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10)
- 2023(9824)
- 2022(8301)
- 2021(7571)
- 2020(6220)
- 2019(13458)
- 2018(13247)
- 2017(24363)
- 2016(13334)
- 2015(14324)
- 2014(13304)
- 2013(12766)
- 2012(11378)
- 2011(10331)
- 2010(10287)
- 2009(9363)
- 2008(8790)
- 2007(7503)
- 2006(6512)
- 2005(5621)
- 学科
- 济(44835)
- 经济(44777)
- 管理(35610)
- 业(34817)
- 企(26770)
- 企业(26770)
- 方法(19910)
- 数学(17516)
- 数学方法(17314)
- 农(15497)
- 财(13299)
- 中国(12666)
- 学(12121)
- 贸(11458)
- 贸易(11454)
- 易(11161)
- 业经(10821)
- 农业(10796)
- 制(9055)
- 务(7882)
- 环境(7864)
- 财务(7861)
- 地方(7858)
- 财务管理(7846)
- 技术(7583)
- 银(7419)
- 企业财务(7399)
- 银行(7348)
- 行(6952)
- 融(6908)
- 机构
- 学院(181832)
- 大学(180480)
- 济(68889)
- 经济(67575)
- 研究(66250)
- 管理(64827)
- 理学(57116)
- 理学院(56406)
- 管理学(55072)
- 管理学院(54788)
- 中国(47336)
- 科学(46262)
- 农(46105)
- 京(37959)
- 农业(37273)
- 业大(36897)
- 所(36105)
- 研究所(33525)
- 财(29700)
- 中心(29357)
- 江(26511)
- 农业大学(24738)
- 财经(24092)
- 院(23975)
- 北京(22996)
- 省(22579)
- 经(22081)
- 范(21936)
- 技术(21543)
- 师范(21472)
- 基金
- 项目(133572)
- 科学(103093)
- 基金(97087)
- 家(90431)
- 国家(89707)
- 研究(86973)
- 科学基金(74276)
- 社会(55168)
- 省(53442)
- 社会科(52258)
- 社会科学(52242)
- 自然(52011)
- 基金项目(51401)
- 自然科(50851)
- 自然科学(50828)
- 自然科学基金(49927)
- 划(46016)
- 教育(39605)
- 资助(38951)
- 编号(33032)
- 重点(30940)
- 计划(28836)
- 发(28687)
- 创(28530)
- 部(27891)
- 科研(27022)
- 创新(26739)
- 科技(25769)
- 业(25234)
- 成果(24863)
共检索到2565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飞 李战魁 张战胜 陈永伟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探究氮肥后移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筛选缓解春小麦花后高温早衰的科学施肥方法。【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9月,以宁3015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农垦平吉堡农六队试验基地进行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温度,设(25±2)℃(常温RT)和(35±2)℃(高温HT),副区为氮肥运筹。施氮总量一定(300 kg·N·km~(-2)),2022年设G1(分蘖期30%)、G2(拔节期30%)、G3(孕穗期30%)、G4(抽穗期20%)和G5(灌浆期20%)共5种施肥方式,2023年由前一年试验结果筛选出G1(分蘖期30%)、G3(孕穗期30%)和G5(灌浆期20%)共3个处理。于开花期开始取样,每5天取样一次,测定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结果】连续两年氮肥运筹试验中旗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和产量均在G5处理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和膜透性均在G5处理下最低,且与G1处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知,春小麦籽粒产量和SOD、POD、CAT活性和脯氨酸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MDA含量和膜透性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评价表明,2022和2023年氮肥运筹的主成分得分排序为G5>G3>G4>G2>G1和G5>G3>G1,两年试验结果趋势一致。【结论】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降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而增加产量,本试验中灌浆期施氮总量20%的处理较为适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慕宇 米美多 孙立影 朱荣 康建宏
