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6)
2023(7181)
2022(5990)
2021(5186)
2020(4333)
2019(9415)
2018(8866)
2017(16187)
2016(9226)
2015(9639)
2014(9234)
2013(9098)
2012(8368)
2011(7480)
2010(7377)
2009(6646)
2008(6383)
2007(5662)
2006(4831)
2005(4058)
作者
(31404)
(26766)
(26407)
(24702)
(16517)
(12901)
(11600)
(10424)
(10235)
(9406)
(9244)
(8768)
(8695)
(8466)
(8440)
(8203)
(8037)
(7941)
(7693)
(7587)
(6957)
(6534)
(6236)
(6081)
(5969)
(5902)
(5863)
(5650)
(5560)
(5403)
学科
(32794)
经济(32762)
管理(25390)
(24367)
(18087)
企业(18087)
方法(15558)
数学(14190)
数学方法(14067)
(10919)
(9446)
(8760)
中国(7907)
农业(7872)
业经(7782)
(7762)
贸易(7762)
(7585)
环境(7258)
技术(5950)
(5501)
财务(5499)
财务管理(5493)
(5490)
地方(5324)
(5314)
企业财务(5246)
产业(5050)
(4557)
银行(4490)
机构
大学(132671)
学院(131887)
(50416)
研究(49839)
经济(49476)
管理(47418)
理学(42131)
理学院(41579)
管理学(40653)
管理学院(40456)
(40034)
科学(36629)
中国(34172)
农业(32796)
业大(31759)
(28412)
(28028)
研究所(26432)
农业大学(22410)
中心(21687)
(20483)
(19562)
(18568)
(17854)
(17333)
科学院(17153)
财经(17133)
(16908)
北京(16848)
实验(16240)
基金
项目(101995)
科学(78253)
基金(74910)
(71485)
国家(70943)
研究(61711)
科学基金(58235)
自然(42045)
自然科(41109)
自然科学(41088)
(40587)
自然科学基金(40389)
基金项目(40287)
社会(39744)
社会科(37836)
社会科学(37823)
(35404)
资助(29562)
教育(27819)
重点(23869)
计划(23723)
科技(21959)
编号(21788)
(21514)
(21461)
(21341)
科研(20768)
创新(20249)
(19901)
(18328)
期刊
(47844)
经济(47844)
学报(37094)
(35421)
研究(30284)
科学(29067)
大学(25676)
学学(25034)
农业(24720)
中国(24713)
(14950)
管理(14948)
(13680)
业大(12208)
农业大学(10437)
(9224)
经济研究(8425)
教育(8406)
技术(8301)
业经(8247)
(8027)
金融(8027)
财经(8007)
科技(8001)
林业(7827)
资源(7687)
中国农业(7446)
(6868)
自然(6863)
问题(6748)
共检索到180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智  刘红江  张岳芳  周炜  陈留根  
【目的】研究氮磷减施对水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江苏太湖地区水稻生产合理减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江苏省大面积生产应用的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试材,采用野外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氮磷减施对水稻剑叶色素含量、光合作用主要参数、稻谷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对水稻叶片色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_n)影响较大。较常规施肥处理(T1)而言,减施15%氮肥处理(T2)条件下,灌浆前期水稻叶片Chla、Chla+b含量及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未显著降低。随氮肥减施幅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振洋   王冀川   郭子扬   袁杰   张凯雨   王奉斌   康德锐  
为研究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南疆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开展施氮量为主区、栽插密度为副区的裂区试验,分析新稻36号的群体LAI、NR活性、氮素吸收与转运及产量变化。结果显示:适当增施氮肥和适宜密植有利于提高群体LAI和叶片NR活性,其中LAI在施氮量360 kg/hm~2、密度20.83万~26.69万穴/hm~2较大,NR在施氮量240~260 kg/hm~2、密度16.67万~20.83万穴/hm~2时较高;施氮量240 kg/hm~2配合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获得最大的茎鞘氮转运量和穗部氮增加量,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处理。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密度可减轻由于施氮量增加而导致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现象;在240 kg/hm~2的施氮量条件下,配合20.83万~27.78万穴/hm~2的栽插密度能够实现氮素利用及产量协同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晓东  李霞  郭士伟  陈平波  
为探讨转C4光合基因水稻在生育后期剑叶PSⅡ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特性,采用转pepc(PC)、ppdk(PK)、pepc+ppdk(CK)和未转基因的Kitaake(WT)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氮素条件下(0.7 mmol/L(1/4N)、3 mmol/L(1N)、6mmol/L(2N))不同品种剑叶SPAD值和形态学指标的变化,并运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技术测定了各个品种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和荧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4N处理能增加各品种的根长,减小剑叶面积、株高以及叶片叶绿素含量,2N能使剑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转C4光合基因品种叶绿素含量在1/4N氮条件下具有显著优势,PC在1/4N条件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小林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张玉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设不施肥、化肥、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猪粪代替20%化肥、沼肥代替20%化肥和稻草代替10%化肥8个处理,研究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猪粪堆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能够显著增加水稻每穗籽粒数和实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促进水稻养分的累积,提高水稻氮素利用率;早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20%化肥处理最高,为5 