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11)
- 2023(13558)
- 2022(11802)
- 2021(10860)
- 2020(9210)
- 2019(20943)
- 2018(20559)
- 2017(39372)
- 2016(21758)
- 2015(24242)
- 2014(23844)
- 2013(23706)
- 2012(21667)
- 2011(19539)
- 2010(19210)
- 2009(17372)
- 2008(16773)
- 2007(14490)
- 2006(12522)
- 2005(10745)
- 学科
- 济(82628)
- 经济(82534)
- 管理(60216)
- 业(57562)
- 企(47163)
- 企业(47163)
- 方法(40404)
- 数学(35171)
- 数学方法(34780)
- 农(22785)
- 学(21207)
- 中国(20711)
- 财(20166)
- 业经(18633)
- 贸(16134)
- 贸易(16129)
- 地方(16003)
- 易(15663)
- 农业(15535)
- 理论(13889)
- 技术(13745)
- 环境(13582)
- 制(13534)
- 和(13205)
- 务(12783)
- 财务(12724)
- 财务管理(12703)
- 企业财务(12030)
- 划(11788)
- 银(11391)
- 机构
- 大学(310676)
- 学院(307167)
- 管理(120579)
- 济(116779)
- 经济(114282)
- 研究(107203)
- 理学(106006)
- 理学院(104758)
- 管理学(102716)
- 管理学院(102206)
- 中国(75584)
- 科学(72719)
- 京(66741)
- 农(63502)
- 所(56203)
- 业大(55776)
- 研究所(52241)
- 农业(50957)
- 财(49823)
- 中心(47406)
- 江(43527)
- 北京(41466)
- 财经(41122)
- 范(39752)
- 师范(39167)
- 院(38799)
- 经(37598)
- 州(35065)
- 经济学(34286)
- 技术(34035)
- 基金
- 项目(223810)
- 科学(173679)
- 基金(161995)
- 研究(153805)
- 家(146026)
- 国家(144868)
- 科学基金(121982)
- 社会(95101)
- 社会科(90039)
- 社会科学(90011)
- 省(88311)
- 基金项目(86938)
- 自然(83908)
- 自然科(81929)
- 自然科学(81903)
- 自然科学基金(80446)
- 划(75575)
- 教育(70046)
- 资助(66524)
- 编号(60995)
- 重点(50765)
- 部(48013)
- 成果(47776)
- 发(47397)
- 创(46739)
- 计划(44602)
- 科研(43952)
- 创新(43644)
- 课题(42175)
- 大学(40369)
- 期刊
- 济(120177)
- 经济(120177)
- 研究(84582)
- 学报(62567)
- 农(56803)
- 中国(54870)
- 科学(53092)
- 大学(45264)
- 学学(42982)
- 管理(41896)
- 农业(39949)
- 财(35420)
- 教育(31602)
- 技术(24178)
- 融(21378)
- 金融(21378)
- 业(20789)
- 业经(20225)
- 经济研究(19790)
- 财经(19199)
- 业大(17988)
- 科技(17033)
- 版(16412)
- 经(16333)
- 图书(16144)
- 问题(15822)
- 农业大学(14683)
- 理论(14451)
- 技术经济(14350)
- 林业(13822)
共检索到429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本福 余振渊 程建平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今后要开展精确定量施肥研究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相关研究将更注重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理论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本福 余振渊 程建平 李阳 张枝盛 杨晓龙
氮素是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需求最大的元素,而氮肥的大量使用在保障水稻产量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利用率低、稻米品质下降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综述了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碳氮生理基础及其对氮肥的响应机制;并提出今后要开展精确定量施肥研究以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率,相关研究将更注重在高产优质的基础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理论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树鹏 刘洋 简超群 徐云姬 张伟杨 王志琴 杨建昌
干湿交替灌溉作为一项重要的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且这种影响的正负效应主要由土壤落干的程度决定。本文从稻田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状、水稻根系形态生理特性以及地上部农艺性状与生理特性等方面综述了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作用机制,同时简述了干湿交替灌溉与氮肥互作对水稻产量、水氮利用效率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提出了研究存在土壤落干程度监测标准不统一、调控机制阐明不深入等问题,建议今后利用多组学技术解析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茎蘖成穗率的调控机制并基于籽粒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开展干湿交替灌溉、氮肥施用等栽培措施对稻米品质形成的调控机制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从桦 张玉屏 向镜 张义凯 武辉 王亚梁 朱德峰 陈惠哲
