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35)
- 2023(8236)
- 2022(6859)
- 2021(5967)
- 2020(4957)
- 2019(10968)
- 2018(10404)
- 2017(19212)
- 2016(10668)
- 2015(11548)
- 2014(10937)
- 2013(10752)
- 2012(9801)
- 2011(8920)
- 2010(8710)
- 2009(7955)
- 2008(7857)
- 2007(6904)
- 2006(6059)
- 2005(5238)
- 学科
- 济(40075)
- 经济(40025)
- 管理(30140)
- 业(29669)
- 企(23887)
- 企业(23887)
- 方法(19362)
- 数学(17061)
- 数学方法(16889)
- 学(12248)
- 农(11675)
- 财(11261)
- 中国(10000)
- 业经(9614)
- 贸(9271)
- 贸易(9269)
- 易(9044)
- 农业(8023)
- 务(7342)
- 财务(7340)
- 财务管理(7327)
- 环境(7170)
- 技术(7036)
- 企业财务(7008)
- 制(6775)
- 划(5926)
- 理论(5924)
- 地方(5916)
- 产业(5791)
- 银(5591)
- 机构
- 大学(156230)
- 学院(154617)
- 济(60472)
- 经济(59416)
- 研究(58236)
- 管理(55449)
- 理学(49318)
- 理学院(48672)
- 管理学(47631)
- 管理学院(47390)
- 农(42142)
- 科学(41631)
- 中国(40934)
- 农业(34330)
- 京(33224)
- 业大(33064)
- 所(32205)
- 研究所(30148)
- 中心(25234)
- 财(25030)
- 江(22689)
- 农业大学(22672)
- 院(21075)
- 财经(20741)
- 北京(20240)
- 省(19729)
- 经(19094)
- 科学院(18971)
- 室(18767)
- 经济学(18649)
- 基金
- 项目(114989)
- 科学(88931)
- 基金(84701)
- 家(79945)
- 国家(79320)
- 研究(72324)
- 科学基金(65322)
- 社会(46748)
- 自然(46360)
- 自然科(45304)
- 自然科学(45286)
- 省(45157)
- 基金项目(45046)
- 自然科学基金(44549)
- 社会科(44286)
- 社会科学(44271)
- 划(39560)
- 资助(33913)
- 教育(32793)
- 重点(27065)
- 编号(25686)
- 计划(25682)
- 创(24601)
- 发(24496)
- 部(24447)
- 科研(23505)
- 科技(23294)
- 创新(23048)
- 业(22796)
- 国家社会(20245)
共检索到216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伟 于秋竹 孔宇 杨亮
饲用玉米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三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和营养能量价值的影响,探讨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产量、可消化总养分产量、净能的关系以及各器官占总产量的分配率。结果表明:三个品种生物干重均N250为最佳氮素用量,品种间龙辐208表现最好;不同氮素用量下各器官生物干重分配率品种间存在差异;氮素用量与饲用玉米生物干重、可消化总养分产量和净能之间均呈二次曲线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秋竹 孔宇 杨亮 邹德堂
试验以中原单32、龙辐208和高油115三个品种为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饲用玉米子粒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活性在吐丝后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最大值出现时期因品种和氮素用量而异,氮素用量对子粒GS和GDH活性的影响因品种和时期而异,子粒GS和GDH(除吐丝后49d外)活性各处理间差异呈显著或极显著;子粒GDH和GS活性与生物干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永军 王空军 董树亭 胡昌浩 张吉旺 刘鹏
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氮肥用量、时期对一年生夏播墨西哥玉米(Zea mexicana)产量和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并运用概略养分分析法来评价其饲用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夏播墨西哥玉米生长季内刈割 3 茬,叶片对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贡献最大;在中氮(300 kg·ha-1)和高氮(600 kg·ha-1)2 种水平下,氮肥用量对第 1 茬草产量的影响大,底肥肥效仅持续作用到第 2 茬的叶片;第 2 茬的茎鞘及第 3 茬的整个收获部分都表现追肥效应。增施氮肥提高了粗蛋白(CP)、粗脂肪(EE)的含量,降低了粗灰分(CA)、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含量,氮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NFE)及总...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是随着生育时期地推进而不断变化的,本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成熟期子粒产量最高但不是饲用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粮饲兼用玉米鲁单50和高油玉米高油115在乳熟末蜡熟初期收获,鲜物质产量最高,粗蛋白含量及产量也最高,其他营养成分也较高,可以获得最高饲用营养价值;而青饲玉米科多8号在乳熟期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饲用营养价值。另外,3种不同类型玉米相比较,青饲玉米科多8号的生物产量高,饲用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产量最高;高油玉米粗脂肪的含量和产量都是最高的,在作为能量饲料方面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玉米 收割时期 饲用营养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吉旺 胡昌浩 王空军 董树亭 刘鹏
