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96)
2023(7244)
2022(6006)
2021(5395)
2020(4471)
2019(9844)
2018(9455)
2017(17226)
2016(9672)
2015(10395)
2014(9828)
2013(9612)
2012(8981)
2011(8064)
2010(7912)
2009(7182)
2008(6975)
2007(6212)
2006(5375)
2005(4604)
作者
(32452)
(26980)
(26971)
(25156)
(17167)
(13304)
(11844)
(10692)
(10496)
(9466)
(9433)
(8995)
(8932)
(8768)
(8530)
(8422)
(8321)
(8103)
(7903)
(7843)
(7147)
(6705)
(6353)
(6280)
(6274)
(5991)
(5863)
(5779)
(5651)
(5620)
学科
(35096)
经济(35047)
管理(26853)
(25680)
(19923)
企业(19923)
方法(16234)
数学(14530)
数学方法(14373)
(10928)
(9893)
(9692)
中国(9499)
(8643)
贸易(8642)
(8444)
业经(8170)
农业(7557)
(6744)
技术(6250)
环境(6004)
地方(5869)
(5845)
财务(5842)
财务管理(5828)
企业财务(5537)
(5421)
银行(5374)
(5212)
金融(5211)
机构
大学(138206)
学院(136100)
(54107)
研究(53251)
经济(53102)
管理(49577)
理学(43576)
理学院(43037)
管理学(42101)
管理学院(41907)
(39035)
中国(37852)
科学(37407)
农业(31872)
业大(30318)
(30086)
(29645)
研究所(27649)
中心(23334)
(22932)
农业大学(21001)
(20520)
(19336)
(19187)
财经(18417)
北京(18376)
科学院(17498)
(17389)
(17315)
(16994)
基金
项目(102110)
科学(78762)
基金(75490)
(71927)
国家(71385)
研究(63023)
科学基金(58456)
自然(42165)
自然科(41228)
自然科学(41210)
社会(40567)
自然科学基金(40531)
基金项目(40185)
(39792)
社会科(38487)
社会科学(38473)
(35256)
资助(30415)
教育(28132)
重点(24007)
计划(23431)
编号(21979)
(21869)
(21618)
(21552)
科技(21065)
科研(20919)
创新(20273)
(20166)
(18144)
期刊
(54202)
经济(54202)
学报(36264)
研究(35127)
(34527)
科学(28680)
中国(27596)
大学(25450)
学学(24702)
农业(23943)
管理(17517)
(16956)
(13434)
业大(11599)
(10567)
金融(10567)
农业大学(9950)
教育(9836)
经济研究(9758)
技术(9056)
(8991)
财经(8941)
业经(8774)
科技(7866)
(7682)
问题(7339)
林业(7221)
中国农业(6988)
资源(6384)
(6320)
共检索到196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邹  李娜  严奉君  杨志远  徐徽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冈优725为材料,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 kg/hm2)和施硅量(0、150、300 kg/hm2),研究氮硅配施对冈优725干物质积累和镉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水平下,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水稻根系干物质的积累和地上部氮的积累,施氮量为0、90 kg/hm2时,施硅均能够显著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与不施硅相比,施硅量为150 kg/hm2处理可显著增加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水稻千粒质量;施氮为0时,与不施硅相比,施硅可显著增加每穗粒数;各施氮水平下,水稻产量均随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徐徽  杨志远  秦俭  彭玉  马均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与磷钾肥配施对水稻养分吸收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稻冈优725为材料,通过"淹水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1N1)"、"控制性交替灌溉+氮肥优化运筹(W2N1)"、"旱种+氮肥优化运筹(W3N2)"3种水氮管理模式及不同的磷钾肥配施处理,分析对水稻氮、磷、钾吸收特点的影响,并探讨各养分间及其与产量、生理特性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水氮管理模式和磷钾肥配施对水稻氮、磷、钾素的吸收、生理特性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影响;W2N1管理模式与磷、钾肥施用量均为90 kg.hm-2的配施(P90K90处理)组合能促进抽穗及成熟期各养分的累积,提高剑叶光合速率(Pn)...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刘元英  罗盛国  范立春  宋添星  郭艳文  
【目的】以寒地5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实地氮肥管理的增产机理。【方法】2004和2005年,通过农民习惯施肥和实地氮肥管理的大田对比试验和不同SPAD阈值的小区试验,探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规律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使氮肥总量平均减少了33.8%,水稻成穗率平均提高了12.3%(P<0.05),灌浆期水稻叶面积指数提高了14.1%~27.6%(P<0.05),抽穗期以后水稻干物质增加了4.3%~29.1%,抽穗后干物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产量平均增加了9.8%;抽穗后氮积累量增加了11.8%~55.1%(P<0.05...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纪洪亭  冯跃华  何腾兵  潘剑  范乐乐  李云  武彪  肖铭  梁显林  
