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91)
2023(7392)
2022(6150)
2021(5504)
2020(4628)
2019(10146)
2018(9616)
2017(17818)
2016(9936)
2015(10696)
2014(10164)
2013(9940)
2012(9268)
2011(8357)
2010(8116)
2009(7461)
2008(7235)
2007(6318)
2006(5661)
2005(4875)
作者
(33631)
(28126)
(28092)
(26291)
(17822)
(13769)
(12323)
(11111)
(10806)
(9709)
(9701)
(9252)
(9198)
(9083)
(8962)
(8827)
(8635)
(8491)
(8070)
(8054)
(7442)
(6949)
(6675)
(6505)
(6439)
(6224)
(6142)
(6088)
(5867)
(5753)
学科
(36908)
经济(36853)
管理(27874)
(27719)
(21640)
企业(21640)
方法(17575)
数学(15706)
数学方法(15563)
(11374)
(10976)
(10624)
中国(9601)
(9116)
(8711)
贸易(8709)
税收(8582)
(8546)
(8501)
业经(8309)
农业(7791)
技术(6808)
(6682)
(6481)
财务(6477)
财务管理(6461)
企业财务(6170)
环境(6040)
地方(5633)
(5618)
机构
大学(144690)
学院(142395)
(56395)
经济(55378)
研究(54832)
管理(51367)
理学(45670)
理学院(45089)
管理学(44078)
管理学院(43877)
(39707)
中国(39309)
科学(39037)
农业(32284)
(30826)
业大(30750)
(30574)
研究所(28514)
(25636)
中心(23732)
农业大学(21309)
(20852)
财经(20572)
(19848)
(19638)
(18969)
北京(18942)
科学院(17897)
(17895)
(17631)
基金
项目(106040)
科学(82045)
基金(79022)
(75285)
国家(74718)
研究(65008)
科学基金(61345)
自然(44251)
自然科(43276)
自然科学(43258)
自然科学基金(42568)
社会(42153)
基金项目(42032)
(40894)
社会科(39955)
社会科学(39942)
(36381)
资助(31865)
教育(28685)
重点(24776)
计划(24379)
(22646)
(22581)
编号(22403)
(22317)
科技(21955)
科研(21769)
创新(21234)
(20956)
(18440)
期刊
(55458)
经济(55458)
研究(38697)
学报(37863)
(34861)
科学(30037)
中国(26749)
大学(26206)
学学(25451)
农业(23446)
(18215)
管理(17854)
(13041)
业大(11509)
(10821)
金融(10821)
经济研究(10606)
财经(9872)
农业大学(9789)
业经(9158)
(8989)
技术(8771)
教育(8594)
(8413)
科技(8412)
林业(7747)
问题(7506)
中国农业(7302)
国际(6655)
商业(6555)
共检索到202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宝存  孙明德  吴静  黄德明  
通过基质盆栽冬小麦 ,研究了氮硫交互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氮、硫对苗期小麦的生长都有一定影响 ,氮的增产效果远大于硫 ,当氮肥用量为 2 0 0mg/盆时 ,小麦生物量的最大增产幅度 89% ;在低氮水平下 ,硫肥的增产效果最佳 ,最高可增产12 %。硫肥的施用可以提高苗期小麦植株体内硫的累积量 ,在氮素胁迫的情况下最为显著 ,可提高 1倍以上 ;同时降低植株体内氮的累积 ,但降低幅度不大。氮素充足时 ,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物量之比为 2 4~ 3 9,氮素胁迫条件下 ,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量相当 ,说明氮素养分不足时 ,小麦合成的有机物质更倾向于分配给根系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小俊  次仁德吉  吴雪莲  张一帆  郝治华  张唐伟  
【目的】土壤铅(Pb)、砷(As)复合污染严重,二者的交互作用可影响青稞苗期的生长及彼此间的移动性。采用盆栽实验,研究Pb、As复合污染条件下,Pb-As交互作用对青稞出苗时间、出苗率、分蘖数、铅砷富集等的影响,对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防治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青稞为供试作物,设置不同浓度单因素Pb(0、480、720、960、1200、1440mg·kg~(-1))、As(0、30、60、90、120、140mg·kg~(-1))以及Pb(480、720、960、1200mg·kg~(-1))、As(30、60、90、120mg·kg~(-1))交互处理(共计27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研究Pb-As 交互作用对青稞生长及其苗期重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铅、砷交互作用对青稞出苗时间、出苗率、分蘖数、抽穗时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即和空白相比,铅、砷对青稞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青稞幼苗对铅的积累能力强于砷,青稞对铅的耐受力更强,砷浓度过高时青稞将停止生长甚至枯死。当铅添加浓度为480、720和1200 mg·kg~(-1)与砷交互作用时,青稞幼苗铅积累量砷与铅表现为拮抗作用。当铅添加浓度为960 mg·kg~(-1)与砷交互作用时,青稞幼苗铅积累量砷与铅作用不明显。当砷添加浓度为30、120 mg·kg~(-1)与铅交互作用时,青稞幼苗砷积累量砷与铅表现为拮抗作用。当砷添加浓度为60、90 mg·kg~(-1)与铅交互作用时,青稞幼苗砷积累量砷与铅作用不明显。【结论】铅、砷交互作用对青稞苗期生长产生了影响,高质量分数铅、砷交互作用显著抑制青稞苗期的生长。主要表现为高浓度铅、砷交互作用下青稞出苗率、分蘖数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出苗时间、抽穗时间与空白对照相比显著增加。铅、砷交互作用青稞幼苗铅砷积累量砷与铅均表现为拮抗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梦莎  朱高浦  付贵全  周晓星  赵罕  乌云塔娜  李芳东  
