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20)
- 2023(8424)
- 2022(7064)
- 2021(6400)
- 2020(5351)
- 2019(11708)
- 2018(11239)
- 2017(21493)
- 2016(11879)
- 2015(12612)
- 2014(12220)
- 2013(12058)
- 2012(11222)
- 2011(10078)
- 2010(9827)
- 2009(8767)
- 2008(8723)
- 2007(7617)
- 2006(6521)
- 2005(5751)
- 学科
- 济(44178)
- 经济(44115)
- 业(32044)
- 管理(31724)
- 企(25248)
- 企业(25248)
- 方法(21297)
- 数学(19051)
- 数学方法(18864)
- 学(13199)
- 财(12879)
- 农(11903)
- 中国(11162)
- 贸(9975)
- 贸易(9974)
- 易(9746)
- 业经(9260)
- 制(8508)
- 农业(8250)
- 务(8209)
- 财务(8203)
- 财务管理(8185)
- 企业财务(7896)
- 技术(7866)
- 融(7483)
- 金融(7483)
- 银(7385)
- 银行(7334)
- 行(6956)
- 环境(6779)
- 机构
- 大学(171109)
- 学院(167781)
- 济(66754)
- 经济(65524)
- 研究(65066)
- 管理(59812)
- 理学(53021)
- 理学院(52334)
- 管理学(51191)
- 管理学院(50928)
- 中国(46095)
- 科学(45206)
- 农(43547)
- 所(35980)
- 京(35930)
- 农业(35373)
- 业大(33974)
- 研究所(33600)
- 财(29265)
- 中心(28153)
- 江(24522)
- 财经(24022)
- 院(23846)
- 农业大学(22999)
- 经(22229)
- 北京(21944)
- 省(21233)
- 经济学(21015)
- 室(20560)
- 科学院(20501)
- 基金
- 项目(124584)
- 科学(96764)
- 基金(92860)
- 家(87532)
- 国家(86864)
- 研究(78006)
- 科学基金(71529)
- 自然(50942)
- 社会(50677)
- 自然科(49854)
- 自然科学(49833)
- 基金项目(49319)
- 自然科学基金(49006)
- 社会科(48129)
- 社会科学(48112)
- 省(47709)
- 划(42555)
- 资助(37919)
- 教育(35120)
- 重点(29145)
- 计划(27792)
- 部(27082)
- 编号(26918)
- 发(26192)
- 创(26170)
- 科研(25712)
- 科技(24657)
- 创新(24625)
- 业(24000)
- 国家社会(22048)
共检索到2372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娟 曲克明 刘海英 李健 马德林
研究了正常溶氧(5.5~6.0 mg/L)和过饱和溶氧(10~12 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50)值和96 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69.43 mg/L(58.53~82.36 mg/L),43.80 mg/L(37.57~51.06 mg/L),非离子氨对中国对虾的48 h LC_(30)值和96h LC_(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36 mg/L(1.15~1.61 mg/L)和0.98 mg/L(0.83~1.16 mg/L);而过饱和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中国对虾...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中国对虾 急性毒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方成 黎兰诗 梁震宇 成良峰 戴习林
为阐明盐度为5条件下不同浓度亚硝酸盐亚急性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本研究设置5个亚硝酸盐浓度组(0.5、0.9、1.7、3.2和6 mg/L)和1个对照组,检测分析了亚硝酸盐胁迫40 d后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免疫和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死亡率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升高,6 mg/L浓度组体质量增长率(WGR)和体长增长率(LG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此外,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升高(P<0.05);各浓度组的cat、trx、tgase、trypsin和chitinase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亚硝酸盐 酶活性 环境胁迫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林薇 李雪男 谢金平 冯奇飞 王昌宇 戴习林
不同盐度和温度下亚硝酸盐和氨氮的毒性不一致,为了研究亚硝酸盐、氨氮、盐度及温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共胁迫的影响,进行35 d的四因素三水平[亚硝酸盐浓度(0.05、0.5、5 mg/L)、氨氮浓度(0.2、0.9、4 mg/L)、盐度(0.5‰、15‰、30‰)和温度(20、25、30℃)]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随亚硝酸盐和氨氮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体长日增长值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尿素氮(BUN)和血氨(AMM)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盐度的增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体长日增长值、体重日增长值、SOD、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随温度的增加,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BUN、AMM含量、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亚硝酸盐和盐度的交互作用对存活率影响最大,盐度对体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值影响最大,氨氮对MDA含量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对BUN和AMM含量及SOD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氨氮的交互作用对ALT、AST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影响最大,亚硝酸盐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AKP活性影响最大。