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8)
2023(10894)
2022(8968)
2021(8039)
2020(6394)
2019(14382)
2018(13742)
2017(25179)
2016(13837)
2015(14898)
2014(14608)
2013(14339)
2012(13459)
2011(12459)
2010(12361)
2009(11311)
2008(10984)
2007(9709)
2006(8770)
2005(7928)
作者
(44334)
(37107)
(36926)
(34604)
(23709)
(18073)
(16403)
(14543)
(14338)
(13200)
(12798)
(12228)
(12142)
(11751)
(11737)
(11338)
(11244)
(11066)
(10743)
(10664)
(9620)
(9234)
(9175)
(8620)
(8589)
(8376)
(8348)
(8172)
(7649)
(7402)
学科
(61531)
经济(61474)
(36227)
管理(35197)
(26311)
企业(26311)
方法(20238)
中国(20095)
地方(19657)
(19059)
数学(17687)
数学方法(17516)
业经(15260)
农业(13473)
(12273)
贸易(12262)
(12160)
(12003)
(11844)
地方经济(10984)
(10938)
环境(10752)
(10712)
银行(10660)
(10642)
金融(10639)
(10345)
(10334)
技术(10234)
产业(8491)
机构
学院(198929)
大学(195562)
(80551)
经济(78987)
研究(76738)
管理(70736)
理学(60844)
理学院(60054)
管理学(58892)
管理学院(58544)
中国(56075)
科学(50941)
(48683)
(42673)
(41470)
农业(38936)
研究所(38089)
业大(37465)
(34174)
中心(34000)
(30823)
(27251)
(27072)
财经(26805)
北京(26717)
(26320)
师范(25860)
农业大学(24976)
科学院(24962)
(24741)
基金
项目(138090)
科学(106828)
基金(98113)
研究(93460)
(90018)
国家(89234)
科学基金(74012)
社会(59576)
(56998)
社会科(56559)
社会科学(56544)
基金项目(52204)
自然(49351)
自然科(48224)
自然科学(48206)
(48015)
自然科学基金(47339)
教育(41657)
资助(38976)
(36153)
编号(35674)
重点(32139)
(29421)
计划(28667)
(28541)
发展(27611)
创新(27588)
成果(27395)
(27155)
科研(26799)
期刊
(92263)
经济(92263)
研究(56493)
(45929)
中国(44280)
学报(41754)
科学(35302)
农业(32071)
大学(29933)
学学(28827)
管理(26382)
(24127)
教育(19981)
(19788)
金融(19788)
业经(17435)
(17185)
技术(16085)
经济研究(15380)
财经(12691)
业大(12479)
问题(12259)
科技(11158)
(11094)
(10915)
农业大学(10858)
商业(10195)
资源(9603)
技术经济(9470)
(9343)
共检索到3027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于建明  陈涛涛  郑俊林  陈伟  邰恩博  
为揭示施氮量与斜发沸石耦合效应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稻田管理中,以"千重浪2号"稻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量为主区(N0,0kg·hm(-2);N1,70kg·hm(-2);N2,140kg·hm(-2);N3,210kg·hm(-2)),沸石量为副区(Z0,0t·hm(-2);Z1,10t·hm(-2)),通过2年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与斜发沸石混施对乳熟期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英豪  吴奇  陈涛涛  孙一迪  迟道才  金冶  孙德环  
为了探求沸石在水稻生产中的价值,于2015年在辽宁省东港市灌溉新技术试验站设置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沸石和氮肥量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以氮肥(N)为主区,设置4水平,分别为N_1(0kg·hm~(-2))、N_2(52.5kg·hm~(-2))、N_3(105kg·hm~(-2))、N_4(157.5kg·hm~(-2));斜发沸石(Z)为子区,设置3水平,分别为Z_0(0t·hm~(-2))、Z_(40)(10t·hm~(-2)粒径40目)、Z_(80)(10t·hm~(-2)粒径80目)。结果表明:在N_3和当地施氮水平N_4下,沸石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N_3Z_...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佟延旭  陈涛涛  郑俊林  陈伟  邰恩博  
为了探究多生育期连续控水对水稻的影响,挖掘水稻节水生产的潜能,以水稻品种"沈农9765"为试验材料,采用裂-裂区试验设计,利用测筒栽培条件,研究分蘖期[淹灌(T1)、轻控(T2)、重控(T3)]、拔节孕穗+抽穗开花期﹝淹灌(J1)、轻控(J2)﹞、乳熟期﹝淹灌(M1)、轻控(M2)、重控(M3)﹞及多生育期不同水分胁迫对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T、J的主效应及T*J的交互效应均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与T2相比,T1、T3产量分别减少5.65%和16.27%。与J1相比,J2产量增长2.9%,且T2J2的组合能极显著提高水稻产量,M对产量影响不显著,M2产量稍高于M1、M3;有效穗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金鸿  哈依夏·叶尔赛依提  刘源  李雁博  陈果  王佺珍  
