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1)
2023(11925)
2022(10493)
2021(9880)
2020(8244)
2019(18744)
2018(18893)
2017(35945)
2016(19963)
2015(22547)
2014(22703)
2013(22088)
2012(20145)
2011(18339)
2010(18164)
2009(16224)
2008(15640)
2007(13518)
2006(11670)
2005(9994)
作者
(59675)
(49464)
(49115)
(46732)
(31488)
(23905)
(22233)
(19681)
(18828)
(17665)
(16962)
(16614)
(15717)
(15699)
(15350)
(15186)
(15123)
(14780)
(14138)
(14103)
(12535)
(12214)
(12053)
(11239)
(11094)
(11046)
(10970)
(10804)
(10004)
(9904)
学科
(73698)
经济(73607)
管理(55318)
(50808)
(42424)
企业(42424)
方法(34525)
数学(29779)
数学方法(29449)
(19628)
(19419)
中国(19283)
(18940)
业经(16180)
地方(15130)
(14343)
理论(13549)
农业(12913)
(12795)
贸易(12791)
(12380)
(12156)
技术(11936)
环境(11892)
(11845)
财务(11769)
财务管理(11749)
(11567)
银行(11515)
(11420)
机构
大学(280839)
学院(278574)
管理(108722)
(103279)
经济(100863)
研究(95730)
理学(94943)
理学院(93767)
管理学(92042)
管理学院(91547)
中国(67557)
科学(63342)
(59889)
(52299)
(49464)
(47115)
业大(46781)
研究所(45644)
中心(42453)
农业(41506)
(40060)
财经(38275)
北京(37293)
(37141)
师范(36661)
(34953)
(34913)
(32387)
技术(31890)
经济学(30048)
基金
项目(199228)
科学(154770)
基金(143159)
研究(141958)
(126592)
国家(125547)
科学基金(106438)
社会(86421)
社会科(81756)
社会科学(81732)
(79185)
基金项目(76709)
自然(71664)
自然科(69979)
自然科学(69954)
自然科学基金(68663)
(66903)
教育(65381)
资助(58615)
编号(57696)
成果(46967)
重点(44642)
(43130)
(41807)
(41481)
课题(40407)
创新(38686)
科研(38614)
计划(37861)
大学(36608)
期刊
(110502)
经济(110502)
研究(79120)
学报(52821)
中国(51906)
(47503)
科学(45238)
管理(38730)
大学(38468)
学学(36344)
(34520)
教育(33236)
农业(33207)
技术(23117)
(20618)
金融(20618)
业经(18387)
财经(17796)
经济研究(17401)
(16811)
图书(15484)
(15081)
科技(14713)
业大(14541)
(14338)
问题(14216)
理论(13675)
实践(12737)
(12737)
技术经济(12180)
共检索到396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了氨苄西林对4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效应(PAE),以及对2株细菌的体外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结果显示,氨苄西林在0.5,1,2,4×MIC浓度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的PAE值分别为1.14±3.05,1.62±2.11,1.87±1.70和2.45±1.31h,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PAE值分别为1.05±1.84,1.38±1.25,1.56±1.35和2.29±2.04h;对大肠杆菌ATCC25922和临床分离株的PAE很小甚至没有;在1/8,1/4,1/2×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6112及临床分离株的PASME值分别为3.61±1.3...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丽平  江善祥  史晓丽  郭永刚  陈绍峰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了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于各菌最小抑菌浓度 (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标准株及其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生素后效应 (PAE)。结果显示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在 0 5、 1、 2、 4倍MIC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C2 61 1 2 及临床分离株均具有一定的PAE ,且PAE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 (0 5~ 4倍MIC)呈剂量依赖性 ,当药物浓度达 4倍MIC时 ,PAE明显延长 (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晖  李健  张喆  潘鲁青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哈维氏弧菌(V.harveyi)、费氏弧菌(V.fischeri)及灿烂弧菌(V.splendidus)的敏感性、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诺氟沙星及氟苯尼考进行比较;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麻保沙星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麻保沙星对4种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氟苯尼考相近,高于盐酸二氟沙星、盐酸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麻保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慧  刘伟  陈小军  刘自逵  肖红波  孙志良  
【目的】评价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兽医临床常见的3种标准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抗生素后效应。【方法】以试管二倍稀释法对3种标准菌株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采用菌落计数法绘制3种标准菌株的时间-杀菌曲线(KCs);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了头孢噻呋混悬剂对3种标准菌株的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结果】头孢噻呋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放线杆菌及猪兽疫链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76、0.304、0.00475μg·mL-1;MBC值分别为:0.61、0.304、0.00475μg·mL-1;头孢噻呋混悬剂对放线杆菌的杀菌速率最快,对链球...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晖  李健  孙铭  梁俊平  
采用菌落计数法分别测定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表明,药物的浓度越大,对细菌生长繁殖的抑制作用就越强;除去药物后,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就越慢。其中,细菌的生长恢复速度和强度依次为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灿烂弧菌。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的PAE值分别为0.39、0.46和1.07h,0.48、0.70和1.12h,0.63、1.03和1.19h,表明氟苯尼考对溶藻弧菌、哈维氏弧菌和灿烂弧菌均有不同程度的PAE,且PAE值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在制定给药方案时,可以参考本研究结果适当地延长给药时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盖春蕾  李健  刘淇  王群  