【目的】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深入探究不同类型氮肥机械侧深施用对机插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有利于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为机插水稻节本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和2018年开展大田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5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N0)、尿素撒施(CUB)、尿素机械侧深施(CUM)、控释尿素撒施(CRUB)和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测定水稻物质生产特性、氮素积累分配、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2年各施氮处理对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利用的影响基本一致。与尿素相比,控释尿素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以及稻谷产量;2017年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积累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RE)、氮肥农学效率(NAE)和稻谷产量分别增加3.22%、17.50%、46.00%、17.79%和3.72%,2018年相应增幅分别为8.77%、13.27%、32.07%、12.74%和3.32%。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可以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2017年NRE和NAE分别增加17.91%—43.14%和19.61%—37.39%;2018年NRE和NAE分别增加53.80%—54.10%和21.11%—35.11%。与人工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4.46%—6.95%(2017年)、5.55%—8.11%(2018年);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其具有更多有效穗数和颖花总量。齐穗至成熟期,CRUM处理茎叶鞘氮素积累量和茎叶氮素表观转移量(TNT)均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此外,在穗分化期和齐穗期,相比其他施氮处理,CRUM处理的氮素积累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结论】控释尿素机械侧深施(CRUM)是一种能提高机插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的有效施肥方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樊剑波 张亚丽 王东升 段英华 叶利庭 沈其荣
基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考虑,近年来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引起了大家的重视。不同基因型水稻对氮素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氮素利用效率可分为吸收和生理利用效率两部分,它们对氮素利用效率的贡献率受到水稻生育期和供氮水平两方面的影响。从水稻根系特征、库容量、齐穗后的碳与氮的转运、光合作用和增硝营养等与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关系密切的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阐述,最后对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盛海君 沈其荣 周春霖
通过半腐解秸秆 (稻草 )覆盖旱作、地膜覆盖旱作、裸地旱作和水作比较试验 ,着重研究了覆盖条件下旱作水稻(协优 6 3)的产量与品质表现。结果表明 ,旱作水稻较水作减产 12 4 6 %~ 32 5 9% ,以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减产最小。水稻旱种后籽粒长和宽变小 ,半腐解秸秆覆盖旱作处理稻米垩白度变小 ,碾磨品质得到改善 ,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峰值黏度、低谷黏度、崩解值、最终黏度和峰值时间低 ,回复值和糊化温度高于水作 ,米饭质地和口感下降。
关键词:
旱作水稻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维金 徐竹生 鲍隆清
对水稻不同品种(组合)进行了连续8年的施肥技术的研究,结果如下:重施穗肥与常规施肥比较,大穗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显著,其中杂交稻增产的幅度(10%~21.5%)较常规稻品种大,但穗数型品种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重施穗肥可降低无效分蘖率,增加成穗率,提高单位面积上总颖花数和实粒数。抽穗至灌浆期间,重施穗肥较常规施肥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1.2,叶片含N率提高11%~15%,光合速率增高7%左右,干物质生产量增长14.4%。稻株对穗肥中N的吸收利用率较基肥和分集肥中N分别高出22.3%和14.6%,而且穗肥中N向穗部的转运率较基肥和分蘖肥中N分别提高9.2%和11.0%。
关键词:
水稻 杂交中稻 高产高效 穗肥 生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关键词:
水稻 施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维韧 王伯伦 吕军 贾宝艳 黄元财 王慧新
为了探讨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穗部性状与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关系,以辽宁省近年育成的水稻品种(品系)为试材,进行了品种类型间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根据水稻着粒密度可将试材分为散穗型、半散穗型、半紧穗型和紧穗型4种类型。各类型间稻谷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产量较高。紧穗型品种的一次枝梗数、二次枝梗数和每穗空秕粒数都较多,成粒率较低。除了散穗型品种整精米率显著高于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品种外,散穗型、半散穗型和半紧穗型间其它品质性状差异不显著,三者品质明显好于紧穗型品种。着粒密度与每穗成粒数、产量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与碱消值呈显著负相关,与谷草比呈显著正相关;产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在...
