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73)
- 2023(9182)
- 2022(7703)
- 2021(6934)
- 2020(5749)
- 2019(12888)
- 2018(12335)
- 2017(22849)
- 2016(13012)
- 2015(14319)
- 2014(13931)
- 2013(13792)
- 2012(12940)
- 2011(11796)
- 2010(11979)
- 2009(10723)
- 2008(10758)
- 2007(9678)
- 2006(8638)
- 2005(7604)
- 学科
- 济(49322)
- 经济(49258)
- 管理(35234)
- 业(34772)
- 企(26496)
- 企业(26496)
- 方法(22679)
- 数学(19946)
- 数学方法(19679)
- 农(15611)
- 学(14799)
- 财(13571)
- 中国(12838)
- 业经(11238)
- 农业(11067)
- 贸(10979)
- 贸易(10977)
- 易(10685)
- 制(9402)
- 地方(8487)
- 环境(8130)
- 技术(7920)
- 银(7779)
- 务(7752)
- 财务(7733)
- 财务管理(7716)
- 银行(7707)
- 融(7518)
- 金融(7515)
- 理论(7430)
- 机构
- 大学(196048)
- 学院(192381)
- 研究(74958)
- 济(74465)
- 经济(73041)
- 管理(67936)
- 理学(59453)
- 理学院(58614)
- 管理学(57201)
- 管理学院(56888)
- 中国(52869)
- 科学(52222)
- 农(51236)
- 京(42560)
- 所(41977)
- 农业(41559)
- 业大(39644)
- 研究所(39059)
- 财(32456)
- 中心(32310)
- 江(29839)
- 农业大学(27208)
- 院(26694)
- 财经(26248)
- 北京(26057)
- 省(25714)
- 范(24708)
- 科学院(24197)
- 师范(24196)
- 经(24091)
- 基金
- 项目(138616)
- 科学(107013)
- 基金(101612)
- 家(95622)
- 国家(94891)
- 研究(88169)
- 科学基金(77555)
- 社会(55828)
- 自然(54968)
- 省(54059)
- 基金项目(53895)
- 自然科(53729)
- 自然科学(53704)
- 社会科(52913)
- 社会科学(52894)
- 自然科学基金(52792)
- 划(47840)
- 资助(41489)
- 教育(40301)
- 重点(32596)
- 编号(31915)
- 计划(30707)
- 部(30041)
- 发(29381)
- 创(28743)
- 科研(27923)
- 科技(27538)
- 创新(27093)
- 业(25927)
- 成果(25263)
共检索到280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莲英 秦松 杨桂兰 范成五
为给贵州超高产水稻栽培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以贵州水稻中优608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氮肥和钾肥后移施用对超高产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水稻不同超高产施肥处理较农民习惯施肥处理(CK)显著增产,增幅为10.87%~23.82%,其中以T2增产效果最佳,增幅达23.82%。2水稻植株氮磷钾含量变化的总趋势一致,即在整个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氮钾肥后移有利于提高水稻植株后期的氮磷钾含量,符合超高产水稻的需肥特性。3氮钾肥后移能较好地促进水稻各个产量构成因素平衡发展。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施氮(纯氮)255 Kg/hm2(施用比例为基肥40%+蘖肥20%+穗肥3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徐文仕 涂赛军 聂军 曹卫东
通过连续4年定位大田试验,研究基于紫云英利用下的不同化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稻谷经济效益、氮素累积量以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紫云英利用(22 500 kg/hm2)下,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以提高水稻两季总产量,其中减少20%和40%化肥施用量处理比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处理分别增产2.37%和3.34%,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处理的增产效果次之;②紫云英利用后化肥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可增加水稻产值,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3∶4∶3的处理能增加水稻年平均产值3.0%,基肥、分蘖肥、壮籽肥质量比为0∶7∶3的处理增加年平均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沈浦 李冬初 高菊生 徐明岗 王伯仁 侯晓娟
【目的】研究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的肥料对南方红壤水稻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方法】统计分析长期施用含硫酸根、氯离子肥料的稻田耕层土壤中SO42-、Cl-含量变化及其与早、晚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长期施用含SO42-肥料,SO42--S含量在土壤中表现为前期上升,后期下降,其含量变化与早、晚稻总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长期施用Cl-、Cl-+SO42-、SO42-肥料,3个处理早稻和晚稻历年平均产量分别为5738.9、5657.5、5633.8kg.hm-2和4831.9、4603.8、4557.0kg.hm-2,以施Cl-处理产量最高。施SO42-处理15年后水稻产量下降迅速,显著低于施C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晓旭 于海秋 曹敏建