【目的】研究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求水肥调控机理,为建立柳枝稷稳产管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施氮量和土壤含水量为考察因子,采用2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正交组合设计,测定各处理下柳枝稷产量及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可溶性糖含量,构建柳枝稷产量与2个因子间的回归方程,并通过方差分析研究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水与氮肥耦合对柳枝稷产量和品质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产量而言,水与氮肥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对产量有显著的影响(P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福顺  苏以荣  欧阳郁  周隆才  
齐穗期补施氮肥,不仅在叶片和叶鞘,而且在穗部都能保持较高的氮素含量,以合成蛋白质和叶绿素,从而提高碳素同化率。早稻主要通过增加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达到增产,晚稻则通过增加有效穗、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产。无论早稻或晚稻齐穗期补施氮肥糙米中粗蛋白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秀娟  甘林  阮宏椿  杜宜新  李科  陈福如  
为明确氮肥处理下3个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品种特优627(抗)、D奇宝优527(中抗)和汕优63(感)的抗瘟性变化及其生化机制,使用不同剂量碳酸氢铵(纯氮17.1%)作为水稻苗期氮肥不同处理水平,测定了3个品种水稻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温室人工接菌条件下的苗瘟、叶瘟和穗瘟病情指数,并分析了酶活性变化与水稻植株抗稻瘟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苗期增施氮肥后,3个品种水稻苗的POD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增强.水稻植株受稻瘟病菌侵染后,苗期增施氮肥显著增加了3个品种水稻苗瘟和叶瘟病的发生,且感病品种汕优63的SOD、POD活性和病情指数变异幅度显著大于抗病和中抗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宇  马均  童平  朱萍  李树杏  王根齐  许远明  
在施纯氮总量180 kg.hm-2下,以II优498为材料,研究大苗移栽三角强化栽培水稻前中后期不同氮肥施用比例对苗情动态、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及运转、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茎基部伤流量、成熟期各器官氮素含量、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施肥方式下,依产量从大到小排序,底、蘖、穗、粒肥比例依次是5∶3∶1∶1、5∶3∶2∶0、6∶3∶1∶0、7∶3∶0∶0、6∶4∶0∶0、10∶0∶0∶0、5∶5∶0∶0。在强化栽培条件下,只施底肥和分蘖肥的处理显著低于施用底蘖穗粒肥处理的产量,其叶面积衰退速率高,成熟期的伤流强度低,收获指数低。而采用底、蘖、穗、粒肥比5∶3∶1∶1施肥处理,从齐穗期到成熟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李超  汤文光  郭立君  汪柯  程凯凯  潘孝晨  孙耿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双季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本研究依托设置在湖南宁乡的长期大田定位试验,自1986年—至今,共设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LOM)、60%有机肥(HOM)和无肥对照(CK)5种施肥处理,于2015—2016年取样,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早、晚稻各生育时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LOM>HOM>RF>MF>CK和RF>LOM>HOM>MF>CK;叶片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HOM>LOM>RF> MF>CK。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LOM和HOM处理为最高,分别比CK处理增加3 582.5~3 650.0kg/hm~2和2 569.5~2 641.5kg/hm~2;晚稻产量均以RF和LOM处理为最高,分别比CK处理增加2 480.0~2 757.5kg/hm~2和2 827.5~3 118.5kg/hm~2。总的来说,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迟道才  孙一迪  吴奇  卜凡刚  许杏娟  陈涛涛  张丽  
为探讨沸石潜在的应用价值,在设有遮雨棚的测坑试验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节水灌溉时不同沸石与氮肥水平对水稻理论产量、干物质积累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理论产量随氮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趋势变缓;中低水平沸石5~10t·hm-2对水稻的增产效应显著,高水平沸石15t·hm-2增产趋势变缓。随着氮肥的增加水稻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增加;适量沸石的投入也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含氮量。