【目的】研究氮磷钾缺乏对苗期仁用杏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为仁用杏配方施肥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基于Hogland沙培培养,以仁用杏‘中仁1号’1年生嫁接苗为研究对象,研究全素及氮、磷、钾缺素条件下仁用杏叶片表型性状的变态反应、叶片对氮磷钾积累的响应、根系形态特征以及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积累的差异。【结果】(1)缺氮初期叶片略微泛黄并伴有黄斑,之后叶边缘出现焦黄;缺磷初期幼叶发黄,随后叶片向上卷曲、边缘伴有白斑;缺钾会导致叶片坏死、叶尖卷曲和焦黄。(2)缺磷和缺钾显著(P<0.05)降低了植株Ⅰ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辰明  徐烨红  赵海娟  图尔迪  沈其荣  张亚丽  
采用控制条件下的水培试验,对不同氮形态(全铵、铵硝混合(75:25)、全硝营养)条件下水稻苗期的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铵硝混合营养条件下水稻的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最高,全铵和全硝营养之间差异不明显。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地上部和根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全铵处理次之,全硝处理最低。全硝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约为全铵和铵硝混合处理的4倍,铵硝混合营养处理的水稻植株硝酸盐含量高于全铵处理,增幅为18%。培养时间为0~5 d时,铵硝混合和全硝处理的水稻根系总长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全铵处理。从第5天开始,铵硝混合和全铵处理的根系总长增加迅速,培养到7 d时水稻的根系总长已显著大于全铵和全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熹  俞美玉  陶龙兴  黄效林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播前种子处理(拌种,闷种或浸种),对小麦苗期生长的生物学效应:一是降低麦苗生长速度,控制苗高;二是促进麦苗分蘖,增加年前分蘖数;此外,还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效率,降低地上部呼吸强度,增加干物质积累,提高麦苗素质与抗寒性,收到增穗增产的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建华  李跃进  卢炜丽  
为探讨土壤盐分含量与小麦生长的关系,选用永良4号,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盐分离子种类NaCl,Na2SO4,NaCl+Na2SO4,7个盐分水平(0.1%,0.2%,0.3%,0.4%,0.5%,0.6%,0.7%)条件下小麦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盐浓度的升高,小麦的出苗率、株高均有所下降。NaCl对小麦的胁迫作用最大,NaCl+Na2SO4次之,Na2SO4最小。低浓度盐胁迫对小麦根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盐分对根的生长产生了抑制作用,但作用均比较小,并且与地上部分相反。试验结果将对盐渍化耕地小麦生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继培  赵同科  安志装  张成军  刘宝存  
了解不同灌水量和氮肥用量条件下甘蓝生物量变化和不同生育期硝酸盐累积规律,为甘蓝生产中氮素的高效利用和提供硝酸盐安全蔬菜产品生产中合理灌水和施肥提供依据。以北京市种植的甘蓝品种为对象,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方法,设置1800,3000,4800 m3/hm23个水平灌水量主处理和0,150,300,450 kg/hm24个水平氮素用量副处理,测定收获期产量,分析甘蓝莲座期、结球期、收获期硝酸盐含量。结果表明,1800,4800 m3/hm2灌水量在不同氮肥用量交互作用下甘蓝产量都显著低于3 000 m3/hm2灌水量处理;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50 kg/hm2较高施氮量处理下,产量下降,甚至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远  高志红  李玉华  
为探讨不同形态氮素营养对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幼苗吸收氮素的影响,采用室内营养液培养及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处理的方法,在苗期设置3种供氮形态(NH4+-N,NO3--N以及NH4+-N和NO3--N相同浓度下等体积混合)和2种水分条件(非水分胁迫及水分胁迫)的耦合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水分胁迫条件下,全NO3--N营养水稻比全NH4+-N营养水稻的氮素消耗多。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全NO3--N营养水稻的氮素消耗略有增加;同时供应NH4+-N和NO3--N显著促进水稻对氮素的消耗;对全NH4+-N营养水稻氮素消耗的影响不明显。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同时供应NH4+-N和NO3--N...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淑琦  原向阳  胡春艳  温银元  郭平毅  聂磊云  乔晓芳  
