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3)
2023(7227)
2022(6028)
2021(5353)
2020(4424)
2019(9895)
2018(9389)
2017(17269)
2016(9644)
2015(10371)
2014(9923)
2013(9856)
2012(9161)
2011(8325)
2010(8147)
2009(7430)
2008(7205)
2007(6274)
2006(5464)
2005(4877)
作者
(31985)
(26666)
(26644)
(24799)
(17002)
(13085)
(11912)
(10517)
(10307)
(9241)
(9187)
(8912)
(8783)
(8509)
(8418)
(8347)
(8191)
(8066)
(7759)
(7740)
(6992)
(6556)
(6305)
(6149)
(6129)
(6000)
(5835)
(5824)
(5458)
(5437)
学科
(37294)
经济(37234)
管理(28997)
(27947)
(23001)
企业(23001)
方法(17798)
数学(15228)
数学方法(15088)
(11004)
(10995)
(10714)
中国(9277)
业经(9049)
(8726)
贸易(8721)
(8513)
农业(7385)
(7021)
财务(7014)
财务管理(7000)
(6858)
企业财务(6741)
技术(6274)
环境(6266)
地方(5905)
(5788)
(5493)
(5457)
(5451)
机构
大学(141913)
学院(139049)
(55499)
经济(54568)
研究(52639)
管理(52217)
理学(46219)
理学院(45615)
管理学(44710)
管理学院(44491)
中国(38057)
科学(36532)
(36378)
(30234)
农业(29480)
业大(28879)
(28605)
研究所(26690)
(23830)
中心(23114)
(20231)
财经(19535)
农业大学(19524)
(19238)
北京(18611)
(18041)
(17289)
经济学(16961)
科学院(16645)
(16535)
基金
项目(103093)
科学(80274)
基金(77025)
(72341)
国家(71800)
研究(64422)
科学基金(59625)
自然(42759)
社会(42061)
自然科(41808)
自然科学(41790)
基金项目(41230)
自然科学基金(41108)
社会科(39847)
社会科学(39833)
(39573)
(35053)
资助(30944)
教育(28759)
重点(23920)
计划(22746)
编号(22450)
(22300)
(21894)
(21519)
科研(21202)
创新(20596)
科技(20388)
(20100)
国家社会(18102)
期刊
(55105)
经济(55105)
研究(36110)
学报(34691)
(31675)
科学(28617)
中国(26657)
大学(24636)
学学(23795)
农业(21298)
管理(18825)
(17861)
(12008)
(10765)
金融(10765)
业大(10391)
经济研究(10051)
财经(9458)
教育(9337)
业经(9196)
农业大学(8805)
技术(8768)
(8738)
(8112)
科技(8048)
问题(7645)
林业(7141)
(6542)
商业(6385)
资源(6305)
共检索到1977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龙  张海龙  王凌宇  顾贝易  樊启学  
为研究氨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体重1825 g)生理指标的影响,将其暴露于30 mmol/L NH_4Cl溶液和空气中0 h,6 h,12 h,24 h,48 h,72 h,以研究体外和体内氨对其体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氨和空气暴露下,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大鳞副泥鳅肝脏和肌肉组织中谷氨酰胺含量有明显累积的趋势,脑、肝脏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显著上升。氨和空气暴露显著影响大鳞副泥鳅脑和肠道组织中谷氨酸脱氢酶活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淑荃  陈范  马欢  谢云轶  毛颖睿  王光毅  金慧  董昭然  张云龙  
为研究氨和空气暴露对大鳞副泥鳅血浆应激指标的影响,实验设置空气暴露组、氨暴露组和对照组3个组,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分别置于圆形塑料盆(空气暴露组)、10 L 30 mmol/L NH_4Cl溶液(氨暴露组)、10 L纯水(对照组),3个组的暴露时间均设置为0、12、24、 48、72及96 h,每个暴露时间点均设置三个平行组,每个平行各装4尾。每个暴露时间点结束时,尾静脉取血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结果显示:空气暴露前24 h和氨暴露前12 h,大鳞副泥鳅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显著增加,而随后则显著下降。氨和空气暴露后,大鳞副泥鳅血糖含量均显著上升。空气暴露大鳞副泥鳅48 h内,其血浆乳酸含量的变化并不显著,而随后则显著上升。氨暴露条件下,大鳞副泥鳅血浆乳酸含量迅速上升,并在暴露12 h时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降至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氨和空气暴露可通过提高血浆皮质醇、血糖和乳酸含量以引起大鳞副泥鳅第一和第二阶段应激反应。血浆中皮质醇含量在氨和空气暴露一段时间后显著降低,在氨暴露72 h后降至对照水平,说明大鳞副泥鳅拥有某些特殊的氨耐受策略以应对体内外氨应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章霞  张莹莹  李蒙  郑尧  王在照  
【目的】克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30)基因GPR30,研究其在成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用EE2(17α-ethynylestradiol)处理大鳞副泥鳅雌性幼鱼后,检测GPR30、ERαmRNA在幼鱼肝脏和卵巢中的表达状况,探究EE2对雌激素膜受体GPR30和经典雌激素核受体ERα基因表达的影响,推测GPR30可能存在的生理功能。【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扩增cDNA末端(RACE)技术,克隆大鳞副泥鳅GPR30,对其核苷酸序列及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和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伟  王亚军  李立杰  沈子伟  倪朝辉  谭凤霞  柴毅  