以先玉335玉米为试材,以超高产为目标,设5个施肥处理,研究了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钾肥运筹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和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底肥施尿素150kg/hm2、硫酸钾56.25 kg/hm2,追肥施尿素450 kg/hm2、硫酸钾168.75 kg/hm2的运筹方式对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的积累最有利;以底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追肥施尿素300 kg/hm2、硫酸钾112.5 kg/hm2的运筹方式下的产量和经济系数最高,分别为17246.85 kg/hm2和0.5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惠晓丽 王朝辉 罗来超 马清霞 王森 戴健 靳静静
【目的】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在低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其籽粒锌含量普遍偏低,因此小麦籽粒锌营养强化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小麦氮磷与锌的吸收利用存在互作效应。利用从2004年起在中国西北旱地潜在缺锌的石灰性土壤上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长期氮磷施用下的小麦产量与锌含量的变化。【方法】田间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不施肥(CK)、单施氮肥(N160,施160 kg N·hm(-2))、单施磷肥(P100,施100 kg P2O5·hm(-2))和氮磷配施(N160P100,施160 kg N·
关键词:
氮肥 磷肥 冬小麦 籽粒 产量 锌含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兴 李再明 谢坚 廖育林 杨曾平 鲁艳红 聂军 曹卫东
通过大田定位试验,研究连续5年紫云英利用后不同化肥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稻谷经济效益及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试验共设6个处理,处理CK:不施紫云英和化肥(对照);处理CF:不施紫云英,施100%化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50、75、120 kg/hm2);处理A1:紫云英(22 500 kg/hm2,下同)+100%化肥+100%磷肥;处理A2:紫云英+8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3:紫云英+60%氮、钾肥+100%磷肥;处理A4:紫云英+40%氮、钾肥+100%磷肥。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产量,紫云英利用后化肥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CF相比,处理A2的早稻产量提高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在全 宋令荣 黄兴奇 普双有 汪增祥 杨宏 杨高群
对高产与超高产水稻产地的环境因子、生长发育、物质积累、产量形成等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超高产水稻在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LAI高值持续时间、干物质积累总量等方面优于高产水稻。7~9月份超高产水稻所处环境的太阳辐射总量、最高温分别比高产环境高25.7%和21.3%。形成大穗、多穗的遗传力小,其决定时期无光温明显差异,因而改变栽培管理措施来增加高产水稻的有效穗粒数和穗粒数至超高产水平是客观可行的。粒重形成的遗传力较大,选用千粒重较高的品种可以弥补高产水稻所处环境下8、9月份光温的略微不足。笔者认为:第一,在5、6月份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有效穗和延长穗分化时期以利形成大穗;第二,在8、9月份采取营养调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范呈根 胡丹丹 吴建富 张添华 陈锋 李秋平
2014—2015年,分别以中嘉早17和五丰优T025为早、晚季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在氮、磷、钾养分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用量(0、450、750 kg/hm2)钢渣粉对双季水稻生长、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增施钢渣粉有利于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生育后期根系活力和产量,根系干质量增幅为10.1%25.8%,根系活力的增幅为14.3%29.4%,产量的增幅为4.6%6.2%;同时还能提高土壤pH值和有效氮、磷、钾、硅养分含量以及阳离子交换量(CEC),平均增幅分别
关键词:
水稻 钢渣粉 产量 重金属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龚海青 张敬智 陈晨 郜红建 常江 章力干 丁玉宇
为研究磷肥后移及磷肥减量对水稻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通过对比分析配方施肥与磷肥后移及减量条件下水稻磷素吸收累积量、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磷水平下,与磷肥全部基施处理相比,磷肥后移30%处理(m_(基肥)∶m_(穗肥)=7∶3)使水稻成熟期磷素含量提高了4.3%,磷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2%和25.6%,磷肥贡献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7.7%、33.6%、8.2%和27.3%,水稻产量提高了8.2%;而磷肥减量30%后移30%处理和磷肥减量
关键词:
