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1)
- 2023(5685)
- 2022(4701)
- 2021(4193)
- 2020(3509)
- 2019(7612)
- 2018(7219)
- 2017(13341)
- 2016(7530)
- 2015(7826)
- 2014(7383)
- 2013(7101)
- 2012(6425)
- 2011(5734)
- 2010(5398)
- 2009(4869)
- 2008(4690)
- 2007(3953)
- 2006(3304)
- 2005(2701)
- 学科
- 济(24630)
- 经济(24599)
- 管理(19425)
- 业(19240)
- 企(14778)
- 企业(14778)
- 方法(12656)
- 数学(11652)
- 数学方法(11552)
- 贸(7967)
- 贸易(7966)
- 易(7826)
- 学(7622)
- 农(7544)
- 财(7086)
- 中国(6230)
- 业经(5676)
- 农业(5295)
- 技术(4796)
- 环境(4708)
- 务(4581)
- 财务(4576)
- 财务管理(4572)
- 企业财务(4335)
- 制(3992)
- 产业(3874)
- 划(3748)
- 出(3639)
- 银(3607)
- 地方(3580)
- 机构
- 大学(104522)
- 学院(103954)
- 研究(39124)
- 济(38884)
- 经济(38290)
- 管理(37184)
- 理学(33570)
- 理学院(33143)
- 管理学(32306)
- 管理学院(32165)
- 农(31528)
- 科学(29821)
- 中国(27077)
- 业大(26083)
- 农业(25497)
- 京(22193)
- 所(22192)
- 研究所(21161)
- 农业大学(17539)
- 中心(16810)
- 财(15524)
- 院(14884)
- 室(14576)
- 省(14463)
- 江(14431)
- 实验(14065)
- 实验室(13404)
- 北京(13378)
- 财经(13325)
- 业(13141)
- 基金
- 项目(83019)
- 科学(63122)
- 基金(61253)
- 家(59345)
- 国家(58909)
- 研究(48354)
- 科学基金(47923)
- 自然(35361)
- 自然科(34562)
- 自然科学(34545)
- 自然科学基金(33977)
- 基金项目(33351)
- 省(32764)
- 社会(31121)
- 社会科(29565)
- 社会科学(29557)
- 划(28618)
- 资助(24076)
- 教育(21387)
- 计划(19842)
- 重点(19332)
- 科技(18684)
- 创(17529)
- 科研(17492)
- 发(17066)
- 部(16851)
- 创新(16493)
- 业(16257)
- 编号(16036)
- 专项(15218)
共检索到136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郝国宝 王利东 李岩 李帆 崔靖亭 贾忠奎
【目的】枝CO_2通量是林分碳释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模拟氮沉降下的华北落叶松枝CO_2通量变化,可以为氮沉降背景下的华北落叶松林分固碳增汇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2021年6-10月,以华北落叶松25年生中龄人工林和32年生近熟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kg/(hm~2·a))、低氮(N1,75 kg/(hm~2·a))、中氮(N2,150 kg/(hm~2·a))、高氮(N3,225 kg/(hm~2·a)) 4个强度的氮添加处理,并使用LI-8100A对枝CO_2通量进行原位监测,同时采集枝条样品以测定其氮含量。【结果】(1)华北落叶松枝CO_2通量与空气温度基本呈现出“单峰型”月变化,峰值出现在6-8月,空气温度可以分别解释2个林龄枝CO_2通量37%~82%、40%~70%的变化。(2)25年和32年生华北落叶松6-10月平均枝CO_2通量随氮添加处理强度增加都呈增大的趋势,但只在N3处理下与CK差异显著(P<0.05)。CK、N1、N2处理下,25年生枝CO_2通量均显著高于32年生(P<0.05)。除32年生的N1处理外,其余氮添加处理均降低了枝CO_2通量的温度敏感性(Q_(10))。(3)氮添加处理显著增加了25年生枝氮含量(P<0.05),32年生枝氮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个林龄的华北落叶松枝CO_2通量与枝氮含量均存在显著的负向线性关系(P<0.01),且氮含量分别可解释25和32年生华北落叶松16%和32%的枝CO_2通量变化。【结论】枝CO_2通量受空气温度、氮添加和林龄影响,在构建华北落叶松林木碳释放模型时应考虑这3个因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小梅 张秋良
采用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与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生长季,CO2通量表现出较显著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为碳吸收阶段,12:30—13:30 CO2通量吸收出现峰值,而夜间为碳排放阶段,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1.09~0.11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出较强的碳汇特征;非生长季,昼夜CO2通量变化幅度在0~0.3 mg/(m2·s)之间,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碳源。2)生长季光合有效辐射(PAR)与CO2通量呈对数相关(R2=0.486 1),随PAR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增大,PAR是CO2通量的直接影响因子;非生长季CO2通量与PAR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琼 刘兴宇 胡亚林 曾德慧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8年生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连续5年N添加(NH4NO3,10g·m-2a-1)对落叶松各器官N,P,K,Ca和Mg含量及叶片养分再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N添加对叶片5种元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树根、树枝和树干的N和P含量;N添加能显著提高凋落叶片的N含量,降低凋落叶片的C/N比和叶片N再吸收效率。研究结果反映出研究区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土壤N并不缺乏。N添加导致兴安落叶松对N和P的奢侈吸收,可提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加快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N循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书勤 张相 张明 张力平
