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21)
- 2023(10948)
- 2022(8898)
- 2021(8369)
- 2020(7000)
- 2019(15789)
- 2018(15603)
- 2017(29626)
- 2016(15874)
- 2015(18026)
- 2014(17661)
- 2013(18077)
- 2012(16492)
- 2011(14800)
- 2010(15049)
- 2009(14613)
- 2008(14927)
- 2007(13776)
- 2006(12508)
- 2005(11503)
- 学科
- 业(87008)
- 济(74182)
- 经济(74091)
- 企(70209)
- 企业(70209)
- 管理(65878)
- 农(45099)
- 方法(31017)
- 农业(29859)
- 业经(28383)
- 财(25964)
- 数学(23315)
- 数学方法(23254)
- 中国(20842)
- 务(19301)
- 财务(19279)
- 财务管理(19255)
- 制(18435)
- 企业财务(18232)
- 策(16617)
- 技术(15843)
- 贸(15088)
- 贸易(15078)
- 易(14812)
- 划(14565)
- 体(14161)
- 和(13785)
- 银(11930)
- 银行(11926)
- 经营(11915)
- 机构
- 学院(236623)
- 大学(229518)
- 济(112812)
- 经济(111041)
- 管理(100962)
- 理学(85103)
- 理学院(84404)
- 管理学(83780)
- 管理学院(83311)
- 研究(76160)
- 中国(67334)
- 财(51381)
- 农(50687)
- 京(47887)
- 科学(40845)
- 财经(39846)
- 农业(38415)
- 所(37514)
- 江(36778)
- 经(36358)
- 中心(36004)
- 业大(35472)
- 经济学(33902)
- 研究所(33430)
- 经济学院(30626)
- 北京(30143)
- 经济管理(29973)
- 财经大学(28950)
- 州(28459)
- 商学(27974)
- 基金
- 项目(147247)
- 科学(118850)
- 研究(112589)
- 基金(110441)
- 家(94270)
- 国家(93303)
- 科学基金(82098)
- 社会(76642)
- 社会科(72469)
- 社会科学(72449)
- 基金项目(58295)
- 省(56621)
- 自然(49885)
- 自然科(48789)
- 自然科学(48778)
- 教育(48387)
- 自然科学基金(48016)
- 划(45467)
- 编号(45147)
- 资助(44087)
- 业(36203)
- 成果(34952)
- 部(34521)
- 创(33648)
- 发(32788)
- 国家社会(32718)
- 重点(31922)
- 制(30809)
- 创新(30676)
- 教育部(29871)
- 期刊
- 济(137416)
- 经济(137416)
- 研究(70929)
- 农(54210)
- 中国(49955)
- 财(43306)
- 管理(41521)
- 农业(36529)
- 科学(32388)
- 学报(29073)
- 业经(27839)
- 融(27631)
- 金融(27631)
- 大学(24114)
- 学学(23164)
- 技术(21554)
- 业(20984)
- 财经(20565)
- 经济研究(20076)
- 问题(18144)
- 经(17914)
- 世界(16153)
- 技术经济(15227)
- 教育(14492)
- 农村(14378)
- 村(14378)
- 贸(13875)
- 农业经济(13753)
- 现代(12506)
- 经济问题(12460)
共检索到371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敬国 林杉 李保国
作为全球活性氮制造量和氮肥消费量均最大的国家,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氮平衡问题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普遍认为中国农田施氮过量问题突出,并产生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为全面了解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的来源和去向,找出引起氮肥消费量高的原因,本研究运用氮循环基本原理,以2010年为例,根据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和国家统计资料,详细讨论了不同空间尺度上中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氮输出和输入,重点分析了作物-土壤系统氮循环与氮平衡的特征。2010年中国农业生态系统氮投入总体上过量,其数量基本上相当于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返回作物–土壤系统的氮量,大致在5 Tg N左右。在全国水平上,2010年化肥和有机肥带入农田的氮量,相等于作物...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迎春 林而达 熊伟 Wilfried Winiwarter
采用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的"牲畜和粮食产量动态模型",模拟出2000-2030年间中国粮食和牲畜的数量和需求量的地理分布,然后应用GAINS模型预测我国未来农业N2O排放量。结果显示,2000年我国农业N2O排放量为1533ktN2O,到2030年将增加到2000ktN2O左右,增长31%;农田N2O排放占农业N2O总排放量的80%,2030年农田N2O的排放量比2000年增长37%。由于活动水平数据的模拟结果不同,各情景的N2O排放量不同,其中INMIC_低情景中N2O的排放量稍高于中、高排放情景。我国农业N2O排放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四川、河北,江苏、湖南、云南、安徽等省,到2030年,黑龙江、内蒙古、新疆、云南和湖南五省的N2O增加量在30ktN2O以上。硝化抑制剂作为N2O的减排措施,从2015年开始实施,减排效率由4%上升到16%。采用IPCC默认排放因子会高估我国农田N2O排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学会 赵凯 胡源 郑巧凤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农业资源压力、保护生态、清洁资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根据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状况,主要从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发展模式、实证分析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腊芳 蔡正平 岳有福
本文基于WIOD提供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利用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15年全球N_2O污染总量和分布格局,重点分析了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_2O排放的国际占比、国别流向和部门分布,并对其构成进行分解;通过引入贸易隐含N_2O排放差额的概念,分析了不同责任原则下的排放差异,并从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视角初步解释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用SDA"两级分解平均法"研究了N_2O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发现:全球N_2O排放增长率虽不大,但其所造成的潜在温室效应已超过2014年和2015年全球CO_2排放量之和,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呈持续增长态势,其中,农业部门是N_2O排放主体。中国供给侧和需求侧N_2O排放均位居全球第一位,虽然内需排放占主导,但外需排放比重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地,农产品最终需求规模的扩张和前向国际产业关联效应的增强是N_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驱动因素;而抑制N_2O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优化农业氮排放强度及其最终需求产品结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锐
该文首先研究了农业投资的基本理论、我国农业投资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继而运用生产函数法对我国农业投资效益及其贡献进行了综合评价,预测了未来农业投资的供给与需求状况;最后具体分析了国家、集体及农户的农业投资行为。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景峰
加入WTO对中国农业是有利还是有弊?这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从WTO关于农业贸易的基本规则和中国在与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双边谈判中所采取的让步和在谈判中所取得的合理立场出发 ,分析了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将会面临的不利影响和有利因素。通过对不利影响和有利因素的比较、分析 ,本文提出了七点对策与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子文
入世对我国农民的收入、农业的基础地位、现行的农业经济体制及农民同政府的关系等多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同时 ,也为我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及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关键词:
入世 中国农业 农民收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海发
中国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效率不高即是其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提高效率,是90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力铭 王国敏
文章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态环境、农业减量投入资源、农业生产和出口能力、影响全球农业生产和贸易状况五个维度切入,构建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选取2013—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并采用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等多种方法,系统探究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的地区差距以及收敛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距,但整体表现出减小趋势;不同省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由低水平转移至高水平的概率较低;部分省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依然具有由高水平转向低水平的风险;从地区分解结果可以看出,中国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的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从收敛状况可以看出,地区间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指数整体上表现出发散趋向,从2022年开始出现收敛特征,但是短时期内地区间农业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不均衡性难以消除。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朝鲜
稳定地增加农业投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业的投资又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支持。40多年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由1950年的2.74亿元,增至1991年的200多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37倍多,平均每年递增12.8%。巨额的投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问题存于,我国农业投资的增长不是匀速的、直线的,而是在循环波动中实现的。农业投资的循环增长,是我国财政分配支出中周期出现的一种不稳定现象,也是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