研究表明盐度与亚硝酸盐和氨氮与亚硝酸盐间的交互作用在ALT和AST活性方面产生协同作用,低盐下亚硝酸盐的毒性影响起主导作用。共胁迫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主要受外环境中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影响,且20℃时的抗氧化能力较弱。亚硝酸盐和氨氮、盐度、温度间的交互作用相比于单因子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可以为凡纳滨对虾的健康可持续产业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在养殖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低于0.5 mg/L,氨氮低于0.9 mg/L,水温低于30℃。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共胁迫 血清生化指标 抗氧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葛红星 李健 陈萍 葛倩倩 梁忠秀 李东利 王莹
为探讨亚硝酸盐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征(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Syndrome,AHPNS)发生的影响,设置1个凡纳滨对虾对照组和4个不同亚硝酸盐氮质量浓度(2.0、4.0、6.0和10.0 mg/L)胁迫组,亚硝酸盐氮暴露20 d,于凡纳滨对虾后腹肌注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进行感染。观察到在感染后9~24 h各实验组出现死亡高峰,濒死对虾表现出与AHPN相同的临床症状,48 h后,各实验组对虾不再出现死亡,对照组和各实验组对虾累计死亡率分别为0、4%、8...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波 樊启学 张磊 方巍 杨凯 孙存军 沈志刚 杨磊 周华
在高溶氧(10.77±0.40)mg/L、中溶氧(6.89±0.33)mg/L和低溶氧(3.45±0.54)mg/L水平下,研究了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高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1 mg/L(125.03~172.37 mg/L)、206.52 mg/L(164.25~246.23 mg/L);在中等溶氧水平下,氨氮和亚硝酸盐对黄颡鱼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6.69 mg/L(89.92~123.70 mg/L)、145.77 mg/L(116.77~174.77 mg/L);而低...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郭增华 王秋燕
用常规的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别在不同盐度和pH下进行了亚硝酸盐氮对壳高为0.5cm的方斑东风螺(Babyloniaareolata)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盐度对亚硝酸盐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其24hLC50、48hLC50、72hLC50和96hLC50,在盐度28时均显著高于盐度18和23时,(P<0.05),盐度越高亚硝酸盐氮毒性越弱。其半致死浓度在pH8.5时显著高于pH6.5和7.5时,(P0.05),低的pH对亚硝酸盐氮毒性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静 李晓丽 王玲 鲁康乐 宋凯 张春晓
为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羟基蛋氨酸硒(HMSe)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及抗亚硝酸盐胁迫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0.90±0.05) g的凡纳滨对虾,分别投喂HMSe添加水平为0.000、0.375、0.750、1.500和2.250 mg/kg体质量的实验饲料,命名为HMSe0、HMSe1、HMSe2、HMSe3和HMSe4,每组3个重复,养殖8周,养殖实验结束后,进行12 h的亚硝酸盐胁迫实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的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在HMSe2组达到峰值。随着饲料中HMSe水平的提高,对虾全体和肌肉中的硒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全虾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分别在HMSe2组和HMSe1组达到最大值。HMSe4组中凡纳滨对虾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肝胰腺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HMSe0组。亚硝酸盐胁迫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的存活率。与胁迫前比较,胁迫后对虾肝胰腺中MDA含量升高,GST、CAT和T-SOD的活性降低,而补充适量的HMSe可减轻这些负面影响。根据凡纳滨对虾胁迫后成活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低鱼粉饲料中凡纳滨对虾的HMSe最适添加量为1.350 mg/kg。研究表明,在低鱼粉饲料中添加0.750~1.350 mg/kg HMSe,能够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抗亚硝酸盐胁迫的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明学 吴卫东 刘福军
通过对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的测定,研究亚硝酸盐氮对草鱼种的毒害作用,以及对其毒性的影响和中毒后草鱼种的恢复。结果表明,亚硝酸盐氮能将草鱼血液中的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且高铁血红蛋白含量随环境中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加;Cl~-、Ca~(2+)均能够抑制高铁血红蛋白含量的升高,显示出一定的保护作用,且二者能产生迭加保护作用。中毒后的草鱼种转入清水中,有明显的恢复现象。
关键词:
亚硝酸盐 草鱼 氯 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侃 刘荭
