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4)
2023(6747)
2022(5649)
2021(5095)
2020(4389)
2019(9576)
2018(9324)
2017(17456)
2016(10043)
2015(10377)
2014(9973)
2013(9796)
2012(9158)
2011(8229)
2010(8053)
2009(7300)
2008(7198)
2007(6316)
2006(5353)
2005(4722)
作者
(33372)
(28131)
(28123)
(26542)
(17701)
(13871)
(12478)
(11261)
(10806)
(9911)
(9777)
(9236)
(9138)
(9120)
(9026)
(8927)
(8648)
(8407)
(8081)
(8036)
(7460)
(6958)
(6893)
(6517)
(6309)
(6252)
(6248)
(6100)
(5940)
(5836)
学科
(35126)
经济(35093)
(26075)
管理(25037)
(19933)
企业(19933)
方法(16524)
数学(14958)
数学方法(14852)
(11290)
(10966)
(10333)
中国(9250)
(8758)
贸易(8757)
(8546)
业经(7961)
农业(7555)
(7462)
产业(6904)
(6674)
财务(6672)
财务管理(6664)
地方(6501)
企业财务(6420)
技术(5975)
结构(5883)
环境(5857)
(5610)
银行(5535)
机构
学院(141666)
大学(141641)
(54055)
研究(53869)
经济(53102)
管理(49428)
理学(44111)
理学院(43480)
(42482)
管理学(42426)
管理学院(42208)
科学(39943)
中国(37410)
农业(34378)
业大(33166)
(30793)
(30255)
研究所(29008)
中心(23357)
农业大学(22921)
(22092)
(20522)
(19616)
(19258)
财经(18532)
(18526)
北京(18458)
科学院(18424)
(18289)
实验(17376)
基金
项目(107695)
科学(81942)
基金(78271)
(74517)
国家(73920)
研究(65272)
科学基金(60238)
自然(43565)
(43381)
自然科(42583)
自然科学(42559)
基金项目(42273)
自然科学基金(41870)
社会(41283)
社会科(39181)
社会科学(39170)
(37392)
资助(31651)
教育(29380)
重点(25406)
计划(25081)
科技(23741)
(23131)
编号(22911)
(22678)
(22432)
科研(22044)
创新(21400)
(21281)
(19663)
期刊
(52045)
经济(52045)
学报(40211)
(37795)
研究(33157)
科学(31038)
大学(27983)
学学(27392)
农业(25502)
中国(24004)
(16000)
管理(15979)
(14105)
业大(12791)
农业大学(10528)
(9958)
金融(9958)
(9895)
林业(9676)
业经(9480)
经济研究(9386)
财经(8986)
科技(8943)
技术(8560)
教育(8348)
(7689)
问题(7494)
中国农业(7478)
自然(7189)
商业(6622)
共检索到191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群瑛  胡昌浩  王振林  晏明君  翟乃翠  
采用掖单2号玉米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溶液培养。试验为四个处理,即-N、-P、-K、和全素(ck)。在叶片出现典型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N、P、K,植株矮小,干重降低;叶肉细胞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形态异常;叶绿素含量少,光合强度降低,氨基酸合成受到影响。其中尤以缺N者影响最严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付杰  武兰芳  马军花  康华靖  
基于长期养分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长期养分亏缺条件下夏玉米的光合特征,结果表明:缺P和缺K会导致初始荧光Fo的增加,缺P、缺N会导致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电子传递效率(ETR)降低,而缺K对其无显著影响。光合速率的大小变化表现出和ΦPSⅡ、ETR相似的规律,缺K的情况下光合速率与全NPK相比并没有显著降低,而缺N和缺P的处理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尤其是缺P处理,下降了32.86%。通过对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光合速率和ΦPSⅡ、ETR有着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988。通过对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翟立超   崔永增   董志强   崔英淑   张经廷   贾秀领  
为明确灌水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本地区多年来参考作物平均需水量(ET0)为基础,于2020,2021年在旱棚条件下设置T1(60%ET0)、T2(80%ET0)、T3(100%ET0)、T4(120%ET0)、T5(140%ET0)、T6(160%ET0)、T7(180%ET0)、T8(200%ET0)共计8种灌水处理,分析了灌水对玉米产量及构成、植株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玉米产量及构成、穗长、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自由水含量、株高、穗位、穗高系数、光合势及结实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产量和穗粒数随着灌水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和穗轴中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下降趋势。高水处理(T5~T8)下VT与R6期玉米叶片的叶绿素、水势变化率较小,处理间株高、穗位高无显著差异,穗高系数稳定。与T3相比,灌水量减少20%和40%可引起产量显著下降,而增加同比例灌水,玉米产量变化低于减少灌水后的产量降低值,该条件下的结实率变化与产量变化一致,而供水效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降低,灌水量超过T6处理的供水效率下降超过20%。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开花期水势及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他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玉米可通过灌水改善穗部性状、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植株发育理化性状等实现产量提升,在本区域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基础上增加灌水40%~60%可实现产量和效率最大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清  曲英华  李保明  侯天侦  祝保英  王丹  
