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2)
- 2023(7252)
- 2022(5973)
- 2021(5034)
- 2020(4027)
- 2019(8863)
- 2018(8375)
- 2017(15378)
- 2016(8746)
- 2015(9248)
- 2014(8949)
- 2013(8779)
- 2012(7977)
- 2011(7284)
- 2010(6927)
- 2009(5694)
- 2008(5396)
- 2007(4618)
- 2006(3948)
- 2005(3165)
- 学科
- 济(32056)
- 经济(32025)
- 管理(25751)
- 业(22219)
- 企(16791)
- 企业(16791)
- 方法(15070)
- 数学(13777)
- 数学方法(13662)
- 环境(11520)
- 学(11107)
- 农(9670)
- 财(7892)
- 贸(7850)
- 贸易(7850)
- 中国(7794)
- 易(7661)
- 业经(7401)
- 农业(6730)
- 划(6604)
- 技术(5621)
- 和(5239)
- 产业(5001)
- 地方(4970)
- 务(4899)
- 财务(4897)
- 财务管理(4892)
- 资源(4738)
- 规划(4695)
- 企业财务(4662)
- 机构
- 学院(124591)
- 大学(124567)
- 济(48347)
- 经济(47575)
- 研究(45969)
- 管理(45094)
- 理学(40466)
- 理学院(39953)
- 管理学(39097)
- 管理学院(38913)
- 农(36239)
- 科学(34269)
- 中国(31469)
- 农业(29356)
- 业大(29239)
- 京(25762)
- 所(25400)
- 研究所(24117)
- 中心(20268)
- 农业大学(19967)
- 财(18828)
- 江(17510)
- 院(16776)
- 室(16180)
- 省(16151)
- 财经(15960)
- 科学院(15461)
- 北京(15428)
- 实验(15404)
- 业(15320)
- 基金
- 项目(98152)
- 科学(75581)
- 基金(72219)
- 家(68560)
- 国家(68061)
- 研究(59938)
- 科学基金(56156)
- 自然(40226)
- 省(39359)
- 自然科(39312)
- 自然科学(39294)
- 基金项目(39127)
- 社会(38994)
- 自然科学基金(38622)
- 社会科(37128)
- 社会科学(37118)
- 划(34125)
- 资助(28161)
- 教育(26745)
- 重点(23093)
- 计划(22837)
- 发(21186)
- 科技(21136)
- 创(20835)
- 编号(20475)
- 部(20360)
- 科研(20344)
- 创新(19643)
- 业(19222)
- 专项(17350)
共检索到1642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翠玲 李生秀
在沙培条件下分别供应铵态氮、硝态氮及1∶1的铵硝态氮营养液,研究了2种氮素形态对玉米苗期可溶性糖、还原态糖含量及N、P、K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供硝态氮时,玉米幼苗根、茎、叶积累的可溶性总糖和植株累积的还原态糖最多,结构多糖(纤维素)的含量也最高。硝态氮营养条件下,各器官积累的氮素增多,磷、钾累积量提高。这些生理特性的差异导致植株积累的碳水化合物最多,最终使玉米生物量最高。
关键词:
氮素形态 碳水化合物 养分 玉米幼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赵士文 包星星 杨媛媛 武永军 杨振超
为探究不同绿光占比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性状及碳水化合物的影响,遴选适宜黄瓜幼苗生长的最优绿光占比,以‘新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比为4∶1及总光强200μmol/(m~2·s)的基础上,设定绿光占比为10%(G10%)、20%(G20%)和30%(G30%),使其强度分别为60、40、20μmol/(m~2·s),研究不同绿光占比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适宜范围内提高光质中绿光占比的比例可提高黄瓜幼苗鲜重及干重,G30%处理较G20%和G10%处理的鲜重分别增加了29.65%和29.26%。提高绿光占比降低了气孔孔隙面积,但增加了叶片气孔密度,G30%与G20%处理较G10%处理的孔隙面积显著降低了13.17%和23.05%,但G30%与G20%处理的气孔密度较G10%增加了20.22%和14.66%。提高绿光占比增加了叶片组织栅海比(P/S),G30%处理P/S值显著高于G20%与G10%处理。提高绿光占比可促进植物光合潜力,在光强为1 000μmol/(m~2·s)的测定光源下,G30%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较G10%显著提高77.37%。该研究结果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雪 赵士文 包星星 武永军 杨振超
