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2)
- 2023(8968)
- 2022(7509)
- 2021(6887)
- 2020(5437)
- 2019(12247)
- 2018(12041)
- 2017(22666)
- 2016(12659)
- 2015(14010)
- 2014(14093)
- 2013(14003)
- 2012(13706)
- 2011(12664)
- 2010(12833)
- 2009(11810)
- 2008(11972)
- 2007(11065)
- 2006(9895)
- 2005(9398)
- 学科
- 济(56695)
- 经济(56632)
- 管理(32594)
- 业(32512)
- 企(24234)
- 企业(24234)
- 中国(18928)
- 地方(18238)
- 方法(17963)
- 农(17155)
- 数学(15001)
- 数学方法(14754)
- 业经(13413)
- 学(13338)
- 农业(11578)
- 财(11506)
- 银(11159)
- 融(11133)
- 金融(11133)
- 银行(11133)
- 制(10925)
- 行(10850)
- 地方经济(10317)
- 发(10200)
- 贸(10082)
- 贸易(10071)
- 易(9664)
- 技术(8966)
- 环境(8436)
- 理论(8185)
- 机构
- 学院(185365)
- 大学(183258)
- 济(73342)
- 研究(72994)
- 经济(71620)
- 管理(62837)
- 中国(55737)
- 理学(52574)
- 理学院(51822)
- 管理学(50631)
- 管理学院(50286)
- 科学(47367)
- 京(41297)
- 农(40775)
- 所(39838)
- 研究所(35982)
- 财(34377)
- 中心(32668)
- 农业(32218)
- 江(30528)
- 业大(30270)
- 范(26612)
- 北京(26490)
- 财经(26247)
- 师范(26230)
- 院(25965)
- 省(25161)
- 州(24774)
- 经(23720)
- 科学院(22862)
- 基金
- 项目(117633)
- 科学(91035)
- 研究(83287)
- 基金(82743)
- 家(74563)
- 国家(73884)
- 科学基金(60985)
- 社会(51415)
- 社会科(48664)
- 社会科学(48654)
- 省(47491)
- 基金项目(42863)
- 划(40308)
- 自然(39638)
- 自然科(38718)
- 自然科学(38706)
- 自然科学基金(37991)
- 教育(37457)
- 资助(34601)
- 编号(32902)
- 发(31216)
- 成果(27736)
- 重点(27528)
- 部(24962)
- 课题(24648)
- 发展(24384)
- 创(24123)
- 展(23970)
- 计划(22947)
- 创新(22693)
共检索到301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晓葵 夏惠明
研究了影响挥发性盐基氮(TVBN)游离速度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在pH≥14的碱性介质中,温度在20~25℃时电位值稳定。用该法测定鱼、肉等食品中的TVBN,结果与蒸馏法基本一致,平均添加回收率为99.72%。可测定到TVBN在样品中的最低含量为0.325mg/100g
关键词:
食品 挥发性盐基氮 测定 氨气敏电极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培基 李来好 李刘冬 杨贤庆 刁石强 吴燕燕
使用不同浓度的高氯酸溶液对罗非鱼(Tilapia niloticus)、蓝圆(Decapterus maruadsi)、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4种水产品的肌肉样品进行前处理,并采用蒸馏法测定样品提取液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含量,研究了高氯酸溶液浓度、浸提时间和蒸馏前样品的放置时间对测定的结果影响。结果表明,以0.6 mol.L-1高氯酸溶液均质样品2 min后测定4种水产品中TVBN,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8.35%~100.80%,相对标准偏差在1.53%以下。这种方法所得结果与GB/T 5009.44蒸...
关键词:
水产品 挥发性盐基氮 测定方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张金彪 赵柳兰 王春 杨志刚 洪宇航 成永旭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超桦 平野敏行 铃木健 白井隆明
新鲜鲫具有以草腥味、泥土味等混合的气味 ,其强度以内脏最强 ,皮次之 ,肌肉最弱。采用GC -嗅觉感官试验和GC -MS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同鲫特征气味最为相关的成分为己醛 ;其他相关物质有 1-戊烯 - 3 -酮、2 ,3-戊二酮、1-戊烯 - 3-醇、反 - 2 ,顺 - 4-庚二烯醛、1-辛烯 - 3-醇、1,5 -辛二烯 - 3 -醇等C5~C8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鲫的鱼皮和鳃的粗酶液中存在着类脂肪氧合酶活性 ,由底物花生四烯酸生成 3种C8挥发性成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关键词:
沙枣花 GC-MS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誉湘 郑雪源 张睿胤 郑亚杰 陈淼芬 周昊倚 陆英 彭志雄 袁建华 文令 钟晓红 唐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誉湘 郑雪源 张睿胤 郑亚杰 陈淼芬 周昊倚 陆英 彭志雄 袁建华 文令 钟晓红 唐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7月中旬、7月下旬、8月中旬、9月上旬、9月下旬和10月中旬6个时期石虎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文献资料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果表明:6个时期的石虎果实中共鉴定出7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47种为不同时期的共有成分,萜类化合物占比51.39%;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占比在9月上旬时最高,单萜类化合物的占比在8月中旬达到最高;含量占比较高的化合物为顺式–β–罗勒烯、β–月桂烯和β–水芹烯,这3种化合物含量占比的总和在8月中旬最高,8月中旬为湖南石虎的最佳采收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为民 徐幸莲 周光宏 匡一峰 王道营 吴海虹
【目的】探讨风鹅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规律,为传统风鹅的工业化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HS-SPME-GC-MS),对加工过程中各工艺点风鹅肌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了风鹅加工各阶段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成分、种类、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的变化。【结果】在原料和腌制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43和63种风味化合物;在风干1d、2d和3d的鹅肉中分别检测到50、61和62种风味化合物。这些成分可归类为:酯类、醛类、酮类、醚类、醇类、羧酸类、烯烃、烷烃、芳香族、杂环类化合物。在风鹅成品的风味成分中,烯烃类、酮类、醛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分别占化合物总数的39.67%、1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来好 丁丽丽 吴燕燕 杨贤庆 邓建朝 刘法佳