【目的】本文研究了氮素基追比对花后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在盆栽条件下,人工模拟高温,对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荧光特性和产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高温胁迫下,宁春4号与宁春47号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F_v/F_m和PI下降显著,热耗散量子比率F_0/F_m升高,C_i变化不明显。但在高温和氮素互作下,氮肥基追比为3∶7和4∶6条件下春小麦旗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叶绿素a/b,P_n,G_s,F_v/F_0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氮素 光合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白小艳 李永飞 陈永伟 李鑫 李昱 张海宇 康建宏 吴宏亮
【目的】为应对春小麦后期高温引起的早衰,深入探究作物早衰的生理机理,为春小麦抗逆栽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宁夏春小麦品种‘宁春50号’为供试材料,以常温为对照(CK),设3个高温(HT)时段:花后10~12 d(HT1)、15~17 d(HT2)、20~22 d(HT3)测定春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结果】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春小麦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和产量,且以花后10~12 d高温胁迫影响最大。与CK相比,HT1花后15~25 d和HT2花后20~25 d时,春小麦旗叶的平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及叶绿素含量(Ca、Cb、Cx+c)均显著下降(P<0.05),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上升(P0.05)。此外,高温胁迫越早,对千粒重(TK)和产量(GY)的影响越大,与CK相比,HT1、HT2处理的TK分别降低23.43%、18.90%,GY分别下降15.07%、3.69%,HT3处理的TK与GY下降略低。【结论】高温胁迫显著影响春小麦叶片光合特性和产量,高温发生越早,旗叶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下降越快,影响程度表现为花后10~12 d>花后15~17 d>花后20~22 d。
关键词:
春小麦 高温 旗叶光合特征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家永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花后旗叶中SOD活性、MDA含量、子粒含硒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浆初期或中期喷施硒肥,均明显提高了小麦旗叶中SOD活性,降低了MDA含量;同时提高了小麦子粒中的硒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麦产量。利用小麦叶片喷施硒肥的方法生产富硒小麦通过食物链给人和动物安全补硒是一条安全可靠的新途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建波 徐灿 朱荣 吴宏亮 康建宏
【目的】春小麦灌浆期频繁遭受高温胁迫,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研究缓减高温危害的栽培措施,对春小麦高产稳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宁夏灌区主栽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研究定氮条件下不同追肥时期对高温胁迫下春小麦淀粉形成的影响。【结果】高温胁迫导致籽粒中总淀粉含量和淀粉关键酶活性下降,而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可以缓减高温危害。孕穗期处理下,高温与常温相较总淀粉含量减少7.18%。在常温条件下,孕穗期较分蘖期追施氮肥,总淀粉含量、ADPG-PPase、SBE、SSS分别增加24.6%、32.2%、39.7%、37.7%。【结论】方差分析表明,温度与施氮时期对淀粉含量及淀粉关键酶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拔节期、孕穗期追施氮肥可以有效缓减高温对籽粒淀粉含量、淀粉关键酶及产量的影响,说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可以有效缓解高温对春小麦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春小麦 施氮时期 高温 淀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旺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赵凯男 侯园泉 赵志明 杨中帅