为探究光周期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特性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在光强为250μmol/(m~2·s)的白光下,设置光周期为8 h/16 h、12 h/12 h、16 h/8 h和20 h/4 h共4个处理,比较各处理对黄瓜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周期处理后的黄瓜幼苗形态差异较大,其株高、茎粗、鲜重、干重与叶面积均发生显著性差异,12 h/12 h处理下株高、茎粗和总叶面积均显著优于其余处理;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叶片各组织厚度增加,Rubisco酶活性呈现下降趋势,8 h/16 h处理较16 h/8 h与20 h/4 h处理显著增加66.23%和82.86%;黄瓜幼苗总氮含量随着光周期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12 h/12 h处理下总碳含量显著高于8 h/16 h和20 h/4 h;12 h/12 h和16 h/8 h处理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处理。综上,12 h/12 h处理为黄瓜幼苗生长的最适宜光照周期。该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工厂化育苗及设施内补光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黄瓜 光周期 光合 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康云艳 杨暹 郭世荣 张营营
【目的】探讨外源EBR(24-表油菜素内酯)对低氧胁迫下黄瓜(Cucumis sativus L.)幼苗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营养液水培法,以耐低氧能力较强的黄瓜品种‘绿霸春4号’和耐低氧能力较弱的品种‘中农8号’为材料,研究根际低氧胁迫下外源施用EBR对黄瓜幼苗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糖酵解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通气条件下正常栽培,EBR处理显著促进两黄瓜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的积累,但对根系糖酵解代谢酶活性的影响较小;低氧胁迫下,耐低氧能力不同的两品种幼苗根系淀粉、葡萄糖含量及酸性转化酶、ATP依赖的磷酸果糖激酶活性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低氧条件下,EBR处理进一步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斌 陈琦 刘苑秋 段天择 王力行 潘颜乐 康王朝 邓文平
【目的】全球气温上升和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的频繁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干旱前后水分利用和适应的机制至关重要。【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降水量梯度和2个降水间隔的双因素控制试验,研究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相关组分质量分数对降水量和降水间隔变化的响应。【结果】随着降水量减少,杉木幼苗的NSC质量分数在吸收根、运输根、枝条和叶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枝干中则持续下降,杉木幼苗通过增加运输根、吸收根、叶和枝条的NSC质量分数,同时将吸收根的淀粉水解转化成可溶性糖,来调节细胞内的水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运输根和枝干中均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在吸收根、叶和枝条中先增加后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在所有器官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降水量过少时,杉木幼苗会消耗体内的NSC,优先供给吸收根的生存需求,导致运输根、枝条和枝干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延长降水间隔,杉木幼苗叶和运输根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运输根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当地多年旱季月平均降水量的50%以上,可提高杉木人工林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存活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浇水间隔。图3表1参5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晓辉 郭世荣 李璟 王素平
以对低氧敏感的中农8号黄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钙对低氧胁迫下幼苗根系淀粉、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蔗糖转化酶(INV)、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和葡萄糖激酶(G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通气对照相比,低氧胁迫处理后幼苗根系淀粉含量降低,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SS和GK活性增加,INV活性降低,胁迫初期SPS活性增加,后期降低;低氧胁迫下营养液加钙处理缓解了低氧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根系SS、SPS、INV和GK活性增加,蔗糖和果糖含量显著高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葡萄糖含量低于单纯低氧胁迫处理;而低氧胁迫下营养液缺钙处理加重了低氧胁迫对黄瓜幼苗的伤害。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钙参与了...