通过毒性试验得出:24小时、48小时、96小时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9-12mm)的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分别为0.92mg/l、0.49mg/l、0.32mg/l、0.032mg/l;亚硝酸盐对鳜鱼苗(12-19mm)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分别为724.44mg/l、190.55mg/l、71.61mg/l、7.16mg/l。结果表明,水体中非离子态氨对鳜鱼苗的毒性作用较明显,而鳜鱼苗对亚硝酸盐有较强的耐受力。
关键词:
非离子态氨,亚硝酸盐,鳜鱼苗,毒性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徐勇 张修峰 曲克明 马绍赛 李健 宋德敬
研究了正常溶解氧(5.5~6.0mg/L)和过饱和氧(10~12mg/L)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半滑舌鳎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8.2mg/L(43.56~53.34mg/L)和41.66mg/L(37.03~46.86mg/L),非离子氨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0.76mg/L(0.64~0.89mg/L)和0.58mg/L(0.48~0.70mg/L);而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半滑舌鳎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2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曲克明 徐勇 马绍赛 李健
研究了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同时对比了在正常溶解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和氨氮对大菱鲆急性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过饱和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467.60mg/L和390.78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2.40mg/L和1.73mg/L;而正常溶氧条件下,亚硝酸盐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1.07mg/L和130.66mg/L,非离子氨对大菱鲆的48hLC50值和96hLC50值(95%可信限)分别为1.82mg/...
关键词:
亚硝酸盐 非离子氨 大菱鲆 急性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龚全 赵刚 王婷 沈丹舟 赖见生
本试验以岩原鲤幼鱼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下铵态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岩原鲤的毒性。结果表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对岩原鲤的96 h-LC50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2.32 mg/L(1.72~3.24 mg/L)、1.06 mg/L(0.79~1.42 mg/L)。
关键词:
岩原鲤 氨态氮 亚硝酸盐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永春 程顺 贾永义 迟美丽 刘士力 郑建波 李飞 刘一诺 顾志敏
以越冬红螯螯虾为对象,探讨其在不同亚硝酸盐浓度下的生理指标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采用常规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法,得到亚硝酸盐胁迫下红螯螯虾的96 h半致死浓度为22.0 mg/L,安全浓度为2.2 mg/L。设置4个实验组,分别为A组(0 mg/L)、B组(0.5 mg/L)、C组(2.3 mg/L)和D组(5.0 mg/L),胁迫6周后取样检测。结果表明:各组成活率、肥满度、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组成活率、体质量增加率、体长增加率最低。随亚硝酸盐浓度的增加,肝小管排列趋于混乱且大小出现差异,肝小管间结缔组织随之减少,产生空泡化,在D组中变化尤为明显。SOD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A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组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D组显著低于A、B组(P0.05);在肌肉中,A组显著低于C、D组(P<0.05)。免疫相关指标均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在肝胰腺中,4组ACP、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最高,D组最低;在肌肉中,A组AC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组AKP活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能量代谢指标TG活性随亚硝酸盐浓度升高而降低,A组显著高于D组(P<0.05)。亚硝酸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的比例,且菌群多样性D组最低,A组最高,亚硝酸盐导致了肠道菌群多样性的下降。
关键词:
红螯螯虾 亚硝酸盐 生理指标 肠道菌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贤德 孙成波 王平 古文光 阮德雄 黄海立
研究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氮(NO2--N)对斑节对虾的急性毒性,为不同盐度条件下亚硝酸氮的调控提供依据。采用常规生物毒性实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盐度为25的条件下,24h LC50、48h LC50、72h LC50和96h LC50分别为91.4,69.1,56.5,43.5mg·L-1;盐度为20的条件下,分别为59.1,53.1,41.0,36.8 mg·L-1;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35.5,31.1,21.5,14.3mg·L-1;盐度为10的条件下,分别为22.1,18.4,16.0,14.2mg·L-1;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12.4,7.1,3.6,0.2mg·L-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