为了明确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灌浆期下午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产量的影响,2018—2019年度和2019—2020年度,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采取测墒补灌的方法,设置重度干旱(W1:播前65%MFC(最大田间持水量)+拔节后45%~55%MFC)、中度干旱(W2:播前75%MFC+拔节后55%~65%MFC)、轻度干旱(W3:播前75%MFC+拔节后65%~75%MFC)、适宜供水(W4:播前75%MFC+拔节后75%~85%MFC)4个处理,测定了灌浆前期、中期和中后期14:00—16:00的旗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IWUE)、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以及成熟期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水分和品种对小麦灌浆期下午的旗叶光合、荧光特性和成熟期的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从2 a均值来看,与W4相比,干旱胁迫处理(W1、W2和W3)灌浆期下午的旗叶Pn、Gs和ΦPSⅡ,JM47分别降低2.07%~68.92%,-3.23%~50.00%和-1.89%~30.19%;YZ4110分别降低7.71%~80.19%,11.11%~59.26%和0~73.47%;JM47和YZ4110灌浆中期下午的旗叶Tr分别降低6.30%~32.87%和6.49%~41.74%,灌浆中后期下午旗叶Fv/Fm分别降低1.20%~18.52%和2.50%~30.00%,且上述指标的降幅基本表现为JM4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天宏 刘玉莲 曹莹 段萌 赵艺欣
为了探讨不同形态氮肥在缓解镉对农作物毒害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减少镉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以辽春10号小麦为材料,采用盆栽方法,模拟镉污染农田,设置了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两种氮素形态,施氮量5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下氮素形态对小麦体内含氮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铵态氮对小麦地上部干质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的促进作用高于硝态氮;而施氮量在150~300kg/hm2范围内,硝态氮对小麦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促进作用高于铵态氮。
关键词:
镉 铵态氮 硝态氮 施氮量 小麦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绚 汤绪 陈葆德 田展 钟洪麟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生殖阶段对高温较敏感,尤其在开花期前后如遇短暂的高温天气,产量会显著下降。本文基于区域气候模式PRECIS在IPCC SRES A1B情景下2001-2090年气候预估数据,运用CERES-Wheat模型,对中国6个代表站点的小麦产量受高温的影响设计了敏感性试验,计算高温胁迫强度指数,预估了中国未来小麦产量易受高温胁迫威胁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开花前期和后期小麦产量对高温的响应不同。开花前期为小麦产量受高温影响最重要的敏感时期,在开花前期遭遇短暂的高温天气(单日最高气温大于32℃)就会导致产量的剧烈下降,并且当单日高温发生的越接近开花期,产量的损失越严重。灌浆期小麦遇到极端高温或者连续性的极端高温产量会有下降,并且灌浆期前期比后期对高温更敏感。CERES-Wheat模型在模拟小麦灌浆期对高温反应的敏感性较弱。中国小麦生产受高温胁迫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中高纬地区,即新疆、河套和东北地区,并且受气候变暖的影响,高温敏感期高温胁迫的强度和范围均会进一步扩大。气候变暖导致高温胁迫强度增强,必然提高未来小麦减产的风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邵云 王钰亮 王小洁 姜丽娜 刘会娟 李春喜
为了深入探讨壤土、黏土、沙土3种主要农田土壤质地条件下As胁迫对小麦的影响差异,研究了小麦灌浆期的根长、分蘖、分生根数目、干物质量等形态指标及旗叶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率(WUE)、叶绿素含量等光合特性指标。结果表明:当As≤15 mg/kg时,小麦受到的胁迫作用不明显;当As≥30 mg/kg时,小麦则开始呈现出根长降低,分生根数目减少等明显的胁迫效应。当As≥30 mg/kg时,在壤土和黏土条件下生长的小麦根长较长,分生根数目较多,并且小麦旗叶的Pn、Gs、Ci、WUE、叶绿素相对含量较沙土条件下高。As胁迫对3种质地土壤...