以草莓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生长性状及叶绿素光系统Ⅱ的荧光参数对声频处理的响应。试验结果表明:声频处理35 d后,草莓的开花数、结果数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其光系统Ⅱ的初始荧光F0、反映电子传递能力的ΦPSⅡ略有升高,最大荧光Fm及反映光化学效率的Fv/Fm值、反映光下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原初光能捕获效率的Fv′/Fm′均显著上升。表明声频处理后,PSⅡ反应中心的潜在活性增强,原初光能转换效率提高,电子传递和光化学效率上升。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詹伟君  余有祥  程晓建  吴家森  郑炳松  
仙客来Cyclamenpersicum在夏季高温强光的休眠期间蒸腾速率上升,造成水分代谢失调,气孔阻力上升,光照强度和温度上升,光合速率下降。同时整个植株的全氮质量分数缓慢增加,全磷质量分数逐渐下降,全钾质量分数先增加后下降,源叶和根系中氮磷钾质量分数基本呈下降趋势,而球茎中的氮和钾有所积累,磷质量分数基本不变。这些变化趋势与仙客来遇高温强光停止生长而进入休眠的表现相一致。表4参1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畅  王洋  
良玉99目前是我国种植面积较为广泛的紧凑性高产玉米品种。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在吉林种植区域的高产潜力,开展了行向和种植方式两者相配置的田间试验,在南北行向、东西行向和南偏西20°3种行向下,采取3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不同行距行向组合对成熟期玉米不同叶位叶片的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60 cm+40 cm行距种植下的玉米不同部位叶片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其他2种模式;南偏西20°行向玉米不同部位可溶性糖含量低于东西行向;南偏西20°行向种植的玉米不同部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比其他2种行向高;南偏西20°行向玉米穗位叶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南北行向,但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低于南北行向;南偏西20°行向玉米下部叶片脱落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2种行向。说明玉米叶片在生育后期受到行向的影响要大于行距,高光效种植方式更有利于延缓玉米叶片衰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贾秀领  姚海坡  张经廷  张丽华  梁双波  
为了筛选限水灌溉条件下较优的灌溉集成模式,明确其高产的植株生长特点,2015-2016年在河北藁城采用密度×灌溉施肥方式×收获期三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2个密度条件下微喷灌和管灌2种集成节水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节水技术模式明显优于管灌模式,该模式少量多次的灌水施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产量较管灌2年平均高3.4%6.5%,并且收获期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越明显;该模式较高的产量主要来自花后的光合物质积累量,而其生育后期茎叶物质运转率明显低于管灌。微喷灌模式少量多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  欧阳西荣  
对北方地区引进的40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差异.玉米品种单株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关系显著,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显著性最高,穗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达显著水平.高产玉米品种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生育期稍长,植株繁茂性较好,抗旱性较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涛  李万春  汪李宏  岳文俊  马旭凤  姚雅琴  张富仓  
【目的】从解剖学角度探讨水分亏缺对苗期和拔节期玉米根毛区皮层结构的影响,为玉米抗旱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有一定抗旱能力的高农901玉米种子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在苗期和拔节期分别设正常供水(CK)、轻度水分亏缺(LS)、中度水分亏缺(MS)和重度水分亏缺(SS)4个处理,使其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5%,65%~75%,55%~65%,45%~55%,处理结束后,分别取玉米根毛区(距离根尖端10cm)的根系样品制作半薄切片,常规甲苯胺蓝染色、番红-固绿和苯胺蓝荧光染色后,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皮层细胞以及内皮层马蹄形加厚的变化情况,用image pro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冯邹娜   苏立城   冯嘉仪   欧阳健辉   吴道铭   曾曙才  