关键词:
钙 低氧胁迫 黄瓜 碳水化合物代谢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蓓 孙锦 束胜 郭世荣
采用营养液栽培,以盐敏感型的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氯化钙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75 mmol·L-1NaCl抑制了黄瓜幼苗叶片光合色素的合成,PSⅡ遭到破坏,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降低46.9%;提高了叶片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蔗糖合酶(SS)、磷酸蔗糖合酶(SPS)活性,但淀粉水解酶活性降低。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叶片喷施外源钙缓解了NaCl胁迫对幼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光合作用的抑制,净光合速率提高18.5%;植株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SS、SPS活性降低,淀粉水解酶活性提高。说明外源钙可通过提高...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丽芳 陆巍 孙锦 郭世荣 张振兴 阳燕娟
采用营养液水培,以盐敏感黄瓜品种‘津春2号’为试材,研究外源亚精胺(Spd)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作用及根叶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0 mmol·L-1 NaCl抑制了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盐胁迫提高了叶片可溶性总糖、蔗糖、淀粉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和蔗糖含量,降低根系淀粉含量;盐胁迫提高了根系磷酸蔗糖合酶(SPS)、蔗糖合酶(SS)和淀粉水解酶活性及叶片SPS、SS活性,降低叶片淀粉水解酶活性。与单纯盐胁迫相比,外施Spd显著提高了幼苗生长及光合作用,降低了叶片碳水化合物含量及根系可溶性总糖、蔗糖含量,提高了根系淀粉含量,降低了叶片中SPS、SS活性和根系SPS、SS和淀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海 常莹 吴春胜 胡文河 谷岩
【目的】研究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茎秆强度的相关性,以揭示玉米的抗倒伏机制,为玉米抗倒伏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抗倒伏性能不同的2个玉米品种先玉420(抗倒伏性差)和益丰29(抗倒伏性强)为试验材料,设定5,6,7,8,9,10,11万株/hm2共7个群体密度处理,分别在抽雄期(07-23)和灌浆初期(08-05),测定玉米基部向上第3、4、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元素(N、K、Si、Ca、Mg、Zn)和茎秆强度,同时分析茎秆强度与可溶性糖、淀粉和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2个玉米品种第3~5节可溶性糖、淀粉、矿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丹 李天来 李悦
以多心室和少心室2个心室数目差异较大的番茄品系(L.esculentum var.cerasiforme Ale f和L.esculentum var.Giant Heir-loom)为亲本,进行正反交,研究亲本及F1代幼苗在花芽分化前期、花芽分化期、萼片花瓣形成期、心皮形成初期和子房心室完全形成期茎尖果糖、葡萄糖、蔗糖、淀粉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室数目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自番茄幼苗花芽分化前期至子房心室完全形成期,茎尖内果糖、葡萄糖、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而蔗糖含量逐渐降低。番茄幼苗萼片花瓣形成期和心皮形成初期茎尖碳水化合物含量均与心室数目显著正相关,萼片花瓣形成期的果糖对心室数目有负向直接影响,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祁琳 郭龙梅 刘尤德 曹帮华 毛培利 李泽秀
【目的】研究NaCl胁迫下的刺槐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动态变化,揭示其对NaCl胁迫的适应机制,为刺槐林经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刺槐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NaCl浓度(0、1.5‰、3‰、4.5‰)下苗木的相对生长速率、生物量分配和NSC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1)随着土壤NaCl浓度增加,刺槐苗木的地径和苗高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降低;随着NaCl胁迫持续时间增加,叶生物量的增速逐渐降低,而根生物量增速变化不显著,导致叶生物量比显著降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显著增加。2)随着土壤NaCl浓度的增加,粗根、细根、茎和叶中的NSC(可溶性糖、淀粉)含量在土壤NaCl浓度3‰以下梯度间差异不显著,但达到4.5‰各个器官中的NSC含量均显著下降,粗根的淀粉含量显著高于细根、茎和叶。3)相关分析表明,地径和苗高相对生长速率与叶生物量比、粗根可溶性糖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生物量比和根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粗根淀粉与细根可溶性糖和茎可溶性糖、茎淀粉与茎可溶性糖有着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NSC动态变化影响生物量分配进而影响器官的协调生长,是刺槐适应盐碱能力的重要体现。4)主成分分析表明,NaCl胁迫下评价刺槐适应能力可以简化为生长指标、粗根NSC指标和茎NSC指标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3.05%、15.99%、14.65%,累计贡献率为73.69%。【结论】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刺槐幼苗的生长。NSC对叶片投入的降低和根系投入的增加,是导致刺槐苗木生长缓慢的重要原因。粗根是淀粉最重要的贮藏器官,淀粉不直接参与生长过程,但却是可溶性糖的重要来源,而可溶性糖是影响NaCl胁迫下刺槐苗木生长的主要物质。刺槐苗木根系生物量的分配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调节是刺槐适应NaCl胁迫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