近年来谷子产业化发展迅速,经济效益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因谷子连作造成严重减产和品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谷子分泌的化感物质对自身有抑制作用。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品种谷子的不同部位的水浸提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盆栽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品种、植株部位和提取液浓度的谷子水浸提液处理时,随着水浸提液浓度的升高,小麦种子萌发的根长和芽长比对照明显变短,抑制作用差异显著;谷子茎秆和叶片水浸提液处理下,小麦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Y(II)的走势基本相同,稀释10倍和50倍液处理下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较高,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伴随着处理浓度的降低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光系统II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凯  谢英荷  李廷亮  马红梅  张奇茹  姜丽伟  曹静  邵靖琳  
【目的】明确长期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和地膜覆盖措施下黄土旱塬冬小麦产量变化规律和土壤养分吸收利用情况,指导该区小麦科学施肥、实现区域小麦增产。【方法】基于在晋南旱地冬小麦种植区的长期定位试验区,于2012—2019年设置农户施肥种植模式(农户模式)、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减氮处理)和减氮定量监控施肥+垄膜沟播(减氮覆膜)3种处理,具体分析在减氮覆膜条件下连续7年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冬小麦对氮磷钾肥吸收及利用效率、冬小麦花前花后营养元素转移和吸收以及0—2 m土层氮素残留状况。【结果】减氮处理较农户模式在总施氮量减少33.5%、平衡施用磷钾肥的情况下,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无显著差异。籽粒吸氮量提高8.9%,氮肥、磷肥表观回收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7.6%、2.7%和55.0%。花前营养器官转移量提高24.2%,0—2 m土层硝态氮总残留量降低了34.4%。在减氮处理基础上进行地膜覆盖后,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不覆膜提高24.3%和25.5%,籽粒的氮磷钾吸收量分别提高20.9%、35.0%和33.1%,氮、磷、钾肥表观回收率及其偏生产力分别提高3.7%、2.7%、4.8%和22.8%、22.8%、22.0%,花前氮素和磷素吸收量分别显著增加25.4%和57.5%,0—2 m土层硝态氮总残留量降低25.1%。【结论】通过减少氮肥用量和平衡施用磷钾肥,可在实现冬小麦稳产的前提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残留量。在减氮处理基础上进行覆膜种植后,可实现冬小麦产量的增加,促进养分的吸收转移,进一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同时在降低硝态氮累积带来环境风险方面有更加显著的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媛  袁亮  张水勤  赵秉强  李燕婷  
【目的】聚天冬氨酸(PASP)是天冬氨酸(ASP)的聚合物,分子量由一千至数十万,因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在农业上应用广泛,但其应用效果与分子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水培试验,研究不同分子量PASP的结构特性及其对小麦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以明确不同分子量PASP的应用特点与作用机制,为PASP在新型增效肥料研制和农业生产中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济麦22)为供试作物,霍格兰营养液为基础培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将天冬氨酸(ASP)和低分子量(10 kDa,PAH)PASP分别设置10 mg·L~(-1)、25 mg·L~(-1)和50 mg·L~(-1)3个添加量加入培养液中,以仅用营养液为对照(CK),试验共1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4次。培养20 d后收获,测定小麦地上部和根系的干重与氮、磷、钾含量以及根系的形态、吸收面积和活力。【结果】(1)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聚天冬氨酸肽键含量逐渐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其中,PAH肽键含量最高,PAM羧基含量最高。(2)应用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促进小麦生长,提高干物质积累量,表现为PAM>PAH>PAL≈ASP;其中根系干重较CK增加11.90%—19.06%,PAM在10 mg·L~(-1)、25 mg·L~(-1)和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总干重分别较CK显著增加9.13%、23.36%和20.54%。(3)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可优化小麦根系形态,增加根系的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和活力,以PAM效果最好。(4)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均促进了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以PAM效果最好,PAH次之;在50 mg·L~(-1)添加量下,小麦对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最高,其中PAM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88%、25.97%、21.61%,PAH较CK分别显著增加16.28%、23.36%、18.16%。