【目的】探究不同氮(N)、磷(P)、钾(K)配比对银杏(Ginkgo biloba)叶片生长与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银杏园开发叶用价值提供科学施肥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家佛指’银杏林为试验对象,采用3因素3水平试验设计,施肥处理包括T1(N1P1K0)、T2(N1P0K1)、T3(N0P1K1)、T4(N1P1K0.5)、T5(N1P0.5K1)、T6(N0.5P1K1)、T7(N1P1K1),并以不施肥为对照(CK),分析不同处理对银杏叶片性状以及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并对银杏叶片SPAD值、单叶面积、叶含水量及叶营养元素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运用模糊隶属函数与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配比措施的施肥效果。【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均能提高银杏叶片SPAD值和单叶面积,其中T4处理的叶片SPAD值最高(45.25),T6处理的单叶面积最大(12.96 cm2);T3处理的叶片含水量最高(65.72%);叶片SPAD值与叶片Ca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N含量与P含量、N含量与K含量、P含量与K含量、Ca含量与Mg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合理的N、P、K施肥配比对银杏叶片养分含量的积累存在促进作用,但N、P、K过量或缺乏则会抑制叶营养元素的积累。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施肥效果从大到小排序为T2>T6>T5>T7>T3>CK>T4>T1,T2(N1P0K1)即(N:0.20 kg/株+P:0 kg/株+K:0.24 kg/株)的施肥效果最好。【结论】氮磷钾配比施肥对银杏叶片的生长和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影响,适宜比例的氮磷钾配施更有利于银杏叶片的生长发育。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双明  李琼芳  李庆  
分别对两种不同树龄的雌雄银杏植株叶片进行了多项生理生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雄株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及CAT、POD活性均大于雌株叶片,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则是雌株大于雄株。这表明不同性别的银杏叶片在一系列生理生化特性上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可为叶用银杏资源的优选及银杏的合理栽培布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巧龙  曹高燚  杜锦  苏东伟  万鹏  田秀平  
为了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酶活性在不同施氮水平的差异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阐述酶活性的变化特性,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施氮量。选用天津市主推玉米品种中单509,设置5个施氮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玉米产量。2年试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产量先升高后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理论施氮量达到137.01 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值。玉米叶片中NR、SOD、POD和CAT活性也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单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瑞昆  贾秀领  蹇家利  刘淑贞  鲁建立  
根据4年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在冬小麦基因型产量和株高变异较大时,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与产量构成和植株性状的关系。研究表明,RWL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在多数情况下,RWL与产量和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株高呈正相关。研究还发现基因型位次随失水时间的变化,有低失水,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和高失水4种类型。RWL与产量的负相关随失水时间延长而减弱。基因型差异以失水2~3h最为明显,且更具有较大生理意义,因此提出以离体2~3h为测定RWL的适宜时间。否定了国外多年延用6~9hRWL作为指标的结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震  吕新月  王佳慧  梁效贵  赵雪  周顺利  
为探究春玉米花后营养器官氮再分配及氮素利用特性对不同生育时期补充灌溉的响应,以郑单958为材料,设置拔节期、大口期、吐丝期和吐丝后15 d 4个关键时期的灌水处理及不灌水对照,进行了2年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春玉米生育前期灌水能够显著增加吐丝期叶片氮浓度和积累量,但茎秆中氮素增加相对不明显。大口期和吐丝期灌水显著促进了叶片和茎秆中氮素的再利用,叶片氮素再利用率达到34%~59%。灌水处理显著增加了单株籽粒氮积累量,但籽粒氮含量下降了3.6%~25.4%。各时期补充灌水有效改善了春玉米的氮利用特性,2年中受粉正常年份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利用效率、氮收获指数分别提高了2.8%~11.2%,29....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宁芳芳  高雅  黄收兵  王媛媛  杨国娥  王璞  廖树华  
为构建玉米密植高产群体结构建立评价指标、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与‘浚单20’为供试品种,分别设置67 500和97 500株/hm~2 2个密度处理,分析3种不同冠层叶片的下垂系数:冠层(a_1),冠层中部(叶长>60 cm,a_2),冠层底部与上部(叶长≤60 cm,a_3)。结果表明:叶片下垂距离与叶长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下垂系数a_1、a_2与穗三叶茎叶夹角,a_1、a_2和a_3与穗位以上叶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下垂系数与千粒重和秃尖长呈显著负相关。‘先玉335’在2个密度间的a_2相差0.13、其他下垂系数相差均<0.04;2个品种的a_3值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