通过设置7.50、11.25和15.00万株/ha3个种植密度,研究其对全株玉米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的饲用物质产量显著降低,但群体鲜物质和干物质产量显著增加,且在高密度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全株玉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以及总能量的产量显著增加。合理的增加种植密度,并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动力2003进行调控,可以改善玉米的植株性状,获得较高的饲用物质产量,提高全株玉米的饲用营养价值。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饲用营养价值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泽林 林逸帆 陈国豪 刘琪琪 刘鹏 张志新 何学青
施用氮肥是当前饲草生产中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而过量施氮会增加养分淋溶,产生环境问题。生物炭近年来已被用作新型土壤改良剂来缓/控释氮肥并见初效,而生物炭施用方式尚待优化,不同深度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和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设0-20、20-40、40-60 cm施用深度处理开展野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表施(0-20 cm)生物炭更有利于生物量提升,可有效提高总生物量19.3%,果实生物量较对照高出24.6%(P <0.05);在氮素积累方面,0-20 cm施加生物炭处理玉米(Zea mays)地上部分氮含量提升29.9%,果实以及叶鞘部分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 <0.05),两部分分别高出29.7%、42.3%,氮素积累情况与生物量提升情况一致;在土壤氮固持方面,0-20 cm施加深度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余处理,而适度增加施用深度(20-40 cm)更利于土壤铵态氮固持。各生物炭施用深度处理均能促进根系生长,20-40 cm施加深度下总根长显著长于对照(P <0.05),0-20 cm施加深度下总根表面积高于对照,高出49.1%,总根体积高出215.1%(P <0.05)。因此,生物炭施用深度0-20 cm能通过明显改善根系生长从而增加地上部分氮素积累,改善土壤硝态氮固持能力,提高饲用玉米产量。研究结果为饲用玉米养分管理和生物炭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丽梅 李世清 邵明安
【目的】阐明水、氮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对关键生育时期采取有效水肥措施以提高产量。【方法】以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玉米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氮素和水分供应对玉米冠层营养器官干物质及氮素累积、分配及随生育时期变化的影响。【结果】除11叶期外,施氮可显著提高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含量;施氮条件下,充分供水有利于叶片和茎鞘单位干重氮素累积;而氮素胁迫时,充分供水反而不利于单位干重氮素累积。无论施氮与否,充分供水处理叶片+茎鞘干物质累积随生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干旱胁迫处理呈线性增长趋势;除水、氮皆胁迫处理叶片+茎鞘氮素累积从11叶期到灌浆...
关键词:
玉米 水、氮供应 干物质和氮素累积 分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蒙蒙 张桂国 杨在宾 杨维仁
【目的】探讨与化学肥料相比施用堆肥对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施用堆肥进行青贮玉米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个不同堆肥的施用处理分别为20、40和60 t.hm-2,以施用化学肥料(尿素400 kg.hm-2+过磷酸钙450 kg.hm-2+钾肥(K2SO4)300 kg.hm-2)为对照组,每个处理3个重复。通过测定各处理单位土地面积的鲜物质产量、干物质产量、营养物质含量、养分瘤胃降解率,得出不同堆肥施用量对青贮玉米单位土地面积生物产量、营养物质产量、可降解营养物质产量等指标的影响,从而对施用堆肥的青贮玉米饲料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随堆肥施...
关键词:
堆肥 施用量 青贮玉米 营养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效义 孟军 黄玉威 梁皓 鄂洋 赫天一 兰宇 陈温福
为了评估生物炭在玉米生产上的应用潜力与价值,探究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设置单施氮肥处理(N)和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处理(NS),以不施氮肥不施生物炭处理为对照(CK),分析施炭条件下,土壤理化性质,玉米根系生长、氮素吸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降低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的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促进灌浆期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籽粒氮素的积累;增加玉米灌浆期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系活跃吸收面积;与单施氮肥相比,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显著增加玉米的百粒重6.03%,提高玉米产量9.06%。相关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对玉米根系特征有显著正效应,从而促进根系对氮素的...