为了探明咸鱼挥发性气味特征物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柳叶鱼、红牙、小黄鱼以及带鱼等4种常见鱼的咸鱼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这4种咸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组成和种类各不相同,分别得到105种、89种、88种以及72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匹配度超过80%),以醛类、醇类以及烃类物质为主,总量分别占了这4种鱼的49.99%、53.09%、60.54%以及86.18%。研究表明,咸鱼的特征香气以鱼腥味、青草味-脂肪味为主;咸鱼特征风味物质是3-甲基丁醛、己醛、(z)-4-庚醛、庚醛、苯甲醛、辛醛、壬醛、1-戊烯-3-醇、3-甲基丁醇、1-辛烯-3-醇、庚醇、三甲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汝成 熊善柏 鲁长新 曾令彬
运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技术初步鉴定了不同工艺制作的腌腊鱼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腌制可促进鱼中挥发性物质及前体向腌腊鱼相关风味物质的转化;酯类化合物是腌腊鱼中可能的特征性风味物质,2种浓度盐水腌制的腌腊鱼中均含有乙酸-11-十二烯-1-酯、十二酸甲酯、12-甲基十三酸甲酯、14-甲基十五酸甲酯、Z-9-十六烯酸乙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叔丁酯等多种酯类化合物,但主要挥发性成分组成差异明显;低温干燥有利于促进腌腊鱼风味的形成,干燥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
关键词:
腌腊鱼 挥发性成分 加工工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宾 崔亚辉 徐芳 欧阳杰
板栗花是板栗的雄性花序,香味柔和,含有多种芳香性成分,但由于板栗的雌雄花比例悬殊,大部分雄花被废弃。为了实现对板栗花的深度开发利用,以河北迁西4个品种(早丰、燕龙、紫珀和燕魁)的板栗雄花为原料,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质联用法(SDE-GC/MS)提取了鲜花以及用盐水保存6个月的板栗花中的挥发油,并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鲜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35种挥发性成分,盐水保存的板栗花挥发油中含有20种挥发性成分,但是两者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均为α-甲基苯甲醇丙酸酯、壬醛、苯乙酮、芳樟醇,其相对百分含量相差较小,表明盐水保存对板栗花挥发性香气成分影响较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冰 周红丽 李宗军
为开发新型肉制品,运用SPME-GC-MS对传统侗族发酵肉制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鉴定出的48种风味物质中,酯、醛、醇、烷烃分别为13,11,6,5种,其他杂环化合物13种.主体风味成分是己酸乙酯、苯乙醇、辛酸和辛酸乙酯.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发酵肉 挥发性风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洪军 黄业传 贺稚非 李凤
【目的】探讨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和挥发性物质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方法】以荣昌猪和PIC猪背最长肌为材料,经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在4℃条件下避光透氧冷藏,在第0、3和6天分别测定各样品感官特性、TBARS值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结果】冷藏中各样品肉香味明显减弱而异味显著增加,一些脂肪氧化产物的含量和TBARS值也显著增加;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发现,肉香味(Meat-F)、热异味(WOF-F)和TBARS值分别与31、23和8种挥发性成分显著相关,可分别以这些成分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各样品的Meat-F、WOF-F与TBARS值进行很好的预测。【结论】猪肉制品冷藏中感官特性的变化主...
关键词:
热异味 肉香味 TBARS值 挥发性物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喜梅 李海朝
为探究祁连圆柏叶中挥发成分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生长在不同海拔高度的祁连圆柏叶为原料,采用水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运用GC-MS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种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化合物,5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23、28、25、25和22种化合物,各占挥发油总量的91.85%、95.28%、87.17%、86.48%和85.03%。挥发油中单萜及其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的质量分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呈升高趋势。5种挥发油化学组成各有异同,共同含有的成分有7种,分别为α-蒎烯、1-甲基-4-异丙基-1,4-环己二烯、(R)-(-)-4-萜品醇、大根香...
关键词:
祁连圆柏 海拔 水蒸馏法 挥发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蒋冬月 李永红 何昉 林启鹏 潘会堂
【目的】研究黄兰(Michelia champaca L.)开花过程中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含量的变化。【方法】以黄兰不同开花阶段的花瓣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兰开花过程中的挥发性有机成分及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从黄兰开花过程的6个阶段共鉴定出51种化合物,香叶烯、β-榄香烯、芳樟醇、安息香酸甲酯、β-蒎烯、桉油精是构成黄兰花香气的主要成分。在黄兰不同开花阶段,不同挥发性有机物的相对含量存在不同变化趋势,β-榄香烯、安息香酸甲酯、衣兰烯等的相对浓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β-蒎烯、罗勒烯、桉油精等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石竹烯、α-荜澄茄烯、大牻牛儿烯B呈现持...
关键词:
黄兰 开花 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有机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