穴/hm~2,该组合在降低施氮量,控制合理密度的同时,产量实现最优,达到14 615. 3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锐锋  严宗卜  
为探索杂交香稻品种在贵阳高海拔地区高产栽培的技术,为大面积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2007年在贵阳市郊(海拔1350 m)对优质杂交香稻香两优875进行了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栽插株数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农家厩肥1000 kg/667m2作基肥,4月5日播种和秧龄50 d的条件下,施纯氮6.9 kg/667m2和栽插1万株苗/667m2的处理产量达681.8 kg/667m2,获得较好结果。并对香优875在高海拔1200~1400 m地区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果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