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受试生物,三苯基锡和聚苯乙烯微塑料(R=200 nm)为染毒物质,进行三苯基锡单独暴露以及与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的毒性试验,揭示三苯基锡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效应规律以及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三苯基锡急性毒性的调节作用。在水温(20.0±1.0)℃、溶氧充足(≥6.5 mg/L)条件下,采用半静态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预实验结果设置6个浓度组(0.01、0.016、0.024、0.037、0.058和0.09 mg/L)和一个空白对照组,聚苯乙烯微塑料浓度为1 mg/L。结果显示,三苯基锡单独暴露对大鳞副泥鳅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0.086、0.037、0.026和0.019 mg/L,安全浓度(SC)为0.002 mg/L,药物蓄积程度系数(MAC)随实验时间延长呈较快下降趋势。三苯基锡与聚苯乙烯微塑料联合暴露实验结果表明,中高浓度组(0.037、0.058 mg/L)100%的死亡率较三苯基锡单一毒性结果均有延迟,而高浓度组(0.09 mg/L)无显著变化,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对三苯基锡的急性毒性具有延缓作用且存在浓度阈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礼豹  周小云  崔蕾  阎里清  王卫民  
利用二倍体(D)、四倍体(T)泥鳅与大鳞副泥鳅(P)间的自交与杂交,获得9种细胞型子代,分别为(♀×♂):D×D、D×T、D×P、T×D、T×T、T×P、P×D、P×T和P×P。采用流式细胞计数法和染色体制片技术分别对其进行了DNA相对含量测定和染色体组型分析。DNA相对含量结果显示:D×D、D×P、P×D和P×P属于二倍体;D×T、T×D、P×T和T×P属于三倍体;T×T属于四倍体,且3种类型DNA含量比值接近2∶3∶4。D×D的染色体数2n=50,核型为8m+6sm+36t,臂数NF=64;T×T染色体数为4n=100,抗型16m+12sm+72t,NF=128;P×P为2n=48,12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南平  杜启艳  燕帅国  常重杰  
向性成熟的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个体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对所获得的卵子和精子进行人工授精。把胚胎分别置于20℃、25℃和30℃条件下,使其发育。经性腺检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泥鳅中雄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获得明显的偏雄比率群体。根据已知细胞色素P450芳香化酶CYP19a基因序列设计嵌套简并引物用巢式PCR扩增并克隆出了两种泥鳅的CYP19a的DNA片段。泥鳅CYP19a片段和大鳞副泥鳅CYP19a片段分别长941bp和935bp。在此基础上用各自的特异引物克隆出两种泥鳅CYP19a的相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黎庆  龚诗雁  黎明  
为了研究慢性氨氮胁迫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大脑谷氨酰胺积累、肝脏抗氧化酶活性、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力的影响,实验挑选初始体质量为(1.94±0.05)g的健康黄颡鱼幼鱼180尾,开展为期56 d的慢性氨氮胁迫实验。结果表明,实验鱼的终末体质量、增重及饲料效率,氨氮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肝体比氨氮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氨氮组实验鱼大脑中氨氮和谷氨酰胺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但谷氨酸含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氨氮组实验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但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氨氮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氨氮组实验鱼肝脏中溶菌酶活性、头肾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坤  凌去非  李倩  成芳  徐海军  
选取鳞片作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年龄鉴定材料,并对两种鱼进行了常规生物学测定。结果显示,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体长与鳞径均呈直线相关,其相关式分别为泥鳅L=99.577R+9.7435(r=0.997);大鳞副泥鳅L=74.445R+9.6442(r=0.995)。两种鱼体长与体重均呈幂函数关系,相关式分别为泥鳅W=0.0118L2.8644(r=0.899)和大鳞副泥鳅W=0.0146L2.8135(r=0.923)。体长、体重的生长规律能较好地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拟合(P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良启  汤宝贵  赵振山  简运华  
用从 10 0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 4种引物对自然群体中的泥鳅、大鳞副泥鳅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 :4种引物 (S2 9、S96、S97、S99)分析所得泥鳅种群内遗传纯度分别为 0 .544 9、0 .4 94 6、0 .592 6、0 .642 0 ,大鳞副泥鳅遗传纯度分别为 0 .4 4 49、0 .4 30 4、0 .5159、0 .542 4 ;两者间遗传距离依次为 0 .5385、0 .5714、0 .50 2 4、0 .52 66;泥鳅特征带 1.0kb、0 .6kb、0 .9kb、0 .2kb ,大鳞副泥鳅特征带 0 .7kb、0 .52kb、0 .65kb、0 .5k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松  何治德  钟其渝  夏银琼  何星辰  王太新  王松  严太明  何智  
