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49)
2023(6332)
2022(5097)
2021(4440)
2020(3588)
2019(7830)
2018(7431)
2017(13590)
2016(7551)
2015(7750)
2014(7263)
2013(6999)
2012(6307)
2011(5402)
2010(5072)
2009(4649)
2008(4379)
2007(3715)
2006(3147)
2005(2506)
作者
(24348)
(20546)
(20485)
(19067)
(12923)
(10058)
(8998)
(8140)
(7823)
(7077)
(6946)
(6696)
(6628)
(6623)
(6461)
(6245)
(6239)
(6186)
(5934)
(5836)
(5387)
(4912)
(4764)
(4705)
(4549)
(4520)
(4506)
(4431)
(4270)
(4123)
学科
(26149)
经济(26118)
管理(22007)
(21699)
(16950)
企业(16950)
方法(12452)
数学(11384)
数学方法(11293)
(8434)
(8268)
环境(7555)
(7421)
(6981)
贸易(6980)
(6833)
中国(6790)
业经(6364)
农业(5787)
技术(5477)
(5087)
(4738)
财务(4736)
财务管理(4731)
企业财务(4519)
产业(4357)
(4257)
银行(4217)
(4178)
(4143)
机构
大学(104586)
学院(104301)
(41454)
经济(40837)
管理(39088)
研究(37660)
理学(35290)
理学院(34894)
管理学(34193)
管理学院(34040)
(29456)
科学(27697)
中国(26718)
农业(23987)
业大(23868)
(20859)
(20454)
研究所(19509)
中心(16775)
(16376)
农业大学(16258)
(14436)
(14126)
财经(14082)
(13444)
(13053)
经济学(12989)
实验(12921)
(12694)
(12557)
基金
项目(83023)
科学(64270)
基金(61860)
(58782)
国家(58310)
研究(50578)
科学基金(48439)
自然(34512)
社会(33924)
自然科(33760)
自然科学(33740)
基金项目(33635)
自然科学基金(33189)
(32949)
社会科(32307)
社会科学(32296)
(28593)
资助(23908)
教育(21655)
重点(19344)
计划(19249)
(18060)
(17945)
科技(17538)
科研(17258)
(17097)
(17061)
创新(16996)
编号(16964)
国家社会(14987)
期刊
(37145)
经济(37145)
学报(28050)
(24902)
研究(23042)
科学(22357)
大学(19559)
学学(19251)
农业(16775)
中国(16452)
管理(12027)
(11636)
(9218)
业大(8647)
(7454)
金融(7454)
农业大学(7334)
经济研究(7097)
业经(7020)
(6943)
科技(6636)
财经(6431)
林业(6128)
技术(5920)
(5445)
商业(5268)
问题(5254)
中国农业(5220)
自然(4874)
资源(4864)
共检索到1351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易文利  王国栋  刘选卫  马祖友  
 对在不同N/P(1∶1,5∶1,16∶1,50∶1,100∶1)培养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营养生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N/P=16∶1的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速度最快,细胞生物量最高;N/P小于16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状态较N/P大于16时好,说明其生长主要受磷的限制。藻细胞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也受N/P的影响,其含量表现为16∶1>5∶1>1∶1>50∶1>100∶1;此外,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随N/P的增加而降低。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宏洲  杨宸  彭俊  刘海侠  
抗生素的过量使用不可避免地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而经过各种途径进入水环境的抗生素残留成为持久性污染物,破坏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试验以5个不同浓度氟苯尼考处理铜绿微囊藻,测定其生长及生理响应。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浓度低于0.1 mg/L时促进铜绿微囊藻的叶绿素a合成,而对藻胆蛋白含量和多糖分泌无直接影响;浓度高于1.0 mg/L时则抑制其叶绿素a合成,而藻胆蛋白和多糖含量均随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处理对铜绿微囊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rbcL和光系统Ⅱ反应中心蛋白编码基因psaB和psbD1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rbcL和psaB基因的表达量在试验前3天均有下调,后期随浓度明显上调;psbD1基因在1.0 mg/L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它组。结论为水中氟苯尼考含量在1.0 mg/L以上有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趋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康丽娟  潘晓洁  常锋毅  李敦海  沈银武  刘永定  
研究了2.3 mM(ALK2.3)和12.4 mM(ALK12.4)HCO3-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 927)生长与光合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K2.3显著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至培养结束,与对照相比对生物量的抑制率为38%,ALK12.4条件下虽然至培养结束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但碱度增加铜绿微囊藻生物量有一个快速的增殖期,之后其生长速率持续下降。碱度增加强烈抑制光合色素Chla的合成,ALK2.3和ALK12.4条件下对Chla含量抑制率分别为74%和56%。藻胆蛋白与叶绿素a的比值(PBP/Chla)在碱度增加的条件下有显著升高。HCO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良涛  钱家忠  左胜鹏  张强  梅慧  