水稻 磷肥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翟彩霞 温春秀 刘灵娣 王丽英 田伟 陈丽莉 李若楠 张彦才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氮、磷、钾肥对黄芩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用量分别在0~225,0~270,0~270 kg/hm2时,黄芩根产量及黄芩苷含量随着氮、磷、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氮肥对黄芩产量的增加效应最大,磷、钾肥次之;施用氮肥黄芩产量提高幅度可达73.61%~105.10%。在本试验条件下,当N、P2O5、K2O用量分别为225,270,270 kg/hm2时,N∶P2O5∶K2O的比例为1∶1.2∶1.2时,黄芩根产量达到7 158.00~7 403.55 kg/hm2;黄芩苷为9.92%~11.24%,高于《中国药典》规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柴仲平 王雪梅 孙霞 蒋平安 高敏
在沼肥施用方式不同条件下分析枣园土壤有机质、全量及速效N、P、K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试验前相比,无论施化肥还是沼肥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磷维持平衡或大幅度积累,但钾出现不同程度的亏缺;与施用化肥的对照相比,施用沼肥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全氮、全磷、全钾以及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效果以沼液根施最佳。
关键词:
沼肥 枣园 土壤 养分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桂成 张洪程 钱银飞 李德剑 周有炎 徐军 吴文革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高辉 徐宗进 钱宗华 孙菊英 赵品恒
【目的】水稻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实现水稻的超高产生产对保证中国粮食安全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粳型超级稻产量构成因素协同演进规律及超高产特征。【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超级粳稻品种(武粳15、淮稻9号、徐稻3号和常优1号)为材料,对高产(8250—9750kg.hm-2)、更高产(9750—11250kg.hm-2)和超高产(>11250kg.hm-2)3个产量等级群体的产量及其结构、群体库容量和群体库容的充实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由高产到更高产再到超高产,4个超级稻品种的群体颖花量不断提高(差异显著),而结实率、千粒重在3个产量等级间略有增减(差异不显著)。在安全成熟的情况下,群...
关键词:
粳型超级稻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超高产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庆勇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王才林 霍中洋 戴其根 张洪程
通过不同播期、移栽密度和施氮量试验,研究了南粳44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①南粳44作为直播稻,随着直播期的推迟,产量显著下降,全生育期缩短,适宜播种期以5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宜,最迟播期为6月17日,过迟播种则不能正常成熟。②南粳44作为机插稻,在设置每667m2插0.63万穴(40.0 cm×26.7 cm)时,以3.8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在每667m2插1.9万穴(26.7cm×13.3cm)时,以5.7万基本苗时产量最高;南粳44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是在适宜的基本苗的基础上,通过少穴扩行栽培,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与千粒重。③施氮量对南粳4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镇 赵庆勇 张亚东 陈涛 姚姝 周丽慧 于新 赵凌 王才林
通过不同播期、施氮量和密度试验,研究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表现。结果表明:1随着播期的推迟,南粳9108产量显著降低,适宜播种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2施氮量对南粳9108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有显著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南粳9108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全生育期以每公顷施氮262.5~300 kg为宜,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以6︰4为宜,既保证了一定的穗数又增加了每穗粒数。3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穗数和总颖花量减少导致产量降低,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影响较小。南粳9108高产栽培应当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主攻大穗以获得足够的总颖花量,并保持稳定的结实率和千粒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宜伦 刘天学 赵鹏 张许 谭金芳 李潮海
【目的】探讨超高产夏玉米(≥12 000 kg.hm-2)节肥增效的适宜氮肥用量。【方法】在夏玉米超高产区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氮代谢、氮素积累、氮肥效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结果】超高产区夏玉米施用氮肥两年增产幅度分别为6.76%—9.62%和5.21%—9.80%,夏玉米产量随氮肥用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施氮量300 kg.hm-2产量和收益最佳,经济最佳施氮量为255.40 kg.hm-2;施氮量300 kg.hm-2有利于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的活性,促进氮素吸收积累,可维持土壤硝态氮平衡,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两年平均值分别为16.1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