采用短期连续投喂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17β-雌二醇(0.25、0.50、0.75和1.00 mg/kg)对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生长和性腺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药物处理对大鳞副泥鳅成活率无显著影响;短期内(60 d)17β-雌二醇能显著促进大鳞副泥鳅的生长,其中低浓度(0.25 mg/kg)作用效果最明显;投喂60 d后,各浓度组的雌性比例(66.11%、71.67%、72.78%和71.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其中以0.75mg/kg组雌性比例最高。结果表明17β-雌二醇能促进大鳞副泥鳅未分化性腺向卵巢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梅  吴梦晓  商泽昊  尤昆  米笛  王光毅  张云龙  
为探究气呼吸型鱼类在养殖运输中常遭遇的短时干旱胁迫对其免疫应答的影响,本实验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为研究对象,将其暴露于空气中12、24、48、72、96 h后检测血清和肝脏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空气暴露显著增加了大鳞副泥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免疫球蛋白M含量,但对血清和肝脏溶菌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补体C3和补体C4含量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血清热休克蛋白70和热休克蛋白90含量在暴露48 h分别升高至基础水平的3.3倍和2.0倍。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空气暴露12 h,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上升至基础水平的1.4倍,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2上升至1.5倍。上升的免疫指标表明短期(0~48 h)的干旱胁迫对大鳞副泥鳅有明显的免疫刺激作用,随后多数免疫指标在实验后期(48~96 h)下降,表明持续的干旱胁迫导致免疫刺激转为免疫抑制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望  陈秀开  彭勇  李正高  
采集了23种鳅科鱼类89尾个体的线粒体COI基因5端序列,分析了碱基组成以及不同鳅科鱼类之间的种间遗传距离和种内遗传距离。结果显示,鳅科鱼类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表明以COI作为鳅科鱼类DNA条形码进行品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建立鳅科鱼类DNA条形码的基础上,设计了主要物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特异性引物,结果显示,该引物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实现对泥鳅、大鳞副泥鳅及其混合样品的物种鉴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来艳  仲嘉  王卫民  
采用形态学测定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观察和测定泥鳅♀×大鳞副泥鳅♂(D×P)和大鳞副泥鳅♀×泥鳅♂(P×D)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可数性状及可量性状,研究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杂交子代及其亲本的形态差异。结果显示,正反交子代(D×P和P×D)外观相似,同时具有双亲的一些特征,如尾柄处皮褶发达,与大鳞副泥鳅相似,而身体上的花纹与泥鳅更相似,大多为圆形斑点,兼有少部分条纹。在体型方面,2种杂交子代体型介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之间,较大鳞副泥鳅更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2种杂交泥鳅形态相近,均与大鳞副泥鳅更相似。判别分析综合准确率达到94.1%,可以有效鉴别这2种泥鳅和它们的杂交种。泥鳅和大鳞副泥鳅正反交均可获得存活子代,且孵化率、畸形率和早期存活率与自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仲嘉  易少奎  于永耀  黄松钱  沈宇东  郭青松  王卫民  
对长江流域泥鳅和大鳞副泥鳅野生群体进行了系统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二倍体泥鳅(2n)与多倍体泥鳅(3n,4n,5n)在长江流域均有分布,其中二倍体泥鳅数目占有绝对优势,少量多倍体泥鳅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中游地区及若干湖泊。此外,显著性分析表明,泥鳅和大鳞副泥鳅的雌性个体都显著大于雄性个体,两物种间个体大小无显著性差异。二倍体泥鳅的体长与体质量明显小于三倍体泥鳅及四倍体泥鳅,而三倍体泥鳅与四倍体泥鳅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群体中,泥鳅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减少,大鳞副泥鳅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呈负相关,大鳞副泥鳅体质量与地域经度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长江流域多倍体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松钱  王也可  赵婷  王卫民  罗毅  曹小娟  
2012年10月于河南郑州采集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385尾、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177尾,通过鳞片和耳石磨片对其进行年龄鉴定以及生长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鳞片和耳石磨片均适合用于大鳞副泥鳅和泥鳅年龄与生长研究;2种鳅类均有5个年龄组,1~3龄居多;体长和鳞径呈直线相关,表达式分别为LP=4.4602r+5.3128、LM=8.5110r+3.0081;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雌雄群体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达式分别为WP=0.008L3.051、WM=0.009L2.992,属等速增长类型;体长生长规律可以用von B...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