刺槐 NaCl胁迫 生长 可溶性糖 淀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元玺 王丽娜 吴俊文 李世民 赵志娟 孙建丽 肖建冬 谭天
【目的】探究云南松幼苗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激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及其调控机制。【方法】以2年生云南松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控水法,将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CK)、60%~70%(轻度干旱)、45%~55%(中度干旱)和30%~40%(重度干旱),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云南松幼苗针叶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内源激素(脱落酸ABA、生长素IAA、赤霉素GA和玉米素核苷ZR)含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干旱程度的加重,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淀粉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淀粉比值先降低后升高,淀粉分配比例先增后减,可溶性糖分配比例先减后增。(2)各干旱胁迫处理云南松幼苗针叶ABA含量较CK显著升高,而ZR、GA及IAA含量随干旱胁迫加重均呈下降趋势,IAA/ABA、GA/ABA和ZR/ABA比值较CK显著下降。(3)云南松幼苗针叶可溶性糖含量与AB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IAA、GA、ZR含量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IAA含量呈显著相关(R~2=0.423 0,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瑞熠 朱梦恬 杨靖 韩永振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陈礼光
【目的】通过研究磷胁迫下麻竹幼苗叶片的生理变化探究麻竹幼苗对低磷环境的耐受性。【方法】以麻竹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培法进行室内控制条件下的低磷胁迫试验。按照霍格兰配方配制营养液,用KH_2PO_4分别配制0、0.2、0.4、0.8和1.6 mmol·L~(-1)磷溶液,其他营养元素含量保持相同。【结果】麻竹幼苗叶片还原糖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磷含量的提高而提高;淀粉、纤维素、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随磷含量的提高而降低。相比于缺磷处理(0 mmol·L~(-1)),磷浓度为1.6 mmol·L~(-1)时麻竹幼苗叶片的各个生理指标均呈显著差异,还原糖及纤维素含量分别上升了56.45%和67.08%,淀粉、可溶性糖、MDA含量及抗氧化酶(CAT、POD、SOD)活性分别下降了34.86%、14.61%、73.89%、64.19%、89.99%和65.34%;在不同浓度磷胁迫下MDA含量均呈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最小,而POD酶活性差异最大。【结论】麻竹幼苗对低磷胁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苗期能适应低磷环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帆 韩立朴 刘祖昕 王继师 谢光辉
利用新疆干旱地区4个甜高粱常用品种(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研究其在2个氮素水平下(N0∶0kg/hm2 N和N150∶150kg/hm2 N)全生育期不同碳水化合物含量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用以了解品种和氮肥对甜高粱碳水化合物产量的影响,并评估这4个品种在新疆干旱地区生产乙醇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纤维素、半纤维素的产量都呈现增加趋势,而全生育期半纤维素的含量较稳定。不同的甜高粱品种全株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产量有显著差异,杂交种早熟1号和醇甜2号全株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产量显著(P<0.05)高于常规种丽欧和绿能3号。品种间...
关键词:
甜高粱 品种 氮肥 碳水化合物 乙醇产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斌 王际英 李培玉 张利民 李宝山 宋志东 黄炳山
通过设置不同碳水化合物水平(25.61%,34.55%,45.31%,55.82%,66.09%),探讨对刺参幼参[体重(1.67±0.06)g]生长、饲料利用、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为60 d,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头幼参。结果表明:(1)随着摄食碳水化合物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基于SGR和FCE的二次回归模型估算幼参碳水化合物的最适需求量为50.15%~53.95%;(2)蛋白质效率和摄食能在45.31%~66.09%碳水化合物水平组均显著高于25.61%~34.55%组,说明碳水化合物为幼参获得蛋白质节约效应提供了能量;(3)饲料中碳...
关键词:
碳水化合物 刺参 生长 体组成 能量收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