关键词:
生物炭 玉米 根系 氮素吸收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培义 刘景辉 韩延滨 王利强 贺志强 焦立新
为呼和浩特地区青贮玉米品种选用提供依据和指导,文章以呼和浩特地区种植的6个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对不同收获时期不同器官营养能量指标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可消化养分、总能、消化能及代谢能含量与积累量,随收获时期推后均呈递增趋势,且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在散粉、灌浆和乳熟3个不同时期收获,均以东陵白、华农1号、中北410能量积累较多,其中以东陵白表现最好,值得进一步大面积推广种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军 陶学宗 高连兴
为了更好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针对目前玉米秸秆作为饲料的研究现状,对干玉米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分布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测定了两种干玉米秸秆上、中、下三部分及叶片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原糖、钙和磷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果穗以上部分适口性和营养成分均好于下部秸秆,进而提出玉米秸秆用做饲料应优先选择果穗以上部分茎秆,果穗以下部分可以适当还田。为玉米收获及秸秆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秸秆 适口性 营养成分 分布规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学俊 文建雷 韩书成 曹翠玲 李生秀
【目的】探讨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体内水分状态、蒸腾速率、光合特性以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及1∶1(质量比)的铵态氮和硝态氮(NH4+-N+NO3--N)营养液,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根系、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膜透性以及玉米叶片光合强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玉米幼苗水分状态供给和根系氧化还原活力的影响。【结果】单独供NO3--N时,玉米根系膜相对透性最小,叶片NR活性最高;供给NH4+-N+NO3-N时,玉米植株NO3--N含量最高;单独供给NO3--N,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光合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伟 邹德堂
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子粒蛋白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农250、丰禾10子粒清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东农250 N0处理灌浆初期略有升高),四单19吐丝后7~21天略有增加而后下降;子粒球蛋白含量,东农250呈下降趋势(吐丝后7~21天略有升高);四单19、丰禾10则先升高再降低而后略有升高再迅速降低;子粒醇溶蛋白含量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不同品种间醇溶蛋白含量存在差异;子粒谷蛋白含量不断升高(东农250、四单19吐丝后21~28天略有降低),不同品种春玉米谷蛋白含量存在差异。
关键词:
氮素 玉米 蛋白组分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亮 王秀茹 侯琨 贾芳芳 孙妍 赵森 王铭浩 阎世煜 马景行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新型的土壤改良剂,不仅可以维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退化和污染,也可提升作物长势及生产效率。以松嫩平原黑土区为研究对象,设置了3种生物质炭施加水平[C5(5 t·hm~(-2)), C10(10 t·hm~(-2)), C15(15 t·hm~(-2))],各水平设置下3种施加方案[F1(秋季施加), F2(春秋两季各施加一半), F3(春季施加)],同时设置1组对照[BL(无生物质炭施加)],共计10种处理。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夏玉米Zea mays植株根系特征、氮素空间分布状况、根系呼吸强度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差异,构建生物质炭用量与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收获指数之间的关联函数,进而阐述生物质炭调控模式与作物生产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为寻求生物质炭合理、高效利用的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夏玉米根系长势受生物质炭调节的影响较大,其中C5F1, C10F1和C15F1处理条件下植株根系长度分别相对于BL处理增加了1 009.10, 1 640.05和1 270.24 cm, C10水平效果较为明显。同时,在F2和F3方案下, 3种不同生物质炭用量处理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生物质炭的调控作用有效抑制了土壤氮素的无效流失,并且在C10F1处理条件下,土壤的固氮效果达到最优;生物质炭的保水性和保肥性提升了作物根系的呼吸强度,随着生物质炭的施入量增加,作物呼吸强度效果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适宜地增加生物质炭的用量可以有效提升植株根系的代谢活动;生物质炭的调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作物产量的积累,随着生物质炭施入量的增加以及施入方案的调整, C10F1处理条件下的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收获指数最高。另外,生物质炭的施入量与作物产量、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之间具有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表明生物质炭供应与植株生产力之间存在最佳阈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堂原 苏琳 焦念元 曹铭忠 赵春 李增嘉
【目的】以单作为对照,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春夏玉米套作对全年饲用营养价值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套作体系中春玉米、夏玉米及全年生物产量、粗蛋白产量和粗脂肪产量与单作的差异,并从氮素吸收利用、气候因素等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结果】套作显著提高了全年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套作体系N1(187.5 kg.ha-1)和N2(375 kg.ha-1)条件下的全株粗蛋白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54和1.77,全株粗脂肪产量的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9和2.55。套作条件下,单季作物的生物产量和营养价值一般比单作低。但在N2条件下,春玉米全株粗脂肪产量高于单作,夏玉米全株粗蛋白...
关键词:
玉米 单作 套作 氮 营养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