662.4 kg/hm2,较化肥处理增产8.5%;晚稻产量以猪粪堆肥代替10%化肥处理最高,为6 301.7 kg/hm2,猪粪堆肥代替10%、20%、30%化肥处理分别比化肥处理增产12.5%、11.6%和5.8%;早晚稻氮肥利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树青  翟虎渠  钮中一  朱新华  张红生  张荣铣  楠谷彰人  崔晶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 3号以及具有高产潜力的 95 16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产量潜力的两个水稻品种剑叶的光合特性差异。结果表明 ,在剑叶一生中 ,两者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RuBPCase总活性和初始活性、光合全链 (z链 )电子传递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 95 16的衰退速度慢于武育粳 3号 ,且具有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叶绿素含量相对稳定期和较高的叶源量 ,其绝对值分别较武育粳 3号高 2 5d ,4 5d和 12 36 %。 95 16在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光合电子传递与RuBPCase活性衰退平衡状态较好 ,这可能是其持续高光效的原因之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涛  龙文飞  戈家敏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_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_1、IR_2、IR_3),早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孕穗期、齐穗期,IR_3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乳熟期的,孕穗、乳熟期IR_3的Pn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稻分蘖、孕穗、齐穗期以及晚稻孕穗、齐穗期的SPAD值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孕穗期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分蘖期的蒸腾速率(Tr)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常规施肥和种植密度处理相比,增密减氮IR_3处理既能提高SPAD值和Pn,又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涛  龙文飞  戈家敏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_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_1、IR_2、IR_3),早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的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孕穗期、齐穗期,IR_3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乳熟期的,孕穗、乳熟期IR_3的Pn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稻分蘖、孕穗、齐穗期以及晚稻孕穗、齐穗期的SPAD值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孕穗期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分蘖期的蒸腾速率(Tr)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常规施肥和种植密度处理相比,增密减氮IR_3处理既能提高SPAD值和Pn,又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立军  桑大志  刘翠莲  王志琴  杨建昌  朱庆森  
以籼型三系杂交稻汕优 63为材料 ,对不同氮肥管理的农艺和经济表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未施氮肥 (空白区 )的产量为 6.8~ 7.4t·ha- 1,表明试验田背景氮颇高。与农民习惯施肥法 (氮肥 2 40kg·ha- 1)相比 ,改良的农民施肥法 (农民习惯施氮量的 70 % )、实时氮肥管理 (依据叶绿素仪测定值进行的施肥方法 )和实地氮肥管理(施氮时期、施氮量和叶绿素仪测定值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分别增产 9.2 %~ 10 .3 %、3 .3 %~ 7.0 %和 8.9%~ 9.3 % ,氮肥农学利用率分别提高了 110 .5%~ 13 5.6%、2 0 4.3 %~ 2 97.0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佳芳  肖厚军  黄宪成  周琴  胡德平  
为了以降低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以黔两优58杂稻为材料,贵州省中低产稻田面积最大的黄泥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实时、实地管理对水稻叶绿素含量、产量、植株吸收氮素含量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实时、实地处理水稻叶片在抽穗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值)较高;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氮水平(N8、N12和N16);实时、实地处理水稻植株氮素吸收量在主要生育时期介于N8和N16处理之间;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均最高,与3种常规施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江鹏  刘海俊  黄志午  刘晓英  尤杰  徐志刚  