关键词:
水稻 着粒密度 产量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关键词:
水稻 氮素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义月 李阳 汪本福 张枝盛 杨晓龙 张作林 程建平
为研究不同的氮肥运筹处理对机直播水稻的产量、稻米品质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机械直播条件下,以南粳9108和黄华占为材料,在大田总氮量210 kg/hm~2的条件下,设置3种不同的氮肥运筹,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分别为N1(5∶2∶3)、N2(3∶4∶3)、N3(无∶6∶4),并以不施氮肥(N0)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南粳9108和黄华占都在基肥∶分蘖肥∶幼穗分化肥为3∶4∶3时产量最高,分别为9 691.2、11 596.1 kg/hm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随着穗肥比例的增加而升高,表现为N3>N2>N1,垩白率、垩白度随穗肥比例的增加而降低,表现为N1>N2>N3。水稻各个生育时期在3∶4∶3的处理下,氮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并且氮素农学利用率、氮肥利用率表现为N2>N3>N1。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运筹N2(3∶4∶3)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而N3(无∶6∶4)处理显著提高稻米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何加骏 周建涛 郑建初 卞新民
通过鸭子在稻田生态位的添加,系统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稻鸭共作区成穗率、结实率分别提高9.70%和4.64%,经济系数增加5.48%;稻米品质各指标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精米率提高了4.82%,垩白粒率降低了26.17%,直链淀粉含量降低4.03%,胶稠度提高了9.06%,稻米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2.12%和13.35%
关键词:
稻鸭共作 产量性状 稻米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辛业芸
水稻许多重要的性状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综述了数量性状基因座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的原理、定位群体和常用方法及分子标记在水稻产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水稻产量性状QTL定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稻 产量性状 分子标记 QTL定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新红 刘凯 徐国伟 王志琴 杨建昌
以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氮素水平和土壤水分对水稻养分吸收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器官的N,P含量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水层灌溉下各器官的N,P含量较节水灌溉的高,节水灌溉下营养器官的转运率高,K含量在各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氮素水平与节水灌溉对稻米的碾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随氮素和土壤水分的增加而提高;蛋白质含量与施氮水平呈正相关,在相同氮素水平下,节水灌溉的蛋白质含量较水层灌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与蛋白质相反;在氮素水平为300和450kg/hm2时,节水灌溉与水层灌溉的产量间无显著差异;节水灌溉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均高于水层灌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桂莲 赵瑞 刘逸童 姚博文 唐文帮
以优质稻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为材料,研究4个施氮水平0 kg/hm~2(CK)、105 kg/hm~2(N1)、150 kg/hm~2(N2)、195 kg/hm~2(N3)对生育期、成穗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1和N2处理的生育期与对照的生育期一致,但N3处理导致生育期延长3~4 d;随着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增加,氮素的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下降;水稻单株的成穗率、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和产量均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中以N2处理的产量最高;适量施氮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胶稠度,其中以N2处理的稻米品质最佳。综合本试验结果,桃优香占、隆晶优1号和五优308高产优质化栽培的适宜氮肥用量为150 kg/hm~2。
关键词:
优质稻 氮肥 氮素利用效率 产量 品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