关键词:
小麦 土壤质地 As胁迫 光合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袁慧 马尚宇 王艳艳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侯君佑 盖盼盼 单雅敬
为明确花后渍水对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在安徽农业大学皖中试验站以皖垦麦076和皖麦52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小麦开花后设置了0(W0),3(W3),6(W6),9 d(W9)4个渍水处理,研究花后渍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抗氧化酶活性、籽粒灌浆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花后14 d,两品种W3处理旗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旗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不同,皖垦麦076的W9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皖麦52的W3和W6处理旗叶SOD和CAT活性显著低于W0但高于W9处理。渍水6,9 d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灌浆的平均速率,不同小麦品种在渍水条件下对籽粒灌浆进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花后各渍水处理对小麦穗数无显著差异,皖垦麦076 W3处理的穗粒数与W0无显著差异,W6和W9处理显著低于W0,而皖麦52的穗粒数表现为W3、W6和W9处理均显著低于W0,以W9处理最低,两品种千粒质量和产量均表现为W0>W3>W6>W9,渍水9 d时,两品种产量降幅分别为34.99%,40.44%。本试验条件下,开花期渍水降低了小麦旗叶光合能力,影响了籽粒灌浆进程,降低了平均灌浆速率,导致千粒质量下降,从而降低了产量。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光合特性 籽粒灌浆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飞 臧秀旺 黄保荣 何钟佩
研究了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对冬小麦叶源、库器官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叶源、库活性显著降低。高温胁迫能显著降低冬小麦子粒蔗糖酶的活性 ,降低子粒可溶性糖含量 ,胁迫发生初期子粒ATP酶的活性迅速降低 ;高温胁迫导致冬小麦的旗叶MDA含量、脯氨酸含量上升。适当的调节剂处理能显著改变高温胁迫条件下上述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 ,显著抑制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光合性能的下降 ,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 ,对保持叶源、库器官的生理活性有显著的作用 ,协调源库关系 ,降低高温胁迫对植株的伤害程度
关键词:
高温胁迫 叶源器官 库器官 调节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安婷婷 侯小畔 周亚男 刘卫玲 王群 李潮海 张学林
【目的】明确小麦开花后根际土壤特性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和籽粒氮素积累量之间的关系,能够为生产上合理施肥、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和减轻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和2015—2016年在小麦季设置4个氮肥水平(0,CK;150 kg N·hm(-2),N150;240 kg N·hm(-2),N240和300 kg N·hm(-2),N300)并于小麦开花期、灌浆中期和成熟期分层(0—20 cm和20—40 cm)测定小麦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铵态氮、硝态氮、蔗糖酶、脲酶,同时测定根、茎、叶和穗生物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然 孙绿 赵长星 林琪 刘义国 孟祥霞 王月福 王维华
为给华北旱作区小麦确定合理的追肥深度提供科学依据,以冬小麦济麦22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春季拔节期开沟施肥(0,5,10,15 cm)对旱地小麦花后旗叶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各处理的小麦旗叶中POD活性、SOD活性都表现为W2>W1>W3>W0,mDA含量表现为W0>W3>W1>W2,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表现为W0一直低于其他处理,W2始终高于其他处理。说明肥料深施能够提高小麦旗叶中的POD和S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抑制mDA的产生,从而延缓了叶片衰老。各处理小麦的产量表现为W2>W1>W3>W0,W1、W2、W3比W0每公顷产量分别提高了8.5%,14.0%,...
关键词:
追肥深度 旱地小麦 旗叶 衰老特性 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晨阳 张艳菲 卢红芳 赵君霞 马耕 马冬云 朱云集 郭天财 马英 姜玉梅
【目的】小麦生育后期土壤渍水(WL)、高温(HT)是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南部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形成和品质性状影响较大。本研究旨在探明小麦在逆境及其复合胁迫下籽粒淀粉组成和品质的变化。【方法】2011—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郑麦004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小麦花后土壤渍水(WL,花后5—14 d全天进行)、高温(HT,花后5—14 d,每天10:00—16:00处理)及渍水+高温复合胁迫(WL+HT)对小麦产量、淀粉组成及其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WL、HT及WL+HT胁迫均导致小麦淀粉产量显著下降,其中2011—2012年分别下降28%、46%和52%,2012—2013年分别下...
关键词:
小麦 渍水 高温 淀粉含量 糊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飞 邵运辉 何钟佩
研究了高温胁迫条件下冬小麦旗叶、穗梗韧皮部汁液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显著降低旗叶和穗梗韧皮部汁液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穗梗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增加旗叶韧皮部汁液氨基酸总流量,并导致氨基酸组分的明显变化,旗叶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除精氨酸(Arg)外均显著提高,穗梗韧皮部汁液各氨基酸组分均显著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