【目的】探讨光谱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以华粳5号为材料,采用660 nm(R660)和630 nm(R630)的红光及460 nm(B460)和440 nm(B440)的蓝光分别与专用植物灯(W)组成不同光谱,设R660+W、R630+W、B460+W及B440+W 4种光谱处理,于水稻灌浆期测定剑叶光合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蓝光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速率(ETR)、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灌浆后期,B460+W处理水稻剑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红光处理,R660+W处理的单位面积穗数最多,B460+W处理的千粒重和结实率高于其他处理。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B460+W处理能提高水稻剑叶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响应曲线初始斜率(α)、暗呼吸量子效率、补偿点量子效率、捕光色素分子的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和捕光色素分子数(No)。【结论】B460+W处理能改善水稻剑叶光系统Ⅱ的性能,使其在灌浆后期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进而促进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千粒重和结实率,即在白光背景中添加460 nm蓝光是人工环境水稻栽培灌浆期的适宜光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晓红  刘静  曹雄  
为了实现酿造高粱氮肥合理高效利用,以晋杂22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6种氮肥施用量(0,75,150,225,300,450 kg/hm2)对酿造高粱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0450 kg/hm2,施用氮肥有效地增加了高粱产量和净利润,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其关系可表示为y=-0.037x2+17.759x+5 874.41(R2=0.878 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高粱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利用率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逐渐降低;氮素利用效率大体呈下降趋势;当施氮量为225 kg/h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新杰  屠乃美  周娟  易镇邪  李艳芳  万定海  
用14C同位素示踪法研究了再生稻齐穗期不同激素处理下剑叶光合产物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再生稻齐穗期剑叶中的光合产物滞留率在6%~26%之间,72%~92%的剑叶光合产物转运到穗部,两品种光合产物分配规律均为穗>剑叶>剑叶叶鞘>茎鞘>非标记叶。剑叶光合产物滞留率越低,越有利于再生稻产量的提高。激素处理的叶片光合产物均较多地转运到穗部,激素处理有利于提高再生稻的产量。因此,选用穗粒数多且抽穗后剑叶光合能力强的品种进行再生培植,并进行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是获得再生稻高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涛  龙文飞  戈家敏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_(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_(1)、IR_(2)、IR_(3)),早稻,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 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孕穗期、齐穗期,IR_(3)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乳熟期的,孕穗、乳熟期IR_(3)的Pn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稻分蘖、孕穗、齐穗期以及晚稻孕穗、齐穗期的SPAD值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孕穗期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分蘖期的蒸腾速率(Tr)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常规肥密处理相比,增密减氮IR_(3)处理既能提高SPAD值和Pn,又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文涛  龙文飞  戈家敏  龙攀  徐莹  傅志强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_(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_(1)、IR_(2)、IR_(3)),早稻,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IR_(1)、IR_(2)、IR_(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 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早、晚稻的孕穗期、齐穗期,IR_(3)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高于其他处理;分蘖期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乳熟期的,孕穗、乳熟期IR_(3)的Pn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早稻分蘖、孕穗、齐穗期以及晚稻孕穗、齐穗期的SPAD值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早、晚稻孕穗期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_(2)浓度(C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性;分蘖期的蒸腾速率(Tr)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常规肥密处理相比,增密减氮IR_(3)处理既能提高SPAD值和Pn,又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建  魏亚凤  徐少安  
在江苏沿江地区,以迟熟中粳品种通育粳1号为材料,研究了270 kg/hm2施氮量、有机氮肥占比40%作基肥施用情况下,分蘖肥和穗肥氮素配比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其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前期氮肥(蘖肥)比例提高,单位面积穗数增加,每穗粒数减少。在早施分蘖肥情况下,产量以蘖肥占比20%>10%>30%;蘖肥和穗肥不同配比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间的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穗肥比例提高而增加,当穗肥占50%时,稻米淀粉RVA谱出现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峰值粘度降低、崩解值减少、消解值增大和糊化温度提高;大田促蘖和保蘖肥各占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