为了对林业副产物兴安落叶松树皮利用更加充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兴安落叶松树皮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萃取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经150min超临界CO2萃取可基本将3.00kg兴安落叶松树皮中的油脂萃取干净,萃取物得率可达3.325%;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共鉴定出44种物质,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是5,6-二羟基-β胡萝卜素(36.30%)、树脂酸及其衍生物(27.60%)、泪杉醇(17.14%)、香叶基芳樟醇(12.51%)。该萃取物成分与普通松脂有明显的区别,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帆 郝国宝 于嘉俐 阿布都拉·吾麦尔 冯潇 李岩 王利东 贾忠奎
【目的】探究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及相关关系,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研究以32年生的华北落叶松为试验材料,采用N、P、K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L9(34),以不施肥为空白(CK),分析配方施肥对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细根及土壤氮磷钾含量及计量比的影响。【结果】1)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著促进华北落叶松的生长,树高和胸径的增长量均在处理T6达到峰值,高出CK 95%、156%;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TN、TP、TK含量(P <0.05),分别以处理T8、T9和T6效果最佳,增加了91.1%、28.5%、4.3%。2)各施肥处理均能有效提高细根N、P、K含量、枝条N、P含量、针叶N含量,而降低针叶P、K含量和枝条K含量,且各处理与CK间差异显著(P <0.05)。3)氮磷钾配比施肥对各器官及土壤的化学计量比具有显著影响(P <0.05),其中各器官及土壤N∶P <14,针叶、枝及土壤中N∶K <2.1、K∶P> 3.4,而细根相反。(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与细根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 <0.05)、与针叶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针叶和枝条的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枝条和细根的N、P、K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是肥料3因素中影响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多重比较表明:氮素水平对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均产生显著影响,磷和钾素水平对各指标显著性影响不同;主成分分析表明:适宜改善华北落叶松各器官及土壤养分含量的最佳氮磷钾配施方案为N2P3K1(N 352.52 g·株-1、P 1 621.58 g·株-1、K 86.48 g·株-1)。【结论】华北落叶松针叶、枝条及土壤的养分变化主要受到N和P的限制,细根受到N和K的限制;施肥能够改善华北落叶松生长环境的养分含量,该研究结果可为华北落叶松高效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福利 赵亚芳 张潘 王渭玲 于钦民 王伟东 王国兴
氮和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其中氮素是磷脂、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关系密切,氮也作为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参与元素,并是某些植物激素或维生素的成分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等大分子物质的主要构成元素,参与光合、呼吸、能量
关键词:
施肥 华北落叶松 氮含量 磷含量 养分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金博 朱道光 伍一宁 许楠 宋金凤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大兴安岭4种典型落叶松林(藓类-兴安落叶松林、杜香-兴安落叶松林、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在生长季主要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特征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落叶松林均为CO_2的排放源,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5.88(藓类-兴安落叶松林)、38.68(杜香-兴安落叶松林)、54.5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62.98(杜鹃-兴安落叶松林) mg·m~(-2)h~(-1)。其中杜鹃-兴安落叶松林排放通量最高,4种林型土壤CO_2排放通量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CH_4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89(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37(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4(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为CH_4的源,另2种林型表现为CH_4的汇。其中藓类-兴安落叶松林贡献了该地区95%以上的CH_4排放量。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存在显著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4种林型中仅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H_4排放通量与5 cm深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相关性。N_2O平均排放通量依次为0.007 3(藓类-兴安落叶松林)、0.012(杜香-兴安落叶松林)、0.009 3(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和-0.0003(杜鹃-兴安落叶松林)mg·m~(-2)h~(-1),表现为N_2O的源(杜鹃除外)。不同月份N_2O排放通量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4种林型N_2O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夏末和秋季。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环境因子因林型而异,其中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与10 cm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全氮、碱解氮和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杜鹃-兴安落叶松林与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性;藓类-兴安落叶松林和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分别与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存在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无显著相关性。