【目的】探讨氮磷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分析氮磷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蓝藻水华提供参考。【方法】在光照、温度等恒定的条件下,以标准BG11培养液作为对照,以喜旱莲子草浸提液为化感逆境,模拟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氮(0,132.00,198.00,247.50,495.00 mg/L N-NO3-)、磷(0,3.56,7.12,14.24,28.48 mg/L P-HPO42-)对铜绿微囊藻化感抗性的诱导效应。【结果】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与氮质量浓度呈正相关,磷质量浓度变化对铜绿微囊藻生物量的影响不大(磷为0 mg/L且处于起始迟滞期除外);随着氮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氮可诱...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发文  高鹏程  来琦芳  么宗利  陆建学  周凯  仲启铖  郑亮  王慧  
以盐碱池塘优势微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不同温度(20℃,25℃,30℃)和光照强度(2000 lx,4000 lx,6000 lx)组合条件下两种微藻对水环境ph的影响。结果显示,处于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和小球藻均能使水环境ph上升。在本实验范围内,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均能使水环境ph显著上升至9.50以上,在温度25℃、光照强度2000 lx条件下,藻密度达最大值1.1×10~7 cells/M l,水环境ph也达到峰值10.83;小球藻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胜花  葛芳杰  王红强  胡陈艳  吴振斌  
铜绿微囊藻是中国湖泊、水库及其它水域生态系统发生、形成富营养化危害的主要藻类。采用了直接显色法对单细胞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蓄积正磷酸盐的浓度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测定方法进行比较。直接显色法测定的磷浓度值减去溶液中可溶性磷浓度值即得到铜绿微囊藻蓄积的磷浓度值。对用不同处理方式处理过的铜绿微囊藻藻液进行过滤显色和直接显色测定,结果表明聚磷酸盐(正磷酸盐)在铜绿微囊藻体内不是游离存在,而很可能是与细胞内某一活性部分结合。在确立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以修改了的MⅢ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改变氮磷浓度对产毒铜绿微囊藻(FACHB942)蓄积正磷酸盐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国宾  薛红芬  汤晓莉  杨明挚  陈善娜  陈小兰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收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培养的铜绿微囊藻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鉴定。分离并鉴定了56种化合物,光下41种,暗下39种,其中24种为共有物质。暗下生长较光下生长的铜绿微囊藻中,醇类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由光下47.69%下降为暗下5.19%),烷类、烯类、苯类物质略有下降;而酸类所占比例明显上升(光下为0.78%,暗下为12.93%),酮类、胺类、酯类所占比例也明显上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毅青  吴根义  许振成  邵继海  
提取牛粪堆肥中的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并将DOM转移至含有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 FACHB905细胞的培养液中,DOM含量以溶解性有机碳(DOC)质量浓度进行衡量,分别控制培养液中DOC的终质量浓度为0、15、30、60、90、120 mg/L(分别记为CK、T1、T2、T3、T4、T5)。通过测定藻细胞密度、色素含量和藻毒素含量,研究DOM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生化及产毒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M.aeruginosa F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强  曹体宏  李宝山  王际英  郝甜甜  宋志东  王晓艳  孙永智  
本实验以大菱鲆幼鱼(39.69±0.25) g为研究对象,探究由裂壶藻和拟微绿球藻组成的混合微藻替代鱼油对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混合微藻替代鱼油的适宜比例。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微藻,分别替代0、25%、50%和100%的鱼油,制成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D1、D2、D3和D4),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呈下降趋势,D1、D2和D3组的SGR和FE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4组(P<0.05);肝体比(HSI)在D1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混合微藻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且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EPA和n-3PUFA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3)肠道脂肪酶活力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组肠道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酶(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混合微藻替代50%的鱼油并不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肠道的消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惠雁  陈永华  陈明利  杜露  韩良泽  柳俊  