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二氟沙星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的抗菌后效应(PAE)。结果显示,二氟沙星在1×MIC、2×MIC和4×MIC浓度时,对鳗弧菌W-1、副溶血弧菌1614和溶藻弧菌1833的PAE分别为:0·64、1·09和2·16h;0·74、1·73和2·64;0·54、1·08和2·05h。二氟沙星对这3种弧菌具有明显的抗菌后效应,并且随着二氟沙星浓度的增加,抗菌后效应的时间也明显延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旭  王大菊  伍金娥  
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氟苯尼考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体外抗菌药后效应(PAE)、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及亚抑菌浓度效应(SME)。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在2~8 MIC(μg/mL)范围内对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的PAE为1.31~5.01 h,PA-SME为1.66~24.20 h,SME为0.05~1.31 h;其PAE受药物浓度、细菌接触时间及接种量的影响。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氟苯尼考治疗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时,应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和MIC及PAE,制订给药方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祥春  黄媛媛  赵德学  曾明华  
【目的】研究并明确毛竹纤维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及其最佳提取方法。【方法】将毛竹纤维粉碎成粉末后,分别用水、乙醇、乙酸乙酯作为提取溶剂,按照1∶5和1∶10料液比(m∶V)分别提取1,2,4h,采用琼脂扩散法观察比较不同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采用最佳提取方法得到的毛竹纤维提取物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和最低有效质量浓度(MBC)。【结果】毛竹纤维水提取物对3种细菌几乎无抑制作用;乙醇提取物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对其他2种细菌无明显抑制作用;乙酸乙酯提取物对3种细菌均有较强抑制作用。由此确定竹纤维提取物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用乙酸乙酯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月  赵承辉  刘爽  梁金花  
为评价大蒜素对动物性病原细菌的抗菌活性,以1×105cfu·mL-1的动物源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受试菌,体外测定大蒜素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范围。结果表明:大蒜素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范围分别为200~400mg·mL-1和400~1600mg·mL-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范围分别为12.5~25mg·mL-1和25~50mg·mL-1。证实大蒜素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梁利国  阎斌伦  张晓君  秦国民  杨家新  
采用琼脂扩散法(打孔法)测定了五倍子等18种中草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五倍子、苏木、地锦草、石榴皮、黄芩、虎杖和山楂等7种中草药对病原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金银花等11种中草药抑菌作用较弱;同时采用试管连续稀释法,测定了五倍子等抑菌效果较强的7种中草药对4种病原弧菌的抑菌和杀菌浓度。结果表明,苏木、五倍子、地锦草和石榴皮4种中药具有较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此4种中药对鳗弧菌、副溶血弧菌、河口弧菌及霍乱弧菌等4种病原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78~6.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3.12~12.5mg/ml。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斌  萨茹丽  张月梅  达来宝力格  宋越  宋爱军  陈伟  卢岩  刘敏  杨英  赵世华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琇  吴发兴  孙谧  王清印  王跃军  杨向科  
【目的】初步研究海洋微生物溶菌酶S-12-86(MMLS)体外抑菌与抗病毒活性。【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法(MBC)测定MMLS对部分模式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通过细胞病变抑制实验法(CPE),研究MMLS在猪肾细胞(PK-15)中对伪狂犬病毒(PRV)的抑制作用。【结果】MMLS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均有抑菌作用,抑菌作用的浓度范围在0.25~4.00mg·ml-1之间,杀菌作用的浓度范围一般在0.25~8.00mg·ml-1之间。在电镜下,可见MMLS能够使大部分白色念珠球菌的细胞壁出现严重变形,细胞质出现不均匀,细菌胞质中的空腔增多。MMLS的TC50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苏建明  雷红宇  黄平  肖调义  
将新鲜草鱼肠道组织经超声破碎、乙酸浸提后,再经Sephadex G50和Sephadex G25凝胶柱过滤层析,收集各组分,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各组分的抗菌活性.收集具有抗菌活性的组分,经Tricine SDS-PAGE,考马斯亮蓝染色后分析获得1条较明显的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 200.该抗菌肽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活性,说明抗菌肽对维持鱼类肠道微生物区系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澜  周德刚  莫云  黄建茹  葛冰  臧丽  丛日刚  
研究26味中草药对隐性乳房炎分离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杯碟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紫花地丁、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好,达到中敏或高敏,有的甚至是极敏,抑菌圈直径为19.00~24.93 mm。微量稀释法试验表明,黄连、黄芩、红花、金银花、板蓝根等对2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好,MIC为0.004~0.063 g/mL,MBC为0.004~0.063 g/mL。本试验可为研究外用治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喆  刘茜倩  庞博  张晓辉  鲍恩东  
[目的]本研究旨在提供蛋白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参考数据,了解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体外微生物敏感性。[方法]通过测定细菌的A600绘制不同细菌的生长曲线,探讨了0.5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08 mg·m L-1)、1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16 mg·m L-1)、2C浓度胰糜蛋白复合酶(胰、糜蛋白酶各0.32 mg·m L-1)及其与头孢噻呋钠、磷酸替米考星和硫氰酸红霉素联用对5种常见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生长的影响。同时,采用电子显微镜扫描技术,观察胰糜蛋白复合酶与头孢噻呋钠协同对大肠杆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