【目的】定量描述超级杂交稻干物质与养分积累的动态变化,为进一步提高超级杂交稻干物质积累的潜力以及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在大田条件下,以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Q优6号和对照品种Ⅱ优838为供试材料,通过连续测定干物质和氮磷钾含量,并对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及生长时间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超级杂交稻相对干物质和相对氮磷钾积累动态模型,进而分析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的动态特征。【结果】Gompertz方程对超级杂交稻干物质和养分的动态模拟效果较好。利用2009年和2011年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干物质积累模型模拟的NRMSE较小,R2值均达到0.9820以上,模拟的准确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彩龙  张敏  谢新宇  刘铁宁  王文颇  韩金玲  李彦生  周印富  蔡瑞国  
为了确定冀东地区冬小麦的最佳追氮时期和追氮量,实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氮肥量240 kg/hm2条件下,分期施用氮肥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京冬8号和京冬11号2个冬小麦品种。设4个处理:全部底肥(NⅠ);1/2底肥、1/2起身(NⅡ);1/2底肥、1/2拔节(NⅢ);1/3底肥、1/3起身、1/3挑旗(NⅣ)。NⅢ处理有利于小麦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比其他处理平均提高4.41%~13.00%和3.04%~14.97%,从而提高了小麦产量。在小麦施氮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氮肥分期施用,即氮总量的1/2作底肥,1/2做拔节期追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文  青先国  蒲熙  王思哲  龚浩如  
比较了3种不同的施硅肥、钙肥水平下超级杂交稻品种准两优527、两优293生育后期的茎秆抗倒力学差异.结果表明:两优293的倒4节间折断弯矩M明显大于准两优527,主要因为构成茎秆材料数量的增加;施硅肥对提高倒4节间M值、降低折断指数BI作用明显,尤以中量(五水偏硅酸钠的施用量为300kg/hm2)最佳;施钙肥不利于降低准两优527成熟期的BI值,但能明显提高两优293倒4节间的抗折断能力,最佳施钙量为中量(熟石灰施用量450kg/hm2);在不同品种间或不同处理下,超级杂交稻的主要茎秆材料学参数M值、BI值在生育后期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加威  李娜  王春雨  张绍文  蒋明金  赵建红  孙永健  马均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材料,研究机插(T1)和手插(T2)2种不同栽插方式和不同施钾量(0、60、120、180、240 kg/hm2)对杂交籼稻叶源特征、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手插稻,抽穗后机插稻剑叶和倒2叶的SPAD值偏低,但其变化相对平稳;齐穗期机插稻的叶面积指数高于手插稻,但齐穗后1020 d剑叶的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大于手插稻;与不施钾肥比较,施钾能稳定剑叶抽穗后SPAD值及齐穗后净光合速率;随施钾量的增加,机插稻和手插稻的叶面积指数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机插稻的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乔中英  陈培峰  顾俊荣  孙华  杨代凤  董明辉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38为材料,研究不同氮肥运筹(前后期施氮比例6∶4和8∶2)和栽插密度(18、22.5、27万穴/hm2)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前后期施氮比例6∶4产量显著高于8∶2,其增产原因为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2栽插密度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表现为栽插密度越小,穗粒数和千粒重越高,而有效穗数越低,在22.5万穴/hm2条件下产量结构较协调,是产量显著高于其他栽插密度的主要原因;3与前后期施氮比例8∶2相比,6∶4提高了抽穗后叶片SPAD值和分蘖成穗率,显著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随着栽插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所增加,但生育中期群体过大影响了后期干物质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滕飞  李传友  陈惠哲  朱德峰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江青山  蒋鹏  陈家彬  姜方洪  赵德明  王峰  廖宗永  林纲  
以冈优725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7个宜香系列杂交稻组合的干物质生产特性、产量形成特点、氮素吸收规律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冈优725相比,在75 kg N·hm-2下,宜香1108、宜香1577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结实率较高、成熟期干物质及齐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大,分别增产0.7%、0.5%和5.2%,成熟期氮素吸收量、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吸收利用率均较冈优725高;在150 kg N·hm-2下,宜香1577、宜香1979、宜香3003和宜香7808有效穗较多、粒重较高、收获指数较大,分别增产0.8%、0.5%、1.0%、1.4%,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可见,氮肥的适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永虎  曹梦琳  杜慧玲  郭平毅  张海颖  郭美俊  原向阳  