关键词:
落叶松林 温室气体 环境因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奚旺 刘勇 马履一 李国雷 贾忠奎 蒋乐 陈闯 史文辉
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总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设4个施肥配比处理,通过比较苗木形态指标及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研究不同施肥方式、施肥配比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木生物量及氮含量随着磷、钾肥比例的增加而呈增加趋势;缓释肥氮磷钾配比为13∶13∶13、释放期为150~180 d、施氮量为100 mg/株为华北落叶松当年生容器苗最佳施肥处理,此处理下苗木生物量和氮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54 g/株、13.79 mg/株,平均苗高为13.0 cm、地径为2.7 mm,较国家行业标准LY1000-91中规定的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分别增加30.3%、33%,苗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宏蕊 陈金玲 金光泽
为探索氮添加对原始阔叶红松林凋落叶分解及养分动态的影响,以红松、枫桦、水曲柳及3个树种混合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了2年的分解试验。施N水平分别为N0(0 kg/(hm~2·a))、N1(30 kg/(hm~2·a))、N2(60 kg/(hm~2·a))和N3(120 kg/(hm~2·a))。结果表明:施N对混合凋落叶分解影响显著(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艳兵 王彦辉 熊伟 姚依强 张桐 李振华
【目的】在土壤水分条件坡位差异明显的半干旱地区,深入了解树干液流速率的坡位差异及其主导环境因子,探讨从样地到坡面尺度的上推方法,以准确估算坡面和流域尺度的森林蒸腾耗水。【方法】2015年6—9月,在宁夏六盘山叠叠沟小流域选择1个西北坡向的典型坡面,设立上、中、下3个坡位的华北落叶松林样地,利用热扩散探针法监测树干液流速率,并同步监测气象因子及土壤水势的变化。【结果】研究期间,060 cm土壤水势(Ψ0-60)和日均液流速率均存在显著的坡位差异,土壤水势(MPa)为下坡(-0.210)>中坡(-0.410)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树干液流 坡位 半干旱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崔诗梦 向玮
【目的】研究间伐及气候因子对长白落叶松树轮宽度的影响,以期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树木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人类营林措施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为对象,建立以树轮宽度指标为因变量、包含间伐效应及气候因子的非线性混合模型。样地数据为20块人工林起源经自然演替形成的长白落叶松云冷杉针阔混交林间伐区组试验样地1987—2012年的调查数据。利用Lintab 6树轮宽度测量仪测量树轮宽度并通过COFECHA程序交叉定年后,共保留231条长白落叶松年轮条的年轮宽度数据。气候数据为样地附近多个气象站1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施婷婷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非生长季的CO2通量特征进行连续监测。结果显示:非生长季CO2通量变动范围为-0·3~0·5mg·m-2s-1;秋末与初春均为显著的释放过程,虽然气温低于生物学最低温度,但在晴朗的午间,森林仍有数小时表现为碳汇的特征;在冬季覆雪状态下,森林存在微弱的相对恒定的CO2释放,在融雪阶段有一释放高峰;土壤温度高于0℃时,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与5cm深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变化。观测期间(190d),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净碳交换量为127g C·m-2,整体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宇 魏曦 梁文俊 刘子琦 李福明 赵怡 冯泳翰
[目的]明确关帝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下天然更新现状,探究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方法]通过调查不同林隙下华北落叶松幼苗幼树密度、生长现状及林隙下幼苗幼树空间分布,应用K2函数进行点格局分析,了解林隙下幼苗幼树的空间格局。[结果](1)华北落叶松更新密度和生长指标随林隙面积的升高呈现正显著影响(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运红 李建亮 王利东 邹金龙 刘彦清 陆景星 赵婉凝 贾忠奎
【目的】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凋落物的分解及其伴随的养分释放和土壤有机物结构的变化是森林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方面。采取措施加快凋落物分解,对于加快养分归还、促进林木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中4种间伐强度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布设凋落物,分别测定0(CK)、15%、20%、30%4种间伐强度下(以下分别简称为CK、15%、20%、30%)凋落物、有机质、全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的残留率等8项物理和化学养分指标,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及Duncan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养分动态变化。【结果】(1)间伐显著降低了华北落叶松凋落物的残留率,到2015年9月,残留率大小分别为:CK> 30%> 20%> 15%;(2)不同间伐强度下,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分解速率大小依次为:15%> 30%> 20%> CK,其中,30%和20%间伐强度下分解速率差异不大。(3)间伐强度和时间发生对有机质、C、N、P残留率有交互作用,且影响极显著,而K残留率几乎不受间伐强度影响。华北落叶松凋落物中的N、P残留率与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P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凋落物 间伐 分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雄宾 余新晓 徐成立 谷建才 周彬 范敏锐 贾国栋 吕锡芝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