采用不同浓度(0 g/L、10 g/L、30 g/L、40 g/L、50 g/L)的种植水比较了菖蒲(Acorus calamus)、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苦草(Vallisneria natans)、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和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抑制能力,探讨了其中抑制能力最佳的种植水对铜绿微囊藻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5种种植水均对铜绿微囊藻产生了化感抑制作用,且均随浓度升高抑制作用增强,50 g/L苦草和水蕹菜种植水的平均抑藻率分别为90.30%和86.05%。在40 g/L水蕹菜及苦草种植水分别作用下,铜绿微囊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于第2~4 d达峰值,此后,藻酶活性开始降低,苦草组藻细胞最终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而水蕹菜组藻细胞最终失活(P<0.05)。各处理组藻丙二醛(MDA)含量先升后降;核酸及非电解质外渗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叶绿素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水生植物种植水能通过破坏铜绿微囊藻生理机制来抑制其生长。本结果可为水生植物控藻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颖川  邹琳  汪瑾  张小倩  卢亚萍  
[目的]蓝藻水华频繁爆发给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微囊藻是长江流域湖泊水华蓝藻的优势种,对微囊藻生长的削减是解决浅水湖泊水华发生的重要课题。[方法]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EGCG)是茶叶中组分最高的一种儿茶素,对铜绿微囊藻具有高效而持续的抑制作用。分别用8、12和16 mg·L-1的EGCG处理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测定藻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生化活性。[结果]藻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抗坏血酸能缓解氧化胁迫;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GCG处理导致藻细胞内类囊体结构遭到破坏,细胞皱缩变形;藻细胞培养液中的藻毒素含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颖川  邹琳  汪瑾  张小倩  卢亚萍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EGCG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初步揭示其抑藻机制,为高效环保型抑藻剂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是茶叶中组分最高的一种儿茶素,对铜绿微囊藻具有高效而持续的抑制作用。分别用8、12和16 mG·L-1的EGCG处理对数生长期的铜绿微囊藻培养液,测定藻细胞的生长状态和生理生化活性。[结果]EGCG处理后藻细胞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光合作用效率下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抗坏血酸能缓解氧化胁迫。电镜观测结果显示:EGCG处理导致藻细胞内类囊体结构遭到破坏,细胞皱缩变形;藻细胞培养液中的藻毒素含量在处理前后没有显著变化,细胞内藻毒素含量显著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凡  赵中华  陈晨  田园  郦倩玉  龚雄虎  叶晨昊  
选取富营养化湖泊蓝藻水华常见优势种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M.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暴露培养实验考察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化合物菲(Phenanthrene,Phe)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Phe(0. 05~0. 2 mg/L)对铜绿微囊藻细胞生长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0. 2 mg/LPhe促进作用最为显著(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玉和  钟贻诚  
一、材料与方法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种取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采用BS培养液(配方见表1)扩大培养,主要条件指标:光照2150Lux左右,温度24—32℃,容器为体积5升圆形玻璃缸,敞口培养,并定时测量光密度(OD)和藻干重。12小时给光照,12小时黑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乐亚玲  刘利平  李慷  晏军  DIANA J S  
为研究铜绿微囊藻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将克氏原螯虾幼虾及成虾暴露在不同浓度的铜绿微囊藻溶液中,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幼虾存活率、外部形态及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变化和成虾总血细胞密度(THCs)、血清中血蓝蛋白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物酶(PO)以及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能显著降低幼虾的存活率。(2)显微观察表明,1.0×107/mL及以上浓度的铜绿微囊藻液中培养7 d后,幼虾肝胰腺呈现暗红色,并伴有一定的肿大现象,透射电镜显示其肝胰腺细胞受到损伤。(3)高浓度的铜绿微囊藻能造成应激反应,THCs在暴露1 d后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