沸石和肥都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不同氮肥水平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表现为:N3(105kg·hm-2)>N4(157.5kg·hm-2)>N2(52.5kg·hm-2)>N1(0kg·h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一兰  付爱斌  刘唐兴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氮(N)肥运筹模式对双季水稻植株叶片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早稻和晚稻均不施N肥为对照(CK),系统比较研究了早稻施N 120.0 kg/hm~2+晚稻施N 210.0 kg/hm~2(N_(120∶210))、早稻施N 150.0 kg/hm~2+晚稻施N 180.0 kg/hm~2(N_(150∶180))、早稻施N 180.0 kg/hm~2+晚稻施N 150.0 kg/hm~2(N_(180∶150))、早稻施N 210.0 kg/hm~2+晚稻施N 120.0 kg/hm~2(N_(210∶120))5种N肥运筹模式条件下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N水平下,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均分别表现为N_(150∶180)>N_(180∶150)>N_(210∶120)>N_(120∶210)>CK和N_(150∶180)>N_(180∶150)>N_(120∶210)>N_(210∶120)>CK;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时期叶片气孔导度(Gs)分别表现为N_(210∶120)>N_(180∶150)>N_(150∶180)>N_(120∶210)>CK和N_(120∶210)>N_(150∶180)>N_(180∶150)>N_(210∶120)>CK。各处理间水稻植株的千粒质量均无显著性差异;早稻和晚稻产量均以N_(150∶180)处理为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 849.5,1 879.5 kg/hm~2。因此,早稻施N 150.0 kg/hm~2和晚稻施N 180.0 kg/hm~2的施肥模式,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改善产量构成因素,从而获得较高的水稻产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林  迟道才  陈涛涛  佟延旭  吴奇  陈伟  邰恩博  
为了缓解节水灌溉方式下水稻土氮肥流失严重现状,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到水稻节水灌溉中,以水稻品种"千重浪2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沸石量为主区、灌溉方式为副区,对不同灌溉方式与沸石量下水稻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W0)相比,能量调控灌溉(W1)、干湿交替灌溉(W2)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均有所降低;施沸石处理(Z1)叶面积指数均高于未施沸石处理(Z0),且W1处理下增加较显著。W1与W0处理地上部干重差异不大,均高于W2处理;Z1处理地上部干重高于Z0,W1Z1处理地上部干重最高。与W0处理相比,W1处理显著提高产量,增产1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国伟  谈桂露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小杰   吕廷波   邢猛   宋仁友   付鑫法  
为探索适宜滴灌骏枣提质增效的水肥耦合方案,以南疆典型自压灌区昆玉市224团10 a成龄骏枣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实践生产,以灌水量770 mm、施肥量1 125 kg/hm~2为对照,采用水(W1,540 mm;W2,630mm;W3,720 mm)、化肥(F1,562.5 kg/hm~2;F2,810 kg/hm~2;F3,1 080 kg/hm~2)双因素三水平进行小区试验,探索南疆滴灌骏枣的新梢、枣吊、光合特性及产量品质对水肥耦合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灌水、施肥和水肥交互作用对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新梢和枣吊的影响均表现为灌水>施肥>水肥交互作用;对产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IWUE)的影响均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灌水>施肥;对肥料偏生产力(PFP)影响表现为水肥交互作用>施肥>灌水;对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表现为施肥>灌水>水肥交互作用;对果形指数影响表现为施肥>水肥交互作用>灌水。结果表明:W3F2处理的骏枣新梢、枣吊最优,W2F3处理的产量、IWUE最优,W2F2处理的P_n、T_r、G_s、单果质量、骏枣纵横径、果形指数最优,W3F1处理的PFP最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浩  焦晓燕  王劲松  丁玉川  武爱莲  董二伟  王立革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0,1%,5%,10%(w/w)和不同氮肥水平(0,400,800 kg/hm2)及其交互效应对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苗期生长及有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C值低的土壤植株生长状况整体要优于EC值高的土壤;1%生物炭对作物生长略优于0处理,而5%和10%生物炭对高粱苗期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不施氮肥与施400 kg/hm2氮肥间无显著差异,800 kg/hm2氮肥水平对植株生长产生抑制效应;生物炭用量、施氮量及其交互效应对2种土壤植株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叶绿素的表现与其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还原糖含量受生物炭和氮肥影响表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眉  于凤泉  李志强  刘欣宇  孙富余  
为辨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辽宁省化肥施用与水稻产量之间的时空耦合关系,为保障水稻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以辽宁省14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分析2015-2020年辽宁省水稻产量与化肥施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变化及其时空耦合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施用量与水稻产量均呈现增长的“双增区”为沈阳及辽阳地区;“双减区”共有8个地级行政区;化肥施用量减少而水稻产量增高的“他因素影响区”共有3个地级行政区;化肥施用量增高而水稻产量下降的“低效施肥区”只有1个地级行政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