(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肽键、羧基含量与小麦干物质重、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以及根长和根系总吸收面积均极显著正相关;而小麦干物质重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根系表面积、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及活力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PASP)均能促进小麦生长,优化根系形态,提高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活力,促进小麦对养分的吸收;不同分子量PASP结构不同,随着分子量的增加,PASP肽键含量增加,羧基含量先增加后降低,肽键和羧基含量与小麦生长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呈正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以中分子量PASP(3—5 kDa)对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的促进作用最好,高分子量PASP(>10 kDa)次之;在用量上,不同分子量PASP以高用量(50 mg·L~(-1))对小麦整株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好,但以中等用量(25 mg·L~(-1))对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促进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成梅  连盈  程鹏飞  牛胤全  陈耀宇  闫慧姝  史雨刚  王曙光  范华  孙黛珍  
为研究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性,利用24份小麦品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低氮(0.4mol/L)和正常氮(4mmol/L)条件下,测定四叶期株高(PH)、根长(RL)和根条数(RN)等23个氮效率相关指标,利用各指标耐低氮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通过系统聚类筛选耐低氮品种;同时联合分析氮效率相关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与遗传力确定育种中间接选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24个小麦品种被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三类;其中耐低氮型品种包括长武89(1)3-4、安85中124-1、单R8093、平阳348和昌乐5号;低氮敏感型包括旱选12、白齐麦、烟农19号、陕225-9、晋麦33和中大91-品9;其余13个品种属于中间型。2)低氮胁迫条件下(分蘖数)TN、(叶宽)LW、(根鲜重)RFW、(茎叶鲜重)SFW、(植株总鲜重)PFW、(茎叶氮素积累量)SNA、(植株氮素积累量)PNA与耐低氮性综合评价值(D)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氮处理下(叶面积)LA和(茎叶干重)SDW与D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在育种过程中,低氮条件下选择LW、RFW和PFW等性状;而正常供氮条件下选择LA、(植株总干重)PDW和(根氮素积累量)RNA等性状可以对小麦耐低氮性的选择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效率较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辉  李婷婷  沈朝华  胡渊渊  吴家胜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以氮素最为重要。氮素既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又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命活动中有特殊作用,被称为生命元素(邹文桐等,2011)。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不仅取决于植物自身代谢的特点,而且取决于生长环境中的各种氮源。植物能吸收并利用的无机态氮主要是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von Wirén et al.,1997;Mille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吴平  郭焱  李保国  
【目的】构建小麦根系的三维动态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初步的评估。【方法】采用GREENLAB植物功能-结构模型的原理,在根系生长发育基本单元基础上,模拟了根系的拓扑结构;通过模拟不同根个体(库)对植株分配给根系的生物量(源)的竞争,实现了生物量在根系中的分配;根据异速生长规则实现了根个体几何结构计算。通过温室土柱栽培试验对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进行了测定,获取了模型参数,进行了小麦苗期根系结构与生物量分配的模拟与分析,并以三维可视化的方式给出根系的形态结构空间分布。【结果】通过模拟根系生物量在各类根个体中的分配并依据根个体生物量与形态的关系,该模型可以定量化地模拟根系结构生长的动态变化过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顾炽明  黄婷苗  郑险峰  侯仰毅  王朝辉  
【目的】研究关中地区秸秆还田措施下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相同区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周麦23"为供试材料,进行一季以5个氮肥用量(0,84,168,252,336kg/hm2)为主处理、秸秆还田与否为副处理的田间裂区试验,分析不同氮肥用量对秸秆还田措施下小麦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地上部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与单施氮肥处理相比,在低施氮量(252kg/hm2)下,氮肥配合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两者差异不显著;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