【目的】研究氮、磷、钾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对杂交谷子干物质累积、转化和产量的影响,为杂交谷子高产高效种植和研发轻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6—2017年在山西中部太谷县的山西农业大学创新园区进行,以张杂谷10号为试验材料,选择氮、磷、钾施用量、施肥水平距离和施肥深度5个因素,采用五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地膜覆盖田间小区试验。所有肥料全部作为底肥,氮肥为含46%N的尿素,磷肥为含16%P_2O_5的过磷酸钙,钾肥为含50%K_2O的硫酸钾。在谷子拔节、抽穗、开花、成熟期取有代表性的3穴植株用于测定干物质积累量,10月上旬收获,脱粒风干后称重、计产,用以研究施肥量和施肥位置对谷子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转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1)较高的产量水平需要较高的氮、磷、钾供肥水平,且磷钾比例相对较高。(2)对谷子干物质累积的影响依次为氮>磷>钾>施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对谷子干物质转运的影响依次为钾>施肥深度>磷>氮>施肥水平距离,对谷子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氮>磷>钾>施肥深度>施肥水平距离。(3)氮、磷对谷子各个时期干物质累积均有极显著影响,营养生长阶段氮磷交互作用为负,生殖生长阶段氮磷交互作用为正。(4)随着生育时期的推移,钾、施肥水平距离、施肥深度对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由负变正,且影响程度不断增大,最佳施肥位置与播种位置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5)5个因素与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转运和产量的回归关系极显著,拟合程度较高,可用于实际生产预测。【结论】山西省中部地膜覆盖条件下,张杂谷10号产量大于8 000 kg·hm~(-2)的各因素取值的95%置信区间为施肥水平距离16.80—18.75 cm、施肥深度20.80—23.75 cm、施N 225 kg·hm~(-2)、施P_2O_5 136.35—153.63 kg·hm~(-2)、施K_2O 93.56—108.63 kg·hm~(-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立宁   张力月   孟祥睿   郭颂   杨梅   马磊   杨卫君  
【目的】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北疆灌区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转运,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为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在北疆灌区的合理施用与农田增产增效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新疆优质品种春小麦“新春37号”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个氮肥水平,不施氮肥(N0:0 kg/hm~(2))、常规氮肥(N1:300 kg/hm~(2))、氮肥减量15%(N2:255 kg/hm~(2))、氮肥减量30%(N3:210 kg/hm~(2));设2个生物炭水平,不施生物炭(B0:0 kg/hm~(2))、生物炭(B1:20×10~(3) kg/hm~(2)),共B0N0、B1N0、B0N1、B1N1、B0N2、B1N2、B0N3、B1N3 8个处理;测量春小麦旗叶SPAD值,光合指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转运,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及其构成等,明确不同量氮肥与配施适量生物炭对春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生物炭不施氮肥(B0N0)相比,氮肥减量15%配施生物炭(B1N2)可以显著提高春小麦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转运速率,籽粒灌浆速率和产量。B1N2处理下,在春小麦花后不同时间段,SPAD值增长13.17%~91.70%,净光合速率提高17.42%~87.30%,气孔导度提高16.00%~29.41%,蒸腾速率提高25.35%~79.81%;在春小麦成熟期,籽粒的干物质提高28.87%,产量增加30.23%。【结论】适量生物炭20×10~(3) kg/hm~(2)、配施氮肥255 kg/hm~(2)(B1N2)可初步达到春小麦增产和氮肥减施的目的,为北疆灌区农田氮肥及生物炭科学施用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程爱武  徐一兰  郭立君  李微艳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以湖南双季稻区连续27 a定位试验为基础,在早稻均施N 142.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63.0 kg/hm2,晚稻均施N 157.5 kg/hm2、P2O5 27.0 kg/hm2、k2O 81.0 kg/hm2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水稻群体根系、地上部总干重、茎和穗群体干物质重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群体干物质重量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根系干重占植株总干物质重量的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元财  王术  吴晓冬  王祥九  刘向英  王德伟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鹏  熊洪  朱永川  张林  周兴兵  刘茂  郭晓艺  徐富贤  
以渝香糯1号为材料,设0、120、180 kg/hm~2 3个施氮水平(分别记为N_0、N_(120)、N_(180)),2种氮肥运筹模式(基肥与蘖肥的质量比为70%∶30%(A)和基肥、蘖肥与穗肥的质量比为50%∶20%∶30%(B)),于2014年在四川德阳进行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模式对糯稻养分吸收积累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糯稻氮、磷、钾的吸收量影响显著;采用B种模式,糯稻的氮、磷、钾吸收量均较A种模式的小;与A种模式相比,采用B种模式每生产1 000 kg稻谷,氮、磷、钾需要量分别降低14.1%、10.2%、7.8%;随着施氮量增加,产量呈增加趋势,但氮肥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